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在互联网上,应该如何通过写作收钱?
答案是,互联网写作就应该一边站。
别想着中立客观,否则一点流量都没有,没有流量就做不起来。
所以互联网上很多写热点事件,男女对立的,很多是一个公司旗下的两个账号互撕,都是为了迎合双方的情绪,吵的越欢,流量越大,传媒公司收割的越爽。
局外人赚的盆满钵满,局内人都当韭菜了。
所以说,我们作为普通人,一定要保护好珍贵的时间,稀缺的注意力。
另外,对于墙头草,要狠狠地收割,如果你真心为他们好的话,他们反而会骂你、恨你。#写作##流量#
路透社(华盛顿)报道,据一位聆听听证会的律师说,一名美国法官周二(当地时间2月23日)表示,他不会阻止加州旨在保护开放互联网的网络中立性法律。
一些贸易组织曾提起诉讼,要求阻止加州2018年的网络中立性法律,但该法律从未生效。
研究机构Benton Institute for Broadband & Society的高级顾问Andrew Jay Schwartzman说,法官的决定是网络中立性的巨大胜利。
(caus.com liu)
拜登总统3月5日宣布了一系列新的白宫任命,岗位涉及新冠疫情应对、刑事司法、经济和其他重大问题,包括一名技术和竞争问题的高级顾问,其中之一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吴修铭(Tim Wu)。我对他的关注始于2007年前后,因为“网络中立”的研究,读了不少他的文章。他在2010的新书《总开关》中,宏观阐述了100多年来美国的信息帝国,包括收音机、电视机、电话、好莱坞和互联网等。最值得注意的,是对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预言:吴修铭希望互联网不要走上历史的老路(集中和垄断),但从书中又可以清晰地推出互联网也必然会走向集中和垄断#网络中立#。
俄乌冲突:你的立场是什么?
国内网上关于俄乌冲突的讨论和争辩有时候看上去比战场上更激烈,简直就是俄乌冲突在中国网络上开辟的第二战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如果非要刨根问底选边站,你到底是亲俄、亲乌、还是中立?
■个人立场
我也扪心自问过自己的立场,最后答案是谁也不亲,但又不是中立!有些事情我坚决力挺俄罗斯,有些方面我又十分同情乌克兰的平民:
①与其说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不如说是北约入侵和操控乌克兰,进而意图侵略消耗或瓦解俄罗斯,俄罗斯反制北约介入乌克兰。
因为俄乌冲突爆发的根源在于北约东扩和乌克兰放弃中立立场造成了俄罗斯的地缘危机。俄罗斯介入的目的不是让乌克兰亡国灭种,不是残杀民众、侵占土地和掠夺资源,而是要求乌克兰保持中立,不要加入任何军事集团,从而保障俄罗斯的战略安全。
②我不支持乌东公投并入俄罗斯。当然这也是俄罗斯当时形势所逼,被迫采取的政治赌博和核威慑赌博,但无论如何吞并他国土地是不对的。这里不提克里米亚,因为要提克里米亚就要提历任乌克兰当局迫害境内俄罗斯族人了,只提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事情。
③我支持乌克兰走政治和军事中立、国家独立自主路线,组建不受外界操控的新政府、不受寡头左右的新政府。我更支持乌克兰民众意识的觉醒,就像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一样。一个从乌克兰老百姓中来、依靠和团结乌克兰普通大众,一切从全体乌克兰人利益出发的新当局。
④我支持俄罗斯介入乌克兰肃清亚速营等纳粹组织和激进的民族主义恐怖分子。如果记得没错的话,香港当年的暴乱也有亚速营的影子吧?支持港独和台独的事情,乌克兰都有份。
⑤我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战场上的国际雇佣军进行任何毁灭性打击。根本无需考虑什么人道主义因素,因为现在所谓的雇佣军就是北约现役士兵假扮的。其实这就是一群小混混不讲武德围攻一个孤独受伤的大汉。我就看不得这些卑鄙小人合伙欺负人,所以我支持俄罗斯强力反击,消灭这些所谓雇佣军。
⑥至于是否同情乌克兰老百姓的问题我得说两句!当初的乌克兰政府是乌克兰老百姓按照他们自己热爱的选择的西式的民主方式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政府,那么他们就应该为他们的选择承担后果。乌克兰政府放弃中立、搞寡头政治、豢养亚速营纳粹分子、多年长期迫害乌东俄族人、靠近北约并接受美国操控从而引发了俄乌冲突。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否同情乌克兰老百姓?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结语
①我觉得中国网友无论俄罗斯还是乌克兰,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不能因为亲乌就觉得乌克兰做什么都是对的,不能因为亲俄就觉得俄罗斯所有做法都是正确的。
②我们不能做那种不明是非和不辩曲直的中立派,更不能做单纯的挺乌或挺俄派,我们要做就做坚持公平正义的中国派!
据彭博社7月9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对宽带业提出了抨击。拜登呼吁FCC(联邦通信委员会)禁止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收取过高的终止费,并向FCC报告服务价格和订阅率。白宫表示这能帮助美国消费者更好地对比各家互联网服务的价格。
拜登还呼吁恢复民主党人在奥巴马政府期间通过的网络中立性规则。这些规则禁止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干预用户的网络流量。举例来说,其不允许企业优先推送商业伙伴的内容。在特朗普政府期间,网络中立性规则被共和党人控制下的FCC废除。(加美财经 Robert)
新浪微博实际上才是公器私用
以“攻击”为名,封了1200个号。实际是放弃了中立倒向所谓被攻击的一方。且不论谁是谁非尚无定论,单就如此果断迅速封号而言,实在令人怀疑其背后是否存在某种原因。对于专家与专家之间的争议(我是这样认为的,被封号的1120个人是否都在各自专业领域有所成就大家自己查证)采取这样一个放弃客观公正立场的做法,有违行业道德。就专家甚至某些机构被民众批评、指责的事实而言,中央党媒、官媒并没有定调,反而倒是有一些地方媒体和非官媒出来定调、扣帽子。这到底是想息事宁人还是要扩大事端?网络上的口水,相信1120人心里都会有数,底线和雷池不会被触及。但是动用某些手段来强行终结批评、建议和指责,是不是有些欲盖弥彰的感觉?这个微博我N年不用了,这个封杀的举措,至少我也可以说它是在蹭热点吧,这个判断是最厚道的揣度。不然呢?
Google公司删除“不作恶”,涉足情报、军事项目。
2018年,google公司修改了自己的道德标准,将“不做恶”,更改为“只做正确的事”。新的座右铭表现了价值观的改变,不再认可互联网平台当信息中立,当年写“不作恶”的本心,成了因公司发展需要而做的伪装。
从2000年开始,Google公司作为搜索信息平台,便对外称自己是一家不会干扰用户搜索结果的公司。也正因为如此,“不作恶”的思想,赢得了包括Google员工在内的广发网友支持和信任,为其击败雅虎搜索提供了道德基础。
真实的情况是,Google公司一直在作恶,比如与美国情报机构合作,提供包括美国、欧洲等在内的用户个人资料、搜索、照片、视频、邮件等内容。棱镜项目中Google公司,成为最引人注目的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之一,也成为最主要提供数据源的企业。
除了向美国情报机构提供信息之外,Google公司还向美国军方提供技术支持。比如,Maven项目便有Google公司的身影,一旦成功可用于机器人作战,伤害普通平民,影响世界和平和稳定。
作为一个“不做恶”,到“只做正确的事”,小小的变化反映了道德伪装的抛弃,也反映了自我道德约束的失败。作为一个全球性信息平台,Google手中掌握全球大量资讯、信息、个人隐私资源,并在搜索引擎市场上占有80%份额,其危险程度不亚于核弹在纽约和加州同时爆炸。
我们都知道网络平台是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的!当网络平台占了一个政治立场时网络舆论是非常可怕的!
在中国微博和头条上因为中国是相对中立的,因此网络舆论支持俄罗斯的和支持乌克兰的都有!
但在推特上,所有的言论,一边倒的支持乌克兰!
亲俄的发声,几乎看不到!
这个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网络舆论,是可以被控制的!
这个推特,属于美方的……
舆论打压,是众所周知的秘密!
全世界那么多用户……
如此一边倒的舆论攻势,
完全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呀!
全世界的手机用户,在这种舆论渲染之下……
想都不敢想呀……
对于俄乌这场战争,中国政府立场一直很清楚:保持中立,不支持战争,也不支持制裁,希望尽快和平。
而在中国网络上,支持俄罗斯的网友却占大多数。原因很简单,中国人普遍认识到,中俄都面对西方国家压力,除了抱团,别无他路。
中国不仅和俄罗斯一样面临打压和遏制,甚至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中国安全环境其实还不如俄罗斯。
我们可以先看看俄罗斯,精华地区位于乌拉尔山以西,地处东欧,本来可以和西欧和平共处,一起打造一个团结的欧洲,彻底摆脱美国控制成为世界第三极。
奈何西欧各国对当年沙皇“欧洲宪兵”的名号和苏联“钢铁洪流推平欧洲”的心理阴影实在太大,从根子上就不信任俄罗斯,所以从苏联解体开始,就无所不用其极地削弱俄罗斯、遏制俄罗斯。
翻翻地图就能看出来,北约已经进逼到距离俄罗斯首都莫斯科500公里的拉脱维亚,如果乌克兰再加入北约,北约国家到莫斯科的距离就会缩短到300多公里,基本上也就是北京到石家庄的距离了,经历过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的俄罗斯人,晚上能睡得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