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各地局势的紧张升级,“核危机”四起。值得注意的是,世卫组织近日更新了相关药物的清单,其实中企也在紧锣密鼓地保供。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在官网上更新了应对辐射和核紧急情况建议储备的药物清单,以及对其进行适当管理的政策建议,这是世卫组织16年来首次更新该清单信息。
实际上,该清单的准备花费了2年时间,可见早在俄乌冲突之前,世卫组织就已经警惕到了局势的变化。
全球性的“核危机”主要是指核战争危机,同时还包括了核泄漏事故,比如日本福岛核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一旦爆发“核危机”,对人类的健康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辐射暴露的时间长短以及剂量大小,有的人可能会在短期内死亡,有的人则会遭受长达数十年的病痛折磨,还可引起遗传效应,增加后代患癌几率。
一般来讲,典型的辐射应急储备药物有:碘化钾、普鲁士蓝、螯合剂、含铝抗酸剂和藻酸盐、碳酸氢钠、生长因子、昂丹司琼、洛派丁胺等。
这些药物可用于人体暴露在核辐射下的紧急预防和治疗。因此这些药物也是世卫组织这次披露的药物清单中的主要药物。
中国对于“核危机”的重视程度一直很高,特别是在福岛核事故之后,就有中国制药企业开始积极筹备相关药品的生产和储备,该企业是国家战备储备急救用药和麻醉品定点生产企业,旗下有一种药物被列入中国国家放射储备用药,还曾被原卫生部指定为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援助用药。
据该企业透露,碘化钾片的生产储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还将积极应对国际市场上的需求,这也表明我国相关辐射应急药物的储备已经非常充足。
当前世界面临的“核战危机”来到了冷战结束以后的最高点,一方面,美国公开积极扩充升级核武库,引发新一轮的核军备竞赛,澳大利亚已经获得了美国的核技术,而韩国和日本也公开在寻求获得核武器;
另一方面,美俄撕毁中导条约,以及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得核武器被用于实战的风险正在不断加大。俄罗斯多次放出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警告,而西方不断加码施压的态势,也正在不断挑战俄罗斯的底线。
虽然中国人对于核战阴影并没有太多概念,但是一些年纪稍大的欧洲人,已经感受到了当初冷战时期的一些气氛。尽管核武大国动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但是一旦发生严重的核扩散,以及威胁到一个核大国的存亡地步时,核战争的爆发可能只是在一瞬间。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提前消除核战争和核泄漏的各种隐患。这种人为制造的危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