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309克的钢板加工到19克
富士康对它的报价:400元
比亚迪对它的报价:320元
在2014年前,为了做一款相当极致的智能手机,雷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塑料与铝合金机身横行年代,选择把奥氏体304的不锈钢板制作成手机中框,然后应用在即将发布的小米4身上,之所以用这个材质,是因为无论是结构强度、耐腐蚀程度还是质感,不锈钢的表现都更胜一筹,所以拿它来做手机中框是最合适不过。
当时这个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不以为然的调侃说,小米4的那块奥氏体304钢板机身,充其就是一个普通的不锈钢机身而已,没有什么可稀奇的。但其实并不然,抛开材质本身来
说,它代表的更多是小米当年对设计极致的执拗。
据雷军在《小米创业思考》这本书回忆,这块钢板,从锻造到成形中,整整经过了40道制程19道工艺,8次CNC数控机床打磨,长达32小时的时间,将309克的钢板加工成19克的边框。

而采用这个严苛复杂工艺的直接后果是,一块钢板的加工成本,在富土康接近要400元,而且少一分都不行,要知道铝材的加工成本每台也就才几十元而已啊,这400元要价简直与天价没什么区别,因为这个天价远远超出了预期成本,雷军无法接受,于是乎没有同意,而是扭头的去另找下一家,经过几次的跌跌撞撞寻找,终于雷军找到了个还算比较好说话都比亚迪厂商,经过双方协商,价格从原来的400多下调到了320元,也就是比富士康的报价便宜了80元,虽说这个80元在其它大工厂面前不值得一提,但对于价格敏感的小米来说,非同小可,毕竟小米追求性价比高,这个是众所周知的,所以价格方面,能少尽量少,这样用户就能体验价格厚道且极致产品的小米4了。
于是雷军与比亚迪达成协议,正式开启了量产模式,量产后,事实证明,雷军这个大胆对手机工设计的野心方向是对的,小米4凭借不锈钢机身带来的坚韧和质感,直接获得了销量近2000万台的巨大成功,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国内没人跟风效仿,除了一直在用不锈钢机身的苹果以外。

因为这个大胆工艺,让小米成功地踏出了探索材质、工艺创新的第一步,后来这项工艺被小米自身给传承了下去,例如:小米十周年之际发布的那台顶级旗舰手机的小米 10 Ultra 就是沿用了这一工艺。
所以一个产品的成功,并不是光靠吹就能达成的,而是靠看不见的成本与技术工艺在苦苦支撑。像小米4这个就是的,说实在,小编觉得小米手机的质量其实也还挺好的,无论以前,还是现在,产品质控都有正在逐步提高,日趋完美。而身为国人的我,挺支持国货如此日益优秀发展的。你们觉得呢?
不是看了雷军的一往无前,我还真不知道方面小米4的那块钢板竟然价格接近400元!
想想当年的发布会上,雷军花了一半的时间来科普奥氏体不锈钢,而单单一个304不锈钢边框的成本达到米4售价的16%!不过话说回来,当初米4除了重点没啥缺点,当年安卓主流机几乎都是大塑料外并且还那么贵,米4首发了奥氏体不锈钢的手机!

对于这款手机,大家怎么看呢?#数码爱好者#
看完了华为Mate50发布会,也没说什么芯片、也没说支不支持5G,只讲了手机很好看、很耐摔、WiFi网速是别人的3倍……
而且这个应急模式也没看懂,电量还剩1%启动聚能泵,这个和省电模式有什么区别吗?除非在电池材料和技术上有所创新
在我的观看中,感觉比较遗憾的几点是Mate50居然还是90Hz刷新率、66w快充,在国产手机中算是比较落后的了
看过小米创业思考,我觉得电子产品就应该大胆创新,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雷军对小米MIX的创新,大胆的取消了手机额头,把前置移到了下巴上,虽然有很多用户感到不解,但不可否认雷军的这一次固执创新,开创了手机全面屏时代
再就是小米4的奥氏体304不锈钢“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小米note的竹木材质,小米6的陶瓷后壳……要不是雷军坚持让小米创新为主、技术为本,这些工艺可能就会很久到来或者根本不会到来

把309克的钢板加工到19克,需要多少手工费?富土康对它报价400元,比亚迪少80元,对它报价320。
你知道吗?在2014年前,为了摆脱工艺和持握感不好的诟病,雷军大胆的做出了一个想法,在塑料机身大行其道年代,选择把奥氏体304的不锈钢板制作成手机中框,然后应用在即将发布的小米4相身上。当时该消息传出去后,很多人都不以为然的调侃着小米4那块奥氏体304钢板机身,认为它就是一个普通的不锈钢,没什么可稀奇的。其实并不然,抛开材质本身来说,它代表的更多是小米当年对设计的执拗。
雷军在《一住无前》自传中回忆:这块钢板,经过40道制程19道工艺,8次CNC数控机床打磨,长达32小时的时间,将309克的钢板加工成19克的边框。
而采用这个严苛复杂工艺的直接后果是,一块钢板的加工成本,在富土康接近要400元,因为富土康报的这个天价超出了预期成本,雷军无法接受,后来不得不另寻下一家代工厂,经过几巡跌跌撞撞寻找,小米找上了比亚迪,经过双方协商后,价格才勉为其难的降了80元,虽然这80元在其它大厂眼里不值得一看,但这80元对成本敏感的小米来说非同小可,于是小米毫不犹豫的决定成交,开启了量产模式。

量产后,事实证明,雷军这个大胆对手机工业设计的野心方向是对的,小米4不仅凭借着高昂的奥氏304不锈钢边框设计与优秀性能,继续保持着一如既的优势和热度,而且还凭借在4G网络的先发制人 ,让小米4手机变成了供不应求状态,同时还让小米在手机市场上有着攻城略地的强大能力。
所以,一个产品好不好?看销量就知道了。其实,做机加工的都知道不锈钢硬度高,加工难度大,耗时间,费刀头。况且像小米选的这种304材质 ,用cnc加工的话确实真不好做,说真的,但凡那些“带节奏”的人自己钻过不锈钢板就知道这东西有多费钻头。是,冲压的不锈钢面盆的确容易,但要知道,这两个方式是不一同的,同时成本也不同的。#2021生机大会#
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人质疑我所标注材质为304不锈钢的弹弓,并非是不锈钢而是铁?唯一的根据是能用磁铁吸住。素质高的默默的点击退货,素质不高的开口大骂“骗子”304不锈钢真的不能被磁铁吸住吗?关键让人头疼的是百度搜索出来的答案说不能吸住的不在少数。事实上不锈钢分很多种,奥氏体和马氏体就是两个大类,其中奥氏体是不能被吸的,马氏体是可以倍吸住的。304不锈钢中含有含有铬原子和镍原子,大家都知道不光铁能被磁铁吸,铬和镍也是能被吸住的。304在经过热处理后会回火通常会表现出弱磁性。从另一个角度讲,304不锈钢成本已经够低不需要再用铁去节省那几毛钱。事实上几乎看不到用钢铁来制作弹弓的。再低端也宁愿用锌合金来制作了,因为普通钢铁做出的弹弓,在你抛光完毕之后,一天就会失去光泽,两天三天变会变暗,保管不善直接生锈。基本没有哪个生产商会用钢铁这种得不偿失的材料去做专业弹弓。

不知道雷军现在后悔没?当年小米4采用不锈钢中框的事!
现在很多人选手机一看芯片,二看屏幕,三看相机,还有很多人还挑手机是不是金属中框,可大家知道为啥越来越少的手机开始舍不得用金属中框了吗?特别是不锈钢中框。
雷军在《小米创业思考》里谈到,当年富士康帮小米代工的小米4不锈钢中框成本高达400元,都快占到手机售价的25%了,据雷军描述,这个边框采用的是奥氏体304不锈钢,经过40道制程、193道工序,经过锻压成型、8次CNC数控机床打磨而成,加工过程长达32小时,这么看下来,就知道为啥成本这么高了吧。
即使后来工艺成熟了,富士康的制造成本还是下不来,小米后来把这个工艺转给了比亚迪代工,成本依然还要320元,所以说,做金属中框成本确实太高了,你说手机厂商怎么舍得下这个血本?直到小米10周年的小米10Ultra才见到这个工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过小米4或者小米10Ultra?你觉得那个不锈钢中框跟塑料中框比,到底如何?
#寻找数码点评派#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有没有人想起多年前一场轰动的发布会,米4的中框,这是一颗源远流长的不锈钢中框。听说这个奥氏体304引领了以后大家的生活中才经常用上奥氏体。
现在,华为新品发布会除了平板、电脑,大家印象很深的还是王者归来的mate50,在玻璃工艺上也用上了昆仑玻璃,比日常玻璃耐十倍以上,就在钢珠从上面较高的地方掉到上面,屏幕也不会发裂。
我想以后这种昆仑玻璃体也会大规模应用于日常生活,现在想想,当初还是,错怪小米。
#华为发布新款MatePad Pro#
#华为发布新款台式机#
#华为发布新款二合一笔记本电脑MateBook E Go#
不得不说还是小米会玩,造了不少新词,之前小米4的奥氏体304不锈钢,现在小米13要发布了,又整了个视觉四等边,就是四个边不一样宽,但是看着一样宽,真有你的呀

316 耐腐蚀更好,可以做盐酸管道,其他跟304 差不多,都是奥氏体不锈钢,不能淬火硬化
努力追逐自由张小泉的菜刀为什么拍一下蒜就断了?我是从事机械行业的,用到的材料种类比较多。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以前做刀用的材料都是普通的碳钢,遇到水会生锈的那种。为什么叫碳钢,是因为里面含碳元素。碳元素的含量对淬火后的硬度有很大的影响。含碳量越大,越容易得到较高的硬度。当然了,肯定也不是越大越好。因为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度。但是硬度越高,韧性就会越差,韧性差就会断。所以很多做刀师傅只对刀刃的地方进行局部淬火。这样保证刃口锋利的同时,也保证刀不容易断裂。现在好一些的厂家,做刀的材料已经升级了。采用用的是不锈钢,不锈钢常见的有奥氏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我们常见的食品级不锈钢,304和316就属于奥氏体,耐腐蚀性好 不容易生锈,但是比较软。马氏体不锈钢热处理后硬度高,但是耐腐蚀性没有奥氏体不锈钢好,但是比碳钢要好很多,相对不那么容易生锈。所以现在好一些的刀都是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制作的,因为这种材料成本比碳钢高,商家刀都做的比较薄。然后韧性又差,所以横着拍蒜就容易断。

作为一名不锈钢行业从事者,2022年3月7日可能是我从事不锈钢行业近20年以来觉得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天:伦敦镍昨天一天涨幅最高企及88.8%,达到创记录的5万5千美金,而这背后,传言是,世界镍王--同时也是我国一家民营不锈钢航母,在国际期货市场,被瑞士一家期货机构强力逼空,据说浮亏已经达到80亿美金!
可能有些朋友不太了解镍跟不锈钢的关系:简单点说,我们日常工业和民用行业上大量使用的不锈钢都是含镍的奥氏体和马氏体不锈钢,譬如说,最常见的304不锈钢,镍含量为8%,也就是说,一吨304里面,镍含量高达80kg,按照昨天这个涨幅,一吨304,仅仅就里面的80kg镍,昨天就涨了13000元,还没算不锈钢里面别的金属近期同为大涨部分!因此,我们稍微理性思考下,这也是件非常不合常规的事,当然了,俄乌战争确实也是导火索,但是,俄乌战争也仅仅只是导火索,却不是根本原因。再者,确实新能源电池需要大量镍金属,但是,新能源电池对镍的需求量,也不足以对镍金属产生如此惊心动魄的动荡!
简单点说,其实还是西方金融巨头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血腥掠夺,我国这家民营不锈钢航母,这次较量如果再没有应对措施,大概率只能无奈平仓空头寸头,缴械近百亿美元认输!
我国做为镍最大的需求国,对于现行某些国际规则,真的就无能为力任人宰割了么?区区一个英国,区区一个伦敦,区区一个伦敦金属交易所,却是世界大宗金属商品期货交易中心,这显得极不合理,可是,现阶段我们却又无可奈何!
耐心等潮水退后,看看,这次镍风波,到底是谁在裸泳!有懂行的朋友们,有兴趣的话,大家也来献言献策,说道说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