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冈仁波齐转山的驴友们出了事,让我想起了我的马年转山,的确,转山有风险,去转要小心。
14年是马年,我们一行11人,4辆车,12天,阿里北线。
岗仁波齐平均5000左右的海拔,56km,徒步两天,高海拔住一晚。想想都觉得兴奋!
大家都说坐火车好,可以慢慢适应高海拔,其实也不见得,火车里供氧。
我飞去的,拉萨海拔不算高,3000多米,不运动的话,我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
只是兴奋地我,忘乎所以,一口气爬上了4楼,接着就头晕眼花,一屁股瘫在了地上,心跳加速,欲生欲死。
印象中第二天就直扑阿里了,然后我就再没有神智清醒过![捂脸]
一路上的景色都差不多,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
要说美,那是毋庸置疑的,除去大片的戈壁荒漠外,雪山、湖水,如玉如碧、如梦如画。
随便拍下来不用P图都是桌面。除了天然纯净无污染外,据说是因为高山湖泊里有一种矿物质,通过阳光湖水的反射,能呈现出美丽的颜色。
若干年后去了新西兰,才发现,其实不用遭这么大的罪,也能看到这种蓝色的湖泊。
带司机是必须的,开车认路、生火做饭。每天的里程是设计好的,不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只能睡马勒戈壁上。
住宿很勉强,印象中几乎都是很多人睡一个大屋子,厕所在200米开外,野外作战也是常事,缺水缺电缺暖。
床干净不干净不知道,反正好像没虱子。有一些人自己带了信封睡袋,晚上把自己套进去。
一路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没人有一句抱怨,自找的怨谁?唯独我受到了表扬。
可能是因为大家都不看好我的吃苦耐劳,所以我没哼气,就算是表现很好了。其实大家不知道,是因为我高反痴呆了![捂脸]
洗澡是个问题,好像就洗了一次。但是不洗头,我有点受不了。
有一天在一个村子里等中饭,我看见对面有个姑娘在洗头,我就走过去,给了她20块钱,说,我能洗个头吗?
藏族人通常给我的印象,都是不善交际的,姑娘不说话,默默地帮我倒水。
冲头发的时候,我说,你能帮我冲一下吗?她又默默地拿起杯子舀水![呲牙]
离冈仁波齐最近的住宿点是塔尔钦,有公共澡堂,算是相当奢侈。
转山头一天整装休息,啥事都不干,养足精神。
队里有两个有自知之明的,不去转山,就在塔尔钦等大家归来,还有我这个没有自知之明的,兴高采烈地等待出发。
当天早上5点多就出发了,因为2天56km,回不来就喂狼吧!我们请了向导,带我们进山。本来就高反,又5点多天没亮就上路了,我迷迷糊糊的,觉得眼睛就没睁开过。
两个向导来接我们,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有莫名的激动、不安、害怕和忐忑,我就一下子上前,抓住了其中的一个瘦弱的向导,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此处有马赛克),在他耳边说(此处有马赛克)。[捂脸]
从此以后,我就有了贴身保镖了,这一路上被伺候地,除了他象牵着盲人一样,牵着我之外,但凡到了驿站,板凳、水、藏粑粑、勺子都会被奉上,把我的同伴们给眼馋的,都夸我长得美!
转山的人很多,本地的外地的,一路上都不断有人,和我们或并驾齐驱或擦肩而过。这是一条成熟的徒步路线,一路有补给。
大概走了有5-6个小时,快到中午的样子(一直在爬坡),我渐渐不行了。自己没有太大感觉,唯一的感觉就是困,越来越困,困到不省人事。
期间,路过的人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给我吃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葡萄糖、小药丸,我来着不拒,给就吃。
还有人打我,让我醒醒,不能睡。(谁打的?站出来[捂脸])
还有人问我,要不要回去?MD,几千公里都到这里了,我回答:坚决不回去。
到后来,路也走不动了,我的小向导一个变成了两个,两个又拖又拉又背又拽的。
再后来,我就不用自己的脚了。
领队终于绷不住了,虽然我坚决不回去,但是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的同伴怕是都要受牵连,几个管事的,坚决要把我送下山。
他们几个商量了一下后,帮我找了辆当地的车(额外付费),以最快的速度送下了山。
55555,哭死我了,我的转山梦就此破灭!我的冈仁波齐啊!我太没用了!除我之外以及没有上山的2-3位,大部队全部胜利返师!我丢人啊~~~
很多没去过阿里的人都巴咂巴匝地羡慕,很多去过的人都呱唧呱唧地神吹。
要我说呢,这世上许多事,没必要因为没得到而夸大,因为得到了而贬低,平常心,是保持我们良好心态的必杀技。
而良好的心态,是成功和幸福的关键。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万事皆如此。
回拉萨之前的最后一站好像是玛旁雍措,一个漂着冰雪的湖,美!我们在那里住了一晚,就记得,没有厕所,问半天才得知500米外有一个天然的。
好容易踉踉跄跄找了过去后,发现,天哪,下不了脚。
最好笑的是听说,有同伴没忍住,就在藏民的后院里….,然后就被追杀了,哈哈哈...
终于回到了拉萨,“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
住进宾馆的那一刻,是久违的舒适啊~泪流满面
#西藏头条# #我要上微头条# #旅游#
#遇见博物馆# 1912年秋,河北省易县清西陵永福寺悄悄来了个外国人。他声称来养病,却时常带着指南针、照相机和望远镜在偏僻的山林里游走,很晚才回到寺中。
回到住处,他也没整顿休息,反而坐在桌前,掌灯看着桌面上摊开的地图,拿起笔标注着今天走过的路线。这样每天起早贪黑,日夜忙碌,怎么看都不像是来修生养息,疗愈病情的人。
此人叫做贝尔契斯基,是一个德国商人,早年间来到中国游历,表面上是商人身份做生意,实际背地里专门打听中国古代佛像的下落,收集私有。
而这次他专程来到河北易县,就是为了传闻中藏在易县深山峡谷之中的三彩罗汉像。
几个月前,他曾经在北京的一间古玩店里,亲眼见到一尊三彩罗汉像。这尊罗汉像生动逼真,如真人般大小,面容平静祥和,双手结禅定印,让人多看一眼都会沉浸在佛祖的世界之中。
那尊罗汉的身上披着袈裟,纹理精致,自然飘逸。而裸露在袈裟外的双脚,着色逼真,甚至让人觉得肌肤尚具有弹性。
如此栩栩如生罗汉像让贝尔契斯基叹为观止。他当即提出要购买这尊写实逼真的罗汉像,却被店主一口回绝。原来这尊罗汉像早就落到了日本人手里,如今在店里,也只不过是人家暂存这里,让店家修复罢了。
贝尔契斯基有些许失望。但店家也是个聪明人。他看出来贝尔契斯基这种外国人身上,钱肯定少不了,便开口:“佛像我不能卖给你,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它是从哪里来的。不过这价钱...”
贝尔契斯基听完翻译的话,立即把身上所有的现金给了店家。店家也很爽快,把佛像的一些消息告知了贝尔契斯基。
通过店家的信息,贝尔多方打探,得知这尊三彩罗汉像出自河北易县的一个山洞,但是山洞具体的位置,却无人得知。可贝尔契斯基再也等不及了,多年来寻找珍宝的直接和经验告诉他,那山洞里头肯定一尊,他得抓紧时间,赶在别人之前,找到罗汉像。
于是,他带着指南针、望远镜,让翻译和向导扮演自己的朋友,住进了易县永福寺。
经过几天的辗转探索,贝尔契斯基一行人在一座山的半山腰上,发现了一口山洞,也就是传闻中罗汉像栖身之所—晱子洞。
贝尔契斯基内心激动无比,他跑在队伍最前面,艰难地爬到了洞口。然而洞里面破败不堪,早就没有了什么罗汉像。贝尔契斯基生气地拽着向导,嘴里叽里呱啦,骂骂咧咧,估计是在埋怨向导。
而易县当地人的向导一点也不吃惊。因为几天前,他曾前亲眼看到过有村民夜里偷运罗汉下山。他没有揭穿,因为他不想让罗汉落到外国人手里。所以虽然收了贝尔契斯基许多钱财,但他在指路的时候,难免存有私心,故意拖延时间。
贝尔契斯基在晱子洞里扑了个空,可两天后,新的情报让贝尔契斯基喜出望外。
原来当地的县衙门逮捕了一批盗运藏匿罗汉造像的窃贼,还把所有罗汉像收归所有。贝尔契斯基又看到了希望。
#河北头条# #文物# #趣逛博物馆# #陕西头条#
@粒史说 据记录,河北易县辽代三彩罗汉像一共有16尊,如今只剩下10尊,而且全部流失海外,没有一尊留藏在国内。
它们分别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美国堪萨斯城约翰逊·阿尔金斯艺术博物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博物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馆以及日本私人收藏家松方幸次郎旧手上。
虽然贝尔契斯基自己写的《来自中国贝尔契斯基》一书中,记录的探寻罗汉像之旅,并没有明说贝尔最后从县衙门手中高价购买了罗汉像,但是后世的调查发现,如今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三彩罗汉像中,8尊都是经由贝尔契斯基之手,转卖到世界各地的。
三彩罗汉像,造型如此生动逼真,只可惜在国内却见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