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光存储(光存储设备包括)

#数据##数据管理# #数据安全#

网络环境下,秘密信息一旦泄露,瞬间即可扩散至全世界。各国法律均规定涉密内网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但是借助可移动光存储介质,一旦发生泄密时间,传播速度极快。要想信息泄露后再进行拦截难度很大,事倍功半。

商业信息安全

随着商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经济进入新常态,商业所处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影响甚至决定商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技术秘密、研发成果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商业秘密之一,这些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经营信息能为企业维持竞争优势、创造宝贵的财富,属于不为他知的商业秘密,理应受到严格的保护。但是,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使其核心秘密文件处于被泄密的风险当中。

传统方案,诸多不足

因泄露事件引起的浪潮,已经在不停冲刷企业内部筑起的数据安全堤坝。在国内甚至全球,数据安全已经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各类不同的防泄密方案层出不穷,如物理隔离、DLP技术、防水墙、全盘加密、DRM技术、虚拟化方式等。但这些方案都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鸿翼InDrive首推文件不落地

方案一:强制入盘

主要功能

1、虚拟V盘:本地化操作体验,文件存储在云端,用户访问云存储,操作行为可查,方便统一管控。

2、强制采集:强制将分散的本地盘文件抓取保存到虚拟盘,统一管理企业机密文件。

3、强制入盘:禁止用户在本地盘新增文件,将新增文件保存至虚拟盘,集中管控。

技术特点

文件传输加密技术:所有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均采用SSL传输加密协议进行传输。通过加密认证方式来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过程的安全。

文件存储加密技术:非结构化数据采用AES-256位算法进行加密存储,以文件名混淆存储、文件本身自动切块存储双管齐下,即使文件被非法盗取,也无法正常阅读其中的加密内容,高度确保文件安全。密文存储的文件,可直接服务端解密预览,授权用户通过解密客户端进行本地解密使用文档。

方案二:集成VDI

主要功能

1、安全桌面:提供云桌面,基于云桌面访问敏感业务系统与业务文件,防止人机交互泄密。

2、安全策略:禁止截屏、打印、外设和拷贝数据到本地桌面,防止打开的文件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泄密出去。

3、C盘+V盘数据分离:虚拟存储C盘+V盘,系统数据与文件数据分离,实现数据不固存,文件跟人走。

技术特点

本地V盘安全存储技术:采用安全虚拟盘的方式,使存储到V盘的文件就像进入沙箱一样进行安全防泄密防护。

文档防泄密控制技术:采用自主开发的防泄密内核对存储在本地安全盘中的文件访问进行防泄密控制,加以防泄密内核分文件存储控制和进程操作控制两部分内容。用户密级、文件密级双重密级策略,加以文件流程控制,防止高密低流。

文件不落地的行业应用范围

凡是涉及敏感信息的文件,凡是需要可控使用的文件,都需要文件不落地,具体包括以下行业:

1)政府:不对外公开,需要限定部门或个人阅读、编辑、复制、打印权限的公文、统计数据、市政规划等

2)国防:设计国防安全的军事情报、纪要文件、技术前瞻性等保密性文档。

3)金融业:客户的重要文档,企业自身的重要文件。

4)制造/设计业:设计图纸、商业计划、客户资料、财务预算等重要资料。

5)知识型企业:调查报告、咨询报告、招投标文件、研发代码等重要内容。

应用实践2:金融敏感资料上云不落地

对于金融业而言,数据安全一直以来就是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重点。金融行业普遍利用网络隔离保障企业内数据安全,而多网数据交换业务之间,从生产网到办公网上下级文档共享交换难以统一,文件高密低传,秘密文件被肆意使用,造成大批无意泄露事件;办公网到互联网之间VPN等窄带宽限制,访问不畅,而且访问终端无法控制,各种拷贝、下载等方式通过移动设备传播秘密文件,给金融行业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解决方案

鸿翼InDrive通过虚拟V盘将内部员工的个人电脑上的文件强制采集全部存储在云端,统一存储,且限制员工不能随便在本地系统新建文件,只能在虚拟盘新建文件,通过两种方式控制员工的个人操作行为,规范员工对机密文件的意识,保护机密文件不流落在员工本地盘符上,缩小泄密范围。

解决数据安全问题任重道远,数据防泄密系统的应用正当其时。鸿翼InDrive帮助各企业、政府、金融等早做防范,且部署便捷,中小规模企业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企业版本的部署实施工作 。分布式集中管理机制,不限地域,不限物理距离,适合分散式协同办公、众多分支机构、分公司、门店等类型企业的集中管理。

#企业数字经济##大数据#

最近有一个很酷的新闻:我国科学家“留光”一小时(图一)!怎么样,是不是想起了《流光飞舞》?

仔细看看,这个新闻说的是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的成果:他们将光存储时间提升到1小时,大幅刷新8年前德国团队创造的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

大多数人到这里就该懵了:什么叫光存储?光子不是在以光速运动吗,怎么能存起来?难道能让光子不动吗?

一个有趣的回答来自论文的第一作者,他匿名在知乎上写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图二)。为什么要匿名呢?他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知乎账号~

其实看一下科大新闻(图三)和论文链接(图四),就知道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马钰同学。对,就是全真七子的老大、王重阳的大徒弟丹阳子马钰,教郭靖内功的那位~

马钰同学告诉大家,他们并不是把光子存起来,而是把光子的状态转化成一个相应的原子的状态,把原子存起来。以后任何时候你想读出数据,就再做一番操作,把这个原子的状态转化成相应的光子的状态。读出来的光子和存进去的光子严格地说不完全相同,但可以控制它们足够相似,这就达到了信息存储的目的(图五)。

不过这个存储的时间并不能无限延长,因为原子必不可免地会和环境相互作用,导致丢失信息。通过采用种种技术手段,他们把保存时间延长到了1小时左右,远远超越了以前德国科学家创造的1分钟左右的纪录。具体地说,每过52.9 ± 1.2分钟,信号强度就会下降到原来的1/e,这里的e是自然对数的底(图六)。

你也许想问,那我每次读出光信号就用放大器把它放大,不就可以无限保存了?哎,这就是要点所在了。他们存的是一个未知的光子状态,包括了相位、振幅、频率、偏振等所有信息,而不是一个简单的0或1。量子力学中有一个量子态不可克隆定理,说的是未知的量子态不能复制,你一旦尝试复制就会破坏它。

这就是为什么光存储这么重要,而这么困难。现在你明白它跟光盘的区别了吧?光盘早已毫无难度,而量子信息的光存储仍然是科技前沿。

了解了这个重要性,你就可以明白新闻中提到的“量子U盘”这个潜在应用了。量子信息不能复制,又难以保存,所以怎么传输它呢?现在主流的传输办法叫做量子隐形传态,相当于科幻电影中的传送术,我有文章和视频介绍过。

而量子U盘是另一种传输方法:把量子信息放在存储器里,然后通过经典的交通工具带过去,例如汽车、火车、飞机。

这种方法看似毫无技术含量,实际技术含量非常高,因为关键是要存的时间长。如果你只能存1分钟,还没上车就漏光了,那还传什么信息?如果你能存1小时,实用性就大增了,至少可以坐车传个几十公里。

最后,马钰同学告诉大家,他们只是在存储时间方面取得了突破,在效率和信噪比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不骄不躁,实事求是,这正是科技工作者的风度。让我们为他们送上一首《流光飞舞》!

(推荐阅读:《科幻中的传送术能实现吗?中国科学家已经开了个头 》科幻中的传送术能实现吗?中国科学家已经开了个头)

【新世界纪录!#中国科学家把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赞]】光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运动,让它“慢下来”乃至“停留下来”,是重要的科研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5日发布消息,该校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近期成功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大幅刷新8年前德国团队创造的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考虑到飞机和高铁等运输工具的速度,量子U盘的光存储时间需要达到小时量级,才有实用价值。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发表了该成果,审稿人认为“这是一个巨大成就”“这个工作让人们等待了很久”。(人民日报)#团团看世界#

【#中国科学家将光存储时间提至1小时# 刷新世界纪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5日消息: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近期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大幅刷新2013年德国团队所创造的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记者 吴兰)中国科学家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 刷新世界纪录-中新网

科创板ST第一股新鲜出炉,今天紫晶存储更名为*ST紫晶,开盘毫无悬念地20cm大号跌停!

回顾这家公司刚上市时,市值高达200亿:科创板、袖珍盘、业绩优、国内领先的光存储企业,怎么看都是都是标准的小而美,没想到上市即巅峰,此后股价从最高的86元跌到目前的7.39元,跌幅超过了90%以上,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

按理来说,股价出现了持续下跌,公司管理层好歹也要象征性地回购或者发一些增持公告,来稳定投资者信心,结果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锁定期一过各原始股东就迫不及待地减持跑路。接着就是诉讼、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交易所的各种询问函纷至沓来,直至证监会立案调查,高管被处分和监管警示,督导保荐代表人被通报批评,最后就是现在被ST,且面临退市。

对于类似这样公司造假的事件,坑的还是中小投资者,我们能够做的,只能是尽量规避这类问题股,比如手中个股开始走弱或者趋势不及预期,要及时止损,哪怕是做长线,也要看公司的基本面和业绩,如果还不死心那么对于这类缠上诉讼官司或者是被管理层处分的公司就要特别小心,即使中途亏了50%以上,也该及时远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股票##股市分析##A股#

#海澜早报#

1、#派件费仅4毛钱快递网点倒闭# #超五成快递员月入不足5000元#(来源:央视财经)

2、#北京五一发放45亿消费大礼包#(来源:央视网)

3、#我国科学家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来源:新华网)

中国科学家把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成功让光“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封印”在特殊晶体中。更重要的是,1小时后放出来的光还是“活”的。

说实话,这条新闻属于字我都认识,放一起组成句子我就有点迷糊,总体来说完全不懂的那种。我还是理工科出身呢,很多非理工科的朋友可能更是如坠五里雾中。

不过咱们也不用弄懂,只需要故障叫好就行了。中国厉害就厉害在各行各业都有特别厉害的人,做着厉害到别人理解不了的事。

#3Q讲党史# 【“声”临其境学党史!手绘图鉴、探馆vlog齐出街,打卡深圳红~】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新路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制作了6部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广播剧,上海《新民晚报》联动报纸、手绘图鉴、探馆vlog推出融媒产品,百幅手绘百个纪念地回望百年辉煌、致敬光荣之城。别忘了还有深圳地铁“百年伟业”主题专列正式发车、打卡深圳红新鲜上线哦……

晶报“3Q讲党史”专栏第11期,继续为大家搜集讲学党史的“Q方法”,助力党史学习教育轻松、亲民又清新~ #中国科学家把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中国造舱外航天服棒棒哒# 详戳➡️ 网页链接

#中国科学家刷新纪录迈向量子U盘#中国科学家所谓的“光存储”真的是“把光存起来”吗?有很多人都对这个概念有误解,认为“光存储”就是把光停止、时间停止。类似于科幻电影中的暂停某一空间的时间以及万物,甚至有的人认为未来利用此项技术可能实现的“返老还童”、时间倒流等等一系列操作。

这里的“光存储”只是一种信息保存和传输的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近日宣布在光量子存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将相干光的存储时间提升到1小时,刷新了之前德国1分钟的世界纪录,可谓是重大飞跃,有望进一步实现量子U盘。

光是现代信息传输的重要载体,对光的存储可以让人们更有效地利用光场。简单来讲,这一技术就是通过一块特殊晶体把光存储起来,经过一个小时后取出光,它的相位、偏振等状态信息保真度高达96.4±2.5%,这一指标满足了量子U盘对光存储寿命的基本要求。从而可以基于经典传输工具实现量子信息的传输。目前的量子计算机是没有存储器的,这一技术让存储与传输成为可能。更令人惊喜的是团队成员周宗权,竟是一名本土培养的90后科技人,曾多次担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作为指导老师的郭光灿院士已近80岁高龄,科技力量的传承令世界再次瞩目。#科技# #科技圈大小事# #中国科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99872/
1
上一篇集五福攻略2021(集五福攻略2022)
下一篇 提升网速(笔记本怎么提升网速)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