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美军一架F86战机被我志愿军战士给击落了,而当被俘的美军飞行员见到这名战士时,却立即羞愧地低下了头,怎么回事?
被击落的F86的飞行员名叫费席尔,他是美军授予的"王牌飞行员"。
费席尔15岁就开始了飞行训练,拥有1000多小时的飞行经验,曾击落过十多架战机却毫发未损,因此,对付这样一个飞行高手,并非易事。
而相比来说,我志愿军飞行员的飞行时长就要少的多了,平均不到100小时,而新兵韩德彩的飞行训练时间就更少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新兵蛋子,偏偏能够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的战机,不禁让人刮目相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53年4月7日,韩德彩驾驶一架米格15战斗机与战友的长机正在机场上空巡逻,同时也为其他战友的飞机降落时做警戒。
眼看长机燃料所剩不多了,他们准备降落机场加油。
这在这时,1架美军F86突然闯入机场,想搞破坏。
美军的这些散兵游勇来自一个名"猎航组"的组织,他们总是突然出现在我战机起降的时刻,进行骚扰和破坏,肆无忌惮,异常嚣张。
不过,对付美军这种小偷小摸的行径,我方也有一套办法,让他们最终狼狈逃窜。
此刻,王牌飞行员"费席尔正在追逐我军一架返航的米格15,并进行了瞄准。
费席尔以为十拿九稳了,但哪里知道,还没等他按下发射按纽,我飞行员一个急速俯冲,跳出费席尔的射击圈,并调头和对方缠斗起来。
两架飞机已飞到韩德彩面前,他怒不可遏,立刻准备上前助战友一臂之力。
虽然他是一个飞行新兵,驾龄还不到一年,但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驱赶敌机,救下战友是眼前第一任务。
突然,费席尔放下那架米格15,朝着韩德彩这边猛扑过来,并且咬住不放,他感到韩德彩旁边的那架因为缺油而放缓速度准备降落的长机才是最好的猎物。
韩德彩马上通知长机有敌人来袭,但来不及了,长机被打中,但幸好伤的不重。
于是,韩德彩让长机赶快躲开,自己一个油门冲上前去,拦住了追击长机的费席尔。
费席尔立功心切,就想甩开韩德彩,击落长机。只见他朝着右下方一个俯冲,准备靠低空飞行摆脱追击,贴近前面的长机。
但韩德彩在判断下方有座400米的山峰后并没着跟着费席尔一起俯冲,而是反向抬升飞机,在高空监视对方的一举一动,如果费席尔从下面经过,正好临高居下进行打击。
这时长机已躲开了F86的追击,而费席尔也发现了破绽,只得拉升到同样的高度。
不过这也给了韩德彩追击的好机会,于是两架飞机一前一后,在空中上演了一场追逐大战。
费席尔使出蛇形飞行技巧,几次从韩德彩面前"消失",企图躲过米格15的追击,但很快被韩德彩识破并追上,他预测对方下一步将要向右侧转向,因此早早在右方等待。
果然,F86转到了右方,正好进入米格15的射击范围,韩德彩立刻开炮,顿时F86被打成筛子,向下坠落。
"王牌飞行员"费席尔跳伞逃生,最终被捕。当他见到将自己击落的19岁志愿军新兵韩德彩时,不禁面红耳赤,不得不低下了"高贵"的头。
1951年10月某个深夜,500多名志愿军战士手持长绳索,在海边“拔河”,不料却因此打捞出了个“大块头”,还帮助我军破解了美军战机的无敌之谜!原来,战士们打捞上来的这个“大块头”,是一架银色的美国F86佩刀战斗机,机舱外侧的美空军图标清晰可见。事实上,那时苏联的米格15战斗机甚至比前者更加出色。作为一款划时代战斗机,米格15配有37毫米机关炮和23毫米机关炮,战斗速度可达到音速,曾一度碾压美军战机。美国人心有不甘,于1950年12月将还在实验阶段的F86佩刀战斗机调往前线,很快又反将一军,将洋洋自得的苏军打得到处跑。F86佩刀战斗机的出现,让苏联一众专家都陷入了沉思。虽然在火力上,苏联米格15更占优势,三门机炮也比美军战斗机上的六挺机枪效率高。然而,苏军每次分析出来的结果都和之前的情报相同。即便使用无线电监听亦是如此。斯大林听后气急败坏,下令必须要获得一件完整的美国佩刀战斗机,以破解其中谜团。1951年4月,一支由15名苏联试飞员组成的秘密代表团来到中国丹东,目的正是为了交货一架美军F86战斗。可刚开始不久,这群人便碰上了麻烦。原来,由于要考虑到战斗机的完整性,苏联试飞员们必须避开战斗机的要害部位。他们陆续发动了两次“围猎活动”,却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反倒还赔上了4名试飞员的命。这场意外让苏联不得不重新调整策略,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正当苏方一筹莫展之际,1951年10月6日,一架美国佩刀战斗机却自己“送上门”了。那天,苏联飞行员佩佩利亚耶夫正带领几架米格15执行巡逻任务,不料在途经鸭绿江上空时,他们和美军的16架佩刀战斗机发生冲突。交战中,一架佩刀战斗机被击中,摔在了海滩上,而那个美军飞行员却保住了性命。美国闻言心急如焚,当即就抽调大批部队准备抢回战斗机。另一边的苏联也派出大量米格15,双方再次展开空战。就在美苏交战间隙,海水也开始涨潮,3小时过后,那架佩刀战斗机已沉入海底。由于长时间无法锁定目标,美军战机最终只得离开,这又给苏联提供了机会。按照苏联的计划,他们原本想让打捞小组将战机打捞上来,不料在实地考察过后,他们意识到了人手不足的问题,于是又向在附近驻守的中国志愿军部队求助。友邦有难,我国自然会慷慨的给予援助。接到苏联的请求后,我军立刻组建了一个500人的联合打捞组,帮助苏联将战机打捞上来。不料打捞工作刚开始没多久,一艘美国巡逻艇突然出现,对我方和苏方人员公然开火。在我军战士的奋勇反击下,美国巡逻艇被打跑。再然后,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将五吨重的佩刀战斗机打捞上岸后,苏方人员将拆解后的战斗机放在卡车上,再送往中国丹东。送达丹东后,苏联工程师马斯克维奇对这架佩刀战斗机展开了深入研究,终于破解了美军战机“百发百中”的秘密。原来,佩刀战斗机内部安有雷达机枪瞄准具,同时还连着雷达测距仪。只需将目标的主要参数输入,就能精准计算出提前量和距离,从而命中目标。想要反制这种装置并不困难,只要在米格15的机尾装上报警装置,当佩刀战斗机的雷达测距仪向苏军战机发射雷达波时,飞行员就能通过预警信号,让美军的“百发百中”彻底报废。 在马斯克维奇的建议下,苏军的每架米格15都装上了告警器,很快就扭转了战局,最终成功夺回制空权。而致使苏军取得胜利、破解美军战机无敌之谜的,正是那场深夜里的“海边拔河”。
米格15能佩戴多少发炮弹?
苏联教官曾提问志愿军飞行员,志愿军回答201发炮弹,教官纠正道是200发
志愿军战士却说,空中炮弹用尽,如果我的祖国需要,我和我的飞机就是最后一发炮弹,这便是志愿军战士的答案,苏联教官大受震撼
米格15是苏联支援给志愿军的战斗机,是20世纪40年代,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虽然在1948年就开始批量生产,并在苏联空军中服役,但到了朝鲜战争中,才算的上是真正投入大规模空战,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志愿军在进入朝鲜后,经常要面对美空军的狂轰乱炸,一时之间损失惨重,为此,中方希望苏联能够提供空中保护,但苏联如果参战,战争的性质将大大不同,美苏虽然一直在暗自较劲,但还是不想把矛盾摆在台面上来,因此,苏联决定低调参战,支援的米格-15上纷纷涂上了志愿军的标志,飞行员也要求要穿志愿军军装,讲中文,并且还派过去了一批教员,指导志愿军学习操控飞机,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视频开头的那个故事
中方后来也向苏联提出了购买新型战机的计划,在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苏联已经向我们交付了一共160架米格15,国内迅速组建了新的空军部队,并展开了相关的训练,用最快的速度支援志愿军作战,然而美方并不知情,还是和以往一样,先通过侦察机侦查动向,再派出轰炸机直接轰炸志愿军的炮兵阵营
那些美国大兵根本看不起中国志愿军,他们仗着武装到牙齿的装备骄傲自满,但这一次,战局明显改变了
1950年11月10日,美国派遣B29轰炸机大摇大摆的对志愿军进行轰炸时,米格15出动了,打的美国有些措手不及,尽管B29轰炸机号称是空中堡垒,但对空作战能力远不如对地作战能力,而米格15头一次在战场上显露锋芒,就展现出了超高的性能和足以击穿当时所有飞机护甲的火力
当然,米格15首战告捷,也有美军轻敌的原因,当第一次看到涂着志愿军标识,并且混在一群老旧机型的战斗机中的米格15时,美军丝毫没有想到这是苏联提供的,结果这一战直接把美军打蒙了,他们再也不敢小瞧志愿军的空军实力
这一战,成功击落敌机1架,击伤3架,是美国空军参与朝鲜战争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损失,消息传回后方,彭德怀司令和朝鲜军的金日成委员长亲自发来贺电,祝贺此次战果,这对志愿军的意义非凡,毕竟在入朝之后,很多志愿军都在美军飞机的肆虐下,还没见到敌人就失去了生命,但对这些在空中灵活盘旋的飞机,仅靠这些地面上的武器根本无济于事,这种憋屈一直深埋在每一位志愿军的心中
为了继续维持自己在空中作战方面的优势,与米格15博弈,美国紧急调来了性能更加强悍的,F86佩刀式喷气战斗机,之后,在朝鲜战场的天空上,上演了空战史上最经典的对决,也是喷气式战斗机最早的空战历史,F86战斗机机翼的两侧装备了6挺机枪,是经典的12.7毫米勃朗宁M2型机枪,可以在短时间内倾泻大量的子弹,如果打开F86的侧门,就能清楚的就看到机枪的排列和供弹装置,但这种口径的子弹在高空作战中的表现并不好,只有在近距离飞行的情况下才能造成有效伤害
因在碰上驾驶米格15的志愿军时,美军的火力反而是弱势,曾经就有志愿军在驾驶米格15时,机身上命中了50多发子弹,依旧能安全的带伤返航,足以证明F86在火力方面的缺陷
除此之外,F86还配备了雷达测距用来瞄准,这在与米格15的搏斗中拥有着明显优势,但那时候的机载雷达并不完善,存在着致命缺陷,在1800米以下的高空中,会受到地面波段的影响,从而失去准度
而米格15装载的机炮,数量虽少但威力巨大,当面对B29重型轰炸机时,两发37毫米的炮弹就足以将其击落,而面对F86时,只需一发就足够
米格15和F86两者相比较,自然是米格15的威力更大一些,只不过米格15的炮弹量较少,37毫米机炮只有40发储量,除非有绝对把握,不然决不能轻易开火
在1951年1月21日的空战中,志愿军空军大队长李汉,驾驶着米格15战斗机击伤美军F84战斗机,获得了空战的开门红,随着志愿军越来越熟练的驾驶米格15,到51年10月,空军已经能够熟练的配合陆军进行作战
在空战陷入焦灼状态时,志愿军从来没有跳伞逃生的想法,毕竟这些飞机都是从苏联购买的,相比起来联合国军就富裕了,他们的飞行元可比飞机金贵多了,所以哪怕是在空中战场,只要装备差距不是很大,也是志愿军有优势,就像英国说的,假如中国志愿军拥有和美军同样的武器,抗美援朝战争将会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1953年,志愿军战士韩德彩在执行空军拦截任务时,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为了救援队友,不顾一切的把自己和战机当成最后一发炮弹,向敌机撞去,美军在如此不要命的攻击下,落荒而逃,但韩德彩依旧紧追不舍,逼得美军飞行员只能跳伞逃生
在志愿军一件件英雄事迹的影响下,鸭绿江南岸成为了“米格走廊”,美军完全丧失了制空权,这正是志愿军战士用大无畏的作战精神换来的
建国后第一位投诚的台湾飞行员徐廷泽,驾机起义后获得2500两黄金,空军总司令刘亚楼亲自为其授衔,在中国大陆幸福过完一生
1963年6月1日上午9时许,一架印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机徽的美制F86“佩刀”战机,突然出现在福建龙田机场上空,解放军防空部队立刻开火拦截,但该飞机并未还击,只是在不停地规避防空火力。
解放军战士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架国民党起义战机!于是便放任其在机场降落。
战机在跑道上停稳后,飞机舱门也随之打开,一位穿着国民党飞行服的飞行员跳出机舱。
“我终于回家了!”飞行员激动地大喊道。
这位便是建国后驾机起义成功的首位台湾飞行员——徐廷泽。他这次起义受到了大陆军民的热烈欢迎,中国政府奖励了他2500两黄金。
为了这次起义成功,徐廷泽整整策划了好几个月。
徐廷泽是重庆人,七岁时父母双亡,日子过得很苦。后来他进入国民党部队当兵,国民党战败后,徐廷泽去了台湾。
到台湾后的徐廷泽有了当飞行员的想法,于是报名去了台湾军校学习飞行,由于学习刻苦认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进入台湾空军服役。
1961年,已经成为台军飞行中队副队长的徐廷泽得到了蒋介石的亲自接见,蒋介石对他说:“徐廷泽同志,卓尔不群却仍坚持努力,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然而,亮丽的光线背后,困境便接踵而至。
六十年代初,台军中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忠贞大检查”运动,为的就是抓捕潜伏在台湾岛的“共谍”。为此,一大批人被捕入狱,徐廷泽也成为了国民党的“重点审查对象”。
原来,徐廷泽在淮海战役时曾被解放军俘虏过,后来经释放又回到了国民党军中。所以,有些嫉恨他的人就说徐廷泽是打入国军内部的“共谍”。导致他整天都要应对各种审问盘查,但那些针对他的人却因为没有证据,最终徐廷泽免于入狱。
之后台湾军方屡次让他执行最难的飞行任务,甚至还想在他飞行的时候置他于死地。虽然徐廷泽每次都能凭借出色的飞行技术逃过一劫,但在他心里已对台湾渐渐死心了。
国民党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甘愿做美国的马前卒,一个驻台美军顾问的权力相当大,他们做事根本不计后果,甚至出现了美军顾问强奸台湾军官妻子的恶性事件。令人义愤填膺的是,唯唯诺诺的台湾政府却选择了封锁消息。
种种屈辱的生活令徐廷泽悲愤不已,相反地,他也从收音机里得知祖国大陆正在欣欣向荣地发展建设,而且自己的亲戚几乎都在大陆,这更加坚定了徐廷泽回大陆的决心。
从那些叛逃台湾的飞行员口中,徐廷泽听到的是这样的话:“大陆很穷,很多人都还吃不上饱饭。”于是他想尽办法探听大陆的消息,终于知道了真实的情况:大陆空军不仅欢迎台湾起义飞行员,还会有很多优待。
徐廷泽立刻下定决心:拼了这条命也要回大陆,和家人团聚!
1963年6月1日,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来了。徐廷泽这天要驾驶F86战机进行飞行训练,在此之前他早把投诚路线背得滚瓜烂熟,目的地选择了距离台湾最近的福州机场。
徐廷泽出发前做了两件事,其一就是把飞机航炮装弹上膛,要是台军派飞机追捕就决一死战;其二就是把自己多年的积蓄都换成金条带在身上,到大陆后以备不时之需。
早上8点差5分,徐廷泽驾驶F86战机与僚机顺利升空。过了几分钟后,僚机油量表突然失效了,徐廷泽立马意识到这是个好机会,于是便和僚机申请返航。
但等到僚机在机场降落之时,徐廷泽却急速拉高,加满油门飙升至15000米的高空,迅速向大陆福建省的方向飞去。这起义的第一步就算完成了——他顺利甩掉了紧跟自己的僚机。
机场塔台立刻发现不妙:“糟了,徐廷泽要去对岸!”于是一边呼叫他立即返航,一边命令4架战斗机紧急升空去追他,最好把他给击落。
徐廷泽的战机虽然带了弹药,但油料有限,他深知不能和这4架飞机缠斗,击落他们那更是想都不要想。于是,徐廷泽在空中左突右闪,终于顺利地甩掉了前来追踪的飞机。从这时候起,神仙也改变不了徐廷泽回家的决心了。
一段时间后,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1963年6月4日,国防部专门为徐廷泽举办了一场欢迎晚会。时任空军总司令的刘亚楼不仅出席晚会,还亲自授予徐廷泽空军少校军衔,另外还有2500两黄金的奖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因为徐廷泽是首位投诚的飞行员,所以中央军委就是要高调表彰,以吸引其他台军飞行员来投奔。
回到大陆的徐廷泽先是与家人团聚,后又被任命为空军第十二飞行学校三团副团长,官至航校司令部副参谋长。徐廷泽坦言,在大陆做军人比在台湾要骄傲得多。
1978年9月26日,徐廷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又被推举为人大代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光发热。
1988年徐廷泽退休,饱经风霜的他选择回到自己的老家颐养天年。徐廷泽的退休生活很是惬意,在魂牵梦绕的故土安静祥和地度过了人生最后十几年。
2005年,徐廷泽在重庆老家与世长辞,终年77岁。
志愿军空军在朝鲜参战后,美军战史是这样记载的:战斗轰炸机除了扔掉炸弹立刻亡命奔逃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方法。
根据战地记者李峰著作的《决战朝鲜》记载,志愿军空军第四师率先和美军接触,打了两仗之后,彻底领教了了美军F86战斗机的厉害,再以后打仗就学乖了,每次都避开他们,只是以少数兵力牵制敌人掩护机群,主力则直扑美军轰炸机群。
咱们这些年轻的飞行员虽然技战术水平确实不如美军,但一个个敢于玩命的架势确实非常唬人,经常搞得美军飞行员心惊胆战,看到我们飞机来了就掉头就跑。
《决战朝鲜》中举了一个例子。1951年10月10日,空军第四师第十团第二大队误将敌人的F86战斗机群认作是苏联的米格15机群,就这样糊里糊涂的闯了进去。
结果这帮子家伙就是凭借着愣头青精神,在那么多美军飞机包围一下打起了游击战,居然将美军阵脚冲的大乱。尤其是大队长李宪刚和其僚机胡树,更是各自击落击伤美军飞机各一架,彻底摆脱了不利态势。
还有一个家伙更牛,他是12团第二大队的大队长龙华毅,一个人驾驶飞机闯入敌群,将一架f80飞机的机翼消掉,好好的一架飞机被他变成一根筷子直停停插入地面。
还是这个叫龙华毅的家伙,在10月16日又出了一把风头。那天他受了伤,飞机被打了好几个窟窿,幸运的是军械系统完好还能继续战斗。结果又击落一架击伤敌机各一架,然后得意洋洋的架机返航,后来荣获特等战功。
在决战朝鲜中类似这样的战斗场面实在太多。我总结了一下,从9月12日~10月20日,空军第四师打了38天,出动29批508架次,和敌人200架次以上的机群大战七次,击落20架,击伤10架,自身损失14架,被击伤4架。
一名美军飞行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也愿意为荣誉而战,希望多拿勋章,多拿奖金,可对面那帮中共飞行员一个个不讲章法,跟日本神风敢死队差不多。我真不喜欢和他们打仗,我希望能快点返回美国,谁也不愿意在一个随时会丧命的地方待下去。
还有一个飞行员说:进入朝鲜战场前我认为我很爱国。一开始中国人没有飞机时打得顺风顺水。可他们有了飞机之后,一切都变了。谁愿意在这个鬼地方打仗?有时候飞行员们出门,就是随便把炸弹扔到一辆破车上,然后转着圈照张相再回去交差就行,真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
《决战朝鲜》中说:美军飞行员不愿意打仗,中国人就愿意打仗了吗?我们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可是有人强把战争加到我们身上,我们不打不行。我们只有跨出国门,才能获得中华民族的一线生机。
这就是为什么在朝鲜战场中,志愿军会出现那么多空中英雄的原因。他们的战斗经验并不丰富,他们的训练时长也远远不如美国飞行员,但他们就是打出了血性,打出了水平,打出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推荐大家都看看李峰著作的《决战朝鲜》,作为全景式反映抗美援朝的辉煌巨制,空中战场只是其中一面。这本书从《雅尔塔协定》一直讲到板门店谈判,有名有姓的英雄人物讲了三百多个,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大杀四方,美国空军参谋长看完战报后说: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上一等一的空战强国。
为了报复,美国空军从日本紧急调派了一个f84战斗轰炸机中队。又将一个f80战斗机大队改装为f86配刀式战斗机大队,使得这种最先进的战机在朝鲜增加到150架。
志愿军空三师最危急的时刻到来了,尤其是12月5日一次空战得尤为惨烈。据李峰的《决战朝鲜》记载,那天空三师全员出动在清江口迎战美军。处于战机编队最后面的是七号机艾华和僚机八号机罗沧海。
就当编队即将靠近清川江时,突然发现江口上方有四架配刀式战斗机冲着编队直扑而来。在编队长机的指挥下,艾华和罗沧海立刻调转机头向着这四架战机扑去。
此次发生了意外情况,艾华率先开炮,由于开炮之前需要收油门减速,再加上开炮所产生的后坐力,导致艾华的飞机变慢,导致罗沧海的僚机便一下子冲到前面去了,这下子就完成了一次意外的长、僚机易位。
对面的美国战机发现只有两架中国战机向他们扑来,一个个变得胆量贼大。其中一架在距离不到800m的时候便率先开火。但由于罗沧海此时背对太阳,导致美机飞行员视线不清,对美机非常不利。
罗沧海和艾华抓住了这次有利战机,处于编队前方的罗沧海充分利用阳光在十余秒钟内迅速射击,希望给这四架敌军飞机以连续打击,于是他放下减速板来了个空中刹车。
第一架敌军飞机飞得太快和罗沧海交错而过。第二架刚好撞到罗沧海的枪口上,直接被打得凌空解体。第三架飞过来又被罗沧海一炮打中。此时第一架飞过去的敌机绕了一个弯企图袭击罗沧海后方。
长机艾华大喊一声:你只管迎上去,后面的我来给你处理。罗沧海心头一热,很快静下心来,又将第四架美军战机凌空打爆。就这样,罗沧海瞬间秒杀3架美机,就像穿糖葫芦一样爽快,剩下拿架仓皇逃离。
第四架战机明知道上了当,但已经刹不住车。因为面向太阳,飞行员根本就看不清楚对方在哪里,就这样稀里糊涂见了阎王。后来根据空战照片显示,第四架战斗机上的英文字母都被看得清清楚楚。
罗沧海驾机返回后,地勤人员便跑了过来,大家都看到了他的战机上大小炮口被熏得发黑,这是经历过一场激烈战斗的最典型证据,人们便纷纷询问他打的怎么样。
当大家看到空战胶卷时人们止不住的一阵喝彩。一般来说,当击中敌机时,胶卷上只会留下一串黑影,但是罗沧海的飞机相机上却清晰的留下了敌人毁灭的丑态——半截机翼都淹没在一团烟火中。《决战朝鲜》中是这样讲的: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烟花。
罗沧海当年只有21岁。在抗美援朝期间他立下一等功和二等功各一次,三等功三次,后来担任空军飞行大队长,1954年在辽宁进行飞行训练时由于飞机失事牺牲。
李峰著作的《决战朝鲜》用了整整一个章节,大约3万字讲述了志愿军飞行员们在朝鲜上空的辉煌经历。这里面有光荣也有泪水,有骄傲也有失落。他它讲述了美军的狡猾和残忍,也讲述了年轻的志愿军空军是如何一步一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战斗经历。
推荐大家多看看《决战朝鲜》。这本书从《雅尔塔协定》讲起,一直讲到了板门店谈判结束。就像是作者所说的: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牺牲是为了保护国家,这种牺牲是值得的,所以他们敢于牺牲。虽然现代人难以理解,但他们确实就这样真实而崇高的战斗和生活过。
《决战朝鲜》得到了军事专家乔良,王湘橞的联袂推荐。空军上校戴旭倾情作序,人民日报发文力挺,称其为全景式记录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巨制,。这本书上下两册近百万字,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曹县战争中美军f86战斗机击落米格15战斗机的照相枪录像,老干妈的弹道看起来相当平直,威力也很可观,还能拉弹幕[擦汗]
#照片中的历史##军事##军事趣科普#
台湾国民党飞行员,徐廷泽,起义用机,F86佩刀喷气式战斗机,1963年6月1日,从台湾新竹飞回祖国大陆。现保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金门空战中一张饱受争议的射击胶卷影像,正在起火坠落的飞机到底是谁的?
1958年8月25日,在我军持续对金门进行炮击封锁的当日,国民党空军8架F86战斗机在金门岛外围海域进行巡航,随后与我方8架米格17战斗机遭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空战。
空战中,敌方飞行员蒋天恩咬住了一架米格17战斗机,并连续开火射击,这架被锁定的飞机很快尾部起火并失去控制,最终坠落到了距离大陆海岸线约8公里的金门至围头海域。而开火射击的过程中,这架F86战斗机上的照相枪,拍摄到了那架中弹飞机起火坠落的影像。
如图,照片最下方有一个很小的画面,一架飞机正在向下坠落,而飞机的尾部则拖着一条长长的火焰。
然而奇怪的是,在我方有关此次空战的记录中,并没有记载有一架飞机曾被击落并坠入大海。只交代了空战中有一架米格17战斗机,在经过我方高射炮阵地时,由于地面高炮阵地判断错误,将这架飞机当成敌人的F86战斗机,随即进行炮击,最终导致这架米格17战斗机被击落,飞行员刘维敏牺牲。
但是在我们有关这场战斗的记录中,我们也曾提到,有目击者见到敌方有一架飞机被击落,飞机残骸坠落到了金门至围头一带的海域当中。也就是说,在这场空战当中,不管是我们还是对岸,双方都声称对方有一架飞机被击落,并坠落到这片海域中,可这架飞机到底是谁的呢?
由于我方始终拿不出击落这架飞机的照相枪影像,但对面的影像中记录了这架飞机坠海的画面,只可惜由于距离太远,实在无法辨别这架飞机的型号。
由于影像是通过对岸另一架F86战斗机所拍摄,因此被击落的飞机,很有可能是一架米格17战斗机。除非在这场空战中,对方也发生失误,他们自己把自己的一架战斗机给打了下来,但这种可能性似乎不大,毕竟就算存在,他们也没脸把照相枪的胶卷公布出来。
这架战斗机到底属于哪一方?也成为了解不开的谜团
37mm航炮那是磕着就死擦着就伤,所以志愿军的击坠记录比较实,F86的小机枪打不动皮糙的米格15,甚至有身中百弹还坚持飞回了机场,修吧修吧就又飞上天了,就这种美军也按照相枪记录算一次击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