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十分钟一人生就是一种体验(1951期)
不甘寂寞的老三届人 2023-01-16 13:13 发表于北京
今天是1月16日,星期一。平时我们只爱说阳历,有点忽视阴历的习惯,但只有到了临近大年这几天,人们才开始"重阴轻阳"。今天是腊月二十五,离开启兔年大门的时间,己经近在咫尺了。
我的老领导胡总有两大爱好,一是旅游,二是写作。在朋友圈中,常见他远足的身影和激昂的文字。昨天他在文章中写道:“据说,阳康后有不少人留有后遗症,有的人失去味觉,有的人没有嗅觉,有的人没有性欲。我的后遗症是爱“胡思乱想”。昨天的推文“把脉兔年”,修改两次还是发不出去,不知道违反了哪项规定。无奈,换个话题吧。 今天早晨,在喜马拉雅上听到了林徽因的一篇美文,题目是:活在当下,纵算经历颠沛也无怨悔。虽然是几十年前的文章了,感觉与当前场景挺搭的。现与大家分享。……"
看了胡总以上文字,随即,我便认真拜读了林徽因的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好,也引起了我对这位民国期间大美女,大才女的再次关注。我年轻时就知道林徽因的传奇经历,并拜读过她的一些文章,印象最深刻的是"人间四月天",现请大家欣赏: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就是林徽因最著名的一首诗,诗如其人,宛如一阵清新的风,既不甜腻,也不灼热,温暖而纯净,绵软而轻柔,极富女性的细腻与深情,让人从心底感受到一种愉快和舒适。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到底是写给谁的,林徽因一直没说。有人猜测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的情诗。因为林徽因是徐志摩终生热恋着的女人,也正是她的爱造就了作为诗人的徐志摩。但也有人说,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的希望和活力。 这些如今已无法考证,也无须考证了。
林徽因才貌双绝,温婉娴淑,大家闺秀里又有小家碧玉般的气质。林徽因生于书香门第,从小便显露出极高的读书天赋,口齿伶俐。12岁时,她被送去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因此也有着很好的英文造诣。在那个年代,林徽因就是典型的“中西结合”女学生,优雅大方,也不失热情;典雅秀丽,又有种洋派。她美的不仅是美丽的脸颊,还有从骨头缝里散发出来的书香气息。她曾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有树的风骨,花的姿态。也被金岳霖盛赞,“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爱慕女神才华气质有千千万万,但有三个人却不得不提:徐志摩为她抛妻弃子,梁思成任她放任自由,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在爱情的烟火里兜兜转转,识大体的她懂得做出最好的选择。这也是她大家闺秀气质的体现。
可惜的是天妒奇才,林徽因1955年4月1日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仅51岁。
我们作为现代人,较之上一代人可谓幸运的多,林徽因如果晚出生几十年,其寿命一定要比当时长的多。但我又想,她如果活在当代,还会有些浪漫无比的爱情和摄人心魄的诗歌吗?
就象我们这代人,虽然不如上一代命运坎坷,但肯定比下一代人的经历要复杂曲折的多,我们经历过金色童年,三年灾荒,十年文革,上山下乡,返城工作,下岗回家,安度晚年……。我认为,人活在世界上,就是一种人生体验,越跌宕起伏,越悲喜交加,越大起大落,越曲折蜿蜒,才越有滋味,越有活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又何曾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的学长比我年长几岁,他对人生的体验自然要比我丰富的多,深刻的多。他昨天针对谢莉斯之病故,发表了自己的感触:“按以前的算法,75岁已经属于高龄,故去也是喜丧。但是由于生命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的改善,75岁即离开人世,显然是先行一步了。亦喜亦忧只有自己知道了。
我在罹患新冠之前,每天夜里做梦都是充满青春朝气,醒来回味,自己仔细咂摸心里都是甜丝丝的。新冠症状改善之后,做梦开始灰暗,逝去的故人频频如梦,昨天甚至梦见有的人家摆放着棺材,早上醒来,气的我沸沸的,国骂脱口而出。
上午快递忽然送来一大箱子进口的海鲜,不由得转怒为嗔,呵呵,昨夜灰色的梦幻原来是预示着“来财”。即便如此,这种灰色的梦幻还是少来打扰。阿弥陀佛!或者是内玛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