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大拜年##头条百景中国年#
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描述老北京初一的习俗是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鞭炮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毗邻漯河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光明路市场。昨天下午,阳光正暖,想看看初一的光景与老舍先生描写的有何不同。
光明路批发市场,不知道有多长,我用脚丈量了一下,步行大约15分钟。一街两行,一家挨着一家,尽是商户。路的中间,摆了两行柜台,商户又在柜台上支起了又宽又长的木板,上面放满了琳琅满目的货品,使宽阔的道路显得更狭窄了。
年前的光明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今天的光明路,一眼能看到头。
大部门商店阖门闭户,不过还有不少商家在做生意。
红红的中国结,漂亮的风筝,各式各样的灯笼……不过,最多的还是卖玩具的。也是,过年了,小孩子有压岁钱,玩具应该是最畅销的。
不过还有比玩具畅销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出市场门口,见一辆三轮车周边围满了人。忙挤过去看究竟,原来是卖烟花的。30块钱起步:有手里摇的,地上转的,天上飞的……人们跟不要钱似的,你拿一把,我要一盒,一会儿,一三轮剩下了半三轮。
附近一家大型超市也开业,各种各样的年货应有尽有,一楼的儿童乐园里笑语暄天。门前的广场上,孩子们欢叫,老人们晒太阳。
病毒走了,春天即将来临,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洛阳人写洛阳:长篇小说《齐家药铺》发表#洛阳身边事#
长篇小说塑造了一个知恩图报,心胸宽大,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美德的中药铺先生齐德旺,他从一个连饭都吃不上的穷娃子,由学徒到一个民族资本家,再到人民政府的人大代表和副县长,再后又经历了诸多的磨难,但从不气馁也不怨天尤人,不论遇上什么挫折和意外,都能够矢志不渝地面对,以宽厚的胸怀对人,以一颗善良的心处事,用放眼的目光看待任何事物,不计较不怨恨,认为人生就是如此,狂风暴雨与阳光温暖同时而存,相信明天总是美好的。
故事从主人公贩草药开始,娶妻生子、自家开药铺成为地方名医,其中经历了军阀混战,日军侵华到三年解放战争等,经历了各种难以调和的社会矛盾,结识遇见了诸多不同地位的人和的事情,无论遇上什么样的人,自己受多大的委屈,比如土匪,日伪军、中央军等,他都能泰然处之,其珍贵之处在于以善德对人,以平常心对世界。
小说主人公齐德旺的原型为嵩县人齐玉林。据1990版《嵩县志》记载:齐玉林,字昆山(1884-1969),原籍大坪乡流涧峪村人,后迁老城书院街。家庭贫困,自幼卖柴、扛长工、打烧饼度日,27岁时开始买卖中药材,药纯秤足,又兼乐善好施,在县城经营出赫赫有名“万盛公”中药商号。建国后先后被选为县工商联合会主席,人大副主席,副县长等职。
河南籍重刑犯潜逃新疆,警方锲而不舍追查终于找到其下落,谁知犯人早已在火葬场被烧成了灰,这名犯人究竟犯下了怎样的罪行,竟让警方持续追踪26年,也要将其绳之以法?
时间回到1994年,杭州萧山新开了一家裁缝铺,店主锦先生(化名)有一妻一女,夫妻二人合力经营这个小小的店铺,他们为人厚道,又有生意头脑,裁缝铺的生意蒸蒸日上,由于女儿刚满一岁,正是离不开人的时候,锦先生和妻子商议后决定招聘几个短工,孰料,就是这个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招致了灭顶之灾。
8月20日,锦先生夫妇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正准备回到家中休息,暗处突然冲出来2个年轻男子,他们蒙着脸,手中的刀抵住了锦先生夫妇,要求他们立刻将店中所有的钱款都取出来。
虽然两人蒙了面,但通过他们的声音和身形,锦先生早已辨认出这就是自己招聘的短工方某和郑某,锦先生说破了他们的身份,并祈求他们放过自己,没想到两人眼见身份败露,竟痛下杀手,对着锦先生夫妇和他们的小女儿连捅了好几刀,又搜刮了店内的全部财产后逃之夭夭。
罪恶被掩藏在黑夜中,直到天亮以后有顾客来裁缝铺,才发现倒在血泊中的锦先生夫妇,立刻报警并拨打了急救电话,遗憾的是,因为长时间未得救治,锦先生夫妇已经去世,而他们的小女儿却奇迹般地存活下来。
萧山区公安局接到报警后,立刻出动人马进行查证,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方某和郑某的身份,查明其共抢劫了200元现金及一些贵重的首饰,但并没有查明他们究竟逃窜到了哪里。
由于此案民众关注度极高。为此,萧山区公安局成立了一个专案组,专门用于侦查方某和郑某的下落,当时那个年代没有摄像头、也没有现代网络科技的辅助,想要追查2个早已走脱的犯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但办案人员硬是凭借自己强大的追踪能力,于1997年将犯罪嫌疑人郑某于新疆成功抓获。
郑某在新疆本以为能够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被自己曾经的朋友认出了身份,这才让警方抓到了他的蛛丝马迹,最终被判处死刑,受到了惩罚,而主犯方某却仍旧无影无踪,通过对方某的人际关系调查,警方了解到方某祖籍河南,在老家有一妻一子,当方某杀人的事情传回老家后,妻子就火速选择与方某离婚,并丢下儿子独自改嫁,方某家中只有他的母亲和儿子,警方认为,方某极有可能会冒着风险回去看望自己的母亲和孩子,于是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要去方某的老家那边查询情况。
2020年,警方从其儿子小方口中得知,其曾在2013年接到一通奇怪的电话,那通电话是新疆打来,里面有一个人说他的亲生父亲由于严重的疾病,现在性命垂危,临死之前就想看自己儿子一眼,希望他能够尽快赶到新疆,而小方出于对父亲的怨恨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当真,但在警方来询问时,他却下意识地隐瞒了,直到2020年才终于将这件事情说出口。
有了线索,警方立刻奔赴新疆寻找犯人,多年以来负责调查这项案情的许银龙和施生祥警员千里迢迢奔赴哈密市,7年前方某就已经重病缠身,那他现在很有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两人到了哈密,第一站就是火葬场,查询记录发现2013年果真有一个同名之人,火葬照片和方某长相高度重合,警方有理由怀疑这个化名王某的人正是方某。
顺藤摸瓜下,又查到为他操办火葬事宜的是一个女人,名叫小翠,而这个小翠早已于2015年去世了,警方继续追溯,很快就找到了方某和小翠租住地的房东,从他的口中,警方也得知了方某多年以来的过往。
原来方某犯事后逃到哈密隐姓埋名,还在这里弄了一张公民身份证,和小翠住在一起,多年以来,为了防止警方能够找到自己,他一直四处打短工维持生活,直到多年以后,方某身患传染性肝病,无钱医治,小翠怕传染早早的跑了,还是房东给他送去医院,又打了电话给小方,警方找到了他生前所睡的床板,上面还有其发病时留下的血迹,DNA鉴定结果显示正是方某本人。
这一结果出来后真相终于大白,整整26年的追踪,虽然凶手早已进了火葬场,但他的下落终于查了出来,也算是对当年的遗孤小锦有了个交代,而方某死于病痛折磨,一生穷困潦倒,也许就是天理昭昭的报应所在。
回到典当铺,我把项目负责人和设计师都找到了一起,田大师指着设计图纸说:“我知道你们都是受过专业培训的,以为自己的设计没有问题,施工完全合理。但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忘。宅分阳宅,阴宅,穴分阳穴,阴穴。这里本来是一处阴穴,而且是绝阴之地,你们却要建阳宅,不出事才怪!”——《阴阳典当铺》
3月5日,据北晚新视觉网报道。网上一则招聘信息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工资高达上万元,开出这个高薪资的老板则是一家包子铺的负责人。陈先生只凭借卖包子开了七家店,最好时一个月的营业额超过了70万元,还完了高额的债务,更是拥有了千万身家。
陈先生并没有好的家世,他也只是万千普通人中的一员。20岁时进入社会,开了一家武馆,经营不善转作废品。能够一手打拼下事业,是因为陈先生有着很好的商业头脑,勇于创新。废品公司倒闭后,陈先生开始种菜,菜卖不掉就想到了喂猪养猪。
陈先生在开包子铺前曾做过多个行业,为他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于2017年,陈先生在富阳开了第一家猪肉包子店。因为包子很美味,吸引了不少美食博主,一下子他的包子铺火了起来,而后开到了七家。
来到陈先生所开的包子铺会发现,这里非常的干净,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佩戴专用的衣物。通过价目表会看到,食品的价格是非常亲民的,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消费得起。
陈先生只凭借一个小小的包子,成为了拥有千万身家的富豪,惊呆了全国的网友,很多网友都表示真心的佩服,真的太厉害了,更有网友问到,现在学包包子还来得及吗?
大学时学习的专业并不代表着自己未来将要从事哪个行业,在社会中有些行业看似不起眼,但总有一些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该行业的佼佼者。河南新乡一位90后小伙就做起了卖鸡蛋灌饼的生意,但他的鸡蛋灌饼是非常有新意的,会制作各种五彩斑斓的灌饼,有时还会融入卡通人物形象。
该小伙通过可食用糯米纸实现了在灌饼上纹身,吸引了不少的顾客。看到这么有新意的鸡蛋灌饼,不少的顾客都表示非常的有食欲。
其实该小伙是有着稳定的工作的,但他为了创业选择了辞职,跟着自己的哥哥在上海学习卖鸡蛋灌饼。当他的店内生意有了起色之后把哥哥叫回来一起经营,最初卖的也是非常普通的鸡蛋灌饼,经过两个人的思考尝试制作出了果蔬灌饼。
最初有些家长是比较抵触的,害怕可能使用了色素和添加剂,为此,他们录制了视频,让家长们慢慢接受了这种比较新意的鸡蛋灌饼,他表示未来还会继续创作。
据了解,店内每天能够卖出400-500张鸡蛋灌饼,毛收入达到了3000多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着最普通的工作不代表是没有出路的。只要有心意,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并且勇于尝试人,勇于走传统的道路,有一天是会收获成功的。生活中有很多普通人,他们做着普通的事情,但成就了不普通的未来。
文案丨耕野
编辑丨蓝逸飞
(部分参考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河南商报)
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账号,名为杨先生美食铺,专门弘扬中国美食,尤其是中式的传统糕点制作。后来经过深入的了解才发现,主人公杨发伟,41岁花了1000万,建造了一所1200平米的“糕点文化体验馆”,去年参观的人数达到了100万人次,很多游客在杭州的这所糕点体验馆中,都感受到了非遗糕点制作技艺的乐趣。
不过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不得不寻找其它的路子,而在抖音上直播拍视频,就是杨发伟新的尝试,没有想到的是,在抖音上直接就火了,收获了接近40万的粉丝,更是得到了122万的赞,他把原本只有在杭州才能吃到的中式传统糕点,利用抖音电商平台,带到了全国各地。让非遗传统糕点,也能走进日常的生活当中。
杨发伟这次的尝试无疑是成功的,从建“糕点文化体验馆”,再到抖音拍视频直播,从线下走到了线上,他完美把这两者结合了起来,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国非遗手工糕点制作的技艺。所以有时候,我们在宣扬传统美食的时候,并不只是要在店铺中,利用线上抖音直播,它的受众更广,也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传统美食的魅力。#男子花1000万建非遗糕点体验馆#
刚才刷抖音,突然刷到“杨先生的美食铺”。
咦!这不是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河渚街上卖麻花的杨发伟老板吗?
说起杨老板,在西溪那可是鼎鼎有名的。他白手起家,只用了六、七年时间,就把最初那间8平米的小门脸,变成了1200平米的“西溪糕点文化体验馆”。
仅2020年,体验馆的参观人数超过100万人次,糕点文化体验课开展了136节,外地游客来西溪,大都会到体验馆参观,甚至亲自动手制作糕点。
几年前,我跟着山西阳泉一个旅行团去杭州西溪旅游,曾跟杨发伟老板有过一面之交。他那口略带杭州口音的普通话,抑扬顿挫,像极了那芬芳温热的芡实糕,听起来让人特别舒服。
抖音里的他,对着镜头做芡实糕,还是像过去那样,微微笑着,慢慢地说着,讲述自己小时候跟着父亲炸麻花的经历,讲述疫情突然袭来,景区没人了,门店也冷清了,生意受到严重影响。
“还好,有抖音!手机屏幕虽然看不到顾客,却通过抖音电商把麻花卖到了全国各地。”杨发伟老板在直播中很欣慰地说道。
2020年年初,抖音负责线上运营的团队关注到像杨发伟这样的手艺人,在抖音平台上有很大关注度,便积极主动帮助他注册了店铺的抖音号。
通过抖音电商,杨发伟与全国各地的网友亲密互动,更好地了解年轻群体对产品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让传统中式糕点更添新鲜感。
如今,杨发伟店铺的抖音账号已有将近40万粉丝,通过抖音电商直播带货能达到月入200多万,销售额占据了杨先生美食铺超三成比例,而麻花这种过去的孩子们常吃的糕点,也成为今天越来越多年轻人手边常备的零食。
#男子花1000万建非遗糕点体验馆# #阳泉头条#
#深圳头条#
南山区这家不起眼的包子铺,为什么能上《新闻联播》?
还记得当初深圳疫情严重时,那位因茶光村被封而在深小卫评论区留言说:“真的崩溃了”的包子铺老板赖先生吗?他又上电视了,这次更是作为深圳助力企业纾困的典型代表案例占据了《新闻联播》3分半钟的篇幅。
从当初的崩溃留言获得深小卫的搭桥牵线,南山区的社区工作人员直接上门慰问、到后来接了防疫人员的早餐订单、再到解封后包子铺重获新生。赖先生的包子铺可以说是见证了今年深圳抗疫的诸多不易。
从曾经的山重水复,到如今的柳暗花明,赖先生的日子可谓是苦尽甘来。
我相信像赖先生的包子铺这样的小微餐饮企业还有很多,也希望大家的以后的日子都能越来越好。
#发现深圳美好#
#男子花1000万建非遗糕点体验馆#
哈哈,就在刚才,就在刚才刷抖音才知道杭州还有这么好玩好吃的地方,它就是“杨先生美食铺”。
翻翻“杨先生美食铺”的视频,并不是像其他的视频说的是怎样去制作美食,而是说了糕点卖出后,吃糕点的人给他们反馈的那些动人的小故事,刷着了刷着,我的嘴巴湿润了,后悔刚刚才知道。
杭州我就去过一次,就爱上了,不光是杭州的美景,更爱杭州的那些有传统历史故事的美食。
在杭州西溪,就有这么一家叫“杨先生的麻花”的中式糕点铺。
这是一家老店,传统手工制作吸引着往来不绝的游人,年销量超过5000万元。
2019年“杨先生的麻花”店铺创始人杨发伟,投入了上千万,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建了一所1200平米的“糕点文化体验馆”。
它不同于普通的中式糕点店,只是卖糕点,它涵盖了手工糕点的现场制作、学习、文化展示等,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非遗手工糕点制作技艺。
体验馆参观人数超100万人次,许多游客体验到了非遗糕点制作技艺的乐趣,还有很多外国友人把中国传统糕点美食带到了国外,甚至还学会了炸麻花。
可是因为疫情的影响,线下的销售受阻,这时抖音帮助了他,杨发伟在抖音直播带货达到月入200多万的销量。
最近抖音又推出了抖音电商818新潮好物节,通过电商带货也让他能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年轻人对产品的需求。
杨先生说:“无论是线下体验馆,还是短视频,我都希望展示中国美食的魅力,让更多的人关注非遗。”
我也特别爱吃中式点心,你呢?
#男子花1000万建非遗糕点体验馆#中华民族地大物博,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平常人别说没吃过的,就是没见过的也是何其多,不过最近刷抖音见识了杨先生美食铺,看到那么多小时候吃不够的小糕点,想不到在这里还真火,更让人惊奇的是#男子花1000万建非遗糕点体验馆#,说的就是这位杨先生。
41岁的杨发伟,投入上千万的资金,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建了一所1200平米的“糕点文化体验馆”,目的是为了的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非遗手工糕点制作技艺。2020年就有100万人次参观体验馆,去体验的人太多,课程都需要提前预约,异常火爆。许多游客在这里体验到了非遗糕点制作技艺的乐趣,很多外国友人也把中国传统糕点美食带到了国外,甚至还学会了炸麻花。
你是不是也心动了,很想亲自体验一下亲手制作糕点的乐趣吧,别急,#抖音电商818新潮好物节#正在进行中,虽然疫情的原因,杨先生糕点的线下店受到了冲击,但是杨先生在抖音上开课直播了,他的抖音号@杨先生美食铺,已经收获几十万的粉丝了。他制作的芡实糕、桂花糕和麻花,也端上了全国各地网友的餐桌。杨先生表示无论是线下体验馆,还是短视频,他都希望展示中国美食的魅力,让更多的人关注非遗。关注非遗文化的小伙伴们,如果你也想学习非遗糕点的制作技艺,快去抖音关注杨先生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