这两天关于TP钱包中的数字资产NFT被盗事件又在社区传播,这也是8月10日黑客利用区块链跨链协议 Poly Network 的技术漏洞盗取了超过6亿美金价值的数字货币后有又一事件。
不过这次不是黑客技术,而是通过不明链接的方式,也就是早期在电信诈骗中通过木马病毒盗取账户中的钱财的方式。
有人说这种事情报警也不会受理,其实不是。你需要向警方证明被盗数字货币的价值,同时需要提供骗子方面的相关信息,不管数字货币是否受民法典保护,骗取他人财物的骗子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就好比抢劫赌资也构成抢劫罪一样。
如归诈骗罪无法得到警方的认同,数字货币从物理本质看属于一串字符,是系统数据。骗子以木马病毒的方式侵入钱包的行为也属于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也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作为警方也应立案追究骗子的刑事责任。
所以,作为受害者还是需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一个人力量有限,就联合其他受害者一起维权,这样可能更容易引起警方的重视。#比特币[超话]# #数字货币#
病毒在人类面前很渺小,
人类在病毒面前很渺小。
#新冠#
COVID-19 大流行期间美国对封锁的看法分析
全世界都采取了遏制措施来阻止 COVID-19 大流行。在美国,该国不同地区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封锁,导致了不同的流行病学、社会和经济影响。在这里,我们对 Twitter 数据集进行时空分析,该数据集包含从 2020 年 1 月到 2020 年 5 月的 130 万条地理本地化的关于封锁的推文。
通过情绪分析,我们将推文归类为表达对封锁的积极或消极情绪,表明人们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在受社会经济因素调节的大流行病过程中。对推文时间序列的传递熵分析表明,该国不同地区的情绪并不是独立演变的。相反,它们是由空间相互作用介导的,这也与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并且可以说与政治取向有关。这项研究构成了从高度解析的在线数据集中分离接受公共卫生干预的潜在机制的必要的第一步。
介绍
“lockdown”一词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刑事司法语境,表示暂时禁止人们进出禁区的紧急措施。自 2019 年第一波 SARS-CoV-2 以来,该词已被广泛用于定义政府和地方行政当局通过减少个人流动性和面对面互动来遏制流行病扩散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限制进入商店、工作场所和其他公共场所,以及旅行限制。
由于人口密度高、生产力和经济结构高,城市已受到大流行及其遏制措施的巨大影响。 封锁对个人和社区的生活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影响 ,他们经历了随时间演变的不同心理反应。虽然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措施无疑是有益的,但不可否认它们的经济、社会和心理成本。
为遏制COVID -19 的传播而采取的封锁措施影响了社会互动,加速了在线平台的大规模使用,其速度甚至比流行病的传播速度还要快。在社交媒体中,推特是用户表达对当前流行病和相关政策的反应的首选平台之一。
Twitter 是一个微型博客平台,用户可以在其中撰写最多 280 个字符的帖子,包括图片和 URL。用户通过在自己的帖子流中转发其他人的文本,通过重新推文进行互动;提及,用户在他们的推文中明确提到其他人;随后,用户决定将其他人的推文永久合并到他们的流中。
研究人员对 Twitter 进行了研究,以调查公众对各种主题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Twitter 被广泛用于了解政治辩论如何演变和被感知、调查谣言和观点如何传播,以及测试复杂社会行为模型的有效性。其他努力旨在了解传统医学检测难以追踪的传染病的传播,例如流感,埃博拉病毒病,以及最近的 COVID-19 。
关于 COVID-19 扩散的数据的可用性和对 Twitter 数据的访问使得对大流行的感知和反应的不同研究成为可能。通常,这些研究依赖于情感分析,也称为意见挖掘。情绪分析中使用的工具是统计技术,可以根据离散分类或连续分数探索和提取所选文本所传达的情绪。关于 COVID-19 大流行的 Twitter 数据已被用于研究不同国家对疫情爆发的反应、对自然语言处理的新模型进行基准测试和验证,对大流行病进行情绪分析,并对特定事件进行分析。
在关于该主题的整个知识体系中,只有 Rahman 等人的研究。 尽管依赖于相对较小的数据集,但从社会经济角度构建了情绪分析。其他作者使用 Twitter 研究实时事件,主要依靠有限数量的交互或主要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据我们所知,对长期收集的大数据集的情绪分析仍然难以捉摸,尤其是在 COVID-19 大流行等破坏性事件的背景下。
本着这种精神,本研究探讨了 Twitter 用户在线表达的关于美国 (US) 封锁措施的情绪的时间变化,从通常被称为第一波病毒的浪潮(2020 年 1 月至 5 月)开始。为了确定情绪动态的驱动因素,我们考虑了大流行严重程度的时空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变化。在信息论方法中,我们使用传递熵的概念为了发现美国不同地理区域之间情感内容传播的因果关系 为了识别显着因素,我们随后使用主成分分析进行了降维。鉴于可用数据的粒度和范围,我们成功地将情绪变化与流行病流行和社会经济因素在空间上联系起来。
方法
我们研究了 2020 年 1 月 21 日至 5 月 31 日期间围绕美国抗击 COVID-19 的遏制政策的在线辩论中表达的情绪。我们处理的数据包括约 5500 万条英语推文,如 Twitter 的元数据所定义。随后过滤数据以仅保留来自美国五十个州之一或哥伦比亚特区的数据。我们进行了极性情绪分析在所有包含“锁定”一词的推文上,将它们归类为积极、消极或中性情绪的表达。对于美国的每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我们记录了正面和负面推文的每日部分。除了这些数据外,我们还从纽约时报的公开数据集中收集了美国每日感染的数量,并从人口普查局网站收集了一些社会经济指标。
全球每天要消耗100多亿个二维码,每年消耗4万多亿个,当二维码被用完的那一天也不怕,因为已经出现了三维码。世界上最大的二维码在河北沧州,3.61万平米的麦田二维码被收录进吉尼斯世界纪录。幸亏发明二维码的日本人当时并没有申请专利。陌生人二维码千万不要扫,里面的木马病毒会让你损失惨重。
一位加拿大亚伯达省的农场主,2012年时在自己家10英亩的玉米地上种出了一个巨型二维码,总面积达到了28760平方米,创造了当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有人坐飞机路过他家农场的时候,掏出手机一扫,还真能扫出来跳转到他家的农场网站上。
后来河北沧州的一位小伙子,和他的团队在小麦地里种出了一个190米×190米的巨型二维码,总面积达到了36100平方米,被扫出来后还能进入一个公众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在麦子地里给他颁发了证书。
日本人腾弘原是二维码的发明者,他在1994年开发了这种方形二维码,专门为日本DENSO WAVE公司发明的,主要用于汽车工厂追踪零部件,因为汽车的零配件需要匹配很多信息,普通的条形码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腾弘原经过2年的钻研,把一维码升级成二维码,信息储量是条形码的250倍!
DENSO WAVE公司有二维码技术专利,为了让二维码能够快速推广使用,并没有向全社会收费或出售专利。后来被我国的徐蔚申请注册了“二维码扫一扫专利”,然后有了中、美、日等国家“采用条形码影像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的专利。
常见的二维码为QR Code,储存信息的方法就像电脑的二进制,用“1”和“0”存储信息,二维码用的是“黑”和“白”两种色块来存储信息。能在横向和纵向2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很小的面积能表达大量的信息。比如4个方格子,用黑白2种颜色表达信息,最多能表达2的4次方信息,也就是16组不同的信息。
二维码的种类比较多,最小的是21*21的,最大的是177*177的,不同的二维码信息就会用用不同的规格,比如常用的付款码一般是25*25的矩阵,一共有625个小方块,刨除3个用于定位回形方块,和一些纠错方块,剩下了478个小方块。用黑白两色填充这478个方块,会有多少种排列组合呢?也就是2的478次方,答案是7的后面有160个0,这个庞大的数字就算人类一年用掉6万亿个,也需要1.301*10的132次方年才能用完。
二维码是在条形码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广义的条形码包括一维码和二维码,一维码可以标识数字,二维码可以标识数字和字符。伯纳德·塞尔沃和约瑟夫·伍德兰在1951年共同发明了二维码,开始需要500瓦的大灯泡照射,后来改用千分之一瓦的激光束才被推广开来。条形码的发明成就了十几亿美元的贸易,比如超市业因为用条形码,每年能节省1亿美元。
条形码的缺点是可以容纳的数据量小,只能在一个水平方向表达信息,垂直方向不表达任何信息,就算有一定的高度也仅仅是为了便于阅读器的对准。后来日本人腾弘原对条形码进行改进,为条形码增加一个特殊的维度,就会变成一种全新的码,并且储存的信息量加倍,也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黑白方块”。
如今二维码广泛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健康码、乘车码、付款码、二维码防伪防窜货、二维码查询、电子票务、产品溯源等都需要二维码。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有了健康码的帮助,能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全球每天消耗100多亿个二维码还是保守估计的,有可能会更多,那么会有用完的一天吗?
其实严谨来说是会有用完的一天的,但是这个时间非常非常漫长,因为仅仅是25*25的这一种格式的二维码,就足够人们用上10的132次方年,更别说剩下的39种二维码。不过二维码也有很多缺点,比如二维码信息容易泄露,因为编码的方式是固定的,可以解析出来携带的信息。虽然二维码本身无毒,但可以携带病毒的网址链接,给人们带来损失。
陌生的二维码不要扫,不法分子会把钓鱼网站、木马病毒等植入二维码,会盗取你的话费、信息或存款。有的人甚至大量打印自己的收款码,然后在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偷偷把商家的收款码上贴上自己的,结果第二天就被抓获了,这种歪门邪道的事情千万不要做。
三维码被厦门的陈绳旭发明了出来,他有个朋友是卖酒的,工人把本该贴在白酒上的二维码贴在了养生酒上,消费者一扫发现名称价格都不对,还以为是假冒伪劣商品。于是陈绳旭想发明一种“可视化”的编码,比传统的二维码更具有可识别性,仅凭肉眼就可以辨识出来,于是三维码被发明了出来。
三维码有更大的信息容量、识别方便和较好的安全性。因为三维码采用闭源的生成制作方式,每一张码都能在编码中心查询,能与数字、图案结合,仿造起来难且造假成本高。好处就是把图片、logo、文字等以最直观的形式显现在三维码的表面,通过眼睛进行辨别图像、编号、文字等信息,比二维码更直观。#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谣零零计划##头条创作挑战赛#
#中国疫苗开足马力#要说到西方所谓媒体对于中国抗疫努力的黑化报道,刚刚又看到了鲜活的一例。路透社,国际老牌知名的新闻通讯社。当地时间1月27日8时55分,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条消息:秘鲁志愿者在中国制药公司的疫苗试验中死于COVID-19肺炎。(见图2)这样一条简单的消息,至少可以让人产生两个先入为主的印象:1.中国的疫苗没用,打了也会感染新冠肺炎而死。2.中国疫苗副作用大,打了可能死人。
那让我们点进去看看编辑们在简讯中所附的链接,终于得知事件的详情:原来秘鲁大学和中国国药集团有限公司正在联合进行一次冠状病毒疫苗的当地试验。其中一名志愿者死于与COVID-19相关的肺炎。参与这项研究的卡耶塔诺·埃雷迪亚大学经过确认表示,这名志愿者接种的是安慰剂,而不是疫苗。
大学发布声明说:“这次试验根据秘鲁卫生部门的要求,采用双盲的原则。这名志愿者接种的是安慰剂,其死亡与疫苗无关,因此,我们已向有关的监管机构报告,并将继续第三阶段的疫苗试验。”
卡耶塔诺埃雷迪亚大学的首席研究员马拉加还通过电话告诉路透社记者,死亡的志愿者本身就患有糖尿病。 (看见没有,路透社的记者是明明白白知道死者的死因是因为什么。)在志愿者与新冠肺炎斗争的最后日子里,他已得医院提供的关于“治疗该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所有必要护理”,他“为自己的生命而战”奋斗了一个多星期。
马拉加说,研究人员迄今已向12000名志愿者发放了两剂疫苗或安慰剂,目前正在关注他们的反应。
文章到此本该结束的,但路透社的记者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继续喋喋不休中国疫苗的问题。继续拿去年巴西进行中国疫苗试验时,一名参试志愿者自杀的事件说事。然而美国辉瑞公司的疫苗在欧洲已经致死几十人的问题,记者却只字未提。
好家伙,路透社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发出来,其粉丝数量可是2300万啊。试想有多少人有耐心点开链接看文章的详情呢?要知道,该社交媒体的短消息字数限制是280个字符。路透社的编辑要在280个字符内把内容说清楚,是完全可以达成的。但他就是不写明白。而现有的字符数仅仅74个,说清楚事由的空间还是有的。
这条消息下面的回复里,确实有没看仔细就上来批评中国疫苗的,但看清楚事实来批评路透社错误报道的读者也大有人在。
要说这貌似理中客,实则暗戳戳地捅刀子黑你的本事,西方这些媒体可真是没少干。眼看自己控制疫情已经无计可施,没有啥亮点可报,干脆就撕掉面皮来污蔑中国。
好吧,路透社,你这垃圾开心就好。
吾心安处是书桌
皮鞭下的奴隶建不出完美的金字塔,集中营的钟表匠造不出精准的钟表。
压力大是个好事,大到一定程度,至柔之水可变为裁钢利器。压力大有时也是个坏事,桥梁超过限重就有坍塌的危险,强钢造成的设备也可毁于瞬间。看来变成利器和废物的本质不在压力,而在于如何调动、组织物体分子的运动。
网课还在继续,屏幕那边的书本和双手,看见和教室也没什么两样。偶尔开个小会,还可看见灿烂的笑容。最有可能击垮自己的是心无所想,惶惶终日。各科书本中的知识点是有限的,自己的思维能量是无限的。以无限追有限,是可以滴。
懒散源于无梦,梦想就是最嘹亮的起床号、最强大的静心剂、最有效的抗扰源。人体共有40万亿到60万亿细胞,调动身体中的每个细胞来逐梦,你就是亿万军马的统帅。每个至微细胞都是无孔不入的侦察兵、都是令对手无可奈何的进攻者。探敌虚实,攻城掠地,都不在话下。对于有限的几本书,书中的每幅插图、每个字符,都可以做到以多胜少,有何可惧?线上又如何?心在、细胞就在,动力就在。
反之,因为种种过往,病毒没把你打败,而被无生命的成绩压倒了,带着几十万亿的衰惫细胞整日无处安放,内斗也足已把自己斗垮。成绩只是个符号,没有质量、没有能量,不会释放伤人的射线。只要自己不把它看成负担,它就是个无关前景的过去时。调动亿万军马齐心协力冲破以往成绩的束缚,你就创造了自己的高考新生。若被成绩这个符号给施法了,就成了葬送了万亿军马的成绩俘虏。最终你成功了,以往的失败就是励志案例。
线下不是原罪,做好了自己细胞的统帅,处处是净土,时时可修炼。
心无所想,线下也是沼泽地,纠结于过往,越陷越深,变成了优秀的反面案例。
面对现实,积极行动,突破困境,春满花开之时你还是意气奋发发的有志少年,迎着朝阳继续铺就你的大好前程
——通化不封城,不封户,又待如何?少点吃喝难道能——?
自2021年1月13日发现六名无症状感染者以后,确诊病例随即开始陆续出现,并随着第一轮和第二轮核酸检测陆续弹出二百多名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通化由封城突然再加至封户,居民不得迈出门门坎,以便实施更严格的管控。
然而,由于封户来的突然,全市居民没有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也就是备足粮米肉菜药等,也可能没有想到一直封到目前的1月28日(21日开始挨户贴封条,不准私自揭)。
封户时,市民大力支持。
为了不打扰工作人员,大多数户主主动在门上贴上感谢语。
比如:
谢谢!
随便贴,不用敲门,你们辛苦了等等暖人暖心的字符。
然而,还没出“五伏”,这些话没了,由于缺少“副食”,各类呼声和指责、埋怨、质问开始风起云涌,并在短短两天,各“手机板面”责怪声一片,国内某些资深人士也开始大放厥词。
但是,如果看到此文最后例举的数个
“沦陷区”……
谁能与其争锋?
我只想说几个肺腑问号:
“能饿死吗?大米有吗?玉米面有吗?方便面?酱油有吗?大酱有吗?”
当然了,孩子的奶粉估计每个爸妈不会一次只买一瓶。
可能老人用药及部分群体病情突发或“久病需医、需药等”有些停滞,但政府及相关部门并没说“爱咋咋地”,也在想办法,不至于喷声一片吧!
等等等等等…………
其实,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试想想,你不乐意,他发牢骚,她怨气冲天,你怒火万丈,他发快
手,他暗中接受采……
唉!
言尽如此吧!
你我本不相识,可每天都在通化街头晃悠,咱们何不为了山城早日回归正传……
勇敢的吃几天“大米饭泡酱油呢”!
谢谢全通化市民的努力坚持和配合!
言词得罪之处,请多多包含。
最后,向国内援通、省内援通的专家团体及医疗团队医护人员、通化一线的医护人员、政府各部门一线的工作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居家“通化人儿”等道一声:
谢谢!
为了通化,为了干掉病毒,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致敬!
秦plusDM-i用车日记0511:今天我开车,特意温柔点。立杆见影油耗果然降下来。3.6。排行榜也迅速爬到50%。该上牌了。临牌快到期时4s主动问我要不再给续一个月。晚一天上牌车款就晚一天结算。这点小秘密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些人喜欢临牌把车开得随心所欲风驰电掣。咱是守法公民。现在政府部门办事大有改善流程清晰透明完全不用找人,提前网上预约上牌到点去办不排队不拥挤不造堵不传播病毒。能提前网上选号还支持自己编号,刚开始有点兴奋,试了才知道什么6啊8啊顺子老虎重复数字对称数字要么编不了要么编了也匹配不到。幸好咱手机号太普通没人抢。也算满意。预约很方便特地选了一家能当场拿到车牌的的车管所。结果回来时又拿回一张纸临牌。绿牌不能当天拿。郁闷。 要特别给所有已经或即将上牌的车友一个重要提示,BYD秦这新能源车的品牌型号字符实在太太太太长了。汉字+字母足足有23位,你的行驶证上这栏很可能没有打印完整!没有打印完整!没有打印完整!重要的话说三遍。得感谢我买车这家4s店。认真负责热情周到服务细致。不是他们可能我就这么一直持废证上路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