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写文章,写小说,是不是一律用一个政治标准,统一口味,统一口径,统一格式,统一内容,才是合格可以出版发行了???
作为一部改编自十多年前的古早玛丽苏小说,这部#且试天下#的表现还算是不错,因为它要演的就是玛丽苏,观众看的也就是玛丽苏。#影视杂谈#
首先,玛丽苏要的就是吹牛,动不动天下第一,大家才能看起来够爽。
玛丽苏这一名词的诞生,和它能够风行,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这种题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要足够不切实际,才能满足大家的幻想。《且试天下》里面,哪怕是个随便多露两眼的配角,也都是个能撼动天下的人物。男女主角两个人一副艺高人胆大,天下任我行的拽样,这就是玛丽苏题材的精髓所在。有些观众就是寄托于此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上,来解压,来放松。
还有,就是这部剧给大家带来那种古早暗恋暧昧的推拉感。
赵露思和杨洋两个人演技算不上是多惊艳,但是小表情拿捏得都很到位。这么多年来,杨洋把那种:“女人,我该拿你怎么办”的表情,修炼到炉火纯青。赵露思又足够灵动,眼波流转之间,颇有风韵。两个人的互动,让人不由得回忆起来十多年前,人们还需要偷偷蒙在被窝里,看那些txt格式小说的时光。#影视口碑榜#杨洋和赵露思的角色被嘲笑?《且试天下》要的就是古早玛丽苏
#今天读书了吗#《呐喊》是鲁迅久富盛名的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和扛鼎之作。收录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包括其代表性文章《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社戏》等。初版诞生近百年来畅销不衰,影响深远。更有多篇文章被收入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的语文教材。《呐喊》这部短篇集诞生于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之下,她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更是鲁迅对封建旧礼教、旧思想开战的有力宣言。《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短篇小说结集,收录了1924至1925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十一篇,包括《祝福》《在酒楼上》《幸福大家庭》《高老夫子》《兄弟》《伤逝》等。作品以“表现得深切”、“格式的特别”开创了小说现代化的特征。他的作品堪称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一面镜子,不失为现代文学的典范。《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除了《朝花夕拾》,本书还收录了《故事新编》全部篇章,以及《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部分篇章。
八号下午在起点找了本收藏量比较多的小说,当时的想法,看看现在的读者喜欢看什么样的小说,用了十天时间把一本五百万字的小说基本上啃完,感谢现在的智能手机,要是还像当年用电脑或者用掌机下载TXT格式文本一下下按着看,得把自己看死,年龄到了,这样的节奏看小说已经看不出乐趣,只是为了下一步的工作做准备。
挑了一本已人物对话和故事剧情往前推的小说,打怪升级基本省略,真他娘的费脑子,线埋的不少,开书给的挖的坑过了一千章以后才填,可以的。该死的死,该埋的埋,地图换的不勤快,重要出场人物舍得丢弃,这种处理方法也不错,各花入各眼,有亮点总有人会看,会引起共鸣。
那几天挑书本想拆另一本书《诡秘之主》,看了一些评论,这书算得上这两年网络小说里现象级别的了,看了十章左右,不行,现在拆不了,倒不是他设定的世界观和塔罗牌太过复杂,是人名太过复杂,没那个心里动它,十天不够,干不动的。娱乐的读,倒是一本好书。
十天没看朋友圈,用了一个小时翻了下,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事,就不说了。
写旧体诗要不要遵守格律?长期以来,诗词爱好者对此争论不休。认为是格律束缚了自己表达。轻视、诋毁,甚至呼吁废除格律。其实这是一种缺乏认知,且无能的表现。
殊不知,这个世界有两种文章最难写。一是长篇小说,因为字数多,要写的足够长;二是古典诗词,字数最少,要写的足够精炼,高度浓缩。
这一长一短的两种文体,是创作的两个极端。要写出优秀作品,需要高超的艺术水平。当然不是普通人所能驾驭的。
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同时包含文学系、艺术性、思想性。三者缺一不可。而且格律诗,更要遵守格律规范。
想一想,要在最短20字的五言绝句,乃至数十字的律诗当中,表达出自己的志趣、情怀,感受、观点,要写景、写人、叙事、抒情,把各个要素融汇、浓缩于一炉,并且符合音韵格律,这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想想都吓人。
但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优秀诗人,和他们的诗,都证明了,这是可以做到的。当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我们很多诗词爱好者,要么缺少写诗的灵性和悟性,要么是自己下功夫不够,急于求成,甚至连优秀的诗集诗论,都没有认真读过,没有向一些真正懂的老师请教,就呼吁废除这个、废除那个,说这个约束了自己,那个不利于表达。
如果你觉得格律诗约束了自己,可以写古风歌行,可以写乐府叙事,可以写诗经体。像古代作品那样。但古风歌行、乐府、诗经体,都有它们的格式和要求,有古意,不是现代人写的不合格律的,都可以称为古风,要写出那个味道,融入自己的感情和志趣、观点。做不到这些,即便你的诗不合格律,它也不是诗。
如果你觉得格律诗难写,古风歌行、诗经体难写,那干脆去改写现代自由诗好了。自由诗任你怎么写,只要不笑掉人们的大牙,你不觉得尴尬,别人就不会尴尬。顶多就是占用了读者的一点时间而已。现代这种自由诗太多了,你去再多写一些,凑个热闹,弄出个某某体,再给人们的茶余饭后增加一些乐子,也未必不可。
为啥要拿格律说事呢?如果你写的“诗”,既有意境,又符合格律,岂不是锦上添花,更好吗?即便不合格律,你也把意境写出来,有古意、有内涵,也是好诗啊。为何一定要把格律和意境割裂开来?
你自己做不到,不代表别人做不到;以偏概全,让降低标准,这是很浅陋可笑的。
格律诗,以及旧体诗的标准,是古往今来,优秀的学者和诗人,共同制定和约定俗成,并遵守的。岂是诗词未入门的人,想改就改的?自己做不到,写不好,还不让别人遵守和写好?
格律诗和旧体诗,就像下象棋一样,你既然要下象棋,就得按照象棋的方格、路数、规则来下,否则你下的算什么棋?当然就不是象棋了。
学习格律诗,需要阅读大量的国学典籍,增加学养,更要多读《唐诗三百首》等古今优秀诗集。同时更多参加社会实践,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奋和艰辛,提高自己的感知力和悟性,向诗词前辈和老师当面请教。这样才能改变和提高认知,真正写好诗词,不再觉得格律是一种束缚,从而在符合格律的前提下,获得创作的自由,最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创作出传世的优秀作品来。
以上是我数十年来,实践以及学诗、作诗的部分体会。更加系统完整的经验方法,我写成了一篇20000字的“什么是诗?如何学诗?如何作诗?”的理论文章,通俗易懂,连同我参加诗词中国大赛的获奖作品,430首作品,以及如何才能做一个达人的《达人十策》的哲学思想文章,都收录在我的《六友园诗集》当中。
该诗集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该诗集利于学习鉴赏、收藏、研究。
诗集已经被国家图书馆、各省图书馆、部分大学图书馆收藏。被贵州省图书馆,作为优秀图书,选出、交流、借阅到某武警部队图书馆。
希望喜欢的朋友,一起分享、阅读。详尽书籍内容,参见本人今日头条里的更多文章。
#诗词# #原创古诗词# #收藏# #我要上微头条#
最近发现了一个比较牛的小说名和写作思路,在读人数都是几十万的,所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书名可以这样取《xx,你也不想xxx吧》。
这样起名的书,起码在番茄在读都不会很低,都是十几万、几十万的在读,在fl的话,都是有天榜之资的。
我发现的,在番茄小说七本,某平台两本,都是这样的起名格式,首先,书名一看就给人一种邪恶,威胁女主的感觉,这一点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很有吸引力!
其次,就是简介了,看了一下简介,都是主角通过各种把柄,去拿捏小说中的女主和女配角,给人联想的空间很大。
最后,就是内容方面了。
内容的话,这样类型的小说,一般用户群体是男生,而且还是20-35岁这个区间的男性用户,他们喜欢的就是对于女性角色的掌控之感,而在写小说的时候,主要向这个方向塑造就可以了,你写的女性角色越是冷艳无双,越是强大,那么,到时候,被主角拿捏的时候,就会得到越大的“爽”感。
除此之外,这种小说有种后宫文的风格,很是容易给读者一种期待,他很期待你下一个拿捏的女性角色是什么样。
好了,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友好交流,写文都是为了赚钱,某些三观正的可怕的圣母不要找存在感,说什么小说三观有问题的话,或者说我是枪手什么的。
小说创作,只有在思考和分享,以及讨论中才能碰撞出更多点火花,你觉得呢?#番茄小说# #小说# #写作#
偶然发现,俄罗斯 Yandex 浏览器竟然可以打开 epub 文件。许多小说就是 epub 格式,用 Yandex 阅读小说简直不要太爽。
阴山Discovery北京迹佚传媒有限公司策划总监俄罗斯Yandex浏览器:比微软Edge和谷歌Chrome香
朋友对我说了她的忧虑:个人身份泄露。
一篇说到杀猪盘的新闻报道里,提到了个人资料被出售:
“其中几位卖家向记者提供了小红书用户数据的格式和范例。
这些数据详细到姓名、手机、出生年月、地址、身份证、家庭住址,应有尽有,比户口簿更加详尽。长期合作的价格在0.5元左右。
记者对其进行随机验证,发现姓名、身份证与小红书账号,均能对应。
记者询问卖家数据来源时,对方只表示是渗透而来,不愿多聊。”
朋友很感慨:
这就是我说的,普通人的数据被清洗后,大量的卖;
清洗一次,价格提高一次;
每连一次公共wifi,每用一次盈利模式不明的软件【我怀疑奇奇怪怪的小说阅读,看美剧这些都是这类】,都会提高一次风险。
而且中国很多所谓中型公司也没节操了。
好比每日优鲜,要破产了,你说会不会卖数据?
就算公司不卖,假如没有严格的内部系统,被欠工资停社保的员工里面,会不会出现一个卖的?
最后她的结论是:
所以iphone还是有好处的,至少从机制上,提醒+限制了不良软件可以获取的数据总量。
我跟她说:
自从我知道个人信息被泄露之后,心里想:
都不知道我的资料被泄露出去多少次了。
我天天收到信贷、财税、律师、教育培训机构……的电话营销。
每一位快递员都知道我是干嘛的。
所以我现在已经破罐破摔,完全不管个人资料安全问题了。
写小说一定要确立大纲吗?大纲有意义吗?我不写大纲可以吗?
balabala废话不说,直接上干货
大纲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卡文的时候,从头到尾捋一遍大纲,就会有新的想法,因为情节一旦走偏,人物很容易扁平,不能共鸣的角色会让人觉得悬浮 空洞,也会让人觉得没有意义。
有些写短篇或者小长篇的作者不爱写大纲,一口气可以写完一篇文,不否定确实有这种人存在,但是咱还是以大多数为例吧。
长篇小说从构思到真正开始写有时还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你也不可能不干别的事,时间长了遗忘了怎么办呢?所以还是写个大纲吧,大纲是你自己写的,没有啥要求也没有什么格式,笔在你手里,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还有最好准备一个小本子随手携带,或者你习惯记录在手机里也可以,录音也OK,这是你写突然出现在脑海里的想法的,因为有时候灵感就是一瞬间的事,你不赶紧记下来转过头就忘了,那多可惜啊对吧?所以有备无患。
梁晓声的“人世间”100多万字,电视剧58集,而这是一个短视频超过一分钟完播率都很低的时代。如果每一篇优秀又难啃的长篇小说,都有这样质量的影视作品替代,真的特别好。
以前想“进步”,要多读书,现在躺床上刷剧就可以了。要说这些年变化最大且脉络最清晰的,信息传播的格式和媒介是其中之一。希望国内高质量的影视剧多一些,垃圾少一些。
“历史走了段弯路,几亿人的人生”。#人世间#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