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迅雷特权

1874年,东南海防吃紧,新疆边塞又告急。李鸿章说集中力量守海防,新疆就不要管了。左宗棠立刻顶回去:放弃新疆,我大清岌岌可危。慈禧权衡利弊后决定西征,但她说没钱怎么办?左宗棠马上应下来:我去想办法。转身他就去找了一个人。

自1840年起,西方列强纷纷张开血盆大口,蚕食我国土,从东到西都有侵略者伸出的魔爪。

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怂恿和帮助下,发动侵台战争,东部海岸形势危急。

而这时盘踞在新疆已近十年的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正野心勃勃要继续扩大他在新疆的势力范围,几乎占领了整个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并与英俄勾结取得了他们的支持,签订了所谓的条约,帮助他们在新疆获得了巨大的侵略利益,但这还不能满足列强的野心,俄悍然出兵占领了伊犁。新疆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危在旦夕。

这种局势下,朝廷内关于海防还是塞防分成两派。李鸿章主张海防,而左宗棠力主塞防,两边的争论已到白热化。

李鸿章说:建我大清的海防,已是当务之急,唯有此才能阻挡洋人从海上的进攻,保我国土无忧,至于新疆,我国土辽阔,不要也罢。

左宗棠听闻此言,怒不可遏:祖先打下的家业,说不要就不要了,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英俄垂涎我新疆已不是一天两天了,新疆这道屏障一旦失守,大清顷刻之间就会土崩瓦解。

朝堂上,左宗棠顶住压力,力排众议,成功说服慈禧同意出兵西征,毕竟她也不想祖宗留下的家业败在自己手上,但紧接着她又给左宗棠出了一个难题:朝廷给不了你多少钱,西征所需兵马粮草,你得自己去想办法。

没有金刚钻,就不揽这个瓷器活。左宗棠为这次西征,心里早已谋篇布局。

他转身就去找了胡雪岩,这位浙江商人几乎是左宗棠的财政大臣和后勤部长,他拍着胸脯对左宗棠说:您放心,银子和兵器都包在我身上了。

其实,左宗棠也早已未雨绸缪。在他担任陕甘总督时就成立了兰州制造局,这里制造的大枪大炮,刚好能补充西征的装备需求。

与此同时,本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策略,左宗棠在呼和浩特设立西征采运总局,开辟了一条粮运通道,并且下令进疆沿途兴修水利、屯田开荒,努力储备了西征所需一年多的军粮。

左宗棠西征的后顾之忧迎刃而解。

1876年4月,已是花甲之年的左宗棠亲率千军万马,直捣敌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收复北疆地区,兵锋直指阿古柏的老巢喀什噶尔。

眼看阿古柏势力就要土崩瓦解,英国着急了,为了自己的利益,跳出来要从中调停。消息传回朝廷,向英俄低头妥协的声音又甚嚣尘上。

左宗棠火冒三丈:不可能,难道要让我们的仗白打?兵不可停,地不可弃!阿古柏集团定得铲除。他就势一鼓作气,挥师收复了南疆。阿古柏见大势已去,服毒自尽。

大功即将告成,只有伊犁还在俄手里。左宗棠正准备再接再厉,一举夺回伊犁时,慈禧却一纸调令将他调回北京。原来朝廷害怕和沙俄打仗,准备谈判。左宗棠无奈,只得听命。

可谁知这次谈判竟是一波三折。

朝廷派出了崇厚这个窝囊废,几杯酒下肚,居然就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明面上是收回,实则是拱手相让并给予通商特权。消息传出,一下子引发了民众的愤怒。

再次听到将国土拱手让人的谬言,左宗棠气得捶桌:将士们拼了命地往回收,你们却上下嘴唇一碰就口出狂言,说送就送。不行,重新谈判!谈不拢我就出兵夺回伊犁。

左宗棠准备了一样东西,而这样东西就是一口黑漆漆的棺材,以示夺回伊犁的决心:要么我死,要么你把我的土地还给我,既然弱国无外交,那我就以死相搏。左宗棠的山河气势震慑了沙俄,震惊了朝廷内外。

慈禧也作出回应。她判了崇厚一个“斩监候”,然后又派出了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重回谈判桌。曾纪泽据理力争,不负众望,终于迫使沙俄修改条约,交还我伊犁南边大面积土地。

虽然有点遗憾,但这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消息传来的那一天,左宗棠也刚好奉调到达北京。

衰落的清廷已被列强摁在地上摩擦了太久,左宗棠收复了新疆,令积贫积弱的朝廷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左宗棠是一个真勇士,真英雄,面对懦弱腐朽的清廷,敢为他人不敢为、不愿为的事情。对内他顶住重重压力、怀疑和诽谤,以国家利益至上,完全不计个人得失;对外始终保持强硬,为清廷挽回了尊严,确保了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还在祖国的版图之内。

正如他在西征前给家人的信中所说:“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世耳。” 他说到做到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居功至伟。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任何时代,我们的国家都需要这样无私无畏的英雄。#历史人物#

1799年正月,固伦和孝公主哭着进宫求见嘉庆。“求皇帝哥哥格外开恩,饶了阿玛,留其性命”嘉庆瞪大眼睛:“绝无可能,赐白绫!”

新年伊始,固伦和硕公主哭哭啼啼,向嘉庆皇帝为谁求情呢?她口中的阿玛可不是乾隆而是和珅。

和珅,本名钮祜禄·善保,出生官宦之家。3岁丧母9岁丧父。若无家中一老奴和小娘的保护留住下来,将与弟弟和琳一起被撵出家门,成为流浪儿。

家世突变,和珅从官二代一下跌落成落魄孤儿。过着看人脸色,时常遭人白眼的日子。

和珅心想只有出人头地。才能摆脱这种日子。他埋头苦读,用心钻研,终有所得,考上咸安宫官学。初步靠近官场圈子。

在机缘巧合下,和珅娶了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为妻。不久,当了皇家侍卫。得乾隆赏识提拔为御前侍卫,正式进入官场。

儿时的成长环境,使和珅练就了非凡的揣人心思的能力。

当御前侍卫有更多的时间和皇帝接触,和珅善于观察,揣摩皇帝心思,对乾隆投其所好。时常报喜不报忧。

和珅自己也有真才实学,他通读四书五经,精通满汉蒙藏四门语言,深得乾隆喜爱。

从此,官运亨通,节节高升。先后担任和兼任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乾隆还将自己视若珍宝的固伦和孝公主,赐婚给和珅的儿子。并给予丰厚的赏赐。

身兼多个要职,再加上成为皇亲国戚,和珅一时权倾朝野。偶有弹劾,乾隆皇帝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护其短。

此时的和珅有权有势,已不再是儿时看他人脸色,过仰人鼻息日子的庶人。巴结奉承之人,源源不断,和珅开始膨胀了,目中无人。

乾隆赏赐和珅特权,可以在紫禁城里骑马。遇到王爷皇子,和珅也不下马行礼。其狂妄无礼,因乾隆的袒护,王爷皇子们都敢怒不敢言。

当时还是皇子的嘉庆皇帝,因此对和珅诸多讨厌。对亲信随从说:“看他能嚣张到什么时候”

和珅多次向乾隆告朱珪的状,阻挠其升迁。朱珪,何许人也?他是嘉庆当皇子时的老师,深得嘉庆的信任敬重。

1794年,时任两广总督的朱珪,因督守沿海,抓获试图登陆窜犯的英军,功绩卓卓,乾隆欲升为大学士。

和珅却在乾隆面前告状诋毁朱珪。说朱珪对所管政务不理不睬,不抗击英军,乾隆信以为真,下旨将朱珪降为安徽巡抚。朱珪因此升官泡汤,还被连降几级。

几年后,乾隆欲召朱珪回京,再次升朱珪为大学士。和珅感到威胁重重,想尽办法阻挠。拿走嘉庆给朱珪没写完的恭贺信,向皇帝告状。

说嘉庆笼络人心,培植亲信。导致朱珪回京升迁再次泡汤。加深嘉庆对他的厌恶。

1795年,乾隆宣布立十五阿哥永琰(嘉庆的名字)为太子。

在乾隆宣布前期,和珅得知此事,见风使舵,为了讨好即位前的嘉庆,送上一柄上好的如意,以示嘉庆即位称心如意。嘉庆对他甚是厌恶,婉谢拒收。后来嘉庆一生都厌弃如意。

嘉庆即位后,没有实权,皇权还是在乾隆手里。每次上朝,自己都只能站在一旁,什么话都由和珅之口传出来。

和珅无视嘉庆皇帝,当仁不让的当起了“二皇帝”,碍于乾隆,嘉庆隐忍下来,表面笑脸相迎,心里恨得牙痒痒!

1799年正月,88岁的乾隆走完了他的一生。

嘉庆终于等来惩办和珅的时机。他先令和珅主办乾隆丧事,将其控制软禁。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宣布和珅20条大罪,欲处以凌迟。并下旨抄家。

固伦和硕公主面见嘉庆为和珅求情,:“请皇上念其是前朝大臣,跟随皇阿玛多年,是臣妹的公爹,网开一面,不要凌迟”

“朕答应你不凌迟,也顾念皇阿玛声誉,就赐白绫,让其自尽”

@语说文史

和珅起点较低,却走到人生高处,除了自身有才学外,还善于抓住时机,见风使舵,深得乾隆厚宠。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终是经不住诱惑,走上贪官权臣之路。

后见永琰被立为太子,又掉头用老一套讨好永琰,谁知马屁拍在了马腿上,永琰不吃他那套。

俗话说:“识时务为俊杰”,不把“时务”认识清楚,了解透彻,难为“俊杰”,倒是南墙撞的头破血流。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语说文史,我们一起读文史故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92762/
1
上一篇美的豆浆机官方网站(美的豆浆机厂家联系电话)
下一篇 智能卡是什么(车钥匙智能卡是什么)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