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兔年春晚:年味缺乏,“常回家看看”的传统温謦氛围更是难以寻找!#盐城头条#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一谈到春晚,这一年一度的文化大餐总是让人们充满无限的期待。虽说这一大餐面对的是全国人民,确实有“众口难调”的一面,但有一点可以这样断言:春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传统”的氛围恐怕是不能偏离的,这就是除夕春晚应该具备的特点。
大家还曾记得,一九九九年春晚上的由车行作词,戚建波作曲,陈红演唱的一首《常回家看看》,这么多年来真是唱遍大江南北、山川海角,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如今小孩还唱,老人会哼,多么充满温情!这首歌为何久唱不衰,久听不厌,就是那充满人情味的传统原味。
你瞧:
那“生活中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中的事情向爸爸谈谈”,是多么的温暖!
那“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腰”的亲子互动带来的体验又是多么的感人!
那“老人们只求儿女平平安安、只求个团团圆圆”的内心期盼更让人感动泪奔!
如今,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别具一格的“乡愁”,充满暖意的“温情”,已经逐步被一些不良现象所替代,现在儿女回家哪还有帮爸妈洗碗刷筷、捶背揉腰的热情,一切都全沉浸在“玩玩手机聊聊天,搓搓麻将打打牌”的氛围之中,哪还有功夫、有兴趣听妈妈的唠叨,欣赏爸爸的佳肴?因此,人们总想把美好传统的传承都寄托在一年一度的春晚上,“传统”的回归,天经地义,春晚有什么理由背离这一文化传统的传承呢?
再谈兔年春晚,歌曲确实安排不少,但有几个能够让人记住的?有几个能像“常回家看看”这样接地气,充满活力的作品的?这一点恐怕值得我们很好反思!
笔者认为,家是根,家是源,家的方向就是一种幸福,家总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回到家里陪伴自己的家人,给他们一份幸福的感觉,既是我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在春节佳节之你,积极创造条件,让家人们一起深深地沉浸在幸福的氛围之内。因此,我们有理由要求春晚加强这一正能量的宣传。
以上观点,可能是笔者的一孔之见,欢迎各位就这一话题,来评论区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在此再次祝大家新年愉快,阖家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