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兴小鲜(中兴小鲜2)

“南迁”这个事儿,崇祯并不是没有想过,恰恰相反,他很早就有这个想法了。

1643年,松锦大战后,明军元气大伤,苦心经营的“关宁铁骑”被全部摧毁。洪承畴,祖大寿投降大清,吴三桂带领三万残兵退守宁远,大明的北方门户已经对大清打开。

趁着大胜,皇太极一鼓作气,带兵南下,抢掠了黄金2250两,白银225万两,人口39万,牛马牲口无数,然后呼啸而归。

北方防线已经全面崩溃,只剩下吴襄和吴三桂父子带领的三万人,随时都有可能被清军攻克。

崇祯紧急召吴襄进京,问他:“你手上还有多少兵马?”。

吴襄回到:“我手上还有三万人马,不过,能作战的精兵良将只有1000余人”。

崇祯思索了一番说:“如果给你军饷,重整人马,你需要多少钱”。吴襄回答:“至少需要百万两银子”。

“百万两?”,崇祯一屁股坐到了龙椅上:“我现在只有7万两银子,还是我的私房钱,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只能凑20万两”。

第二天上朝,崇祯让大臣们“捐款”,用作军费,结果大臣们一个个哭穷,没有一个人肯带头捐款。

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 在崇祯当政的18年里,内阁大学士他就换了50个人,其中有2人被他处死,兵部尚书换了14人,其中5人被他处死。另外处死的还有7个总督,11个巡抚。

拿不出钱,就养不了兵,养不了兵,就无法对抗北方的清军。万般无奈之下,崇祯想到了“南迁”。

明朝是“两京制”,朱棣迁都北京后,在南京同样留下了一套完整的机构,有六部,有内阁,有宗人府,只不过,在这些机构前面,都会加上“南京”两个字,以示和北京的朝廷有所区别。

因此,崇祯南迁和南宋赵构的南迁相比,有天然的优势,只要崇祯能够抵达南京,南京的朝廷机构就能立马运转起来,号令天下,重整旗鼓。

而且,当时农民起义的范围只是在北方,南方基本上没有受到牵连,经济发达,粮食充足,还能为朝廷提供大量的税赋,可以说,当时南迁,应该是崇祯最正确的选择。

这个消息在后宫传开后,引起了不小的震荡。正好当时清军退回关外,暂时没有进攻中原,边关有了片刻的安静,崇祯也就把南迁给放下了。

1644年,李自成又来搞事情了,他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并带领大军向北京进攻。在“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宣传下,李自成的大军所向披靡,很快就占领了大同和宣府。这两个是拱卫京师的重镇,一旦他们被占领,那么京师就危险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再次提出了“南迁”。

不过,在当时来说,南迁是一个“风险投资”,如果南迁后,能够保住大明江山,或者像南宋那样与清军划江而治,那么,崇祯就会成为中兴之君,永远载入史册;如果南迁失败,大明亡了,那么后人就会给崇祯扣上“懦弱,叛逃,不忠”等等大帽子。

因此,崇祯希望的是,大臣们一致要求南迁,然后自己“被迫”同意。于是崇祯连夜密诏首辅陈演、李明睿等授意他们第二天上朝时奏请天子“南巡”。

第二天上朝,崇祯首先让李明睿发言,因他在正月初三时提过南迁南京,所以崇祯让他打头炮。

李明睿刚说完,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第一个跳出来,他指着李明睿的鼻子就骂:“叛徒,奸臣,动摇人心,居心何在,这种人,不杀不足以定人心”。

光时亨为什么会反对南迁?

因为在大明的历史上,北京多次受到威胁,最危险的就是“土木堡事变”和“庚戌之变”,土木堡事变,皇帝都被俘虏走了,但是,最终北京也没有沦陷,国家也没有灭亡。因此,他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次,大明也不会亡。

当年土木堡之变,大臣徐有贞主张迁都南京,结果最后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打退了蒙古人,徐有贞就成了人人唾骂的奸臣,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所以,没有人再愿意成为第二个“徐有贞”,包括崇祯,也有这种想法。

眼看着事情搞不成,崇祯让首辅陈演发言,并不断的向他使眼色,让他支持南迁。

有时候就是这样,领导不方便讲的话,必须要有一个手下来讲出来,然后领导再拍板决定,以显示领导的英明,将来出了问题,领导也可以甩锅给手下。

显然,陈演不愿意背这个黑锅,他尴尬的笑了几声,没有做任何表态,崇祯失望了,于是南迁这个话题,再次搁置。

当然,陈演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李自成攻入北京后,他拿出巨额财富来贿赂刘宗敏,以求得平安,最终还是被杀了。

3月17日,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前一天,崇祯再次想到了南迁,他找来自己的妹夫、驸马都尉巩永固,问他今天南迁还行不行。

巩永固垂头丧气的说:“皇上,一个月前,臣说能招募义军,护送您南迁,您不同意,现在已经晚了,别说招募义军了,你能找出来几个大活人都不容易,北京城已经被叛军围死了,想出也出不去了”。

崇祯彻底失望了,第二天叫上王承恩恩,去了眉山。

无题

岂不必无恨,有所谓唅中。岂不必日思,有所谓夜梦

岂不必何树,有所谓梁栋。岂不必何存,有所谓亡中

岂不必死矣,有所谓股肱。岂不必何镜,有所谓鉴中

岂不必何罗,有所谓网中。岂不必何秦,有所谓始俑

岂不必日夜,有所谓想中。岂不必有更,有所谓何梦

岂不必子曰,有所谓诗中。岂不必浮云,有所谓有种

岂不必人瑞,有所谓何孔。岂不必如何,有所谓丘中。

岂不必死者,有所谓寿终。岂不必疾多,有所谓苦衷。

岂不必何末,有所谓始终。岂不必新天,有所谓天公。

岂不必天下,有所谓道统。岂不必路末,有所谓途穷。

岂不必早晚,有所谓名功。岂不必神圣,有所谓人同。

十一

岂不必死别,有所谓别中。岂不必风马,有所谓牛风。

十二

岂不必何普,有所谓世中。岂不必价值,有所谓强同。

十三

岂不必患均,有所谓寡中。岂不必原主,有所谓物用。

十四

岂不必夭寿,有所谓奈中。岂不必十室,有所谓两空。

十五

岂不必白云,有所谓苍中。岂不必白狗,有所谓身肿。

十六

岂不必何明,有所谓白中。岂不必毁成,有所谓相永。

十七

岂不必何望,有所谓望重。岂不必何生,有所谓德隆。

十八

岂不必回首,有所谓夭中。岂不必善始,有所谓善终。

十九

岂不必何出,有所谓生中。岂不必何色,有所谓岂空。

廿

岂不必儿女,有所谓有中。岂不必子孙,有所谓无穷。

廿一

岂不必炮制,有所谓累翁。岂不必巨万,有所谓巨公。

廿二

岂不必何行,有所谓道中。岂不必三山,有所谓愚公。

廿三

岂不必驹犊,有所谓何风。岂不必牛马,有所谓主公。

廿四

岂不必成人,有所谓美梦。岂不必小丑,有所谓作弄。

廿五

岂不必求呀,有所谓真梦。岂不必打假,有所谓成功。

廿六

岂不必朝暮,有所谓恶梦。岂不必何嘲,有所谓惩弄。

廿七

岂不必不哑,有所谓不聋。岂不必何瞎,有所谓望中。

廿八

岂不必何舍,有所谓得梦。岂不必何倦,有所谓厌中。

廿九

岂不必有家,有所谓岂冢。岂不必何疑,有所谓古董。

岂不必何死,有所谓活用。岂不必巨樗,有所谓何拱。

卅一

岂不必何救,有所谓救中。何不必何施,有所谓受用。

卅二

岂不必何活,有所谓生用。岂不必生受,有所命中。

卅三

岂不必何差,有所谓距中。岂不必何缩,有所谓扩用。

卅四

岂不必别扭,有所谓找中。岂不必蜉蝣,有所谓鲲鹏。

卅五

岂不必何止,有所谓幻中。岂不必何求,有所谓忧忡。

卅六

岂不必不弯,有所谓宁中。岂不必折寿,有所谓冬烘。

卅七

岂不必尸解,有所谓求中。岂不必何愁,有所谓解永。

卅八

岂不必炊梧,有所谓毁凤。岂不必何成,有所谓苍桐。

卅九

岂不必深浅,有所谓涉中。岂不必何寻,有所谓世用。

四十

岂不必己悲,有所谓古风。岂不必古琴,有所谓今桐。

四一

岂不必何久,有所谓暂中。岂不必何心,有所谓力穷。

四二

岂不必蛙有,有所谓井中。岂不必坎井,有所谓底洞。

四三

岂不必何井,有所谓黑洞。岂不必井上,有所谓窟窿。

四四

岂不必江山,有所谓何逢。岂不必何一,有所谓笼统。

四五

岂不必广月,有所谓寒宫。岂不必天冰,有所谓地冻。

四六

岂不必不裸,有所谓裸中。岂不必雪飘,有所谓冰封。

四七

岂不必黄土,有所谓尘红。岂不必土狗,有所谓刍中。

四八

岂不必黄狗,有所谓雪中。岂不必白身,有所谓臃肿。

四九

岂不必白茫,有所谓净中。岂不必净土,有所谓耕种。

五十

岂不必粪土,有所谓壤中。岂不必作物,有所谓越冬。

五一

岂不必何知,有所谓涯中。岂不必离恨,有所谓天宫。

五二

岂不必何兴,有所谓勃中。岂不必延安,有所谓窑洞。

五三

岂不必何勃,有所谓兴中。岂不必中兴,有所谓复用。

五四

岂不必何亡,有所谓忽中。岂不必史鉴,有所谓人铜。

五五

岂不必何忽,有所谓亡中。岂不必彼此,有所谓时用。

五六

岂不必何传,有所谓火中。岂不必小鲜,有所谓烹用。

五七

岂不必何薪,有所谓尽中。岂不必阿房,有所谓何宫。

五八

岂不必肯处,有所谓构中。岂不必肯堂,有所谓故宫。

五九

岂不必何念,有所谓闪中。岂不必金屋,有所谓娇容。

六十

岂不必衣冠,有所谓正中。岂不必烂铁,有所谓破铜。

六一

岂不必得失,有所谓明中。岂不必一时,有所谓雷同。

六二

岂不必兴替,有所谓知中。岂不必一行,有所谓何种。

六三

岂不必为道,有所谓一统。岂不必何分,有所谓合中。

六四

岂不必何好,有所谓好中。岂不必好分,有所谓合用。

六五

岂不必太清,有所谓浊中。岂不必万世,有所谓时用。

六六

岂不必奈何,有所谓奈中。岂不必何奈,有所谓奈永。

六七

岂不必何寝,有所谓废中。岂不必何食,有所谓忘用。

六八

岂不必何旧,有所谓破中。岂不必破私,有所谓新公。

六九

岂不必何命,有所谓憎中。岂不必我革,有所谓我用。

七十

岂不必自足,有所谓给中。岂不必只问,有所谓劳动。

七一

岂不必明明,有所谓德中。岂不必所思,有所谓所梦。

七二

古都开封历史悠久,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开封让吃货嘚瑟的地方……

《清明上河图》在此地儿生,文人雅士云集,伊尹,石申,蔡邕、蔡文姬,阮籍,阮咸,崔颢,赵匡胤,赵普,包黑子,杨家将,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传世书法“苏黄米蔡”,刘永,史可法,张伯行,焦裕禄,明星璀璨。

一城宋韵半城水,宋都特色鲜明,清明上河园,铁塔,繁塔,相国寺,包公祠,天波杨府,包公湖,龙亭湖,铁塔湖,城门楼子…朱仙镇和河南大学也能逛。

味美汴京,桶子鸡,包子,鲤鱼培面,套四宝,红薯泥……第一楼,又一新,万芳春,中兴楼,马豫兴,梁园春,老宝泰,晋阳豫…老字号林立。

汴秀,官瓷,木板年画,灯笼,风筝手艺活。菊花,西瓜,花生,大蒜,青豆闻中原。

名句:治大国如烹小鲜;县委书记好榜样;北方水城与信阳挣,谁更水嫩?

说成语典故 讲历史故事(39)

出尔反尔,德宗失信

文/石岩磊

李适是唐王朝的第九位皇帝,他的庙号为唐德宗,其在位前期,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轻徭薄赋广施仁德,清明节俭不尚奢华,颇有一番中兴气象。然而李适在执政后期反复无常初心三改,暴露出诸多执政隐患,最终未能成就伟业,于公元805年在壮志未酬的遗憾中撒手人寰。唐德宗与一位老农的对话最能体现其出尔反尔朝令夕改的毛病。

一次,李适在打猎途中顺便体察民情,来到农民赵光奇的家中,关切地问道:“你们生活得幸福吗?”没想到老实巴交的老赵如实地说:“不幸福!”德宗见被打了脸,忙追问:“今年不是丰收了吗,为何还不幸福?”赵光奇竹筒倒豆子般讲出了实情:“国家的诏令不可信呀。前边讲除两税以外不再有其他的负担,可眼下各种名义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以前说好由官府到百姓家里收取公粮,但现在却强迫我们把粮食送到几百里外的京西行营,由于路途遥远,很多人家干农活的牲口都被累死了。国家每次发布的惠民政策,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我们怎么能开心高兴呢?”

好在碰了一鼻子灰的德宗并没有责怪赵光奇的不识抬举,而是下令免除了他家的税负和徭役。司马光在评点这件事时,尖锐地指出:李适不懂治国之道,他本应彻查贪官污吏及身边小人的过失,然后细察民情,改革弊端,推行新政,摒弃浮华,而他却只免除了赵光奇一家的赋税了事。的确,李适有些善变,而导致其前清后昏的分水岭便是“泾原兵变”。

公元783年,唐德宗调集驻守泾原地区的兵马打击藩镇势力,5000多名士卒路过长安城时,满指望能得到朝廷优待,没成想劳军的是粗茶淡饭,许多士兵愤怒地讲:“我们离开父母、妻子、儿女,要上战场与敌人拼命,可连饭都吃不好,何不去抢了国库?”泾原兵直接攻进了皇城,吓得唐德宗仓皇出逃,叛军大肆掳掠京师府库财物。

最令李适寒心的是,当他急令文臣武将救驾时,没人愿意舍命前来护卫,倒是身边的宦官始终不离不弃拼死追随。平叛之后,德宗一改前政,开始大肆封赏重用宦官,唐朝的沉疴痼疾再次复发,而且通过这次变故,李适意识到钱财的重要性,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增添间架、茶叶等杂税,又导致民怨沸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李适还因这次兵变而更加多疑,对大臣总是怀有戒心,最终导致善于伪装的奸臣当道。

一叶落知秋凉,一次变故就让唐德宗的执政理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并非人情冷暖左右了政局,而是李适逼仄的心胸扭曲了其观世界的眼光。免一人税,岂能造天下福?得宦官救,怎可寒众臣心?德宗之德,伪善也,他不懂得“治大国若烹小鲜”中的玄机,此乃其乱政之源啊。

2021.1.4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77877/
1
上一篇神州笔记本维修(神州笔记本维修好了,怎么看单号)
下一篇 东芝笔记本客服(东芝 客服)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