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创业一定要重视控制权,
看看新浪创始人的前车之鉴,令人警醒】
作为新浪网的创始人,王志东曾领导新浪网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并于2000年在NASDAQ成功上市。
他甚至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十位最有影响力企业领袖之首。
但在巅峰之时,却不得不选择离开新浪。
1998年起,王志东开始担任新浪网CEO。2001年6月,段永基等新浪5名董事在董事会上突然对王志东宣布免除其在新浪的一切职务,原因在于王志东坚持认为拯救门户网站的出路是广告,但当年新浪网广告收入增长缓慢,同时他坚决反对持有4亿美元现钞的中华网与新浪网的合并计划。
结果,在没有得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他被董事会宣告要更换公司CEO,并且没有给他任何讨论和解释的机会。
最后,无论王志东如何争取,只能被迫离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产业被别人夺走。
商业最残忍的地方在于,你刚上赛道就已经被宣告结束,连自己是怎么出局的都不知道。
论互联网是瀛海威的张树新,论门户网站是新浪的王志东,老俞也有不实在的时候//@凌牧潇:瀛海威才是开拓者
易观给你一个从资本家过渡到民族资产阶级的机会,你却视而不见,既然站到了对立面,就不要侥幸秋后算账的到来#资本家
00:28#新浪完成私有化退市# 一个时代的结束,作为曾经四大门户之一的新浪正式从纳斯达克退市。现在的年轻人对新浪可能比较陌生,但老网民们对于“新浪”这两个字的情感绝不会低,特别是2000年左右就开始上网的那批人。
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是中华网,新浪并没有抢到这个名头,但新浪网已位列中国互联网的第一名。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大佬们的创业故事才刚刚开始,新浪一下子站在了“巅峰”。
新浪也想上市,但是当时由于一些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新浪上市基本无解。新浪CEO王志东想了一个法子,将新浪拆为三家公司,既能绕开政策的限制,又能让美国人知道这三家公司是一回事。新浪后来找到了摩根斯坦利作为上市承销商,于2000年4月13日成功在美国上市。王志东被戏称为“中国网络之王”。
新浪上市的意义在于,它为后来网易、搜狐等公司提供了思路,“新浪模式”也被其他公司竞相效仿,没有新浪跑通这个上市模式,其他几家互联网公司上市的日程势必会往后推好多年。
新浪的管理权也经过多次浮浮沉沉,最后落到了“曹会计”曹国伟的手里。
2005年起,以新浪博客为首的博客风在互联网兴起,包括徐静蕾、韩寒等多位名人都靠博客走红。到2007年3月,新浪网博客频道的流量甚至超过了新闻频道位居第一,徐静蕾、韩寒的博客流量也相继过亿。考虑到当时的网民规模,新浪博客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新浪博客之后,影响力迅速转至微博。再到后来的移动互联网。
新浪网在中国互联网的前10年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故事里,过去叱咤风云的新浪也只能干瞪眼,从自行车到汽车,压根不是一回事。现在的故事属于“越老越妖”的腾讯,和如日中天的“新秀”字节跳动。
刘强东怒怼投资人:“如果我不能控制京东,我宁愿把它卖掉!”
主持人疑惑地询问道:为什么你不能像马云那般?他都没有一定的控股权,也没有操纵股东会,更没有许多的股权。
刘强东:这仅仅是表面而已!马云压制雅虎派董事便是的证实!任何一个创业者都不可能妥协自己的控股权。
刘强东说: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如果不能在公司说了算,无异于一个傀儡,如果哪天我失去了京东的控制权,那我会马上把京东卖了,绝不陪资本玩游戏!
可见,刘强东对于京东的控制权从来就没有放过手,现实生活中,我接触过很多老板,对公司的控制权分毫必争,甚至为了争夺公司的控制权,曾经的好兄弟亲闺蜜,转眼反目成仇,大打出手,对簿公堂,最后分崩离析。
许多人觉得东哥闯荡的半生,最终竟变成马化腾的小弟。因为他不懂企业机制,他只看到了公司表面:京东的大股东并不是刘强东,反而是马化腾。但京东仍然姓刘,不姓马。
2016年,腾讯旗下的黄河投资增持京东的A类股,持股比例由14年的17.6%升至21.25%,超过了刘强东,成为了京东第一大股东。但实际控制人仍然是东哥,因为京东采用的是AB股双层股权结构,A股1股1票,B股1股10票,腾讯持有的全是A类股,刘强东持有的是B类股,东哥至此还是控制着京东,但却沦为了马化腾的“打工仔。
为什么东哥对控制权如此在意呢?你要资本的钱,资本却想要你的命!
1、2000年新浪上市,创始人王志东于2001年被赶出董事会,失去控制权。
2、2010年1号店被沃尔玛全资控股,创始人于刚离开。
3、2014年雷士照明,吴长江引进资本,被迫三次出局。
4、2015年俏江南创始人张兰与鼎晖对赌失败,被扫地出门。
5、2016年万科股权大战,宝能一举成为万科最大股东,王石面临出局窘境。
而为马云、雷军这些商业大佬却能做到融资,融钱,融人,融智的同时,还能掌握公司控制权,规避风险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现在很多创业老板都在用这一招来保护自己的利益,避免公司做大自己反而被踢出局。
高手都会成立5家公司:
①一家家族公司,里面只有你和你的孩子,下面公司分红给它免手续费,用来装下面公司的利润,然后用它的名义购买你需要的东西。
②一家防火墙公司,注册资本10万元即可,注意一定要用有限公司,而且一定要实缴,不作任何业务,只作为你的钱袋子,用来投资项目公司。
③一家有限合伙企业,用来做持股平台,融资或激励员工,用防火墙公司当它的普通合伙人GP,即使占股1%也有绝对话语权。投资人和员工当有限合伙人LP,只有分红权没有决策权。
④一家主体公司用来做业务,千万不要用自然人主体去开,而是用防火墙公司的营业执照开,然后用有限合伙企业控制主体公司。
⑤最后把公司部分业务外包给个独,因为个独没有进项,可节约不少费用,每年500万收入能拿出来475万,解决老板的日常开销。
这样,你控制了家族公司,就相当于控制了所有公司。就算主体公司破产,你也只用承担小额的有限责任,还能避免一个公司出事,其他所有公司跟着完蛋的风险。
这就是价值千亿的股权布局图:出小钱占大股、吸引投资人、激励人才、把握公司控制权、税务筹划、整合上下游、并降低风险,而且重点是,就算其中一家公司出事,也不会影响其他公司。
如果你还是不明白,或者也想这样布局,那你一定要看看这套《顶层设计三册书》,里面还有100多个案例和方法,一步步教你搭建自己的股权架构,让你小资金控股大项目,降低风险!
顶层设计三册书
马云曾告诫创业者:只有穷人思维才会用自己的身份证去注册公司,连最基本的风险规避都不懂,公司又怎么可能做得大!
你会发现,今天很多老板都存在一个思维误区,觉得自己成为公司的法人代表,用自己身份注册公司,就能手握公司的控制大权。殊不知这样需要肩负巨大的风险,到最后还有可能控制权都不是你的。
毕竟成为公司法人,意味着需要承担一切风险。同时随着公司不断向前发展,避免不了的就是新的股东加入和资本投资,这时候创始人手中的股权就会被不断稀释,但凡被一些不怀好意的资本看上,很容易就把你手中的控制权架空,最后你只能成为一名“打工人”。
而且用自己的身份证注册个人有限公司,意味着公司出现什么问题,你都需要承担所有责任。
如果公司欠债了,那么最后你不管是卖车卖房,都需要把公司欠下的债还清。
就算最后你盈利了,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你每年的分红都是走到个人账户上,意味着每年需要缴纳多一份税收,那就是个人所得税。
但凡懂得股权架构布局的老板,都不会这么干。
因为在以往,这种案例已经见怪不怪。
新浪创始人王志东,本以为公司上市后,自己就能安枕无忧过享乐日子,结果呢,新浪上市第二年,王志东就被合伙人踢出了局,控制权完全被架空,有权无实。
万科创始人王石也是如此,由于缺乏股权架构布局的缜密布局,采用了同股同权,结果不断有新的股东加入,王石手中的股权被稀释的差不多,最终被宝能“野蛮人”姚振华看上后,直接架空了他的控制权,最终导致王石晚年黯然离场。
所以说,聪明的老板都是提前做好相对应的股权架构布局,而不是单纯用自己的身份去注册公司,成为法人。毕竟商人如战场,只有提前做好布局,后期才能安枕无忧。
看看马云、刘强东、任正非他们就知道了,尽管不是公司的法人代表,也不是大股东,甚至是退居幕后了,依旧享有实际话事权,这背后也是因为提前做好了股权架构布局,实现了万无一失。
那么中小企业老板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控制权不会丢失,同时还能规避相关的风险呢?
首先,设计好公司的章程。因为这是老板保证自己控制权的根据。
当初马云就是为了不被其他股东架空控制权,特意做了设计,任何人想要修改公司的章程,都需要通过95%的股东同意才行。但马云自己持股就超过了5%,也就是说除了马云,谁也无法修改章程。
其次,签署好相关的协议。
比如要求大股东签署一个“一致行动人协议”,这是保证大股东在关键时刻与自己保持一致意见。要求小股东签署“投票委托权协议”,能够帮助创始人把投票权收拢。
同时对于合伙人之间,也需要进行一个协议的约定,比如出资多少,持股多少,什么时候分红,加入与退出需要什么约定等等。
最后则是做好企业的顶层架构布局。可以采用“三家公司”的形式去实现钱权分离,掌握真正的“小股控大权”。
一家家族企业公司,主要是用于投资,不参与任何的业务运作。
一家有限合伙企业,主要用于员工股权激励和资本引进,自己不成为法人,利用家族企业投资控股,只要成为GP,不管持股多少,都能拿到话事权。
一家业务经营公司,主要负责给上面两家公司赚钱。这家公司可以让总经理成为法人,然后利用家族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合资控股,只要持股67%以上,即可拿到话事权。
这三家公司通过层层布局后,不仅可以实现“钱权分离”,还能轻松掌握“小股控大权”。这也是为何任正非持股华为不到1%的股份,却拥有最大话事权的原因。
老板要明白,股权架构布局是企业管理必备的课程。或许你觉得自己的规模不大,不需要这些条条框框的东西。
但凡你遇到股权问题,合伙人之间有纠纷,才想起来没做好股权布局,那就追悔莫及了。
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与其在犹豫观望,不妨提前学习一下如何做企业顶层架构布局,如何做控制权设计,如何做员工股权激励,如何做合伙人模式。
我已经在下方链接这套《控制权设计》课程里面准备好了,涵盖了800份公司治理所需的章程协议,比如:一致行动人协议,合伙人协议,员工股权激励方案,增资扩股方案等等。
同时老师还用直播的方式讲述了企业顶层架构布局课程,一步到位讲述了其中的门路,让摸清企业管理当中的“陷阱”。
新课程上市,一顿饭钱都不用即可踏上学习之路,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入手!#财经新势力新春季#
股权名师直播+配套完整资料,助力业绩增长
盘点那些一时“风光无限”,最后却黯然离场的创始人!不懂股权布局,下一个被踢出局的就是你!
2000年新浪上市,创始人王志东于2001年被赶出董事会,失去控制权;
2010年1号店被沃尔玛全资控股,创始人于刚被迫离开;
2014年雷士照明,吴长江引进资本,被迫三次出局;
2015年俏江南创始人张兰与鼎晖对赌失败,被扫地出门;
2016年万科股权大战,宝能一举成为万科最大股东,王石面临出局窘境。
下面以万科为例,我们来详细讲解一下王石为什么会被踢出局?
王石曾经看不起一个卖菜的,但正是这个卖菜的后来却让万科大地震,用500亿上演蛇吞6000亿大象,震惊整个商界,他就是野蛮人的姚振华。
姚振华用旗下两家公司钜盛华和前海人寿买入万科股票后,拿去抵押融资,撬动了浙商银行132亿进场,再经过层层杠杆重重抵押,最终搞定500亿的资金池,拿下了万科25%的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姚振华立刻要求罢免王石、这场硝烟四起的股权战争,最终王石为自己的自傲买单辞去董事长职位,深圳地铁坐上一哥的位置而告终。
王石为什么会被踢出局?只因章程中有3个漏洞!
第一个漏洞是:万科的股票有没有分AB股之分,即公司创始人没有一票否决权,不能控制公司董事会。
第二个漏洞是:万科大部分董事是由股东大会而不是由公司创始人提名,而且可以中途更换任期未满的董事!条件是股东大会表决同意。
第三个漏洞是:万科根本不可能有毒丸计划,因为定向增发需要股东大会决定。
公司章程大于合伙协议,其实我们在注册公司的那一刻起,就应该修改章程里的6个核心点!
1、修改公司的分红计算方式,是否按出资比例分红。
2、修改股东的表决权,是否同股不同权。
3、修改股东进入和退出条件及转让价格计算方式
4、修改股东会议事规则。
5、修改董事会与监事会的人数,提名权及议事规则。
6、修改董事会及总经理的职责和权限。
商场如战场,商业的本质从来没有变过!商业不会因为你资历老就尊重你,也不会因为你年轻就忍让你,在商业竞争中,永远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公司控制权就是企业的命脉,如果不想像王石那样,公司做大后创始人被踢出局,那你一定要签署这几份协议:
1、《保护创始人章程》
2、《有限合伙协议》
3、《投票权委托协议》
4、《一致行动人协议》
这些协议都在下方的“股权工具包”里,另外“股权工具包”里还包括哪些资料?
1、跟不同类型股东必签协议:技术入股协议、增资扩股协议、对赌协议。
2、激励员工必签协议及方案:劳动合同、劳务合同、虚拟股协议,员工入股协议、员工激励方案与制度、分红及退出机制。
3、公司股权顶层布局设计与方案。
4、还有股权代持、激励、分配、投资、转让、众筹等方案大全。
另外“股权工具包”里还有服务?
1、一次购买,资料终身免费更新。
2、电子版的协议资料可直接修改可打印,方便省事。
3、定制化移动磁盘,顺丰空运包邮。
4、配有线上微课堂、直播课程学习。
5、资深老师一对一专业辅导。
#央行刊文:文科生太多致东南亚掉收入陷阱#这篇论文虽然是作者个人观点,是学术论文研究探讨性质,但是几位作者却是就职于央行总行决策智囊机构的央行研究局和央行金融研究所。这也就决定了与一般作者的“个人观点”还是有所不同的。
“科技兴国”是中国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加密货币,区块链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推动生产力发展出现质的飞跃。新科技发展的最大生产力要素就是科技人才,科技人才辈出必须依赖大力发展好教育事业。其实,美国硅谷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发动机,背后都是马斯克、比尔盖茨、贝佐斯、小扎、乔布斯、库克等一批具有理工科背景的科技奇才支撑的。
中国新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同样是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人才起着主要推动力作用的。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三大门户网站的新浪、搜狐和网易的掌门人,都具有理工科背景。王志东是第一个写出Windows中文平台的程序员,王志东在引领新浪成为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奋斗中居功至伟。自北大毕业后,王志东成为中国硅谷的自由软件工程师,以软件奇才扬名业内。1998年王志东公司创办新浪,2000年4月新浪在纳斯达克上市。
张朝阳,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于同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199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1996年8月手持风险资金,回国创建了爱特信公司,公司于1998年正式推出其品牌网站搜狐网,同时更名为搜狐公司。
丁磊,1993年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正式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5月创立网易公司,与张朝阳、王志东并称为网络三剑客。2000年6月,网易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2009年,宣布网易养猪计划。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BATJ创办人,除了马云是英语专业毕业外,其他三位都是理工科背景学历或者经历。马云的英语学历给他了一只比其他同龄人更早观望世界的眼睛,这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马云说过,如果不是英语,或不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等一切。
李彦宏,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前往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Infoseek公司资深工程师。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百度。并持有“超链分析”技术专利。
马化腾,1984年随父母从海南迁至深圳,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1998年,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随后陈一丹、许晨晔、曾李青相继加入。
刘强东,199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3年,大二的刘强东迷上了电脑编程,为了学习编程,经常是在机房睡到早晨再去上课。学会编程的刘强东给老家的政府部门编了一套电力管理系统,给沈阳的快餐店编了一套餐饮管理系统,赚了不少外快。1998年,刘强东拿着1.2万元积蓄赶赴中关村,租了一个小柜台,售卖刻录机和光碟。柜台名叫“京东多媒体”,这便是“京东商城”的前身。
不忘初心,改革开放之初那一股年轻人学习陈景润的高潮,如果能够持续到现在,或者一个更加让全球惊叹不已的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央行刊文中,提及重视教育问题的时候,作者称,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反过来说就是需要培养大量的理工科学生,才能完成科技兴国的目标,也才能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是一个最成功的例子。
本世纪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面临一些困难。最主要表现在依赖挖地下资源能源推动GDP高速增长,以及依靠出口型经济动力拉动经济,已经靠不住。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很急迫,经济增速从最高的接近12%,向6%滑去。
新动力在哪里?中国经济在呼唤!新科技创新挺身而出,一批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入口的信息技术产业、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人工智能、移动通信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高科技企业产业以最快速度赶来,接力了传统经济消失的拉动力,力挽狂澜,使得中国经济平稳度过经济转型与调整期。
对于央行刊文的表述,引发一些同学的不快,有网友调侃:作为文科生,感觉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其实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人文科学同样重要。今天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出现一些偏差,正等着人文科学工作者大显身手呢!#头条热榜#
刘强东:如果失去京东的控制权,我会立刻把京东卖了,没时间陪投资人玩。
主持人:为什么你对控制权这么在意?
刘强东: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如果不能在公司说了算,无异于一个傀儡,如果哪天我失去了京东的控制权,那我会马上把京东卖了,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底线,我绝对不愿意在没有控制权的情况下,还占有京东的股份。
节主持人疑惑地询问道:为什么你不能像马云那般?他都没有一定的控股权,也没有操纵股东会,更没有许多的股权。
刘强东:这仅仅是表面而已!马云压制雅虎派董事便是的证实!任何一个创业者都不可能妥协自己的控股权。虽然他退休了,但是阿里一直还是他说了,凭的就是合伙人制度!
①成立5人合伙委员会,马云和蔡崇信是永久合伙人,其他三个合伙人任期3年,必须高度认可阿里的价值观和文化。
②合伙委员会有阿里董事会的董事提名权,阿里董事会总共9个席位,马云有5个提名权。
③马云早就和软银、雅虎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在提名董事时,软银和雅虎必须无条件同意。
④和小股东签订了《投票权委托协议》,对象是当初和马云一起创业的十八罗汉,还有其他新加入的合伙人。
⑤修改公司章程,约定:如果有人要修改公司章程,必须经过95%以上的股东同意,这意味着,只要持股5%的马云不点头,没人可以修改公司章程。
通过合伙人制度,马云牢牢控制了董事会和股东会,无论他退休还是在任,阿里永远是他说了算。
为什么这些人对控制权如此在意呢?你要资本的钱,资本却要你的命!
①新浪创始人王志东,呕心沥血把新浪做到上市,可惜好景不长,好日子持续了一年就被打破了,上市第二年,创始人王志东就被联手赶出董事会,失去了新浪的控制权。
②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餐饮“一姐”张兰,一手把俏江南做到行业翘楚的地位,却因为与资本对赌失败,控制权落入他人之手,被扫地出门。
③万科宝能股权之争,王石因为不懂股权,用了同股同权,最后被“野蛮人”入侵成功,王石被迫黯然离场,失去了万科的控制权。
那么聪明的老板又是如何用小股掌大权的呢?
1、签署《保护创始人公司章程》:可以约定按股权比例分红,但投票权不同,保证公司有一个主心骨。
2、成立持股平台(有限合伙企业),并签署《有限合伙协议》,有限合伙企业主要分为两种合伙人: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普通合伙人是执行合伙人,即使持股1%也能100%控制公司,有限合伙人只有分红权,没有决策权。
3、签署《投票权委托协议》:获得对方的投票权,让对方把投票权交给你行使。
4、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和对方签署协议以后,对方必须跟随你做出一样的决定。
5、股权布局:
①首先注册一家10万的家族公司,里面只有你和你的孩子,这家公司不用做任何业务,作为控股公司 ,用来投资其他的公司。
②其次注册两家有限合伙企业,一家用来融资,一家用来激励员工和整合上下游。用家族公司当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GP,即使只占股1%也能100%说了算,投资人、员工、上下游当有限合伙人LP,只有分红权,没有话语权。
③接着注册一家主体公司,这家公司用来做业务,千万别直接持股,而是用有限合伙企业控股主体公司,一家持股67%以上,另一家持股33%。
④然后把主体公司部分业务外包给个人独资企业,因为个独没有企业所得税,所以不需要进项,核定后综合税率5%,每年500万能拿出475万解决老板的日常花销。
⑤主体公司裂变出分子公司用来作为创业平台,派核心骨干当分子公司总经理,抓市场、抓渠道、搞业绩,实现内部创业,降低员工离职风险。
这就是价值千亿的公司股权布局图,既能小股掌大权,又能激励员工,融资,税务筹划、降低风险,而且重点是,就算你的主体公司亏损了1个亿,你也只承担10万的有限责任,因为你的家族公司的注册资本就是10万。
以上这些协议和股权架构都在《顶层设计三册书》中,如果你想融资融人融资源,又不想失去公司控制权,不想被踢出局的同时,还想降低自己的风险,那你一定要看看这套《顶层设计三册书》,里面有100多个案例和方法。
教你怎么分配股权,怎么把握控制权,怎么做股权激励,而且还有标准的协议模板,可以直接套用,现在你只要把这个拿过去抄一下,改成你自己公司的名字就可以了!
顶层设计三册书
刘强东放出狠话:如果有一天丧失公司的控制权,我就把京东卖掉!没时间跟投资人一块鬼玩!
为什么刘强东如此在意公司的控制权呢?因为如果自己创立的企业没有了控制权,等于是给别人打江山,一旦公司做大做强了,到了收割果实的时候,资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把你一脚踢开,在这方面是有血淋淋的教训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俏江南的张兰,好不容易把俏江南做大做强了,结果因为不懂股权设计,过于相信投资人,结果被资本反客为主,作为创始人的张兰完全丧失了公司的控制权,被迫提前“退休”。
除此之外,还有雷士照明的吴长江、新浪的王志东以及万科的王石等,无不是因为不懂股权设计,导致控制权被架空,然后被直接扫地出门。要知道资本最是无情,只要抓住机会绝对会敲骨吸髓,榨干你的每一滴价值,连李子柒这样看似价值不大的网红,也同样难逃毒手。
所以创业有风险,尤其是要警惕资本反客为主,只有在创业初期就一定要做好股权设计,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对于公司的绝对控制权,避免辛辛苦苦发展壮大的公司最后便宜了别人。那么要如何进行股权设计才能更好地保障创始人对于公司的控制权呢?
今天小编就介绍一种被很多商业大佬所采用的三层股权架构设计(如图4),通过层层布局,不仅可最大限度进行融资,同时规避经营风险,更重要的是可以牢牢保障创始人对于公司的决定掌控权。具体如何设计呢?
第一层设计,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投资公司,注册资本10万,该公司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利用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性起到“保险”作用,所以股东至少要两人以上,一般是家族公司,即股东是你和你的其他亲人,由你担任控股大股东。
第二层设计,成立一家有限合伙企业,因为有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分为普通合伙人GP和有限合伙人LP两种,其中GP不管持股多少,都拥有绝对的决策权,而LP只享有分红权,没有决策权。利用这个特性就可以有效实现“权钱”分离,通过让投资公司担任GP,其他投资人担任LP,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大部分的股份拿来融资,投资人可以拿到理想的分红,创始人可以保障自身的控制权,皆大欢喜。
第三层设计,成立一家主体公司用于实施具体业务赚钱,由有限合伙企业担任公司的控股股东,最好持股67%以上,这样可以保证对于公司的绝对控股,同时对于那些重要的投资人一定不要让他们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让他们通过有限合伙企业间接持股,这样可以避免被他们反客为主。
通过这样布局设计后,只要你牢牢掌握投资公司的控制权,就可以保证对于其他公司的绝对掌控权,而且能够最大限度进行融资,完全不用害怕被资本反客为主。像马玉控制蚂蚁金服、董明珠控制格力电器以及张玉良控制绿地集团都是采用这样的股权架构设计来保障自身的控制权。
最后,为了保障对于公司的绝对掌控,还可以再加一层保险,那就是通过公司章程来保障创始人对于公司董事会的绝对掌控,只要掌控了董事会,也就掌控了公司的日常经营的决策权。一般可以这样操作:
其一,在章程中约定,作为创始人拥有公司董事会超过一半名额的提名权和任免权,同时创始人在董事会投票时拥有一票否决权。
其二,在章程中约定,修改公司章程相关条款必须要经过95%以上的股东同意才能通过。
这样一来,只要创始人掌握公司5%以上的股权,那么创始人不同意,其他人就修改了公司章程,创始人就可以依据公司章程来牢牢保障自己对于董事会的绝对掌控权。
如果你还是不明白,不知道怎么操作?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股权架构设计的内容,想要既保证自己的控制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同时降低风险,那一定不能错过下面的这本《控制权顶层设计》,搭配相关视频讲解,手把手教您做好股权顶层设计!
不到一顿饭的钱,却可能让你快速学会股权顶层设计布局,实现小股控大权!快点击下方链接下单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