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优步滴滴合并(滴滴并购优步)

融资最多、最受瞩目的独角兽滴滴要在今年上市了。

滴滴计划于 2021 年上市,上市选择地或将选择香港,目标估值约为 600-800 亿美元,目前正与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在内的投行接洽。 

 

滴滴成立于8年前,历经多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上千亿元,许多大基金、风投都押了重注。

滴滴这个巨无霸,实际上并不是最初CEO程维创办的滴滴。

滴滴在成长过程中,像一个怪兽一样,吃掉了不少对手。

在大资本的推动下,滴滴先是合并了与自己体量相当的快的,然后在2017年左右合并了另一个强劲对手优步中国,成为了中国出行领域的第一大怪兽。

在过去几年里,滴滴遇到了最大的风险就是顺风车连续出事的事件。

2018年,滴滴顺风车连续出现严重的刑事案件,滴滴顺风车司机谋害女乘客,让滴滴名声跌入低谷。

巨无霸的滴滴,成为了全国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为了冲刺上市,滴滴在 2020 年 3 月,宣布了 0188 计划——即在三年后,实现 0 重大安全事故,每天服务超过 1 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 8%,全球每月服务用户超 8 亿人。

不过这个目标可不容易实现。

目前仅仅实现了一半。

滴滴网约车(含花小猪)实现了同比近 30% 的增长,日订单超 3000 万;青桔单车 11 月峰值突破 2300 万;国际化日订单超 500 万。2020 年初,滴滴每月服务用户 3 亿人,10 月已达 4 亿。

时刻悬在滴滴头上的,是反垄断的利剑,毕竟2015年之后的两次大合并,并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大资本的意志强行合并,挤压了其他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自从2017年滴滴合并了优步中国之后,在出行市场再也没有其他企业能与滴滴一战。

滴滴最大的挑战不是市值问题,而是滴滴能不能过反垄断这一关。

为什么滴滴打车都烧了几十亿却忍着不赚钱,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一、滴滴在16年把优步中国合并,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开始往海外烧钱。滴滴投资了包括东南亚最大出行公司Grab、印度最大打车出行公司Ola、巴西最大打车服务商99、中东北非地区移动出行平台Careem和欧洲打车服务独角兽Taxify,由此形成覆盖全球的移动出行网络,试图把Uber彻底赶回北美市场;

二,滴滴最早在2017年11月成立全球新能源汽车公司、2018年2月成立电动汽车充电公司“小桔特来电”、8月则成立小桔车服,想一桶汽车服务市场,尤其是小桔充电将承担新能源汽车服务主角,其计划到2020年推广100万辆新能源车;

三,在AI上砸钱,成立地图科技,以补足自动驾驶所需的高精度地图数据差距,同时挖谷歌无人驾驶高管加盟。

比起同时期深耕国内的美团,滴滴俨然一个国际化的巨头,百度发展这么多年也不过如此。然而此时滴滴自己的基本盘业务还没有盈利,靠的就是补贴大战获得的垄断地位。

三方面的战略,每一步都要烧钱,但海外市场的投入回报、新能源的盈利前景、AI技术的蓝海,哪一个都无助于滴滴的国内基本盘,最大的助益是一轮轮的融资(想想ofo为什么跑到海外去)。

然而融资过多带来的是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

最近一笔是中东阿布扎比土豪和马云老朋友软银的40亿,金额还不如16年F轮45亿美元。

这种情况下,滴滴面对亏损压力就不得不薅补贴出来的国内市场羊毛。但如果没有真正盈利的能力,此时薅羊毛就会发生司机、乘客、滴滴之间的矛盾。

滴滴这些年出的事情这么多,司机与用户的管理反而处处是漏洞,资源分散难以扭转补贴大战时的粗放管理就是根本原因。事到如今,滴滴放弃三大战略中的任何一个,必然招来投资人的疑问,这对于一直靠融资的滴滴来说是很要命的。

滴滴打车烧了几十亿,累计亏损390亿,不是忍着不赚钱,也不像是某种战略,更像是一种赌博。

程维赌的是在投资者对滴滴丧失信心之前,凭借其补贴出的垄断地位,滴滴能坚持到三大战略反哺基础业务+国内市场的彻底成熟那一天。

融资进入瓶颈、亏损难以逆转,这也是为什么滴滴着急要上市的原因。

滴滴到底算不算中国企业?其最大股东不是创始人程维和柳青,也不是腾讯,而是日本富豪孙正义和美国Uber!

滴滴2012年成立,2014年掀起打车补贴战疯狂烧钱后,在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撮合下,2015年合并快的。2016年8月,滴滴吞下优步中国业务。至此,中国网约车平台三国演义变成滴滴一家独大。

2021年6月30日,滴滴悄然赴美国纽交所上市,募资44亿美元,成为年内最大的美股IPO,也是史上中概股仅次于阿里巴巴的第二大IPO。

从2012年成立到2021年上市,滴滴前后融资超20轮,融资金额超过了240亿美元,其中孙正义的日本软银投资就约100亿美元。

那滴滴的股东和控制人到底是谁呢?

第一大股东:日本软银基金(孙正义)持股21.5%

第二大股东:美国Uber持股12.8%

第三大股东:滴滴创始人程维持股为7%

第四大股东:腾讯持股6.8%,

另外联合创始人柳青(联想柳传志女儿)持股为1.7%。

但滴滴实行的是AB股投票制,投票权比例为1:10,即A类股份每股可投一票,而B类股份持有人则每股可投十票。

也就是说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滴滴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柳青和滴滴高级副总裁朱景士合计的A类股份按照1:10的超级投票权比例计算,合计投票权超过50%。

而软银投票权为10.7%,Uber投票权6.4%,腾讯投票权仅3.4%。

也就是说滴滴的大股东虽然是日本软银和美国Uber,但从投票权看,滴滴的实际控制人是以程维和柳青为主的管理层。

#我要上微头条# #金粉社区# #财经#

12月2日,东南亚版滴滴Grab通过SPAC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创下史上最大规模SPAC合并交易,当天总市值达3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2000亿元)。而此时滴滴启动纽交所退市和香港上市准备工作。Grab这只东南亚超级独角兽的缔造者是一位80后马来华裔陈炳耀。2011年创业,9年成功击退巨头Uber和滴滴,成长为今天集出行、外卖和移动支付等为一体的超级APP。东南亚,是近年来最活跃的目标市场,一批中国投资人和中国互联网巨头也纷纷“下南洋”,热闹非凡。恰如一位头部VC的合伙人所慨叹的那样:“东南亚创投市场即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一切才刚刚开始。”#海外华人故事# #华人#

当年,滴滴和快的竞争抢司机很猛,一天就要2000万,高的时候就要4000万,连马化腾也顶不住,无奈只好联系马云,“收手吧,我们合作吧”马云听到后也是大松一口气,因为压力很大,他也顶不住了只好合作。马化腾有一次就说,两家竞争这么大不讨好,还不如合并得了!

滴滴坐拥千万司机也要抢,即使亏损达到4000万,还不会放弃,就是为了抢占市场,司机就是他的合伙人,顾客要上车只能选择这个。

很多年大家把滴滴、美团等称为科技企业,其实是错的,滴滴连车都没有,甚至连公司办公地点都找不到,严格来说是一家投资公司。可是他们打造出一个平台,这个过程中直接省略了车子饭馆,就可以抢到生意,还能得到利润!所以你发现了没,你连接多少人才、资源,你公司就有多大。

有一个洗衣服的e袋洗门店就模仿这种模式,5年的时间估值就超过100亿,转型后一个月有10万单,合伙门店有2000个。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1.门店+线上

e袋洗实施轻资产模式,做一个平台顾客下单后,两个小时上门取衣服裤子,会给你一个袋子,能装多少是多少,算是按体积算一袋99元,48小时完工再送回去。

2.评比袋王

只要重购1500,就可以享受99的洗衣服,很多客户为了贪便宜,只好冲会员。

这种懒人经济越来越适合现在的需求,换句话说谁让客户变懒,谁的公司就够大,阿里的网购,腾讯的游戏。你的客户懒,那你就达到要求。越简易越有用,e袋洗99元一袋,网上提交,上门送取,48小时送到。

e袋洗公司没有门店,他自己不洗床单,自己不开实体店,把自己做成了平台,一个可以连接人才和顾客的门店,把外界的人才店长拉进来,让店家把资产投进来,转型后B端做C端客户,这时候平台变成合作方,店长就是公司的合伙人。

所以现在很多公司把自己制作成产业链平台,连接同行业B端,并给他做转型,根据B端做C端客户。人才的关键就制约公司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吸引来和留住员工。

一、合伙人要拿工资,店长可以出技术,门店场地或者资金,但是合伙人发多少合适呢?

二、店长退出,当初投资的资金怎么算?

三、公司业绩很差,合伙人把利润亏完了怎么办?

公司做的好不好在于老板的认知大小,一样的时间,用不一样的模式,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这就是我们要学习企业的模式。在实施合伙人模式,我们还需要签订员工入股、股权代持、股权激励、创始人章程方案等。

如果你不懂怎么做,我建议你学习一下企业股权的知识,很多大型成功的企业都在用的机制。

内容还包含:

1、提早承诺激励制度,调节股份成熟:设置股份完善限期,避免半途撤出,不成熟的股份无意义;

2、跟公司股东必签合同书:技术入股、股权收购、对赌协议;

3、设置毁约条文:保证股份变化影响公司运行;

4、控股公司合同方案:一致行动人、同股不同权、决定权方案设计;

5、出让股权:承诺合作伙伴出让股权,乃至不可以撤股。

点击下面的看一看,直接获得

为什么很多人说柳传志家族垄断了中国的出行行业?女儿柳青是滴滴的总裁, 侄女柳甄是Uber中国的负责人,而Uber和滴滴的合并,快的和滴滴的合并,都是在柳传志的操盘下发生的,神州租车也是联想投资,所以柳传志才是背后的操盘手 。联想为什么从国企变成柳传志的私人企业?柳传志打造的出租业务,滴滴出行服务数据是否在中国,是否关系国家安全?

#柳传志# #联想# #滴滴出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18年11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国《反垄断法》实施十周年有关情况及展望,并回答记者提问【吴振国介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在依据《反垄断法》及有关规定对滴滴收购优步这个合并案进行调查。】

今天已经是2022年4月13日了,对于滴滴2016年8月1日宣布收购优步中国业务的反垄断调查已经持续了近6年,仍未公开调查结果。

当年滴滴跟快地为了竞争市场份额,双方都砸重金下去,最高一天滴滴亏了4000万,让背后的大股东马化腾都顶不住了。后来打电话给马云:“这样下去只会两败俱伤,我们做投资的不能白花钱啊,要不合作吧!”

其实从阿里系和腾讯系之间就能看出,经常会花重金去争夺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新用户。不管是什么行业,只要开发了一个新的市场,资本家大肆砸钱下去是常见的手段。当初拼多多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挤进了电商领域,并且让京东、淘宝都猝不及防,正是用的这种手段。

所以一家企业想要在短时间内引来新的用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爆款”。因为前期的花重金引流,只不过是适合前期,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上。要不然恶性的“价格战”会让背后的投资者顶不住的。

一家企业如果离开了“爆款产品”,那么所有策略都是免谈,因为“爆款”是企业转型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才能够创造“爆款”?

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尤其重要。作为“民族之光”华为用了差不多30年的时间,才能够把营业额做到2000亿,把手机产品做到了人尽皆知。但小米雷军却用短短十年,就把小米营业额做到了2000亿,甚至在全球市场份额上拿到了不朽的成绩。

小米依靠的就是把自己的风格做了出来,雷军的初衷就是“高配低价”,所以小米成为了消费者心目中的首选手机,不仅性能好,而且价格不贵。因为雷军知道每台手机虽然只赚5%的利润,所以在小米的粉丝用户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打造小米“生态圈”,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小米产品和智能设备,建立米粉节,米粉活动,增加粉丝的粘性。

所以雷军可能在手机上没赚多少钱,但是在小米背后的生态链就不用多说了。

这一招所有企业都是非常受用的,像当初的瑞幸咖啡、拼多多的砍价、美团的拼单、滴滴青菜拼车等等,都是利用所谓的“优惠”去吸引消费者,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推新。

司马南叫了个滴滴打车,我很纳闷他为什么是叫“滴滴”,原来是有深意的。

联想到上个月滴滴被罚,相关部门对滴滴启动了网络安全审查,并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看来滴滴事件还远没有结束。

在中国的出行市场里,最大的幕后老板无疑是柳氏家族。柳传志的女儿柳青是滴滴的总裁,而与滴滴合并的Uber中国区负责人柳甄则是他侄女,另外他本人还通过联想集团控股了神州租车。

滴滴妄图在美国上市,为什么会选择赴美上市,为什么又会被紧急叫停?因为“柳氏三父子”加起来,己经逐渐掌握了全中国人的出行数据。滴滴虽然表示不会泄露数据,请问谁能够承担泄露数据的责任呢?

司马南写这样一则短文,我认为意图还是明显的,但他说的也是事实,现在是开滴滴的司机不挣钱,叫滴滴的乘客在涨价,钱却流向了平台。他是想让大家知道,某些人的高薪和巧取豪夺是建立在无数普通人的痛苦基础之上的!

同时也奉劝某些人,某些家族,别把自身利益凌驾于法律之上,别忘了,这里是中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解读仅限于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指正。

#联想# #滴滴##Uber#

其实滴滴挺可恨的,出生在共享经济盛行的时候,刚开始柳传志女儿柳青成立时面对的是国内的对手快滴,在快递/滴滴合并之后之后以为可以收割市场,但是这时候柳甄带着Uber进入中国市场,看名字也知道,这两个人还是有点关系的。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Uber里面带有很多美国的资产,其中就有高盛,当时国家对这方面审查的相对还不太严格,就让它进入了市场,这也让前段时间的滴滴有了美国不敲钟就上市的故事。

在滴滴跟Uber打的火热的时候,这时候就顾不得赚钱,就靠各方资本的投入存活,来抢占市场,最后各方资本想了一下,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然后就合并,这是资本最喜欢看到了,就这样美国资本就这样进入了国内市场,而滴滴就开始在国内实行它的巨头之路。

先是提高抽成,然后就是提高客单价,其实正规的滴滴司机只占其中一部分,这就给了其很多可操作空间,后面对司机的压榨更厉害,其中有个司机每天连续工作13小时,连续160天,最后猝死在路途中,在最后关头司机还将车安全的停在了路边

再来说说滴滴顺风车,滴滴顺风车是一部分人上下班提供一些便利产生的,所以审核相对就没那么严格,然后就导致轰动网络的顺风车司机对空姐下手的事,后面滴滴扛不住压力也有改进

但越是监管得越严格,利润就越少,最后滴滴就成立了个新打车公司---花小猪(可能好多人都不知道花小猪也是滴滴旗下的),这个就是吸引那些没有进行严格正规测试进入滴滴的的一部分人,这部分也能很好的带来利润

但是滴滴还是扛不住资本的压力,利润达不到,没办法资本不给奶了就只有上市,但是公司内部的一些原因导致其肯定不能大张旗鼓的宣传,所以就静悄悄的赴美上市,后面的事想必大家应该也知道了,退市,给审计稿,软件停止下载,停止注册新用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86547/
1
上一篇craigslist(Craigslist.)
下一篇 adobe flash10(adobe flash player10.2)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