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佛教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禅语10句,写尽人间贪嗔痴欲!
- 2、佛教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花开见佛艺术润泽世间
1、佛教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禅语10句,写尽人间贪嗔痴欲!
人心皆有欲,有欲就生贪。事情不如意,嗔心似火燃。痴迷障道性,自缚自系缠。贪嗔痴断了,就得大自在。
01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金刚经》

你的所言所行,所经历的一切,不就是如同梦幻一样吗?像清晨的露珠和天空的闪电,转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人生短暂,放眼天地宇宙,几十年的光阴也在朝暮之间,不必执着于眼前的梦幻泡影了。
02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金刚经》
过去的因果已经结成,未来的因果谁又知道?连每一个瞬间,每一个你所察觉到的“现在”,其实也是虚幻不真的。
当你没有想过去发生的种种难堪,也没有为未来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而担忧,也没有刻意强调现在要去做什么。

只是安静听春风吹拂树叶的声音,看阳光洒落地面的光影,在这一瞬间,脱离了过去心,脱离了未来心,也脱离了现在心。
03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经》
宇宙万物,在佛法上讲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既然是在因缘和合而生,那在未生之前就本来没有此物,在既灭之后也没有此物。在此物生后灭前,只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一个幻想而已。
无须执着于事物的假象,要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达到转迷为悟、离苦得乐的境界。

04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佛典》
一花悟世界,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
这是禅宗的境界,佛学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不得不提到佛学上的一个故事。
佛在灵山,众人问法。佛不说话,只随手拿起一朵金婆罗花,示之。众弟子不解,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只有他悟出道来了。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寻常事物中。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枝一叶上。

0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金刚经》
眼睛所能看见的事物外表,都是虚假。
《法华经》有一重要譬喻——“化城喻”,有一队商旅要到远处去取得珍宝,畏惧荒无人烟的恐怖道路,队伍有一位智慧高师幻化一座巨大而繁华的城市供人们休息,渐渐地人们沉迷安逸,早忘了寻求珍宝的使命。
如果能守住本心,在看见这些虚幻的表象的时候不被迷惑,便算大智慧了。
06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六祖坛经》
风吹幡动,不离风、不离幡、不离心。
若离风则幡不曾动,若离幡则不见风动,若离心则不知何为动。悟者谓一切从心起,心不起则一切不起,心不动则一切不动,故说心动,亦为悟语。
心静,便见万物波澜不惊。
0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偈》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镜比喻清静心。
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佛性存在一切事物之中,即是如此,也没有什么红尘俗世,更没有尘埃可污染,一切皆是空,包括空本身。
菩提只向内心寻,何苦在世事中苦寻?
任时光穿梭,自修得禅心似水。
08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
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佛说四十二章经》
人的忧愁从爱欲而来,从忧愁中又产生了恐惧,如果放弃了情爱,烦忧和恐惧又从何而来呢?

众生之所以会不断的产生各种忧愁恐怖,无外乎为情爱。
世间有一句自嘲的话说,你爱了,你就先输了。
只要是动了情执,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受制于他人,事实上是受制于自己的那一念爱染和贪执。
09
恶习结业,善习结果。
——《地藏经》
随恶作恶积恶业,随善行善结善果,都是个人的境遇所致。
一个人的好与坏,不是谁说出来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善恶一念之间,但是所做所为都种下善恶的种子,等待时机,因缘和合而触发。

10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坛经》
人的本性觉性是清净的、与生俱来的。
本性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你的本心就是佛,只需用心去体验,其实顿悟就很简单了。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
2、佛教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花开见佛艺术润泽世间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济宁,是孔孟文化的发源地,文化润泽着这片土地;汶上是蜚声海内外的佛都,佛光普照着这里的人们。风水宝地如斯,著名书画大师陈玉圃老师的国内首座艺术馆也坐落在这里。

陈玉圃老师与汶上佛缘深厚。与陈玉圃艺术馆创始人孙存刚先生更是善缘相聚,因佛缘成就艺术界的一段佳话。

(陈玉圃老师寄语孙存刚先生)
(陈玉圃老师寄语孙存刚先生)
花开见佛·缘起心中若持一份明净,尘世里到处都是山清水秀,禅意涌动。在心灵深处,开一方灵魂古刹,披一身岁月的袈裟,酿一壶清心寡欲,让一颗心,在明媚的尘世里无欲无求的,带着禅意修行。真正的修行,不一定在深山寺庙,而在心中。
陈玉圃老师与孙存刚先生初次相遇便一见如故,孙先生修佛,陈老师画佛,两人也因佛结缘。孙存刚先生不仅对佛法有自己的体悟,对于艺术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花开即是心开,而心开则佛现,成就心中之极乐净土,此乃禅悟胜景也。古人以画为禅,而笔墨点画无非画者心迹,作画、观画倘能于此解悟,岂不花开见佛,大事了毕也?”陈老师如是说。
孙存刚先生说:“对画如对人,我看老师的画,我就开心。老师的画,每幅画的题跋、偈语,款识书法,印鉴画面,三位一体,完整统一,体现出老师的清逸洒脱、去俗离尘的精神世界。有一次我看到一个长卷,气韵生动,云山缭绕,就是我在桂林漓江看到的情景,真是激动地睡不着觉。而且老师竟然是在一个小桌子上卷着画的,对我来说,真是太神奇了。可惜这幅画已经被人订走,我只能扫描了一幅复制品,也很满足。”

从陈老师的画作中,能感受到他的艺术修为、佛学造诣和一种心意相通。自此,孙存刚先生开始收藏陈老师的画作,和陈老师约画、从社会上收藏。短短几年时间,收藏数量达近百幅,蔚为大观。
(艺术馆收藏作品)

(艺术馆收藏作品)
(艺术馆收藏作品)
(艺术馆收藏作品)
如何让更多的人感受陈老师的艺术境界与泰然心境,这也让孙存刚先生萌生出开艺术馆的想法。以开放的形式,将当代杰出艺术大师的作品与更多的人分享,让收藏更有意义。

孙存刚先生说“佛法讲信愿行,现在我信服了老师的艺术境界,老师相信了我的为人,我们还一致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精神,我们也发了愿,希望为中华文化复兴做出微薄的贡献,剩下的就是坚定不移地往前走了。当然,老师已经做了很多,而我也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但过去不说,现在从这个小小的艺术馆开始,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做出更大的成绩。"
艺术润泽世间陈玉圃艺术馆由汶上圣泽中学董事长孙存刚先生于2016年创办,这也是陈玉圃老师在国内的首个艺术馆。艺术馆展示着陈玉圃老师的书画艺术佳作,也是陈老师与孙先生之间善缘的见证。
陈玉圃艺术馆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阳光盈城,共计三层,展出面积达600平米。馆内珍藏品颇多,目前以著名书画家陈玉圃老师的作品为主,藏有山水、人物、花鸟等作品上百件。

(艺术馆收藏作品)

(艺术馆收藏作品)
(艺术馆收藏作品)
展览分为本性——山水篇;自在——花鸟篇;般若——书法篇;布施——佛造像篇四部分,集中体现了陈玉圃老师在中国传统写意绘画上的探索与追求,是对其从艺50余载的一次精彩总结。作品内容丰富,有传统文人热爱的梅兰竹菊四君子;有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鸳鸯、牡丹、金鱼、鹦鹉;有画家一生挚爱的祖国河山。

(艺术馆收藏作品)
(艺术馆收藏作品)
(艺术馆收藏作品)

(艺术馆收藏作品)
(艺术馆收藏作品)
艺术馆同时也承办各类传统书画艺术展。还有不定期的文化讲座,绘画点评等活动,令市民可欣赏到多样化的艺术作品之余,对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大师风范留存陈玉圃,1946年生于山东省厦门市,少年时为著名山水画家黑伯龙和陈维信先生门下入室弟子。1976年任教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1980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为黄独峰教授的研究生,毕业后留院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3年起任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陈玉圃老师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其艺术观念多受老庄及佛学影响,崇尚自然,主张画道无为,画格简淡,不事雕凿。他研习传统思想和文化,以自然为师,“无念为宗”,潜心中国画的创作。北方人的秉性和南方山水的滋养,造就了他简劲平实、气韵灵动的艺术风格。陈玉圃先生的作品颇具文人画风,清新脱俗,境界高致。编著有《山水画理》《国画写意四君子》《陈玉圃解析唐寅》《荣宝斋画谱》《南田画跋解读》《樗斋诗丛》《樗斋画谭》等著作。

花开见佛,缘起缘结。陈玉圃艺术馆必将成为艺术界无可忽视的瑰宝,也将成为汶上的艺术高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之大美,境界之通透。以艺术润泽世间,让美好得以留存与分享。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艺术资讯 )
艺术馆品鉴地址: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阳光盈城
艺术馆品鉴电话:
0537-7189999
艺术馆联系邮箱:
本文关键词: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禅语,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萨,佛歌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什么意思。这就是关于《佛教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禅语10句,写尽人间贪嗔痴欲》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