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砂纸机(砂纸机怎么使用)

是不是还要打磨机配合砂纸使用。是不是还要打磨机配合砂纸使用。[捂脸]

一小姐姐发圈说收拾老房子的时候,找到了老人留下来的几个铜水壶和铜盆。给角磨机安装砂纸片打磨了半天,终于露了铜盆铜水壶原本的颜色,更新的一样。

没想到有人说打磨后就把包浆磨没了,就不值钱了。听婆婆说这铜盆和水壶是几十年前的东西,不是古董才放心不少。就想问一下这铜盆外面的真的是包浆么,真的不能打磨吗?可咋觉得就是铜锈呢。

哎!咱看到这事儿只能一声叹息,忍不住想对小姐姐说一句,咱买一个不锈钢盆多好,费劲吧啦的打磨这铜盆干嘛,败家啊。

铜制品的包浆就是表面这一层黑绣,打磨掉就成为新的工艺品了,几十年的老物件就算再不济也比新的值钱啊。幸亏不是宣德炉打磨翻新,宣德炉打磨成新的之后就只能论重量计算价格了,也只能当工艺品了。

我家有一个热酒的锡壶,我小的时候还拿着玩呢,那玩意儿黑不溜秋灰不溜秋的,壶樑和壶皮都摔得变形了。据说就是太爷冬天喝酒的时候用来热酒的,本来锡壶下面还有一个炭火炉,可惜炉子已经丢了。有时候咱都有冲动把锡壶打磨一下,也热酒用,就是怕打磨成新的之后一文不值了。

最后就想提醒大家一下,如果家里有老的金属物件,千万不要想着打磨翻新。本来几十上百年的东西也算是古董级别的了,打磨成新的之后就只能算金属价值了。想要重新盘出包浆,可不是一两年那么简单了。

发愁。怎么修这个乒乓球拍底板呢?

不修是不行了。心疼。

修,那啥,怕修完了更心疼……

我准备弄点ab胶,一个角磨机,加一张砂纸,这工具差不多了吧?

直接弄平,那是不可能了,没那手艺。我想先堆高,再磨平。在球拍边上,修得好不好,应该不会影响太大吧?

诸天神佛保佑……

黄花梨老料打磨的正确方法,用实物作手工砂纸打磨的效果与电机打磨的暴珍天物之害。123图是用手工砂纸效果图,纹理清晰,油脂成玻璃状,非常自然美观。45图是用角磨机打磨而造成了反白与失油性的效果,因为转速快而发热,把油脂烧毁只有等待油性慢慢冒出才能象反面手工一样,此实物图为一板两面实验分享。

希望对真正拥有黄花梨的朋友有点帮助[祈祷][祈祷]

古代沒有打米机,难道古人吃饭连谷壳一起嚼?[我想静静]//@光明的小火柴:古代没有这么细的砂纸,也没有抛光膏应该还是不能磨得这么亮

草根修复大神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古代的铜镜抛光后不比玻璃镜差,别再被电视剧骗了

08:42

本来今天分析大红酸枝,大红酸枝几乎是论块的,所以就难一些,咱也慢慢的逐步分析。可是有人问了咱一句,干万生产量要多少人来生产与管理,今天我解析这疑团。

在分析这个疑团之前,我先说两件事,一件是三月前,有一个网友问我,一个工厂专业生产缅花产品,产量二干万,用工两百人。我突然觉得像一个笑话,但还是正经问他,这二百人是不是一年做二月,如果这样较为合理,他说,不是,是全年,是一个品牌厂老总说的。我给他算了一下,木工,刮磨,油漆,修花,这些工人就160人,从工资与补贴按300元计算,不加晚班就九干了,打下晚班就10000月以上/月,按10个月计工,一人十万,就1600万了,二十人服务,按3000元/人,就72万了,二十管理,按12000/月计算,管理十二个月,144000*20等于288万,总计1960万元,剩下的其它开支与材料都不够,这没有材料的份,这工厂拿着空气在生产。网友是立刻明白,有些人是自媒体中在忽悠人。第二件事,我新工厂对面一板式家具工厂,就二女工,一个维修,一老板四人,闲瑕时大伙聊个天,老板告诉我,要是生意忙活起来,他们也可以做到一干万,这是我意想不到,女工四干多一月,就算给一万一个月,四人全算上,也仅仅四万一个月,这真是羡慕忌妒恨呀,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差距,用工比仅在4.8%。

我厂包括我与夫人,一起十六个员工,其中两个财务还是外包式的,正式只有十四个,十四人全心全意为工厂服务。我,老二,我夫人都是有啥干啥,没有具体行业,上饶销售一人,生产性工人十人。因为我厂有交趾黄檀,巴里黄檀,大果紫檀三种产品,所以说用工比约在十几个点。按一干五百万计算,约在十一二个点左右,约一百八十万人民币的用工量。单从大果紫檀分析,按销售价计算约在十六七个点,巴里黄檀约十一二个点,交趾黄檀约不足十个点的工艺工资,越是好木材,用工比越低,这是规率,成本被材料拉走了,比如大红酸枝一套十件套,我们造价成本是四万多元,大果紫檀仅有1.3--1.4元左右,是三倍之多,可是大果紫檀销售价7万左右,大红酸枝销售价是80多万,一个占比百分之十七八,一个仅为5个点,这就是彼此差距。

这样用数据一分析,你也许大概会明白了,大果紫檀因为售价低,控制成本是必然的,但是材料始终是大头,有一些新中式,还有一些是单套的,生产工艺工资与材料比会有一些偏差,但是都在干元单位内。如果一工厂,全做大果紫檀,要达干万级别,生产工人,加四至五个管理人员,应该在二十一二个人左右。就是把大果紫檀做得再好,也不会超过二十五人,没有工厂会把大果紫檀底部全刮磨,全打到二干目砂纸的,都是用磨砂机磨一道,牙板刮一下,顶多了,而巴里会做细致些,交趾黄檀会更细致些。这才是巴里十件套接近三万做工,交趾超四万的工艺。工厂是根据定位来的,没有工厂把成本无限投在卖不起价的材料上,这一定是区别对待的。

我想我解释相当清楚了,还有不明白,随时咨询我,下一篇,交趾黄檀皇宫椅。现在我归类写文章,一篇写每天发生身边的故事,年迈时看看。一个短视频,这不用动脑,不耗时,分享一下咱家产品。一篇关于红木相关知识点,分享给大伙,虽然从业四年多,我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写一些简单易懂的给大伙分析,与大伙共同探讨,文笔一般,希望大伙别笑话。但是,我的数据分析及专业分析,都是通过论证过的,无水份。

关注我,关注老洪,让你更多了解红木家具。

做一个优秀的理工男。制作,需要不少工具和材料。比如,制作一个木板箱。

第一,需要各种尺寸的板料。

第二,需要卷尺和笔。按设定的尺寸做好裁切的记号啊。

第三,需要切割机和各种长度不同的靠山。

第四,需要夹子,把靠山紧紧地与木板咬合。

第五,需要清洗这些木板的毛巾,水和盘子。捡来的木板,到处都是泥土,清洁之后便于切割。

第六,几个90度角的木板夹子。以便让板子形成直角。

第七,白乳胶。

第八,直钉枪和各种长度的直钉(常用有10mm,20mm,30mm)

第九,修边机。待乳胶干后,先要修边,然后打磨。

第十,需要各种打磨工具和各种不同粗细的砂纸。

十一,手动打磨机,电动圆周运动打磨机,电动直线运行砂带机。

十二,各种砂纸。最粗的80,比较粗的200,很细的400。等等。

十三,带记忆的角尺。用来画开盖的记号线。锁定后能始终保持一致。

十四,能用在木箱的可任意调整长度的金属靠山。非常重要,不可替代,否则,影响开盖的精度。

十五,开盖成功后,打磨,之后安装合页。合页和固定螺钉。

十六,安装锁扣。锁扣和固定螺钉。

十七,安装把手。把手两个和固定螺钉10个。

十八,电钻,电螺丝刀,小钻头。

十九,毛刷和电吹风。

二十,电源插头和锂电池包。

看,做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木箱,随随便便就需要20多件工具。如果家里没有这些东西,人是不想干活的。我因为亲自买了这些工具,干起活来就觉得很有兴趣。于是,越干越想干,越干,需要的工具越多。于是就买,结果,满家都是工具。我,确实是一个毛泽东时代培养的理工男。经过40年的岗位考验证明:是一个优秀的理工男。

今天十三找了一个造瓶盖的厂有成型车间,专门做瓶盖上面的铁圈,机孑切,磨。还有组装车间,还有镀光车间吗?反正我也看不懂,我想做机子气压用砂纸磨那的活,计件听说一月能拿四千多,我感觉还行,实习每小时9块。计件么就是拼命干呗,手速要快才能多赚点,以前在南京电动工具厂做过冲压齿轮线包那活,不害怕的,但还是要注意安全,安全第一,毕竟年龄也50了还是稳中求快吧!你们说呢?网友们!生活不易,找个适合自己的活也难,珍惜当下生活吧!一切努力总会有结果的。

“每次张力有问题,你们的人就用砂纸打磨一下,又可开几天,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现了,能不能一次性处理好?”操作者质问我。我特别懵逼,不知说什么好。

既然已经指到我鼻子上了,我得要好好查查故障原因,不然自己心里也不好受。

这是一台捻线机,将多条镀锡线绞合在一起,然后将多条电线捻合后用挤出机在外被覆盖一层pvc,就做成屏蔽线。

多条单芯线经过进线模,完工模,然后通过弓环绞合一起,最后通张力器带动线轴将绞合的线一层层的绕在线轴上。

张力器影响线轴张力稳定,而张力电压,电流及机械传动都会影响张力稳定。

张力电流由电压,碳刷接触状态,碳刷环表面等因素影响。

一般张力偏小,或不稳定就会断线,通常就是我的同事用砂纸打磨碳刷环表面,除去表层氧化物或碳粉,污物,这样张力电流就会偏大些。

现在不能只打磨下应付,得将张力器拆下,检查轴承及里面磁粉。

拆时,先拆同步皮带,齿轮,然后松开固定螺丝。拆下后检查张力器输入输出端转动灵活,也没有多大问题,不管有没有问题得要换一个备用的。

同时发现张力器输出力通过同步皮带传到线轴的传动轴轴承散架,轴磨损,摇摇晃晃。

这才是张力不稳,有时打磨下碳刷环张力又有的原因。

通知机修处理,询问在日常点检中为什么没有发现,原来是在安排点检日刚好碰上放假就没有处理。

张力器装回,传动轴,相关轴承、同步皮带更换后,重新穿线就开起来了。

其实张力不稳,时有时无,主要与张力器有关,除了电压,碳刷,碳刷环,机械传动部位也是影响张力稳定的重要因素。你说呢?

创新,能否有套路?

3M公司是美国百年老店,一直是创新的代表。它的产品从来没有惊天动地之处,但总是让人惊讶不已。细节处,皆震动。

如果看看它的创新排名,一直就是榜单常客,经久不衰。

它的创新魔法何在?

清华陈劲等老师翻译的《创新管理与新产品开发》一书对3M的创新也做了一些介绍。

最近正好研究3M,总结几点如下:

一是倒逼式、压迫式创新文化。新品销售的3411法则:30%的销售额,要来自4年之内的新产品;10%的销售额要来自于一年之内的新品。这个要求,真的是很高。当GE高管加入3M,并严格追求六西格玛流程的时候,这个法则就失灵了 。看上去,创新跟六西格玛有仇。

二是15%时间自留地法则。员工每周可以拿出15%的时间,干点私活。现在看起来,谷歌的创新法则,其实也是从3M那里学习过来的。

三是小步文化。追求 The next small thing,而不是the next big thing。对于弯道超车、一举突破卡脖子的想法,这真是一个强有力的修正液。

四是组织快速裂变的成长法则。超过100万美元的新品,就定义为成熟产品有较好的资源倾斜。超过2,000万的销售额,就可以成立独立部门。一旦超过两个亿,就会成为一个独立的分公司。独立师的编制,看来是过大;对于创新而言,独立连,似乎就足够了。

美国还有一家极其低调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创新公司,坚持每个团队不能超过200人,超过了就带着业务拆分。这就是户外材料的顶级供应商Gore。这位怀揣新技术却在杜邦怀才不遇的材料工程师,离开杜邦创立了这家与众不同的私营公司,对大公司官僚体制憎恨不已。

全员持股,弱化管理而强化小组行动的公司 ,创新文化令人印象深刻。11万名员工,却没有严格上司,呈现着网状的组织结构。一个新员工进来,就会分配三个导师,就是让你学会如何独立。

2021年戈尔收入38亿美元。除了你身上穿的北面、探路者等都离不开的透气透汗材料,现在也为全球氢燃料动力第一巴拉德提供质子交换膜。就是这样与时俱进。

咦,跑远了。回到3M[思考]。

第五条,提供内创业基金。内部天使基金,3M公司提供7.5万美金供有创意人员随意挥霍。

这也引出了最重要的第六条:包容失败。失败只是工作的一个环节,没有人会去指责失败。1000个创意,100个能写成书面商业计划书,10个能成为新产品投资项目。随后,企业商业化过程还得至少失败一半。因此,失败不需要沸沸扬扬。

第七条就是蔓藤式创新模式。

我把创新分为三种。

一种是大开大合的变异创新,就是常说的颠覆式创新,有点蛙跳leapfrog的感觉。这都是惊世天才之作。特斯拉会给人这种感觉。

第二种是直线往复式的小步迭代。就像扭秧歌一样,退一步进两步。这正是小米最擅长的。这样的创新很愉悦,但很难开辟新物种。

第三,蔓藤式。它不是直线式的小步迭代,而是四散蔓延,就像晶体般的多向成长(想一想雪花在下落的过程中,总是形成6个角)。

跟雪花不同,它没有固定形状。它的形态很多,以量取胜。在它四处蔓延的过程中,没有留下任何鸿沟。任何裂缝都被它填充,就像是爬山虎占据了整整一面墙。

这就是积沙成塔(在企业中这是不常见的情况)。3M的创新以量取胜,蚂蚁雄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离不开它。3M,被称为“3米之内必能找到它的产品”。

3M有6万种产品,从N95口罩,到即时贴,飞机翅膀的粘结剂,还有天下独一无二的心肺机的肺膜丝状材料,和它100年经久不衰的砂纸(百年前擦铁锨,现在擦拭晶圆)。

创新看似复杂,但依然有套路可循。它遵循了一种技术战略创新的法则,这正是当前我正在研究的方向,期待能够早日说圆这个逻辑。

实际上,万物皆旧。事情总有原点,还是要回到了一个公司的创新文化。3M早期创始人CEO对于企业创新,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寻找确定性路径。那就是:将创新变成系统的,可重复的过程。

其实前苏联人发明了最重要的发明理论TRIZ,也是为了将创新流程,尽可能固化成部分方法论。苏联人的TRIZ一度对西方保密,而如今TRIZ已经在产业界大放异彩了。

寻找创新的套路,然后又能不拘一格。这才是当下最为珍惜的富氧空气吧。#技术向心力##创新的本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92188/
1
上一篇老板抽油烟机和方太(老板油烟机5201)
下一篇 完达山1段奶粉(完达山1段奶粉开封后)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