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放、各个前级内部使用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内部连线更细还是他妈的铝丝,这怎么说?
最值得收藏的功放之一。只要是懂得电路分析和小故障维修几乎能让60后无忧使用一辈子![赞][赞][赞]
45年前的 OCL 音响电路 制作
1978年在沪学习期间,拿到了这张国外的OCL音响功放电路,当时非常感兴趣並进行了制作。
用料不错,电路落后并过于复杂。参数叙述错误。效果必然不良。
举例:甲类功放35V双电压源三个功放管并联,每个功放管300mA能实现吗?每个功放管Ic必须在1.2A左右。其它不说了。
1998年底的作品:LM1875T集成电路BTL双声道功放板,正负25V供电标称功率2*80W,没有采用推荐的连接方式,用的是晶体管差分倒相电路,手工刻板。
在普通的OCL功放电路上加入一个电流负反馈回路,虚线方框内表示新添加的所有原件。这个方法可以使功率放大器的高音和低音得到延伸,使音质得到很大改善。调节图中电位器Wr在一定范围内,可将音质调到满意的程度。
本人试过此办法,确实有效,而且电路简单,在原有的功放机上改装也很容易。特推荐给大家。
前些天刚刚成功制作了一台甲类功放(随风一号),经过几天运行煲机和老化,电路工作状态已趋稳定,实测中点漂移<2mV,且信噪比极高,除非耳朵靠近喇叭才能勉强听到一丝功率管的本底噪声。
本机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主打听人声和轻音乐为主,所以在电压放大级一律采用单端放大,输入级为共源共基差分单端放大,后面接C1775缓冲,再接一级A970/ B647构成的共射共基超低失真放大+恒流源负载电路,这种非对称电路构架可以轻松达成非常讨人喜欢的温暖醇厚且又宽松的声音效果。功率输出采用二级达林顿方式,推动级采用大的静态电流(100mA)以强化驱动并且让声音听感更显松香味十足,如果采用三级达林顿,出声效果迅猛快捷,听现代重金属音乐堪称一绝。
整机反馈是目前发烧圈流行的无大环路反馈方式,取其声音活泼自然的优点为我所用,声音效果十分讨巧。
本机配置:500W变压器2个(AC双40V+双28V+单9V,记住变压器双40V和双28V每组出线是4根线而非3根线,便于双桥整流,单9V用于喇叭保护)、主电源整流滤波2组(每组40000uF电解电容)、±43V稳压电源两组(为左右声道电压放大级单独供电),功率板上各带一路扬声器独立保护电路。
有烧友要求本人放出图纸,今天把功放图纸整理了一下发出供各位参考(未附电源和喇叭保护),原理图完全可以照搬放心拿去仿制,声音效果不会让你失望。
制作时有几个要点:
1、末级大功率管先别装,事先将VR1和VR3阻值调至最大以防止电流过大。通电后调VR1使输入级差分管每管电流为2.2mA,可测R9(1K)两端压降为4.4V即可。
2、将C5短接,调VR2使中点为0V,再恢复C5。
3、调VR3使C44两端压降为2V
4、安装3对大功率管,调VR3使每管电流达到300mA(实际电流大小根据散热器尺寸来定)。
5、推动级Q14、Q15(C5171/A1930)的工作电流接近100mA,建议和大功率管一起安装在大型散热器上。
6、R9~ R12串在电路里是分担恒流管Q7压降以降低其发热量和热噪声的,如果觉得多余可保留R9取消另外几颗电阻。
7、C3、C4等几个补偿小电容建议使用银云母电容,效果非常好。
8、C1775是日立产高频超低噪声小功率管,可惜早已绝版,可用C2240代替。
9、C5的选取对整机声音有影响,本人是选用台湾的本尼克UPP金属化聚丙烯系列,天逸旗舰AD-2也是用的这一款电容,可想素质绝不会差。
本机的Q1原计划是用K389的,装机时没找到,后来用K170代替,K170的声音表现相对于K389只会更佳,只是配对有点麻烦,好在以前在原音买的10对存货里配出了2对。
主放级用A970+ B647,这一级工作电流为10mA,可能有人会问A970用在这里是否合适,告诉各位放心大胆用,A970的Ic高达100mA,用在这里绝对比用B716舒服。
本人以前曾在多家音响公司做过功放开发,现在虽然从事其他电子行业,但是对音响的喜爱从未消褪,以后有时间还会继续推出新的制作与大家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