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witchable(switchable device)

我突然发现经典的WIN7比WIN10的故障报告更好一些,为什么呢?原因是最近发现老Thinkpad T530的WIN10在浏览器时候常常无征兆的死机,画面就是卡着不动,只有按电源键强行关机。运行别的软件电脑就没问题,我搞了各种办法来解决死机依旧还是无效。查询操作系统日志也没必要的信息可用,更不提示任何问题。

最后我以为是老电脑的兼容问题,就把操作系统WIN10换WIN7,还是有卡死机的问题,不过次数少一些。但是每次发现WIN7卡死前,系统弹出窗口提示“显卡NVS 5400S无法读取或者被拔出”。

我就揣摩是不是双显卡的问题,因为笔记本主板有内置显卡和后来外插独立显卡,干脆不让系统自动选择显卡就行了。我登到BIOS界面→然后选择Configuration选项→找到Graphic Device设置进行切换,其中系统默认Switchable Graphics 代表混合模式,我这回选择Discrete Graphic代表独显直连→切换至需要的模式后按F10选择Yes保存退出。

重启系统运行电脑,几天再没死机过。不过我还是觉得WIN10系统人机界面好用。

非硅基材料纳米电子器件研究取得进展

电子元器件的多功能化是应用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因而非硅基材料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鄢勇课题组与韩国蔚山科技大学教授Bartosz Grzybowski等人合作,采用金属纳米颗粒构建了双层结构的二极管、电阻等电子元器件,并与各种金纳米颗粒构建的传感器件集成,实现了环境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报告其中,最重要的二极管的设计受到了传统半导体pn结的启发,将两层带有相反电荷的金纳米颗粒薄膜面对面接触,可迁移的对离子在熵驱动下由于浓度梯度相互扩散,从而在界面处建立内建电场,调控电子的不对称输运。

最近,鄢勇课题组将类似的设计理念推广到无能隙的石墨烯材料中,采用带相反电荷的氧化石墨烯作为活性层,高导电率的单壁碳纳米管作为电极,实现了全碳材料pn二极管的构筑。该二极管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可以集成实现逻辑输出,并且可以制备在柔性基底上等优点,相关成果以All carbon materials pn diode 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 2018, 9, 3750)上。另外,通过器件结构的创新,实现了单种带电金属纳米颗粒二极管的构建。即采用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薄膜与金薄膜作为不对称电极对,带电金纳米颗粒作为活性层,利用两个电极特征电容值的差别,创造偏压下的不对称电荷分布,从而实现整流效应。同时,该课题组将其集成到矿石收音机的检波电路中,基于自制的发射、传送装置,实现了音频信号的解调。相关成果将以Switchable counterion gradients around charged metallic nanoparticles enable reception of radio waves 为题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2018, 4, eaau3546)上。这些工作为新型电子器件的设计、开发以及电子器件的多功能化提供了一些思路,也丰富了电子器件材料的可选性。

图片:国家纳米中心在非硅基材料纳米电子器件研究中取得进展

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基于亲疏水超表面的浸润式主动光束

导读

光学超表面上的液体浸润调控可以通过改变超表面微纳结构周围的环境折射率,来进行共振波长和振幅的控制,因此在光谱调控方面具有一定研究。然而,利用液浸方法实现主动式的光束或全息操控等功能,仍比较具有挑战性。

近期,武汉大学李仲阳课题组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Actively Switchable Beam-Steering via Hydrophilic/Hydrophobic-Selective Design of Water-Immersed Metasurface”。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在亲疏水结构上的液体浸润调控方法,并实现了主动式的光束偏折方向控制(见图1)。

图1. 基于亲疏水选择性可调控超表面的光束操控示意图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光学超表面的研究逐渐从对入射光的被动响应向主动控制发展,包括电控、光控、温控、机械和化学调控方法在内的多种超表面控制手段已被研究,多种可调控的光学现象或超表面器件得到实现。上述手段虽然增加了超表面的调控自由度,但对组成材料、结构设计或工作环境等方面仍存在附加要求,提高了应用难度。除上述方式外,基于超表面的浸润调控也是一种独特调控手段,它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折射率,从而调控结构的共振特性。液浸调控对外部条件的需求相对较少,此前的研究工作多集中于光谱控制,在相位控制方面仍待进一步研究。

创新研究

研究团队对基于亲疏水超表面的浸润式主动光束操控进行了研究,可实现在干燥或浸润情况下对光束偏折反转的主动控制。

该超表面由下层亲水金属材料基底(铝)和上层含梯形槽孔阵列的疏水介质膜(PMMA)组成(见图2),其单元结构为PMMA膜上宽度渐变的梯形空气槽孔。不同于以往的液浸调控思路,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由材料间亲疏水性差异造成的水在超表面上选择性浸润的结构假设。具体而言,设计的超表面结构采用亲水基底和含梯形空气槽孔的疏水层构成,当样品浸润时,水更易在梯形槽中聚集,从而形成选择性浸润,使超表面上的光学相位梯度会发生改变(见图3)。基于此调控设想,该研究进行了理论仿真和实验测量。其实验与仿真结果一致表明,干燥和浸润情况对应的远场反射角度发生了反转(见图4),并具有较好的级次对比度。此外,该研究还进一步通过循环性实验对样品的调控功能进行了重复性验证(见图5)。

综上所述,该研究尝试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亲疏水超表面的浸润式主动光束操控的功能,验证了该独特调控手段的可行性,为液浸调控方法探索了新的途径。此浸润调控机制具有附加条件少、易于大面积实施等特点,在光束动态操控、定向发射、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图2. (a)梯形槽孔阵列示意图;(b)单元结构示意图;(c)梯形阵列的扫描电镜图,标尺对应500 nm

图3. (a)显微实验测试示意图和(b)选择性浸润示意图

图4. 两种环境下的远场反射分布。(a, b, e, f)对应干燥情况;(c, d, g, h)对应浸润情况。(e, f, g, h)入射波长475 nm时的反射强度线图

图5. 475 nm入射波长下超表面反射强度分布的重复性测量结果

总结与展望

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武汉大学博士生李哲、万成伟和代尘杰,通讯作者为武汉大学李仲阳教授。武汉大学郑国兴教授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张鉴副研究员也参与了该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了武汉大学、武汉市科技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的支持。

文章链接:

网页链接

#南京头条##南京大学#2022年第2篇Nature!南京大学聂越峰、吴迪团队最新成果登正刊,一作是位美女博士

“TOP大学来了”小编按,3月2日,南京大学聂越峰教授、吴迪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潘晓晴教授作为通讯作者联合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High-density Switchable Skyrmion-like Polar Nanodomains Integrated>

接触式单层MoS2范德华异质器件中量子光发射器的栅极可切换阵列

成果介绍

将二维(2D)半导体,绝缘体和导体组合到范德华(vdW)异质堆垛中,为实现先进的光电器件和相关的光子应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对于未来的片上基于光子的量子信息处理方案,希望可以将单光子发射器(SPEs)阵列集成到此类vdW异质堆垛中,并且可以通过静电栅极控制非经典光的发射。

有鉴于此,近日,慕尼黑量子科学与技术中心(MCQST)Alexander W. Holleitner等演示了在MoS2范德华异质结器件中单光子发射器(SPEs)单个位置选择性生成矩阵的静电切换。将场效应器件中的MoS2单层与石墨烯栅极接触,并且六方氮化硼作为电介质,石墨作为底栅。在组装了这种栅极可调的异质结器件之后,证明了如何通过聚焦氦离子辐照在单层MoS2中选择性地生成用作量子发射器的缺陷阵列。SPEs对MoS2中的电荷载流子浓度敏感,并且对于适度的电子掺杂,可以类似于MoS2中的中性激子一样进行开和关。本文的研究结果是在MoS2异质堆垛中实现量子光发射器的可扩展、可栅极寻址和可栅极切换阵列的第一步。

图文导读

图1. vdW异质结器件中单光子发射器(SPEs)的电压控制矩阵。

图2. He离子生成的单光子发射器的电压控制矩阵

图3. 单个He离子生成的SPE的栅极电压切換

图4. 开关特性的统计评估。

文献信息

Gate-Switchable Arrays of Quantum Light Emitters in Contacted Monolayer MoS2 van der Waals Heterodevices

(Nano Lett., 2020, DOI:10.1021/acs.nanolett.0c04222)

文献链接:网页链接

#瑞士科研#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构件。量子计算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量子比特的稳定,同时寻找执行快速量子运算的方法。#巴塞尔大学#的物理学家创造出一种新型的量子比特,可以从稳定的空闲模式切换到快速计算模式。该概念将允许将大量量子比特组合成更强大的量子计算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84956/
1
上一篇iphone4联通合约机(苹果联通合约机)
下一篇 ie窗口最大化(ie浏览器窗口 无法最大化)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