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昆明十峰之呈贡梁王山,海拨2820米
巩指导赞扬杜锋有能力,有水平,有担当,为俱乐部为中国男篮操劳,现已明显头发花白!一对好兄弟,各自安好!
老顽童170070148巩晓彬比杜锋强多了,人品正。不知姚明怎么能看上杜锋。受杜锋的影响姚明的威信降到最低点!
聊城市冠县辛集镇五岔路村志(村庄往事)
三、村庄往事
(一).修建围墙,固守家园
清朝末年,兵荒马乱,战火四起,城头变幻大王旗,致使本已贫苦的百姓又增加了诸多不安因素。还有被逼、或自愿者落草为寇,致使匪患四起,民不聊生。为了躲避匪患和本族财产不受掠夺,宋凤阁自己出钱雇工在村东建起高5米、底宽5米、顶宽2米、上有瞭望台的宋家围子。同期,居住在村西头的柴万春、柴庆春兄弟,经族内集资建起了与宋家围子同规格的柴家围子。两个围子总长度近1500米,土方约2600余方。由于修建围子墙时墙外就地取土,完工后了自然形成了围子壕,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宋氏、柴氏百姓的安宁。村内其他姓氏村民也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建村围墙是一个时代的需要,一个时代的记忆,新中国的成立后,该围墙也随着时代的脚步渐渐夷为平地,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二).烽火燎原,热血儿女共御国难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踏入中华大地,堂邑、冠县相继失陷,城乡上下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该村在县临时工委领导下,通过地下党开展抗日救国宣传,积极发展党员,壮大抗日力量,利用儿童团作抗日宣传、侦察敌情、抓汉奸,站岗放哨、传送书信。动员热血青年踊跃参军,组建自卫队(即最早的民兵组织)挖地道、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全民投身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
革命战争年代,有洒泪惜别的送子参军,有夫妻离别的十里相送。宋英、邹学孟、宋凤田、宋文灿、荣保贵、许金芝、梁青岭、柴青祥、程太山、程太礼、许记成积极参军入伍。身居他乡的梁之计,宋文才,宋洪玉也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加入党组织,且在解放沈阳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该村成为当地有名的抗日英雄村。
1942年,敌人对该村进行多次“扫荡”,在抓捕参已加八路军的宋英及其家人时,百姓宁愿战死,不等坐亡,斩木揭竿,誓死抗争,宋英的父亲宋凤奎在敌人的铡刀下不幸遇难。不屈强暴的柴青岱被押至日本做劳工,多年后染遭满身疥疮,几经周折徒步回乡。至今,仍有先辈之灵不知安息何处而未能魂归故里。他们的事迹和经历,演绎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诗篇。
1943年1月(民国32年),县临时工委地下党组织根据程太义对党的忠诚表现和个人的迫切申请,批准为正式党员。
1945年(民国34年),程太义荣获武训县县长梁向明颁发的“动员参军”立功证书。
1945年3月,该村成立党支部,程太义任党支部书记,农会主任,时属武训县辛集三区。
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村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召号下,积极拥军支前,踊跃参军参战。先后有宋以增、邹长友、柴学成等,积极参军加入革命队伍,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
1945年,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机枪连连长的邹学孟在鲁西南战役中英勇就义。
1948年10月,宋凤田在解放曲阜战斗中献出宝贵的生命。
1954年12月,郭金明参军入伍。
1955年,梁之成在沈阳战地医院护理工作荣获个人三等功。
1955年,程贵祥从堂邑中学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820空军地勤。
1960年,郭金柱应征入伍至6011部队。
1977年秋,辛集人民公社武装部带领所有基干民兵在村南设射击靶场进行实弹军训。前张官屯村民兵连长高庆祥任总指挥。(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