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麦克风线(音响麦克风线)

新品开箱,高高兴兴录完啦,麦克风没插线,另外一头还差在了机器上,彻底静音了。[吐舌]

[流泪][流泪]

阿飞日记a

重走青春之路,这次挑战的是松岗的麦克电子,有10多年没进电子厂拿烙铁焊锡了,再次体验,真的泪流满面今天早上培训了一上午,下午发静电服,分产线,线长简单的说了几句就进入车间开始做事了,阿飞分到的位置是焊锡电池的电子线,因为产品是电子烟嘛,肯定有麦和电池了,我所做的岗位就是把电池和麦用电子线焊接起来,再次碰到烙铁,我的泪水直接掉落了下来,因为10多年以前我第一次出来打工就是用烙铁焊数据线的接头,没想到10多年后又接触到了烙铁,本想问下公司差不差工程师,领导说起步本科想想自己的学历,算了吧

如果从现在的角度去看10年前的自己,我肯定好好读书了,读书虽然不一定能让你暴富,但起码不会让你混的很差,不然真的只能在底层打几年工回老家养老了希望还在读书想出来打工赚钱的朋友们尽量先把书读完吧,不然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后悔大家觉得呢?

【察隅底富曲流域】

有人认为底富曲流域都在麦线以北的我方境内,但麦线标示的是底富曲北分水岭。

仅就“麦克马洪线”而言,底富山口(Diphuk La)本是其所画中缅印三国交界点,但是后来印度认为底富曲分水岭以北的塔卢山口更适合,遂在中缅确定北段未定界西端终点时向缅甸施压,导致缅甸退让并向中方提出,而我方负责人表示可只提“47号界桩点”,并在其后加上“西端终点最后确定前的临时终点”字样,以等待中印谈判边界时再确定最后的终点位置。该点位一定要派双方勘察人员去勘察,行动限制在中缅境内。这就导致底富山口以北的区域成为争议地区。

这个争议地区的北分水岭上有加秋拉山口,海拔4628米,我方从赤通拉喀修建的公路直抵该山口,不可谓交通不好(相对于印度来说)。在2020年最后一次巡逻中,车行加上徒步9小时到达山口附近4594高地。

从加秋拉山口有一条河谷通道直达底富曲流域,高差900米。有些网友热衷于讨论我军在底富曲上游可能的活动,可惜地图显示,印军继生嘎新哨所之后,在加秋拉河口也新建了哨所,又是通过直升机补给!只有断续的巡逻路,无公路通向后方的打坝(基比图)据点。

我国从加秋拉经一条通道可到达底富山口,由此进入缅甸境内,而“底富山口”据缅方说,即是中国山口的意思。对于底富山口的位置,有称该山口位于北分水岭以南5英里(8公里),但麦线显示其在底富曲上游以北。

麦线缅甸段与1941年线虽然有重叠关系,但性质完全不同。前者是单方面划界和侵占,后者是我国抗日战争年代的利益交换。总之我国用220平方公里换回了342平方公里领土。

1955年11月,中缅两国在“1941年线”以西黄果园发生武装冲突,因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已经刻不容缓。1956年8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缅甸驻华大使吴拉茂。在会谈中,吴拉茂强调其国内存在的困难,希望我国接受缅方主张。

针对缅方“北段是未定界,南段边界已定”的观点,总理表示,应该“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找到双方接受的解决办法。他指出,即使我们承认1941线有困难,但仍愿意考虑把军队撤离1941年线以西地区。我们同时要求缅甸在北段从片马、岗房、古浪等地方撤走。

1956年10月至1956年11月,总理在北京与缅甸前总理吴努的会谈中,主张把三段边界问题“联系起来解决”,认为“缅甸的要求可以得到满足,但是也要照顾到中国人民的感情”。会后中缅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国军队从1941年线以西地区撤出,缅甸军队撤出片马、岗房、古浪三个地方。”1956年底,双方完成撤军工作。

1957年7月26日,总理致信缅甸政府,提出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具体建议:在北段,从伊索拉希山口往北直到底富山口的部分,应该按传统习惯线划界;从伊索拉希山口至尖高山的一段,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应该归还我国以外,原则上同意以怒江、瑞丽江、太平江为一方和恩梅开江为另一方分水岭划界;至于应该归还给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三处各寨地区的面积,根据历史上可以依据的事实和双方行政管理的方便等因素,建议要大一些。在南段和中段,除把班洪和班老部落在“1941线”以西辖区划归中国,同意按照“1941年线”划界。

1957年9月,中缅谈判又出现了新分歧。在中缅边界的最北部分,双方此前已经达成按照习惯边界线划界的默契。可是,吴巴瑞在1957年2月4日信中所附地图和周恩来1957年7月26日信中所附地图对这条线的画法却有很大出入。

1957年12月,缅甸副总理吴觉迎和总理吴巴瑞先后访华。总理在会谈中指出,考虑到你们的困难,我们建议两国先成立边界委员会,首先勘察伊索拉希山口至底富山口的一段中缅边界线。除独龙江流域外,可以大体上按照分水岭进行勘察,最后谈判解决分歧。

缅方在1958年4月做出的答复依然是,关于从伊索拉希山口至底富山口的一段边界,缅甸政府仍希望双方先确定以分水岭为界,然后进行勘察;关于片马、古浪、岗房地区,缅甸政府同意归还中国,但是要求对吴巴瑞建议交还地区的范围不做任何修改,即难于接受中方所提出的由缅甸将班洪、班老部落在“1941年线”以西的辖区划归中国以换取属于勐卯三角地。

正当中缅谈判边界时,又有第三方介入。1958年8月,印度政府借口“地图问题”向我国提出领土要求。1959年8月和10月,中印双方又分别在边界东段和西段发生武装冲突,边境局势骤然恶化。为避免中缅关系因类似问题而受到影响,中缅两国加快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步伐。

1960年10月,中缅两国政府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规定缅甸移交给我国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的面积增加为153平方公里,59平方英里,此外班洪、班老部落在“1941年线”以西的辖区也一并划归我国。1961年1月,中缅双方互换中缅边界条约批准书。10月,中缅两国签订了标界议定书,全面解决了包括“麦克马洪线”在内的中缅边界问题。

至于江心坡,是清朝末年逐渐被英国殖民者占领。抗日战争期间,为了确保中缅公路援华路线的畅通,国民政府被迫接受了英国不平等的条件,承认江心坡属于英国管理下的缅甸。

1943年10月美国国务院出的缅中边界图。此图主要是为了展现1941年中英签约后的新国界!#边境#

图2的左上蓝线也叫尹明德线,是1946-1953.09的画法,左上粉红线是1933-1960间其他时间的画法。两者之间差异叫胡康河谷。

1.在南段边界,国民政府的声索线有点小;

2.英国人趁你病要你命;

3.1960年中国收回了1941年线外的一些部落;

4.基于实控原则,中国用勐卯三角地(南坎)换回了片马、古浪、岗房、班洪、班老。实际上,当时勐卯三角地也在缅甸手里(永久租借),只不过主权属中。

猛卯三角地,位于今缅甸境内,紧邻云南省瑞丽市弄岛镇,面积约220平方千米。1897年清朝与英国签订《续议缅甸条约附款》,将猛卯三角地永久租借给英属缅甸。1960年与缅甸联邦签订边界条约,废除“永租”关系,1961年条约生效后正式成为缅甸领土。

勐卯三角地就是瑞丽南坎,就像俄罗斯海参崴、日本琉球一样,也跟墨拉萨丁一样,先借后割,“尊重实际”的结果。但是这就能理所当然不把它当做故土么?收回“南坎”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热度和如今收复“钓鱼岛”类似。虽然已经远去。

当年划界,很多地方都是当地百姓自己决定的,这些地方一直是部落土司地盘,两边都朝贡,划界时选边站。

当年中缅边境是缅甸那一边比较富裕,中国常年战乱。边民当时很反感自己是中国人,都是以华侨自居。并且残兵败将退守过去,舆论上在宣传妖魔化。当地有钱人大地主和赌场以及烟农害怕,拒绝归化,这也导致丢了三角地。

现在国界就是蓝线(1941年线),但是有一点点地方微调(红色部分)。

中缅边界问题最大的舆论点在江心坡,其他地方都很小。江心坡要好好讲讲实控问题,果粉谈到划界就用江心坡这个词,谈出国远征就用野人山这个词,事实上是一个地方。

江心坡是北段争议区红线东边那片长条形的地方。野人山是红线西边那片三角形的地方。江心坡确实是有必要争取的,而且保留下来的话可以从云南直通印度(虽然要翻山但是不需要翻青藏高原,有借此收复藏南的可能),不像野人山地图开疆了。

中缅划界是不是亏了?有人说,在当时,中缅不划界是最好的。因为后来中国扶植了缅某(又分裂为克钦军、果敢军、佤联军、掸东军),如果不划界,那些争议区可以直接吃掉。但人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就中缅签约的那一刻来看,几个小块的交换/争议土地,基本上在缅甸手里。实控的层面来看,不算吃亏。

有人认为,中缅边界对麦克马洪线在合法性上的认可后果是灾难性的。今天印度在边界上的强硬态度,与中缅划界是有一定关系的。

也有网友说,事实上,这个麦线在印度心目中可没那么重要,它的味口更大,印度觉得半个西藏都应该是它的,新中国成立后愿意以实控线为基础谈判,印度直接是拒绝谈判的。都是谈判筹码吧,为了不让印度得寸进尺,用麦线吊着它。

昨天节目中发现话筒线有点儿扯着西装,想重新别一下,不小心却掉了,正在戴的时候,导播说要切到我了,我硬着头皮,边继续,边做好了直播戴话筒的心理准备,却发现他把片头多留了2秒钟,于是没让你们看到。[震惊][震惊]谢谢我的好队友!

建议察隅甲然弄巴地区驻军2000人!

 

红线是麦克马洪线,也就是实际控制线,白线是印度缩小版的麦线,甲然弄巴地区面积1753平方公里,中国没有驻军,只是两个连队每个月巡逻两次,而三哥驻点离我们的实控线非常近,看来非常危险,所以我建议这个地方驻军最少2000人,抓紧修路和建设小康村,防止印度蚕食。#印度##军事#

 

不在乎人多人少,关键是要抵近驻点,防止三哥侵蚀。光是巡逻和在石头上写字是不够的。

 

关键是往前推进,抵近一些。希望能驻军10000人,往墨脱方向推进,和墨脱连成一体。

 

有网友认为,建一个抵边新村和哨所,10来户人家和20名官兵实控即可。

 

也有人认为,一个哨所不够,至少要10个哨所、5个抵边村。

 

做到这一点很容易,关键是路要抓紧修,投资100亿,修至少300公里公路,也就相当于三条扎墨公路,每天出动1000台挖掘机,一年就扩了。

 

还有网友说,直接到它后面过去驻点。像下围棋那样,把它们包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91810/
1
上一篇acceptlanguage(acceptlanguage)
下一篇 动感地带资费(动感地带是预付费吗)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