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高利萍和20多名安徽阜阳留守儿童赴苏州学习游览公益活动在苏州甪直古镇“甪语美集”圆满举行,昨天上午,他们结束行程,已经回到了安徽阜阳界首市。
计划赶不上变化,想不到这次已准备几个月的公益活动,恰逢台风“烟花”来袭和疫情突发,主办方苏州“甪语美集”克服重重困难,将活动仍安排的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得到了苏州行留守儿童与界首圆梦爱心基金会志愿者的多多贊誉。
孩子们游览甪直古镇、叶圣陶故居、纪念馆等,由甪直当地文史专家严焕文和手作匠人“旗袍姐”介绍江南民间服饰,手工作品,带领孩子参观“诚品书店”,遨游知识的海洋,苏州大学张振江教授给孩子们讲授机器人的编程等。
来江南,少不了让孩子们感受美食,位于甪直古镇东市下塘街的“一怪食府”,直接成了本次公益活动的支持单位,食府精心制作了苏州与无锡的本帮特色菜,孩子们对菜肴的印象深刻。

组织方的细心更多地体现在了“吃”的方面,安排了一次江南特色点心“青团”,安排了品尝“鲜肉热炉月饼”,孩子们很好奇,月饼还有鲜肉的?月饼也还有咸味的?他们都是第一次体验。糯米的青团,边吃边提出问题,有青绿色的糯米粉吗?为什么吃青团呢?哈哈哈,这些他们都是第一次经历。
留守儿童们走进了甪直古镇的“得一鲜”面馆,孩子们分别品尝了苏州最具代表性的面:大排面、爆鱼面、焖肉面。来自以面粉为主食的北方孩子们也了解了江南一带这么丰富独特的面食。
在苏州市区,安排了一次南美墨西哥风味的西餐,烤鸡、色拉、比萨、意大利面等,大部分孩子都是第一次吃西餐,第一次使用刀叉,第一次感受西式美食文化,兴奋、好奇,陪伴始终。
还有一些安排,参观震泽太湖雪蚕桑文化园,苏小花网红咖啡馆本来准备有专门人员带领孩子们做游艺活动,由于疫情和台风影响未能实现,留下一点小小的遗憾!

明年还在苏州,还在甪直,还在“甪语美集”,我们期待第二次爱的丝路关爱儿童公益活动!
(一怪随笔)#今日头条# #苏州资讯# #无锡头条# #阜阳# @一怪食志
怎么看农村娶媳妇要花100万的事儿,好家伙100万都不一定够!现在的农村娶妻难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了,三四十岁没结婚的老爷们有的是,到也不是他们不想找媳妇儿,这个婚啊,实在是有点儿结不起这个婚!
车房彩礼这三大件儿都已经奔着百万走了,就有媒体去农村考察了结婚花费。当时村民给记者算了笔账,就拿阜阳县城的房价每平米大概5000块钱一平方,最起码得100平方下来就是50万出去了,连装修带家具家电全都办下来就得80万了。买车差不多得花个十一二十万,咱就算15万的车。再加上结婚准备的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之类的这些零碎杂七杂八的东西,至少得5万块钱,就这这还没完彩礼还没算。

现在阜南农村的彩礼没个10万块钱肯定是下不来,要不就是131400,整个一生一世的意思,要么就是152880寓意两家一起发发发,你还别说这价格取的寓意。彩礼加上什么其他的零零碎碎下车钱,进门钱,改口费啥的,快20万了都。这一套流程走下来,房子80万加上车15万,20万彩礼杂七杂八的。这奔着120万去了。
那些农村家庭游戏可能拿出这么多的啊,甭说农村能不能拿出来这么多钱,就是城里的人也够呛啊!农村结婚开销大还只是导致结婚难的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没有那么多年轻姑娘愿意嫁到农村了,你想吧要是真嫁到一个上有老下有小,还依然靠着种地为生的农村家庭可能还是比较辛苦,所以即便是真的要嫁到农村去,姑娘们也会选择这种日子过的不错的人家,那这个结婚花的钱自然就变成最好的衡量方法。
其次农村的大姑娘,小伙子们都愿意去城里打拼赚钱,寻找更多的机会,但是大家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接触的人也不同,久而久之眼界和心理的差距就拉开了。比如那种大小伙子进城干的工作都是那种机械性的纯体力活儿,虽然在城市工作,但几乎无法融入城市的生活,心里想的也是挣够了钱回老家的事儿。在城里打工的大姑娘们可不一定都是这么想的,他们可能不在这个城市工作了也会去其他的城市回农村干活可能是没戏了。

而且进城打工的农村姑娘,如果找了个城里的爷们必然就能留在城里,生活在农村的小伙子呢,有几个能娶上城里的媳妇儿。现在是剩男在农村,剩女在城市,男的娶不到,女的嫁不了。
这事儿说白了无非就是城市化和挣钱这两件事儿,咱农村的大小伙子们可以选择进城先搬两年砖攒点儿钱完了,先别着急娶媳妇儿啊,先多学点技能,什么摄影设计编程的,哪怕是电气焊木匠活儿,那怕是做家政给人带孩子,想办法留在城里变成新的城市人。或者说你就喜欢农村的广阔天地就想去农村发展建设家乡也行,那就各种农业知识学起来计划,咱们搞起来直播电商农产品咱们卖起来,现在咱们新农村的发展势头多好。
就这么一句糙话“男的有钱跟谁都是有缘,男的没钱跟谁都是路过”,到时候结婚还是个事儿吗?生活对每个人都是相对公平,谁不是咬着后槽牙玩了命地往前走啊,咱啥也别说,你优秀了自然引蝶来。#我要上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