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就买了一个铁将军导航用的高德地图,比安卓系统的好用,现在一直更新优化,越来越好用了
#大连头条# 这一上午给我累的,寻思燃气也通上了,去办理灶补,导航好不容易找到个离家近点的地方,去到一看“铁将军”把门,还好门口有贴通知,继续导航去西林街25号,去了门口有工作人员把门问办理什么业务,告诉我灶补今天号已经发完了,一天50个号,让我明天早点去,又让我自己在网上可以申请办理,我家因为没换新表所以网上办不了,工作人员说要换完表才能办,一直办到明年8月31号,不着急。好吧,等我们小区统一换完表自己在网上办,可不去排队了。
今天原本打算去龙岗湿地公园,导航时发现沿途有无法避免的禁行路段,几条路线都是如此。遂临时更改目的地,去大运神仙湖,到了门口,铁将军把门,因为疫情,暂停开放。再去大运公园,导航到了水官高速收费口。没办法,又改为去龙园公园,到门口,还是进不去,由于施工,2月28日起就封闭了。最后想想,去家附近的石芽岭公园碰碰运气吧。还好,正常开放,园里很多年轻人在打篮球,几个老年人在放风筝。因为修地铁14号线,一大片地方被围起来了,显得公园很小。在龙岗转悠了三个小时,总算找到一个正常开放的公园。

#咸阳头条# 今天星期六,突然心血来潮,想去距咸阳最近的兴平逛一哈仰慕已久的宏兴码头。从北平街口坐十三路,到了彩虹二路又倒上4路,根据导航信息,坐到了油郭路口下车,刚下车一个开老年代步电动车的“热情”围了上来:师傅,你去哪?我答:我想去宏兴码头。师傅说:行,三十元。咱也不知道远近,觉得贵,就没有搭理他。从路北走到路南段家村口,又一个开摩的老汉叫住了我,问我去哪,我说去宏兴码头,他说,我这车跑过泾阳到过西安,你放心二十块钱把你拉到。我拒绝了他的“好意”。根据导航提示,油郭路口有10路车通往陈干村,下车六百米就到。抱着怀疑的态度,在村口一个卖包子的大姐那儿买了5个包子,我一边吃一边向她打听去宏兴码头怎么走?大姐问我:你开的车就可以从这向南。我回答她:我坐公交。大姐一听说坐公交,就劝我别去了,说你看导航下车走不了多远,但实质上下了车还有十里路呢。闻听此言,打消了我去宏兴码头的兴趣。宏兴码头近在呎尺,我却望它兴叹,估计宏兴码头人气不旺和这交通不畅关系很大吧?为什么不设一条直达的公交线路呢?怕外地人看到它?看来政府在这方面做的还很欠缺,……。

弯转身一想,多年没来兴平了,再查一下其它景点,看到离兴平博物馆不远,便又坐上了一辆4路车,票价2.5元,到车站下车用导航走了700多米,到了兴平市政府西邻的兴平博物馆,只见铁将军把门,院内荒芜一片,看样子好长时间没有开过门了。这时候已到了中午1点,肚子也饿了,导航搜到了一家“老孙家葫芦头牛羊肉泡馍馆”,进去一看,就餐的有十几个人,到前台以看,墙上打印的价格是以馍论价,从四两到八两每多一两增加一元钱。也不知道人家什么拿手,我要了一碗水盆,26元一份,青菜三根,油豆腐4片,丸子一个,肉五片,木耳一小片,粉条若干。在兴平,羊肉泡被改成烩菜了,这样的吃法也许只在兴平存在吧
好多年没去兴平了,抱着希望而去却败兴而归,就在临走时又下起了小雨。不是我黑兴平,这的确是我个人的真实感受,离古都咸阳这么近,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没有了袁家村和安吴青训班、龙泉公社的热情好客,看来宏兴码头的没落是人为因素居多吧?

太原发展后劲不足,是有原因的!
最近出差到太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刚到太原,早上8点多,想找个公厕方便下,用手机地图倒是找到一个公厕,结果,公厕铁将军把门!不得已,问附近居民,说是前面有家医院,可以去医院卫生间方便!
唉,只好非常不情愿的去了医院门诊大楼。
一起去的同事想去小米之家买充电宝,导航搜索,太原万象城有一家,于是打车前去,九点半到了小米之家门口,两个店员在店里收拾卫生。
我们推门进去,结果被店员赶了出来,让我们赶紧走,店里有监控,不能让监控拍到我们进去!一边赶我们一边说,还没有开门营业,10点才开始营业!
没有办法,我们只好在外面的寒风中等候万象城十点开门!
到十点的时候,外面已经聚了一大推人,门口的保安把门,早一分钟都不让进去。

一个城市的发展,与一个城市是否注重人性化,是否注重细节密不可分。不知道太原的公厕为啥没有任何提示就铁将军把门,也不知道为啥商场都是十点才开门迎客。
我去过好多地方,十点开始营业的真没见几处,商场,店铺大多九点,晚了九点半开门营业(当然新疆,西宁,西藏等西部时差大的城市除外)。
俗话说,要想富,得勤快。就太原这节奏,发展后劲不足也就不奇怪了。
离开安岳后,便沿着国道一路往东前往林凤镇。作为除县城以外另一处安岳石刻比较集中的区域,林凤镇-石羊镇一线几乎集中了安岳大部分的国保和省保。
我们首先探访的是林凤镇新坝村的庵堂寺摩崖造像,此处石窟虽然是省保,但却并不好找,在网上除了学术相关文章,基本找不到其他任何资料,更别说地图导航了。所以,能做的就是先导航到村上,再一步步问当地村民。

实际上,庵堂寺摩崖造像位于唐家坡的山腰处,离村不算太远,自驾车可以直接开到,这点还算比较好。不过铁将军把门,摩崖造像隐藏在破破烂烂的两层瓦房之中,不知道是寺庙旧殿,还是文保临时搭建的房屋。
虽然进不去,但是透过窗户还是可以看见部分石刻,整体而言,庵堂寺各个窟龛规模都不大,但是彼此相连,看上去十分密集,可惜的是大部分造像重妆严重,少了佛像本来的庄严之感。还好没有重妆的几龛,还是很有历史之感,比如1号龛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供养人以及2号龛的六臂观音,看资料庵堂寺摩崖造像开凿于晚唐和五代时期,怪不得造像看起来颇具盛唐遗风。
#旅行# #安岳# #佛教# #历史# #古建筑#
#青岛头条#公共厕所里养金鱼,青岛象耳山公园真有趣。
地铁2号线到华楼山路站下车,出来就懵圈了,怎么跑到居民区里面来了,转了一圈最后跟着导航走了出来。

来到象耳山公园直奔山顶观景亭,顶着烈日一路爬上来,门口居然铁将军把门,也不提前说一声,真是不仗义。绕出来发现是自己走错门了,前门开着呢,刚才挂锁的是后门。进入观景亭,登上顺着楼梯登上后才发现,这是个封闭的亭子,啥也看不了,糊弄人的[捂脸]山顶上可以俯瞰半个青岛的城景,放眼望去,一片片楼房没有尽头。
公园里花开正旺,绿叶茂盛,漫山遍野都是春的气息。行走在五彩缤纷的景色中,迎面而来的绿树鲜花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一会儿粉你一脸,一会儿绿你一片。
再美的公园也不来了,一路上碰到好几个来遛狗的,有大狗也有小狗,都不栓绳子[狗头]
#本地达人计划#
《雨中访峻青不遇》
在外久了,竟总结出些流浪的心得。

比如,新到一个地方,要一看二尝三访。
看啥,看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尝啥,尝当地风味小吃,土产特产,而无论它是不是合你的口味,你内心里把这当成一份经历就行了。
那访啥呢?要访当地文化名人。当然健在的不一定好见,既然活人不好见,那就一定要访当地历史上的名人,特别是文化上的。他们谦逊,不会摆架子,不会让你吃闭门羹。
可是,这次却在昌邑,吃了已故大作家峻青的闭门羹。
昌邑,是胶州湾南边的一座其貌不扬的小城。出差来此,不觉已近二十余天,平日忙的很,恰好这天上午陪同的同事有急事,只留下和我同行的一个小伙,便有了去拜访下峻青故居的念头。导航一看,近的很,只有几公里,恰逢外面又下着细雨,便觉得真是老天安排的良辰吉日,便撑了把伞,一头扎进了细雨之中。
沿着濰河东岸一路北行,不一会导航便提示目的地已到,眼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环顾四周,却未见我想象中的名人故居的大提示牌或络绎不绝的游人,走错了?

视线往北一转,树荫的缝隙里露出几个挑起的檐角,心想便肯定是这了,北方农家院落是少有用这种挑檐的。
紧走几步,果真一处青砖灰瓦的仿古院落便出现在眼前。可是,门口那是啥?我的心一下凉了半截。
果不其然,铁将军把门,门口都被村民堆放了杂物。
我撑着伞,沿着院落靠街的墙边,走了好几个来回。里面静悄悄的,外面也静悄悄的,只有细雨刷着树叶的声音。
墙上的各种牌匾还在,在证明着这个地方曾有的份量,只是布做的宣传栏已经褪去了大部分颜色,旁边一处山墙上,还画着峻青代表作之一《黎明的河边》的宣传画,也是斑驳不堪。
门楼旁边的院墙上,一簇竹子约过高墙,探出青翠的头来,像是在跟我打招呼。或者是在不停地告诉我:“主人已去,主人已去。”
这一刻,我在努力想象峻青当年在这生活时的场景,还有他灯下写作时的模样,却总感觉很模糊很模糊。

走吧。
临到村口,遇到一位出来倒垃圾的大姐,她随口说了一句逻辑性极强的话:“没有人来,也没有人管,里面屋都塌了。”
村边的潍河水,依旧奔流不息,一路向北。
泾阳、三原一日游记
上周星期四,农历七月十九,是今年处暑的第四日,暑热散去,秋意渐来。一大早凉风习习,天高气爽,心情大好。于是和老婆商量决定,由我驾车带着她姐夫妻二人一道去西安北郊的泾阳、三原作一次夏末秋初的郊县一日游玩。
原本打算去汉长城未央宫去的,因为老婆在网上搜索到这里有一片千亩葵花正在盛花期,很是震撼。谁知老婆她姐执意要去泾阳,说有一个崇文塔和什么古镇很值得一游。经不住她的一番游说,也不为扫大家兴致,只得由着她们姐妹二人开着导航直奔那个崇文塔而去。
从家里出发,驱车近五十公里来到泾阳崇文塔下。抬眼望去,古塔巍然耸立,古朴而凝重,塔四周绿化美化层次分明,造型现代,旅游配套设施也齐全。只是受疫情影响,景点关闭,不能登塔游玩。大家不免有些扫兴,只得在塔四周随意转转,便去泾阳县城吃中饭。期间去了个伏茶古镇,目之所及,建筑散乱,古不像古,今不似今。几个保安明确告诉我们:如果游玩,景点关闭,不接待游客;如果喝茶,则可以进去消费——似乎喝茶就不会有传染病毒的危险!于是悻悻离去。

跟着导航来到了泾阳县政府门前的大街上。时近中午,泾阳县城行人稀少,车辆不多,街道也并不宽畅。街道两边大多为二层小楼,很少见高楼大厦,县府大门小而又小,面向马路的一栋建筑矮小局促,窃以为还比不上老家村部的办公楼阔气呢!因此妄加忖度:八百里秦川,土地膏腴,历史悠久,但这个县城的经济似乎还不够发达,当地政府还得好好努力,任重道远啊!
于是匆匆吃过中饭,直奔下一个景点——位于泾阳县永乐镇的中国大地原点,国家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以前听说过这个地方,名气很大。谁知道到了景点,大门紧闭,铁将军把门。一张告示明确告知:内部设备运行四十三年,己届老化,正在维修升级。隔着大门往里看,院子里停着几辆测绘专用制式车,一坐陈年旧塔孤零零地立在院子南边,也不见工作人员和施工人员往来忙碌。

大家犹有兴致,决定去三原于右任老先生的旧居一探究竟。于右任乃国民党元老,近代革命先驱。最令我推崇的便是其造诣深厚、独具风格、名冠“草圣”的书法以及晚年那首“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的诗句。
于是穿街过巷,省道、县城道路一一驶过,顺着导航来到了三原西关一个古僻小巷,门前挂的牌子显示已经到于右任故居了。停了车,戴了口罩,扫了码,每人付了8元的景点门票钱,鱼贯进入景区。故居共分两个院落,全为关中旧式砖木结构建筑。西院设两个展厅,分别为于右任先生生平事迹展和近现代名人字画展;北院三间是先生的卧室和书房,院内一株古槐据说有六百多年历史,树干粗壮,栉风沐雨被切分成两半,虬曲苍老,却仍枝繁叶茂。整个故居幽静雅致,布局严谨,而我却总嫌馆内陈列物品偏少,可观赏的东西不多,内涵似乎不够丰富,让观者难以尽兴。也许由于年代久远,又因先生晚年身居海峡对岸,收集资料困难所致吧。不过当地政府能将这个故居完整保留下来,并建立展馆对外开放,供家乡人民时时凭吊,用以感念先生为家乡人民所做出的贡献,这已实属难能可贵了!
整个景点游览不过二十分钟就结束了。
时间已到午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决定带大家在返回西安时顺道去走走那个心心念念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真切感受千亩葵花一齐绽放的盛况。结果一一景区维修改造,谢绝参观!于是车都不用停,原路返回!真是:
乘兴一日郊北行,
眼前难觅六真容。
匆匆尽是闭门客,
败兴多由疫作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