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诗人李白的一生】,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唐朝诗人李白的一生:读书|诗仙的快意人生——看李白八个境遇的悲欢离合
- 2、唐朝诗人李白的一生,唐代诗人年代排序
1、唐朝诗人李白的一生:读书|诗仙的快意人生——看李白八个境遇的悲欢离合
《你当像李白长风破浪》
湘人彭二著 符殊绘
博集天卷|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书通过月亮、少年、行旅、英雄、道教、愁楚、独处、多情八个侧面展现李白身上雄奇、瑰丽的生命之力,引领众人去探寻他的浪漫之核和潇洒之芯,感受从李白那里继承来的文化DNA将会如何跳动。
序:李白,中国人的青春故乡
近些年,一个被频繁提及的词叫“乘风破浪”。我们不禁想起李白的那句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中国历史上,李白是最具个人主义的诗人。他个性鲜明,把个人的能量、个人的解放都发挥到极致。在李白前后,我们曾见过多少光亮的生命因为地位、权力、名利、以及自己身处的环境等因素,萎缩成一个悲哀的老人。但李白不是。
在李白的诗歌中,永远有一个大写的“我”的形象,那是他自己。他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可以蔑视权贵,平交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对自己非常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还可以上天入地,来往古今,“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学者李长之在《李白传》里说:“倘若说在屈原的诗里是表现着为理想而奋斗的,在陶潜的诗里是表现着为自由而奋斗的,在杜甫的诗里是表现着为人性而奋斗的,在李商隐的诗里是表现着为爱为美而奋斗的,那么,在李白的诗里,却也有同样表现着的奋斗的对象了,这就是生命和生活。”
我们为什么喜爱李白呢?大概就是因为我们从李白身上,看到了生命本来的模样。它那么真实,不污浊,不委屈,充满活力、朝气,流动着少年和青年活泼的情感和新鲜的血液。而这也是整个盛唐的模样。
没有李白的盛唐,还能叫盛唐吗?为了解答这一浩问,本书通过八章内容,从月亮、少年、行旅、英雄、道教、酒等八个侧面,体会李白身上雄奇、瑰丽的生命之力,还将集中品鉴近三十首李白流传千古的诗文。
李白一生热爱月亮。不夸张地说,缺少了李白的描述,中国人对月亮会少了很多独特的体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没有哪个诗人,会像李白那样如此频繁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经历都写进月亮。因此,第一章为大家带来——“月亮:李白的另一个名字”。
有人说,如果杜甫代表中年,苏轼代表青年,那李白就是少年。“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李白作为一个少年的天真。“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是李白作为一个少年的无畏。因此,第二章是“‘后浪’:归去还是少年”。
让李白停止旅行是不可能的。家庭、婚姻、故乡都不能让他停止旅行。他是一个在路上的人。因此,第三章聊一聊“在路上:迎着风,迎向远方的天空”。
李白崇拜英雄,也渴望英雄的事业,希望自己成为英雄。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腐儒相比,李白更喜欢成为一个侠客,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赢得不朽功业,然后“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因此,第四章是别致的“英雄:李白的侠客梦”。
李白深受道教影响,道教思想、观察和看待世界方法深刻影响了他,也无处不体现在他的诗歌中,成为他诗歌的一大特色。如果想真正理解李白,就不能不对他的道教思想进行了解。因此,第五章走进李白的“道”——“道教徒:李白的快乐和痛苦”。
李白还爱喝酒,他离不开酒,酒仿佛成为他精神的信仰。酒,是李白的慰藉,是他对生命的肯定和辩护,是他身上巨大而原始生命力的体现,是个人主义的狂欢,是他与这个世界、自然融为一体的方式。因此,第六章不醉不休,“喝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孤独、寂寞的人,他的很多诗,都是在孤独寂寞中写下的。因此,第七章遥望李白的孤独,“独坐敬亭山:孤独,是天才的宿命”。
有人说李白薄情,因为家庭上他似乎付出很少。李白其实很深情,他对妻子、儿女、朋友、普通人都如此。但和杜甫的深情不同,李白的多情是作为一个浪子的多情,多情不能妨碍他浪子的自由。因此,第八章讲讲李白的“情”,“浪子:多情却似总无情”。
在今天,我们自问,我们还有生命力吗?活着的每一天,我们还有激情吗?我们是胆小的后浪,还是被后浪拍到沙滩的前浪?而李白,就像一个站在巨浪之前面不改色的少年,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和李白一起,乘风破浪,走进生命,走进“中国人青春的故乡”。
作者:湘人彭二
编辑:袁琭璐
2、唐朝诗人李白的一生,唐代诗人年代排序
唐朝诗人李白的一生?《全唐诗》是收录唐诗比较齐全的诗集,但有不少疏漏之处而且其中对收录诗人的顺序并不是按照诗人年代排的,比如刘长卿主要生活在肃宗、德宗时期,但是收录其诗要比孟浩然、李白等玄宗时期的诗人要靠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唐朝诗人李白的一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唐朝诗人李白的一生
《全唐诗》是收录唐诗比较齐全的诗集,但有不少疏漏之处。而且其中对收录诗人的顺序并不是按照诗人年代排的,比如刘长卿主要生活在肃宗、德宗时期,但是收录其诗要比孟浩然、李白等玄宗时期的诗人要靠前。
这里对比较有影响的诗人按照出生和活跃年代做一个大概排序,出生年月等参考网络资料,不太出名的诗人不作收录。因为目前只看到一部分李白的诗,就暂时到李白截止,之后的以后再续补。
因为《全唐诗》中诗人并不是按年代排的,所以按照年代排的话,这些诗人年代最靠后的应该是刘长卿,而且比他靠前的比如高适、岑参、杜甫暂时还没读到,所以这里都没有列出。
《全唐诗》开篇收录的是唐朝列位皇帝的诗歌,包括从唐初到唐末的诗人都有,最多的还是太宗和玄宗的诗歌。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诗一卷。
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太宗之子,诗八首。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高宗之子,诗七首。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诗一卷。
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玄宗之子,诗四首。
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805年),诗十五首。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诗七首。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诗六首。
唐昭宗李晔(867-904年),诗一句。
其次是皇后、妃子、公主的诗歌。
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636年),太宗皇后,诗一首。
武则天(624年-705年),高宗皇后,诗四十六首。将武则天列在皇后里面,大概古人认为她的周朝不正统。
徐贤妃(627年-650年),太宗嫔妃,诗五首。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中宗昭荣,诗三十二首。
杨玉环(719年—756年),玄宗贵妃,诗一首。
江妃(江采萍)(723年—756年),号梅妃,玄宗前期宠妃,诗一首。
另收录有皇子和藩王的诗歌。
章怀太子李贤(655年-684年),高宗太子,诗一首。
韩王李元嘉(619年-688年),高祖李渊之子,诗一首。
越王李贞(627年-688年),太宗之子,诗一首。
信安王李祎(684—743年),太宗之孙,诗一首。
另外集中收录的女官,还有五代十国时期的诗人如南唐皇帝李煜、蜀主王建这里不作介绍。
随后就是古乐府题的总选,比如郊庙歌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收录了唐代各时期诗人的相同题材。我们所熟知的《塞下曲》、《从军行》、《陌上桑》、《采莲曲》等各种带曲字、行字、歌字、吟字等,还有诗人常写的闺怨、王昭君、湘妃、民歌题材都是古乐府。
真正到了第三十卷才真正开始收录普通文人的诗作,唐朝到公元618年才建立,所以初唐很多人其实在隋朝(581年-618年)时也曾生活过,甚至远在南北朝时期,比如虞世南年轻时就生活在南陈时期。
第一个收录的非皇家诗作的文人是王珪(570年~639年),初唐四大名相之一,太宗时人,诗二首。
魏征(580年-643年),太宗时人,诗一卷,诗歌内容大多都是皇家祭祀或者庆典时的祝词。
虞世南(558年-638年),太宗时人,诗一卷,名篇《蝉》。
李百药(564年-648年),太宗时人,诗一卷,最著名的是写了《北齐书》。
王绩(约589年—644年),隋唐时期人,王勃是他的族孙,诗一卷。
卢照邻,生卒年不详,大概是高宗、武后时期人,“初唐四杰”之一,诗二卷。
骆宾王(约638—684),高宗时人,诗三卷。
韦承庆(639年—705年),宰相韦思谦之子,武后时期人,著名的韦氏家族一员,诗七首。
杨炯(大约650年-693年),高宗、武后时期人,诗一卷。其实“初唐四杰”最初是因为文章出名的,所以我们几乎没怎么读过他们的诗歌。
王勃(650年—676年),高宗时人,诗二卷,最著名的是他的《滕王阁序》。
杜审言(645年-708年),活跃在高宗、武后时期,是著名诗人杜甫的祖父,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诗一卷。
苏味道(648—705年),武后时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祖先,诗一卷。
李峤(645年-714年),武后、中宗、睿宗时人,虽然现在很少有人知晓,但当时很有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诗五卷。
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诗一卷,最著名的一句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崔融(653~706年),武后时人,诗一卷。
宋之问(约656年-约712年),主要活跃在武后时期以及玄宗之前,是律诗奠基者,诗三卷。
沈佺期(约656年— 约715年),与宋之问并称“沈宋”,诗三卷。
崔湜(shí)(671年~713年),武后后期和中宗、睿宗时人,著名的谄媚奸佞之人,诗三十八首。
姚崇(650年-721年),开元年间宰相,诗六首。
陈子昂(659年或说658/661年—700年或说699/702年),武后时人,诗二卷。
崔日用(673年-722年),也是当大官的家族出身,崔氏家族一员,活动年代在武后至开元初期,诗九首。
宋璟(663年—737年),开元年间宰相,诗六首。
张说(667年-730年),开元年间宰相,封燕国公,与苏颋并成为“燕许大手笔”,在当时的政坛和文坛都很有影响力,诗五卷。
苏颋(670-727年),开元年间宰相,袭爵许国公,与张说齐名,诗二卷。
张九龄(673年或678年-740年),开元年间宰相,诗三卷,著名的诗有《望月怀远》。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活跃于开元年间,诗一卷。
王湾(生卒年不详),开元年间人,诗十首,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张若虚(约670年—约730年),开元年间人,诗二首。
张旭(685年?—759年?),玄宗时人,著名书法家,诗六首,著名的诗有《桃花溪》,不过有人考证现传张旭的几首诗都不是他的作品。
王翰(687年~726年),诗一卷,最著名的是《凉州词》。
孟浩然(689年—740年),诗二卷。
李颀(690年~751年),诗三卷。
綦毋潜(692年-749年),复姓綦毋,诗一卷。
崔国辅,生卒年不详,玄宗时人,诗一卷。
卢象,生卒年不详,开元时人,与王维友善,诗一卷。
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诗四卷。
裴迪,生卒年不详,玄宗时人,诗二十九首。
王昌龄(698年—757年),诗四卷。
祖咏(699年~746年),诗一卷,著名的诗是《望终南余雪》。
李白(701年—762年12月),诗二十五卷。
崔颢(704年—754年),诗一卷。
储光羲(约706年—763年),诗四卷。
常建(708年—765年),诗一卷。
颜真卿(709年-784年),著名书法家,诗一卷。
刘长卿,生卒年不详,生活在代宗、德宗时期,诗五卷。
本文关键词:李白 的一生,唐代诗人李白的一生,唐朝诗人李白的一生经历简介,唐朝诗人李白的一生简介,唐朝诗人李白的一生经历。这就是关于《唐朝诗人李白的一生,诗仙的快意人生——看李白八个境遇的悲欢离合》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