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NASA的app和国家航天局的官网,关于科普方面我们还是有差距的!nasa的app国内可以安装和正常访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安装来看看
【从公众参与看中美航天科技的发展差距】美国宇航局的毅力号火星车登陆火星不足两个月,传回的照片文件已经超过19000张,好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9年来,传回的照片文件达406443张,这些照片都被实时公开在NASA官网相关的项目页面上,公众可以自行查看,甚至可以对自己喜欢的照片进行打分,从而评选出“本周最佳照片”。
比较而言,我国嫦娥4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登陆月球也已经两年多了,但是除了有一个公众号偶尔发布一条月球车休眠和唤醒的消息外,几乎没有任何公众可以参与的项目,当然也没有一个照片库可以供公众自行查看。这虽然不算是一个大的问题,但是反应出中美两国在航天科技发展中存在的巨大差距。
NASA的项目经费来自于国会拨款,因此,需要及时公布研究成果,以便向纳税人展示项目进展,而公布照片和媒体文件,更适合于不那么专业的公众参与,从而为项目争取更大的公众支持。在此过程中,也是对公众进行科普的好机会。在这一点上,恐怕我们也需要向人家学习。#科技热点评#
100亿美金很快就会公布第一批照片,这是全球无数科研工作者和爱好者们翘首以盼的时刻。NASA官网的倒计时仍在继续,但上面多了一条信息,第一张照片将由白等揭晓:它随后在白房子隆重公开了,距离地球46亿光年的星系团SMACS 0723全彩色图像(图1),虽然看不懂,但确实比哈勃拍的(图2)要震撼不少,100亿没白花。不过这首张正式照片的公开方式,有点儿倒胃口,这种纯科研突破性质的历史时刻,被强行赋予了其他意义:瞧,厉害吧,咱还是老大,还是一如既往的强大。虽说这是老美的一贯做派,但在这年头,也正正揭示了它的日渐衰落,只能从这个多国合作项目里寻一点吹嘘的本钱罢了
美国火星车好奇号2012年在火星上拍到的一张照片,你们觉得天空中那个小黑点是什么?
(该图片在NASA官网可以查到,原始图片文档链接 -网页链接
#全能创作家#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共享同一个星球和同一段时光,真是三生有幸!
1968年12月24日,阿波罗8号的宇航员弗兰克·博尔曼、吉姆·洛威尔和比尔·安德斯成为第一批实现绕月飞行的人类,也是第一批见证了名为“地出”的壮观景象的人。当飞船在旋转的过程中,安德斯拍下了这张地球从月球地平线升起的标志性照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科学可视化工作室利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简称LRO)的新数据,通过视频再现了宇航员看到“地出”这一历史性事件。
利用LRO出色的全球月球地图,结合宇航员身临其境拍摄的照片,视频揭示了阿波罗8号在月球上空的位置和太空中的精确方位。
宇航员第一次看到地球从月球贫瘠的地平线上升起,大约是休斯顿时间上午10:30分后几分钟,阿波罗8号正第四次从月球的远端绕过来。任务指挥官弗兰克·博尔曼坐在左手边的座位上,准备根据飞行计划将飞船转向新的方向。导航员吉姆·洛威尔在飞船下部的设备舱中,准备用机载六分仪观测月球地标,比尔·安德斯坐在右边的座位上,通过他的侧窗观察月球,并用装有250毫米长焦镜头的哈苏相机拍照。 与此同时,另一架装有80毫米镜头的哈苏相机安装在博尔曼的前向窗口,即所谓的会合窗口,在自动定时器上拍摄月球——每20秒拍摄一张新照片。
宇航员拍摄的这些照片与LRO的高分辨率地形图相匹配,显示“地出”时,博尔曼仍在转动阿波罗8号。只是由于这种旋转的时间安排,在阿波罗8号前三次轨道飞行中,宇航员都没有看到发生的“地出”。现在,通过科学可视化模拟,可以在比尔·安德斯的侧窗中看到“地出”。
视频里面还采用飞行中的原声对白来配音,仿佛昨日重现:
安德斯:哦,我的上帝,看那边的照片!地球升起来了。哇,真漂亮!
鲍曼:嘿,别接,这不是预定的。 [快门声] 安德斯:吉姆,你有彩色胶卷吗?快递给我一卷,好吗?
洛弗尔:哦,伙计,太好了。
安德斯:快点。
洛弗尔:在哪里?
安德斯:快
洛弗尔:在这里?
安德斯:给我拿彩色胶卷。快点。有吗?
洛弗尔:是的,我正在找一个。C 368。
安德斯:快点。
安德斯:嗯,我想我们错过了。
洛弗尔:嘿,在我这里(在舱口的窗户里),找到了。
安德斯:拍到了,这张更清晰。
洛弗尔:比尔,我把它裱起来了,这里非常清楚! [快门声] 明白了吗?
安德斯:是的。
洛弗尔:拍几张,拍几张!来,给我!
安德斯:等一下,让我先搞清楚状况,冷静下来。 拿着-
安德斯:冷静点,洛弗尔!
洛弗尔:嗯,我答对了——啊,那是一个漂亮的击球……250英尺11英寸。 [快门声] 安德斯:好的。
洛弗尔:稍微换一下曝光时间。
安德斯:是的,我在这里拍了两张。
洛弗尔:你确定你现在明白了吗?
安德斯:是的,我们会-嗯,我想它会再次出现。
对于宇航员来说,看到地球从月面升起是一次不期而遇的惊喜。比尔·安德斯拍摄的三张照片中的这张“地出”,成为了20世纪成就的标志性照片。
201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面一个直径25英里的陨石坑命名为“安德斯地出”,以此纪念这一事件。一个较小的陨石坑被命名为“八号归途”。
在中国首位月球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的办公桌上,我也曾见到过这张照片的印刷品,他说:“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见到中国人拍摄的地出照片……”
图片来源:NASA官网
#美新一代登月火箭今日不会再发射# 【NASA发推:美国新一代登月火箭“今日已不会再发射”】美国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拟于美国当地时间8月29日8时33分至10时33分窗口期发射升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方推特刚刚发布消息称,‘阿尔忒弥斯’今天(美国当地时间8月29日)已不会再发射,团队正在解决发动机故障问题,相关数据将会继续收集,随后将发布下一次尝试发射时间。”
“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计划于美国当地时间29日8时33分至10时33分点火升空。这被认为是开启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第一步,即“阿尔忒弥斯1号”无人绕月飞行测试任务。
此前,美国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发射倒计时过程经历一波三折。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8月29日早些时候,NASA发射新一代登月火箭倒计时因燃料泄漏问题中断。NASA随后在其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陆续发布消息称,“泄漏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并已恢复相关作业,“各团队继续努力,争取在美国东部时间8时33分发射窗口期开始后”发射火箭。不过,NASA官网当地时间6时许发布的最新消息又称,工程师正在处理与火箭核心级底部一台发动机有关的问题。
【韦伯空间望远镜造价100亿美元,是美国航天局迄今建造的最大、功能最强的空间望远镜】
据央视新闻12日消息,当地时间7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通过社交媒体公布了韦伯空间望远镜拍摄的首张全彩色图像。据NASA官网,这张照片为星系团SMACS 0723,包含了数千个星系,距离地球46亿光年。据悉,其余的高分辨率彩色图像将于12日公布。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此前曾表示,这张照片名为“韦布的首次深空”,是人类史上首次捕捉到深空宇宙画面的高解析度图像,展现浩瀚银河奥秘,以及过去30年的科学研究成果。
公开资料显示,韦伯空间望远镜造价100亿美元,是美国航天局迄今建造的最大、功能最强的空间望远镜,其主镜直径6.5米,由18片巨大六边形镜片构成;配有5层可展开的遮阳板。
韦伯空间望远镜2021年12月25日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一个月后进入围绕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的运行轨道,距离地球约150万千米。
在拜登公布第一张全彩色照片后,美国宇航局(NASA)将于7月12日正式公布第一批全彩色照片。该组织领导人承诺,这些图像将揭示人类对宇宙一些最深层次的领域“前所未有的”细节观察。
想了解火星真实的天气吗?我看好多人对火星有严重误解,有人望文生义,以为叫火星,一定表面高温。火星到底是什么天气,我说了不算,科学家说了算。美国的洞察号和好奇号每天都在实时记录着陆区的天气情况,发表在NASA的官网上,看下图。有兴趣的可以访问 mars.nasa.gov 。
这里的F是华氏度的意思,美国佬这点很蛋疼,不采用公制摄氏度,非要用自家的华氏度。比如6月9日,最高气温是-6华氏度,也就是零下21度,最低气温是-110华氏度,也就是零下79度。相当于南极最冷的时候。
换算成摄氏度,做成了图三。注意,这些数据都是来自好奇号,在火星南纬4.7度,相当于赤道地区。火星的大气压只有地球的0.874%。
很显然,火星非常冷,火星的赤道堪比地球的南极。但是对比月球白天130度,晚上-180度,火星的环境显然比月球舒适太多了。探测器只需要防寒,不需要防热,而且昼夜温差也就50多度,也不是很大。火星的日出日落时刻也和地球差不多,探测器可保持和地球一样的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探测器可以在火星工作很长的时间。
只有中国航天才是说话算话的,NASA的SLS火箭又放了全世界鸽子,种花家看了半天NASA的直播,光听主持人嘚啵嘚啵说了,讨论推特留言、播放纪录片、采访工程师、请工程师介绍SLS发射整个流程,再放阿波罗登月、国际空间站..........
我作为直播观众都为那啥害臊啊,说好的6:04(14:04分)发射呢?咋个还不发射?是不是又出问题了?NASA拿了那么多钱咋个解释啊?
刚看到一位NASA的工程师接受采访,红着个脖子不知道是德克萨斯人还是因为发射没有预期而脸红,种花家是分不出来了。
这SLS火箭发动机是航天飞机上拆下来的,这可是真的啊,各位不要说我在吹牛,是真的!利用的是航天飞机时代的资产,居然搞那么久还没飞上天。
看看中国航天,CZ-5火箭都把天宫空间站都建成了,SLS火箭居然连发射台上都没飞起来,不知道这次又要怎么解释,等着NASA的说法,浪费了种花家一个多小时,打算去NASA推特官网骂他们几句!
#头条创作挑战赛#
韦伯截止1月26日05点30分07秒最新迅息:(下图是来自nasa官网截图,图2是QQ浏览器蹩脚的翻译,图3是原版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