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死后,他的平反昭雪之路为何如此艰难?看看毛主席是怎么说的
新年伊始,春节档的电影票房十分热闹。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满江红》引发了电影圈中的巨大争议。虽然对剧情的内容争议不断,但它的高票房又不得不让人承认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岳飞死后,岳家军的追随者与秦桧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那么历史上的岳飞平反昭雪之路究竟是怎么样的,毛主席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在这部影片中,让观众最为产生共鸣的是秦桧朗诵的《满江红》,这也是影片争议最大的地方,认为满江红不应该是从秦桧口中说出来的。我们的历史上,在南宋的绍兴十一年,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了杭州的“风波亭”。
直到20年后,宋孝宗才给岳飞平反。实际上,在岳飞死后,就有不少大臣为岳飞鸣冤,这2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何这条平反之路如此艰难。岳飞的岳家军战无不胜,甚至可以直接收复汴京,但却被12道金牌招了回来,还被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

毛主席认为,岳飞的平反之路之所以如此漫长和艰难,都与当时的奸臣有关系,但却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是当权者本身不愿意为岳飞平反。为何毛主席会这么认为,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1155年,是岳飞被害的第14个年头,秦桧在这一年病死。秦桧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却有一个养子。这名养子欲子承父业,但却被宋高宗拒绝了。从这个时期开始,秦桧家族及其他的党羽已经在政坛上走下坡路了。
和岳飞在世时一样,此时的南宋仍然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主战派积极为岳飞平反,主和派就坚决反对为岳飞平反,朝中的争议仍然十分巨大,这也让宋高宗十分头疼。秦桧死后,相位落空,宋高宗任用了主和派万俟卨为相。
要知道,这个万俟卨就是害死岳飞的人之一,他当然反对为岳飞平反。在万俟卨的系列操作下,为岳飞平反的事就被耽搁了下来。此时,金人再次对南宋发动战争,民间抗金的情绪再次高涨,人们纷纷要求为岳飞平反昭雪,也希望岳飞的平反能给当时的南朝军队提高军心。

但是宋高宗仍然唯唯诺诺不愿为岳飞平反,此时的金兵再次兵临长江的北岸。宋高宗声名狼藉,只能下台,并把皇位交给了宋孝宗。宋孝宗登上皇位以后,为了提高南宋的士气,就恢复了岳飞的名誉,并厚礼改葬,还积极给岳飞的子孙官职,对家属进行了妥善的安置。这一系列的措施,极大地鼓舞的民心和士气。
不久之后,宋孝宗放逐了秦桧的族人及其党羽,归还了岳飞的财产。在这之后,岳飞才得到了真正的平反,只是距离岳飞的惨死,已经过去了20年。宋孝宗当上皇帝以后,虽然有心平反,但一直阻碍重重,尤其是主和派,他们大多都是陷害岳飞的刽子手。即便宋孝宗是皇帝,有时候,也难免要看大臣们的脸色,毕竟秦桧的党羽还是十分多的。
1204年,南宋在北伐的前夕,宋宁宗追封了岳飞为鄂王,削去了秦桧的爵位。1225年,宋理宗为岳飞颁布了《赐谥告词》,这表达了当时南宋朝廷对岳飞最高的评价,岳飞被彻底平反。在宋理宗之前,虽然对岳飞进行了平反,但对于构陷岳飞之人还是遮遮掩掩,只有宋理宗才明确了秦桧等人的罪行,因此毛主席对此事件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毛主席认为,南宋的主和派不应该归咎到秦桧一人身上,真正的主和派就是宋高宗自己。宋高宗虽然提出“恭迎二圣”,但是为了自己的皇权,他其实内心不想让“二圣”回来。所以主和派的主谋就是宋高宗自己。秦桧等人正是看中了宋高宗的心思,猜透了他的想法,所以他们执行的就是宋高宗自己的想法和旨意。
秦桧死后,宋高宗还是重用主和派,表明的就是自己的态度。虽然后来宋高宗退位,但自己的影响力还在,所以宋孝宗在为岳飞平反的进程中阻碍重重,因为真正的阻碍者就是宋高宗本人。
宋高宗死后,他栽培的朝臣走了下坡路,这时候,宋宁宗和宋理宗才能在平反的道路上没有了阻碍,可以光明坦荡地大展拳脚。因此,毛主席在这一问题的理解上完全正确。实际上,构陷岳飞的真正主谋就是宋高宗赵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