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少儿编程的国际发展史(编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用生物黑科技终止老化,实现永生只是个技术活吗?】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尽管我们的平均寿命已经从原始社会的15岁,延长到如今的77.3岁,但始终没有摆脱生命的桎梏。近年来,有关衰老的研究层出不穷,2012年,剑桥大学天才博士德格雷声称,世界上首个能活到1000岁的人类已经出现,甚至还有科学家做出预言:2045年时人类将会实现永生。

此言论一出立刻引起热议,兴奋、不解与忧虑,各种情绪都有。人们充满疑惑甚至不屑,但不管怎么说,以下的生物黑科技的发展却越来越明显。

1、对抗衰老的医疗技术越来越多,越来越发达。2004年时,硅谷知名未来学家库兹韦尔每天摄入250片补充剂。2009年,减少到了150片,现如今每天大约100片。在库兹韦尔看来,利用现有的技术,对抗衰老,维持健康,是通往永生的第一座桥。

2、身体作为软件将被重新编程。生物科技革命已经露出了曙光,身体作为软件将被重新编程。譬如硅谷一家名叫人类长寿公司”,致力于通过对基因和细胞的诊断、改造和治疗,让人们远离衰老造成的疾病。

3、纳米机器人与人体结合。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并不知道治疗药物是否到达了病发点,而纳米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纳米机器人携带抗癌药物进入人的身体,到达肿瘤的实际位置,投放药物。这一看似简单的过程将会是非常大的医学进展。

4、3D打印技术。一种技术一旦成为信息技术,它就会遵循“加速循环定律”,这被称为“库兹韦尔定律”。生物医学、信息传输、大脑研究这三个领域就是例证。下一个十年成为信息技术的,将会是3D打印技术。

这么看,终止老化实现永生,就只是技术活了?!【敬心正行229期】

儿子是个游戏迷,在平时忙碌的学习之余喜欢用游戏来让自己放松一会。虽然似乎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觉得游戏是洪水猛兽,可是只要有控制的玩耍其实也没有必要绝对的控制。比如《生活大爆炸》中,萌乖的谢耳朵他们几个理工直男,谁不是游戏迷呢?更何况00后们原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时代,堵不如疏。

2022年人邮的周历《什么塑造了今天的编程世界:漫画编程历史大事件》是我准备送给儿子的新年礼物,今年人邮的这个周历设计是专为程序员和IT从业者绘制编写,也适合所有对编程文化、科技发展史感兴趣的人群,我可以预见他打开礼物后的惊喜!

《神秘的程序员们》的作者西乔和互联网大牛霍炬共同创作了所有的漫画

精选200年间56个改变编程世界的关键节点

56个场景闪回中,重温往事,对话一代代引领时代的技术天才

一面是全彩印刷的编程发展简史,一面是可自由发挥的2022年周历书写页

全套四册“风琴折”的新颖设计,便于书写和携带

拜西乔和霍炬所赐,这套《什么塑造了今天的编程世界:漫画编程历史大事件》2022年周历画风独特,技术文化内涵丰富,贯穿了多条技术领域的演化线索,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凝练博见又妙趣横生,是绝对会让我的游戏迷儿子嗷嗷大叫的经典设计!

我很喜欢这个风琴折的设计,打开风琴折页就如同坐上时光机。

全年四册,体积大小也合适,一面是编程发展这数百年间的简史,一面是空白的周历书写页,儿子可以放在书包里做日常的笔记本,也可以在每次看到编程简史时激励自己前人的成就来让自己更专注自己的学习。

转了一圈各大出版社的日历,人邮这套2022年周历送给我家游戏迷少年最合适!#为生活增加一点仪式感# #日历#

今天刷头条看到不少文章呼吁抵制和关闭游戏。在这里也想说两句。首先需要了解一个概念:电子游戏是有自己的发展史历程的,它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不是某个个人的发明创造。而且我们玩到的游戏都是经过国家部门审核通过的。

我们在享受数据信息化红利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合理应对数据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产物。为什么游戏对于有的人来说,带来的是减压、益智和快乐,而对于有的人来说带来的就是家庭破碎呢?就像酒,它会变成快乐的催化剂还是催命的毒药不在于酒本身,而在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总觉得游戏是毒药,我想问下:

您自己玩过吗?您知道孩子为什么喜欢玩吗?你不懂教育孩子,无节制地放纵孩子,不会合理的管教孩子,不会跟孩子沟通,你自己没文化,自己没上进心,自己对孩子有缺失,自己脱节于这个时代,自己跟不上发展节奏,你自己活的还不如一个游戏精彩,你凭什么去怪孩子,凭什么去怪游戏?

还有,您凭什么理所当然的就想让孩子去理解你,你作为一个成人都不能理解孩子,你指望让孩子理解你?

我也有孩子,说实话,孩子各种课外课太多了。但我每天都会陪孩子玩一会电子游戏,她最爱玩植物大战僵尸。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特意去买了植物百科全书,去跟游戏里的植物找对应,认识了不少奇怪的植物,这都是她自己主动要求的。简单的关卡她自己琢磨,困难的关卡,她看我玩,并给我不少种植建议。遇到我都过不去的,我俩就去网上查视频攻略,这个过程,增进了不少父女感情。我自己也喜欢玩电子游戏解压。如果我的孩子是那块料,以后想做电子竞技游戏相关工作,我会特别支持,我觉得以后这个是朝阳产业。但是目前来看,我姑娘更喜欢跳舞和做手工。也许有很多人觉得这种教育方式挺另类,但是我觉得堵不如疏、防不如引。既然孩子早晚都要接触到游戏,那我干吗不做她最好的玩伴呢?图片来几张我姑娘的电脑艺术画(本人比照片好看[呲牙]加上备注省的以后我姑娘长大说我埋汰她)和我带我姑娘一起编程的游戏照片。

【@中北大学 :太行山下传薪火】依龙山,傍汾水。

一进中北大学的校门,彭德怀横刀立马的青铜塑像,威风凛凛。

一条军工铁路穿校园而过。

80年前,第一支红色工程师队伍从这里出发;80年间,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洗礼,学校几经变迁,筚路蓝缕;80年后,学校军协作训队的检阅口号整齐划一,铿锵有力,太行精神始终是这里的文化之魂。

1940年前后,根据地的对敌斗争进入最为艰苦的阶段,八路军一面对抗日寇的疯狂扫荡,一面遭受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对武器弹药的需求与日俱增,全国兵工生产愈加迫切。

八路军总司令彭德怀提出,在武器弹药问题上,要“自力更生,自己创造”。他亲自给延安发电报,提出要建设一所兵工学校,培养军工人才。

一年后,在黎城县看后村,我国第一所兵工学校诞生了,规模虽小却被寄予厚望。因校址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太行区,故称太行工业学校,隶属于八路军总司令部。首任校长刘鼎协助方志敏在资料、技术、设备短缺的条件下为红军部队建造了三门“小钢炮”,这三门炮被认定为我军的第一批火炮。

在血和火的洗礼下,学校为党培养了400名中高级专业人才,吹响了我党科教强军的第一声号角,有力支持了解放区工业建设,迈出了为国防工业体系奠基的坚实一步。

1943年9月,朱德总司令和叶剑英参谋长从晋东南抽调军工工人和技师奔赴延安,同时接收大型军工企业。部分教师留在太行根据地赓续着人民兵工教育的薪火,见证着学校一步步发展成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北大学。

“人民军工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奉献史。”中北大学党委书记沈兴全说,“我们要将太行精神转化为深厚的教育资源和无穷的力量源泉,继续保持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勇气,在新时代争创一流,砥砺奋进。”

在国防工业领域,中北大学被称为“兵工七子”。一代又一代的中北人不忘初心,始终把“为国之重器掌握核心技术”这一神圣使命写在旗帜上。中北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从0到1”的兵工典范:从我军第一支步枪、第一门单兵火炮、第一种烈性炸药,到新时代的复兴号列车、港珠澳大桥、北斗系统、科技冬奥……都镌刻着中北人开拓创新的脚印。截至目前,学校共有70多项成果应用于“神舟”“嫦娥”“天宫”系列工程,已获得10余项国家科技奖二等奖,3D打印、紫苏产品精深加工、铝镁合金等一大批成果在山西落地转化,在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任务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办学上,中北大学弘扬军工文化,打造“军工思政”,聚焦“党史+军工史+校史”,推出了“人民军工”国防素质通识类思政示范课,实现了“理论+访谈+实践+研学”的创新探索;开设“大国兵器”综合国防素质培养课,邀请王泽山等12位两院院士领衔主讲,展现军工人身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胆忠诚,在青年学子中凝聚起“强军兴装”的精神力量。

各学院的党建工作亦亮点纷呈,艺术学院用舞台剧打造党史学习的“沉浸式教育”,软件学院通过编程将党日活动延伸到线上,机电学院在党支部设置导师制、倡导朋辈沟通……

继往开来,为党为国“谋大事”,正是中北人矢志不渝的办学追求。(本报见习记者 孔萌)#中北大学# #教育# #教育新资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99785/
1
上一篇富士通代理
下一篇 iphone发布会视频(苹果发布会视频回放)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