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14岁的樊同学,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不务正业”,坚持写书,家人都感到非常惊讶。没想到他写出了名堂,还正式出版了。一句话: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到我这个大人都自叹不如!
樊同学今年14岁,是一名初中生。最近,他出版了一本叫做《Python网络攻防入门》的书。他在书里面分享了自己在信息技术上的一些学习成果,还有心得体会。
樊同学表示,他从小学五年级的暑假就开始写这本书了。当时,家人都感到非常惊讶,而且,爷爷奶奶感到非常自豪。
当有人问他,觉得自己的编程技术,水平如何时。他的回答,既自信,又谦虚。他说:
“有一定高度,但是前方的路还是很长。”
有网友感叹:看看人家的初中,再想想自己的初中,感觉是被上帝派来凑数的。
确实,初中生的学业压力已经够大的了,没想到他竟然还有心思和时间来写书。
我相信,最大的动力还是他自己对Python编程感兴趣,热爱信息技术。
其次,家人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父母反对他的兴趣爱好,总是干扰、阻碍他学习编程和写书,最后一定没办法得到这么好的结果。
最后说一句,天才始终是少数。但积极支持孩子热爱的事物,却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了!
@徐不之
#杭州头条# #杭州圈#
马斯克为什么成功?看看他的阅读习惯
《人民政协报》(2021年11月27日7版 华夏周末)发表了我的文章《从历史、人物传记中汲取经验教训 》
我觉得历史方面的书很有意思。可以从历史、人物传记中学到很多经验教训。比如说,他们面临的困难,他们如何克服困难。我喜欢莎士比亚,我的最爱之一。我还喜欢本·富兰克林。——(美)马斯克
历史、人物传记、科学普及读物等都属于非虚构类书籍,对于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孩子喜欢读小说、科幻等作品当然很好,但还是应该尽可能让他们有更加合理、全面的营养。比如,马斯克作为一位理工男,也很喜欢读历史与传记。为什么历史很重要?历史的书籍,有助于形成历史意识、悲悯情怀,形成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切科学都是历史的科学。而人物传记,则有助于帮助孩子们寻找生命的原型、人生的榜样。富兰克林就是马斯克的偶像和生命原型,他认为,富兰克林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而且“他还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马斯克说,他喜欢的人物传记还有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等。其实,新教育实验这些年来也一直在研究和探索人物传记的阅读问题。按照新教育的生命叙事理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作者和主人公,在叙写自己的生命故事的时候,自觉不自觉都是有自己的生命原型的。这些原型往往就是照耀他们前行的灯塔,是他们战胜自己成长过程中各种困难的力量源泉。如马斯克就说,那些伟大人物如何克服困难的经历,就给了他自己很大的启发。罗曼·罗兰也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有疲倦的时刻,英雄的胸怀能够温暖我们,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人生的力量。
我觉得我确实从很多科幻作品中汲取了灵感,这些作品具有非凡的想象力。想象一下走出地球探索恒星的场景,实在令人激动。我们的努力方向就是,让科幻作品不会永远是科幻作品,终有一天它们会变成现实。——(美)马斯克
除了阅读历史与人物传记,马斯克也非常喜欢阅读科幻作品。在和钱颖一先生对话的时候,他就告诉大家,他特别喜欢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克拉克等人的作品,当时他正在阅读班克斯的“文化”系列。他认为,科幻的魅力,在于“突破常规的束缚”。虽然一般题材的书也很有趣,但是受到固定框架的限制,自由度非常有限。“科幻作品的自由度要大得多”。他坦诚自己从科幻作品之中汲取了许多灵感,他的梦想就是不能让科幻作品永远是科幻作品,而要让它们逐步成为现实。的确,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历程,正是一步一步把科幻作品的想象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的过程。嫦娥奔月的幻想,一直是人类飞天的源动力。《雪崩》里面对于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平行交错的想象,成为当下元宇宙的直接来源。而凡尔纳科幻小说中的许多场景,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事实。想象力是需要激发的。科幻作品正是培养和激发想象力的重要阅读材料。
我觉得应该尽可能广泛涉猎各个科目。很多创新发明都是跨学科的成果。我们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庞大,所以必须能够融会贯通。有人精通一个领域,而不了解其他领域,如果你能把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就有机会创造出超常成果,这里有大把的创新机会。所以我鼓励大家尽可能广泛地学习各个科目。对于工科学生,我建议去学一点经济学,学点文学,或者其他领域。我建议,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大家可以学习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然后思考一下如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很容易产生奇思妙想。——(美)马斯克
一般的人都认为马斯克是一位无法效仿的天才,他创办的多家公司领域各不相同,从火箭科学、工程、建筑、隧道、物理、人工智能到太阳能和能源,每个领域都有革命性的突破。其实,这一切的背后,与他“广泛涉猎各个科目”,并且能够融会贯通有着密切的关系。据马斯克的哥哥Kimbal Musk介绍说,从十几岁开始,马斯克每天会阅读两本书,阅读范围涉及科幻小说、哲学、宗教、编程,以及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传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职业兴趣的变化,阅读领域又扩展到物理、工程、产品设计、商业、技术和能源等方面。有人称马斯克为“现代博学者”。所以,他在与钱颖一先生对话的过程中,建议大学生们文理融合、广泛涉猎、融会贯通,主张工科学生不妨去学一点经济学、文学和其他领域的知识。我多年前曾经建议高考取消文理分科,中学生加强文理综合知识的全面学习,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有研究发现,历史上各个时期最重要的20位科学家中,有15位是博学者。而世界上最大的5家公司的掌门人,从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沃伦·巴菲特到拉里·佩奇和杰夫·贝佐斯,也都属于“现代博学者”。他们都能够做到每周至少花5小时学习,在许多不同领域进行广泛学习,并且理解连接这些领域的更深层次的原则和思维模式。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就很容易产生奇思妙想,这是所有创新创意的不二法则。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00后男孩因不想写作业,敲代码黑掉学校网站,今20岁过得怎么样?
古人云:“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孙策、霍去病、项羽等等,都是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成为了名满天下的英雄人物。张爱玲曾在书中写到:“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上个世纪90年代曾涌现出很多天才少年,他们的年龄虽然很小但却拥有过人的智慧。但可惜的是很多天才少年,都是学习上的王者生活上的“低能儿”。
不过出生于2001年的汪正扬,却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黑客”,12岁时因不想写作业,直接敲代码黑掉学校网站,8年过去,现在20岁的他过得怎么样?
一、网络时代,喜忧参半
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时间比较慢,不过时至今日也已经有差不多二十几年了,当年,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网络,就更不用提在网上工作和娱乐了。现在网络已经发展到了成熟期,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脑,人们平时还可以用手机上网聊天或玩游戏。
但是在汪正扬出生的年代,电脑却是一个稀有的贵重物品。如果家里能有一台电脑,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小康家庭了。不过电脑在方便了学习和工作的同时,也曾一度成为了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很多人专门盗取他人银行卡密码,致使大笔资金下落不明。
为什么这类人会如此猖獗呢?原来竟是他们掌握了精湛的网络技术,这类人后来被大众称为“黑客。”按理来说黑客一般都是成年人,很少会有十多岁的孩子,但有一个出生于北京名叫汪正扬的小男孩,就以超高的悟性和科学钻研的精神,初步掌握了“黑科技术”。
二、痴迷编程的汪正扬
汪正扬是一个典型的“00后”,当年刚满12岁的他,竟然因为不愿意写网络作业,一气之下运用网络技术,进入了学校的网站,并屡次更改自己的作业完成状态。让人吃惊的并不是他的错误做法,而是一个12岁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高超的网络技术,很多家长不禁感叹“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优秀。
汪正扬从出生到上学,他的父母都非常难重视他的学业,同时,也非常注意对他的兴趣培养。由于汪正扬小的时候就特别聪明,而且还对学习特别上心。他的父母看在眼里喜在眉梢,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学习认为也越来越繁重。为了能让孩子提升学习成绩,所以他的父母一狠心,花了一大笔钱给他买一台电脑。
而汪正扬在学习之余,也偶然上上网和同学聊聊天,他最喜欢玩的网络游戏就是“偷菜”。最开始的时候由于他对电脑的了解不深,所以除了学习之外基本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偷菜”游戏上。
但后来玩着玩着他就失去了兴趣,认为“偷菜”太简单了,于是便开始尝试着自己写程序,希望能设计一款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汪正扬喜欢上了编程,至此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电脑编程的学习中。
但由于当时懂这项技术的人并不多,而且他的父母也都一问三不知,所以在这种前提下,他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学习。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将一个个代码编辑成了小程序,对于汪正扬而言这种快乐是不言而喻的。
三、人小鬼大,黑掉校网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作业这个噩梦,没完没了的作业让汪正扬十分气恼。并且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想法,那就是黑掉学校的网站,这样老师就不能留作业了。
如此天真的想法,恐怕只有小孩子才能想的出来,不过他说干就干,并且还成功了。他凭借着自己对编程技术的理解,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依靠自己的能力入侵了学校的网站。
想必当时的他一定会非常兴奋,因为他尝试着修改了学校网站的作业板块,没想到还真让他弄明白了,就这样他把自己的作业都改成了“已完成”。
学校也有网络技术方面的老师,汪正扬入侵校网之后,学校的网管很快就发现了。并且通过抽丝剥茧的调查,最终发现是一个12岁的初中生所为,虽然汪正扬入侵校网并没有恶意,但是他修改作业状态的确是不对的做法。
学校鉴于汪正扬属于初犯,并且没有给学校造成损失,最重要的是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于是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不过学校负责网络的老师,却发现了汪正扬编程方面的天赋,于是决定单独给他指导,而这个小黑客汪正扬也很争气。
四、汪正扬发展现状
“英雄自古出少年“,放在汪正扬身上一点都不为过,虽然他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以一己之力学会了变成技术。有一句话叫做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汪正扬从小就是别的家长,口中的“别人家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仿佛和优秀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已经20岁的汪正扬,继续从事着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且远赴重洋继续深造网络安全技术。当年,那个自称“白帽子”的懵懂少年,如今早已经成为了网络世界中的佼佼者,希望他学成归来之后依然是那个少年,并且为我国网络安全做出贡献。
初中生开发,代码开源,50万行代码,无第三方依赖, 原汁原味的完整 Linux 系统, 一键安装……
最近一篇标题噱头十足的视频出现在了我的 B 站信息流中, 介绍一个初中生自己开发的 Linux 开源操作系统, FlyOS。
点进去看视频介绍, 有官网地址, 有 github 仓库, 一切都像模像样。
想想我初中,只会打街机,电脑都不会用,更别说编程了, 还开发了一个操作系统, 想都不敢想。
结果点开评论区一看, 瞬间惊呆, 原来噱头十足的项目, 被评论区劈头盖脸的吐槽。
看完了大部分评论, 大家吐槽的点主要是:
1. 这顶多算是一个桌面环境, 完全不能算是操作系统
2. 号称没有依赖,结果项目开发语言是 bash 和 python ,套用评论区一句话:“没有依赖,就是把依赖全部放到项目里?”
3. 50万行代码夸大其词
4. 拷贝其他开源项目代码,篡改license , 项目以 GPLv3 开源,但是却引用了 GPLv2 的代码, 违反开源协议。
5. 部分代码加密, 需5元钱购买卡密系统。
凡此种种,不再罗列。
其实我想说的是, 技术圈不吃营销这一套, 噱头再大, 代码在那里放着, 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端倪。
小学生或者初中生学习编程,参与开源都是应该鼓励和点赞的, 除去这个“操作系统”不说, 一个小学生可以做这么一个开源项目,首先他就了解了 git , python , shell脚本, Linux, 域名, 服务器等知识。 这本身就不容易。
但是做技术应该戒骄戒躁, 把基础打好, 只有这样才能在技术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科技快讯# #程序员# #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