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gateway驱动下载(gateway软件)

为什么不建议使用Seata 分布式事务框架?

Seata 是一款开源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优点是在AT模式下,业务侵入性小。

如果采用TCC模式,事务控制比较灵活,性能好,缺点就是代码量翻倍,存在一定的业务侵入性。

TCC 模式需要用户根据自己的业务场景实现 Try、Confirm 和 Cancel 三个操作;事务发起方在一阶段执行 Try 方式,在二阶段提交执行 Confirm 方法,二阶段回滚执行 Cancel 方法。

项目中引入Seata框架,首先需要开发人员对Seata框架以及AT、TCC等事务模型有一定的理解,避免踩坑。

此外,Seata 本身存在一定的性能损耗,使得整个应用的性能有影响。

一般项目中,还是建议可靠MQ(如Kafka、RocketMQ),Spring Retryable 重试框架,或补偿机制来实现最终数据的一致性。

Spring Cloud Alibaba微服务实战技术专栏,从项目实践出发,包括Spring Cloud Alibaba、Nacos、Gateway、Sentinel、Log日志、分布式全局唯一ID、DDD领域驱动设计、Maven等等技术内容,可帮助你对Spring Cloud 微服务技术栈有更加全面和直观的了解。相信你通过本专栏的练习和实践,能够学以致用,提升微服务应用的开发能力。

为什么DDD(领域驱动设计)难以落地呢?

第一,国内关于DDD的最佳实践还是太少了,除了知名的几个大厂以外很少看到有关于DDD的落地实践。最佳实践太少意味着,我们可以参考的资料就少,承担项目失败的风险就大。

第二,DDD中出现了很多的概念和术语,比如聚合根、值对象、六边形架构,CQRS(命令和查询职责分离)、事件驱动等等概念。很多人看到了这么多概念的时候,心中就开始打退堂鼓了。

第三,DDD需要我们在领域建模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可能导致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的情况。因为在限界上下文的划分上是非常考验架构师的业务水平。如果没有将业务模型很好的识别出来,那么可能很快模型就会在迭代的过程中腐败掉了。

领域模型的设计精髓在于面向对象分析、对事物的抽象能力。统一语言也好,面向对象也好,最终目的都是为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服务。

不同于纯粹的技术,领域建模的确十分依赖经验,更加依赖个人的综合能力。因此,如果团队决定实施DDD,必须要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人来带领,否则,不合理的抽象还不如没有抽象。

获取有关Spring Cloud Alibaba、Nacos、Gateway、Sentinel、Log日志、分布式全局唯一ID、DDD领域驱动设计等等技术内容,可访问Spring Cloud Alibaba技术专栏。

【无人机投放无人机:拔出毫毛吹口气,大机“生”小机,带上“马前卒”冲锋抖威风】

这样的画面,类似西游记里悟空拔根毫毛施展分身术一样:2021年3月26日,美军进行了一次XQ-58“女武神”无人机投放ALTIUS 600小型无人机的试验。

这不就是飞机丢炸弹嘛,有什么好稀奇的。其实不是稀奇它丢炸弹,而是那个它上面也没有人,这就有点稀奇了。这里面到底有多少稀奇呢,一起扒一扒,捋一捋:

1. XQ-58“女武神”,美军隐形战机的“带刀侍卫”能力几何?

XQ-58“女武神”本来就是无人机,美军研发的目的是充当F-22和F-35的忠诚僚机。XQ-58“女武神”具有隐身特性,它的外形设计、机身涂装、制造材料等和F-22战机同宗同源。

XQ-58“女武神”机长8.8米,翼展6.7米,最大飞行速度105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3940千米,最大升限13700米,载荷250千克,可挂载联合制导攻击武器或小直径炸弹,以及其他功能系统设备等,无需跑道即可起飞。

XQ-58已经实验了和F-22、F-35“有人-无人”战机混合编队场景,而且它搭载的gatewayONE软件包,可以在F-22和F-25的不兼容机器语言之间进行“翻译”,从而使它们能够进行通信,这情形中XQ-58充当的是无人中继平台的角色。

“翻译”这个角色显然不是XQ-58的目标定位,通过美军官员对相关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描述,可以窥出一斑,概览是:1架F-22携4架XQ-58作战,4架XQ-58分工是一架探测、一架电抗、一架火力、一架通信中继;混编作战时,F-22利用较强的雷达探测能力先期发现目标,然后远远地躲在目标的反击射程之外,而XQ-58无人机展开自主行动,电抗机对目标实施电磁压制,探测机前出跟踪并定位目标,通信机负责各类信息传输和景象回传,火力机在装载完目标数据之后等待F-22战机的具体指令,F-22完成“杀伤链”可行性评估后,同时分发“开火”指令给4架X-58,火力机实施精确打击行动。

2. XQ-58投放小型无人机,隐形战机的“马仔护法”能护什么?

无人机投放无人机,这本身就很新奇。XQ-58试验中投放的是ALTIUS 600小型无人机,这是一种机翼可折叠的一次性小型无人机,机重约13千克,机长约1米、直径约15厘米,机翼展开后约2.5米。

ALTIUS 600小型无人机靠螺旋桨驱动,续航时间为4小时,其巡航速度约110千米/小时,俯冲速度约165千米/小时;携带1.36~2.72千克(3~6磅)左右的有效载荷,可装载用来攻击地面目标的炸药,还可装载如摄像机等情报、监视、侦察、电子战设备;它还可以根据需要,执行反无人机任务,甚至是动能撞击行动。

这样的小型无人机从大型无人机上释放出来,就类似“老大出行带一帮小弟”,看形势不对就让小弟顶在前头抵挡一阵儿。2020年3月,在美国陆军协会召开的“2021年未来全球部队”研讨会上,洛马公司展示了基于ALTIUS 600平台的“莫菲斯”微波反无人机系统,作战ALTIUS 600将向对方无人机或无人机群方向飞行,通过近距离发射千兆瓦级的微波功率,让对方无人机失能。这样看来,XQ-58释放出来的“小弟”还是不错的。

3. 美军 F-22、XQ-58、ALTIUS 600玩“套娃”空战,这样玩好玩吗?

一顿操作猛如虎,现实收获两毛五。美军的“套娃”空战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速度不匹配。F-22战机的速度2200千米/小时,XQ-58忠诚僚机的速度约1000千米/小时,ALTIUS 600无人机的速度110千米/小时,这样的速度差距,让它们如何组团呢?即使强行组团,速度上的相互忍让,肯定让习惯于高速的飞行员火冒三丈。

第二,听谁的号令。XQ-58无人机是F-22战机的忠诚僚机,它听F-22应该没问题;但ALTIUS 600从XQ-58的弹舱上发射出来,按道理它受XQ-58的控制,可XQ-58怎么来控制它呢,是XQ-58自主控制,还是由F-22上飞行员来控制呢?再者,若有另一架F-22或“黑鹰”直升机同时投放了ALTIUS 600小型无人机(美军2020年5月试验过),这些无人机究竟听谁的指令呢,会不会傻傻分不清自己的“主人”呢。

第三,马仔多了也不好。ALTIUS 600小型无人机约13千克,XQ-58的载荷约250千克,除去发射筒等装置的重量,理论上一架XQ-58可以释放15架ALTIUS 600小型无人机,这样1个混编编队至少有20个作战单元,让飞行员控制20个“马仔”,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人工智能的水平在短期内远远达不到人类所要求的“智慧”,飞行员不会放心无人机的自主行动。

不管怎么说,无人机投放无人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无人作战场景:战场上看不到一个人,不计其数的智能机器四处游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84805/
1
上一篇平板如何连接电脑(平板如何连接电脑更新系统)
下一篇 万能摄像头驱动程序(摄像头万能驱动软件手机版)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