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回应大熊猫“越狱”:下不为例#
12月15日,北京动物园 ,一只叫“萌兰”的雄性熊猫越狱了,引来了游客们的关注 ,后工作人员用实物把那家伙给引诱回去了,还进行了批评教育。
看到这则新闻,先一个劲的觉得很萌、很好笑,萌兰,是谁吸引了你,现场有美女在吗?让你胖胖的大身体,爬栏杆,你绝对是现实版的“功夫熊猫”[呲牙]#开心一笑,烦恼没了#
(图源网络)
义岗川的董德行及其家族
义岗川董家,是民国时期甘肃省闻名的大财主,当时拥有较雄厚的私人武装力量。他不但直接控制着通渭的寺子、北城、红岘、步路、义岗、八井北6镇(乡),而且还和当时的甘肃省政府、天水专署、通渭县政府及一些军阀,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较密切的联系。
董家的先祖,是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人。清同治初年,董德行之父当货郎来到通渭,定居义岗川,娶党家岘一民女为妻,生四子,除四子董德行留在通渭义岗川外,其余三个儿子都随父母回原籍。清光绪间董德行任石峰堡把总,并执掌马营收税权,他生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其源(拔贡,陕西黎阳县候补知县),其智(雷中田部游击司令)、其义(举孝廉方正)。他的三个儿子又各生三子,董其源生有孝先、本斋、筱泉;董其智生有尔舟、耀祖、承相:董其义生有友琴、友章、怀祖。
清末至民国初年,董家在义岗川、通渭县城和马营、会宁县城开设当铺4处,并在6镇(乡)以储粮备荒大量集股筹“义粮”。后来董其智把持“义粮”管理权,仅在民国一十七年(1928)以赵西平部过境用粮为借口,侵吞“义粮”600石,又以此粮放债牟取暴利。民国九年(1920)乘地震之机,侵吞当铺抵押物,高价出售,发了横财。还吞占了民国十年(1921)甘肃省政府拨发的因地震疏导河流款2500元(白洋)。
民国八年至五年(1919-1926),孔繁锦向陇南各县征派“刮地捐”,董其源将所征北6镇(乡)捐税多数吞入私囊,少数上缴。民国一十三年至一十七年(1924~1928)持续大早,一十八年(929)哀魂遍野,百姓到处流亡乞讨,董家在青黄不接时开仓出粜粮食,杂粮价高达一银元四合(10合为1升),饥民无钱,只得用地换粮,董家兼并了大量土地。他还通过卖官受贿、禁姻征税、放赌勒索、经办民团、派兵要糗、受理私讼、放高利贷、雇工、收戏钱,年节送礼,霸山等手段,聚敛资财。
民国九年(1920),董其智始建民团,招募团丁20余人。一十六年(1927)被纳入县地方武装编制,先后称“民团”“保安队”、“自卫队”,团丁扩充到50多人。其中多人常年驻守义岗镇,30多人平时在自家务农或给董家当长工,必要时集中统一行动。董本斋自任团长,董尔舟自封团副,董友琴自称营长。董怀祖曾任甘肃省保安部队第六团团长,中央新编骑兵第一旅副旅长。二十五年(1936)秋,红军长征经义岗川,董家受命纠集通渭县长王成奎,会宁、静宁等县县长及其武装力量,拦击红军,红军牺牲战士23人,董家劫夺步枪数十支。国民党中央军第三军派两架飞机从天水起飞连日侦察助战,并空投子弹6箱予以支援。
民国三十年左右,董其源兄弟分三户住在西街的三座连环堡内,并有地道通往后山,堡子上筑有多处炮台,均连接半山明堡。堡中建筑豪华,全系青砖碧瓦,雕梁画栋。后分为5户,有大厅16座,小楼房1幢,平房255阃,铺面12处,7间,还有烧坊、粉坊、斗行,油行等。至1949年,董氏家族共有63人,占有土地260亩(其中学田320亩),有耕牛24头,马34匹,羊300多只,共雇用商、农、勤杂人员86人,其中经商22人(包括经理、二柜、相公,帐房),长工28人,丫环9人,小胞5人,磨面与饭倌10人,奶娘6人,裁缝6人。
1949年10月,将罪大恶极的董本斋、董尔舟,董友琴、董友章、董世昌、董怀祖等依法逮捕,除董怀祖外其余5人于1951年5月被依法处决。当时,董怀祖越狱选跑,后投案自首,被判刑劳改,后又特赦,1950年8月县人民政府登记没收私人枪支弹药,董家共缴出手枪37支,步枪112支,轻机枪4挺,冲锋枪2支,土枪4支,子弹1000余发,手榴弹462枚。
土地改革运动中,对董家的绝大部分土地和财产没收归公或分给农民,10人被定为地主分子,1人定为反革命分子,1人被判刑劳改。后来其家庭成员大部分陆续迁居兰州天水及青海、新、宁夏、陕西、内蒙古等省(区),至今有的在国家行政、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有的在家务农。
(叙说不妥的以通渭县志为准,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简约小众旅行文案〉
❶旅游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