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丈夫去世后,改嫁给了一个50岁的员外。因嫌弃员外年老,美女就和邻居的青年私混在了一起:“那老头太碍眼了,只有除掉他咱们才能长相厮守!”之后,她与情人合谋害死了丈夫。
明朝时,有个叫刘文静的员外,与妻子李氏生下一儿子刘启。刘启16岁那年,与表妹成了亲,之后不久,母亲就因病去世了。
怕儿子受委屈,刘文静就没再娶。一天,邻居王二龙到刘家串门,和刘文静聊起续弦之事,刘文静说,主要怕继母虐待儿子。王二龙一听道:刘启都是成过亲的人了,谁敢虐待他。
然后说起邻村姓绍的年轻女子,丈夫因病去世,娘家正托人给说相呢。
刘文静说:不知道那女子人品咋样,能否善待我儿子。王二龙见刘文静主动问起,便说道:那邵氏22岁,长得是貌美如花,德行兼备,你放心好了。
王二龙一番天花乱坠的说词后,刘文静给了他30两银子,托他上门去提亲,这一说竟成了。都是再婚,邵氏直接就来到了刘家。初来时,她对丈夫是百般关心,对继子也是态度和蔼。
但随着时间流逝,邵氏便嫌弃刘文静年龄大,自己还年轻貌美,邵氏有些不甘心。
邻居有个叫刘吉的青年,家境富有,可惜25岁妻子就走了。邵氏第一次见到刘吉,就沦陷了,而刘吉也对年轻貌美的邵氏一见钟情。很快两人就私混在了一起。
自此常常偷情,时间长了,两人觉得,暗度陈仓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在一番云雨后,刘吉对邵氏说:要想永远在一起,就得想办法将刘启小夫妻分出去,然后剩下刘文静就好办了。
之后,邵氏时常给刘启夫妇找事,刘文静一劝,她就说继子儿媳不待见她,坚决要与儿子儿媳分开过。刘文静没办法,就找儿子商量,让小俩口先搬到祖宅,之后他再慢慢劝说邵氏。刘启不想让父亲为难,二话没说就和妻子搬走了。
赶走了继子儿媳,邵氏就和刘吉商量:我怎样向老头下手,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呢?刘吉说:这还不简单,等刘文静回来,你就做些菜摆上酒,陪他喝几杯,等他差不多醉了,将毒药放入酒中。
然后你将值钱的东西交给我,最后做出失火的样子,去找刘启救火,到时候街坊邻居都会看到,自然不会有人怀疑你。
邵氏只想着尽快与刘吉在一起,没两天就依计烧死了刘文静,之后才找刘启救火。谁知,刘启可没那么好糊弄,他总觉得父亲的死有些不对劲:父亲的腿脚虽跟不上年轻人,但失火了他肯定会跑。再说邵氏毫发未损,为什么没早点求救呢。
刘启越想疑点越多,于是便质问了邵氏几句,却引得邵氏大怒,对着刘启又打又骂。刘启原本只是怀疑,这下便肯定了父亲是被邵氏害死的,于是将邵氏告到了衙门。
邵氏被带到府衙后,却倒打一耙。她说自己嫁给刘文静后夫妻和睦,昨天家中失火,刘文静先将她救了出去,然后又进去取财产,不料大火封门再也没出来。
知府大人听完邵氏陈述,便对刘启说:你父亲被火烧死纯属意外,你怎能诬陷继母呢?刘启不卑不亢的说道:
我原本和父亲在一起生活,去年父亲续了弦,开始好好的,不久前父亲忽然要与我分家。为了不让父亲为难,我搬去了老宅。之后父亲就被火烧死了,继母却毫发无伤怎能不让人怀疑?
知府大人又令衙役找来刘家的邻居询问,只见左邻说:我半夜听见响声,起来看时已归于平静,没听见有人呼救,直到清晨才得知刘文静被烧死。
知府大人又问右邻,也就是刘吉。刘吉说:昨晚半夜,我发现刘文静家起火,就赶忙过去帮忙,却见刘文静将邵氏背出来后,让我帮忙照看,自己则冲进屋里。谁曾想火势太大,再也没能出来。
知府大人听完左邻右舍的陈词后,裁决如下:邵氏和刘吉陈述属实,且已验明尸体,刘文静确为烧死。然后以刘启诬告为由,将其打了20大板后关入大牢,准备明日杖毙。然后又对邵氏说:你去买副棺材,明天将儿子尸体领回去埋了。
众人一听这判决结果,觉得知府真是糊涂,怎能只听邵氏与刘吉的一面之词,就将刘启视是逆子,还要将他杖毙。于是纷纷让邵氏为刘启求情,然而邵氏死活不愿开口。
邵氏一行人走后,知府大人命手下悄悄跟随,看看他们有没什么异常。街坊四邻们都各回各家了,只有刘吉和邵氏,在大家离开之后,居然又私混在一起。
知府手下便悄悄来到窗外。先是邵氏的声音:过了今天,我们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做夫妻了。刘吉则回道:这都是我谋划的好,你可要好好谢谢我呦。邵氏撒娇道:那你以后可不许辜负我!刘吉说:那是必须的。之后就是一番浓情蜜意。
次日,邵氏请人将棺材送到府衙,谁知,知府大人却让人将棺材抬到大堂前。然后对邵氏道:你和刘吉合谋害死刘文静,还有什么话可说?邵氏一时间吓得面如土色,刘吉想跑,却被衙役给绑了起来。
经知府大人一番刑讯逼供,邵氏和刘吉乖乖将犯罪事事如实交待。之后,邵氏和刘吉,都被判了斩刑。
@简十一说 以上故事出自明代安遇时的短篇小说《百家公案》。故事中的邵氏,为了一己私欲联合情人谋害丈夫。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寻找故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