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鱼与授渔
报载:我的老师是机器人 在一切(知识)都可以搜索到的信息化时代,虚拟助手已进入课堂协助培养未来的专业人才,而未来教师的任务是在学生心中埋下探求新知的种子,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比起死记硬背,更应该掌握的技能是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中利用这些“死知识”展开创新活动——刨根问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机器人无法掌握的能力。学习如何编程是未来学生的必修课。马德里政府16年出台规定,科技、编程和机器人将成为中学的必修科目。(2019-4-1-7)
思考:这篇《我的老师是机器人》报道之主要内容是讲在信息时代一切原有知识都可通过搜索引擎很快搜到的情况下,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增强创新能力便显得更为急迫重要了。怎么思考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在教育(学)上似乎历来就存在这种“授鱼”还是“授渔”的理念区别。中国2000多年前的文化古人老子便于此留有名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为名词,譬如为现成的知识;“渔”乃动词,譬如为解决实际具体问题而寻求(思考产生)的新知识新办法。可惜的是老子的这种教育理念似乎一直都很难贯穿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去。中国的教育(学)大致还一直是尊奉着儒家相关理念的。而比老子小了差不多一代人的儒家思想始作俑者孔子于此则似乎与老子的想法完全翻过来。其代表性的主旨名言即曰:“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应该正是在如此思想支配下,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且由此还牵扯到全部社会的文化(艺术等)层面,差不多都是那样或这样的照本宣科、死记硬背、诠释成风、无典不诗(即没有引经据典,就不是好诗佳对)一般的崇古守旧僵死不堪。即使近代以来至今至眼下又已差不多两百年时间后(思想文化的遗脉多么深厚!),我们这种授鱼性的教育依然如故。所谓高分低能的情况现在几乎仍然到处都有都在(尤其是经常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学术在这方面对比情况更叫人扼腕!),它对民族的长远发展显然是一个重大的不利因素。
上面讲到了教育要从授鱼往授渔方向改进的必要,但究竟怎么改呢?细想一下,其实牵扯面还是很广的。本报道提到了一些原则性的方面和具体的科目设置,比如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在学生心中埋下探求新知的种子”,还有从中学起便设置了科技、编程和机器人科目可供参考。但涉及前面的教育基本原则“学会思考”还太抽象缺乏操作性。结合敝人看过的资料和相关思考,觉得有下述几点非常重要。一是从小学低年级(二、三年级)起便可模仿美国小学那样鼓励学生每人自我命题、收资料、写论文。有个资料曾介绍,一位在美工作的科学家,其入读美国小学的孩子就是如此经历的。开始那位华裔科学家感到不可思议。但后来看到孩子兴致勃勃一步一步的自己在图书馆搬来一叠叠图文书籍,后来便慢慢地写出了很有其主见的“论文”才予首肯。我想如此教育方法确实顶顶要紧。论文是人们规范性思考的必经途径,又是其思考(创造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据研究,孩子们大脑的生理性成熟至6岁就基本达到。所以自8~9岁时抓紧及早地培育开发其思考创造能力便极其重要了。二是要充分考虑到孩子们成长中广义的智力教育培育方面。这主要是指先进思想、韧性精神、坚定意志、吃苦意识等我们常将其归类到“德育”方面的内容。其实它们更准确贴切的概念把握应是广义的智力所在。因为其所处如何,既会直接关系到主体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以及持久度(所谓“取乎于上得乎于中……”的道理),还会反过来影响决定主体的心态或身心健康,如此都是关系到主体切身利益和长远整体利益的方面——这便是所谓智力(人类趋利避害本能)概念的本质性把握。需要指出的是,如此广义性的智力教育培育要则在于灌输一些超越性先进性高尚性的思想理念,而这种精神性的存在往往都寄附于一定的精神信仰遗存之中(所以人家社会因为一直处于既定精神信仰文化的治下而并不将其突出起来),比如我们曾经高举的革命信仰文化就是。与之相反的传统世俗文化却很难担此重任。我们应有清醒认识。
经常有人问,使用ST语言能不能控制伺服,能不能做通信,这都新鲜,当然能,为什么不能?如果一个PLC语言不能完成PLC的基本功能,那国际电工委员会吃饱了撑的制定一种PLC编程语言?
在梯形图中,这些功能都是通过指令实现的,同理,在ST语言中,只要调用相应的指令就可以实现,这个道理应该不难懂吧,不知道为什么,一些人连这种基本的举一反三的能力都不具备,每天都在做无用功,今天学习三菱ST语言如何控制伺服,明天学习欧姆龙ST语言如何进行MODBUS通信,后天又学习博途SCL如何控制伺服,某些营销号和PLC培训班,在误人子弟的道路上,越走越无下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在某些*菜鸡看来,鱼才是纯干货
PLC结构化文本编程(清华开发者书库)
每次课花近300元,就做出个这个东西,然后捎带讲一些数学或物理方面的知识,我是不是在缴智商税[捂脸]
有懂的朋友吗?这个编程值得学吗?
“太离谱了!8斤重大鹅两次被拖下水!”近日安徽,水塘中一只大鹅呱呱叫着挣扎着几下就拖入水中,它挣脱后浮起却又再次被拉下水。
“应该有可能是黑鱼,水是肯定要抽完。”大鹅主人说道。
看着水塘也不大,上面布满浮萍。按照养殖的常识,浮萍会导致水下缺氧,几乎不会有鱼,就更不会有黑鱼。这就如沙漠里没有羚羊,根本就不会有狮子一样。
能把8斤重的大鹅拖下水,得是开阔水面里的一条巨大的黑鱼,在这个小水塘里几乎不可能。而且拖下水的过程中,只见大鹅的扑腾,不见鱼翻腾起水花,因此有网友猜测大约是腿上绑着绳子,有人故意拉下水的。
#大鹅被拖下水 主人抽干水揪“怪物”#
中国人看阿拉伯字母和符号很顺眼的,不影响大家沟通啊。但你写的这些代码,普通人能看得懂吗?同行能看得懂吗?放上半个月,你自己能看得懂吗?编程的本质是翻译,现在程序员翻译效率不高,35岁就下岗了。
明明是中国人,中国程序员却要使用英文编程,关键英文还巨烂!中文编程为什么发展不起来?中文的哲学基础、汉语语言学基础,以及后发编程语言的技术生态环境是根本原因。中文编程,就是把中文翻译成机器读得懂的代码。其实编程语言就面向机器代码的翻译。其实编程语言大多数都是基于英语的。有说英文字母更容易转换成二进制关系的,有说数学公式没必要翻译成中文的,有说程序关键字就几个不用翻译的,先一起简单看看下面链接涨涨姿势啊。编程的本质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10310998829646348/中文编程绝对有必要:1、看看现在程序员代码中的变量名称和函数名称你就知道了,有英文、有拼音,也有夹杂混用的。一门语言,基本词汇都表达不清楚,可读性太差,最后大部分都会变成垃圾。
三年级寒假1月16日星期一完成学习内容
语文类
1、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 第19课 剃头大师
2、三年级下册《天天默写》P61-62
3、大语文L3-60 大唐奇闻录 前度刘郎今又来
4、名著赏析 《西游记》M3-11 人物形象分析-素悟空;M3-12人物形象分析-唐僧
5、快解阅读 弱项2节
6、阅新闻一篇
7、每日八题 字形(一)
8、背宋词 菩萨蛮 韦庄
数学类
1、三刷五年级下册数学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拓展(二);实际问题与方程(一)
2、口算100题
外语类
1、Think B1英语课1节
2、西班牙语课1节
3、PET单词10个
4、复习Think B1 Uint1 Word list
其他类
1、编程课1节
2、小小科学家 明矾净水
3、《三国演义》第45回
4、《52本经典名著》查理与巧克力工厂2-7;流浪地球3-6
5《给孩子的国家宝藏》22:三星堆
6、《趣味世界地理》比利时:蓝精灵的故乡
7、《海洋大百科》小丑鱼
8、《动物大百科》名字里带有鱼,就一定是鱼吗?
还真有美国程序员把编程的活外包给中国程序员的,用1/5的工资就能换来每天上班摸鱼还能按时完成任务,真聪明。
#微头条日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