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简介】,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简介:太仓市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成功获批
- 2、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简介,助力打造现代果业产业基地
1、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简介:太仓市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成功获批
以绿色生态为方向、以优质稻米为主导产业、以“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一片田”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范本……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建设名单的通知》,“太仓市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成为苏州市唯一批准创建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创建期为2022-2025年。
抢抓智慧农业机遇
生产绿色生态的优质稻米
太仓市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位于太仓市中部,规划面积14.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1万亩,重点打造“一环、两核、三区、三园”为体系的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
走进位于示范园核心区的东林村,只见广阔的高标准农田中,绿油油的水稻随风起伏。现在正处于水稻除草的关键时期,已离开一线工作岗位的东林村老主任张耀忠,依然坚守在农业生产一线。
“我是种地的‘老把式’,算起来,自己与土地打交道已有30多年。种田离不开年富力强的壮劳力。在我们农场,负责2200亩水稻田日常管理的9个人中,基本都是60岁左右。”张耀忠介绍。每个农民人均负责200多亩土地的耕种与收割,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农机,想都不敢想。
而最让自己开心的是,这两年,村里以智能灌溉、北斗导航、飞防植保实现精准灌溉、精准农机、精准施肥施药,全面向“无人农场”方向发展。“我们这辈人,赶上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好时候,不再像上一辈农民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而像我儿子那辈年轻人更是赶上了农业生产智能化、智慧化的好机遇,站在田间地头,用无人机就能施肥打药。”张耀忠说。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是全省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是产业兴旺的示范样板区,是生产要素集聚、装备技术集成、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区。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创新模式拉高村级集体经济
再过2个月,绿油油的水稻就会变黄,迎来丰收时节。太仓市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处副主任张心明介绍,收获过后,秸秆一般用作还田,而东林村的农场则利用现代化秸秆收集设备,将秸秆统一收集到饲料厂生产饲料。
这些饲料用来养殖东林村生态羊场的特色本地湖羊,平均每只羊每天可消耗3.5斤秸秆制作的饲料,肉质鲜美。
羊粪收集进入肥料厂,通过混合秸秆、菌渣发酵生产有机肥,年均可产生3000吨生态有机肥料。
稻麦田和生态果园生产出优质稻米蔬果,有机肥施用于农田,稻麦田产生新的秸秆。
“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一片田”,“四个一”的现代农牧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是以秸秆饲料化增值利用为核心环节,将稻麦粮食生产定位为主导产业,让主导产业与秸秆饲料化、草饲家畜养殖、有机肥培肥地力等关联产业形成规模配比。
这种现代循环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发挥了农业的多功能性。2021年,东林村一二三产业收入分别为1260万元、1560万元和1730万元,总收入达到4550万元,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的40%增长到目前的70%。
张心明表示,接下来将提升示范园建设首位功能及核心能力,大力实施产业融合链条化构建、创新要素产业化整合、产业运营数智化提升,持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努力将太仓市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建设成新时代江南鱼米之乡。
2、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简介,助力打造现代果业产业基地
曹玉君开着农药喷洒机在果园中穿行
在平谷区峪口镇中关村农业科技园区内,有一个以创新为身份标志的工场,这就是京瓦中心。作为其中主打果蔬栽培的创新示范基地,京瓦中心果业示范园有众多“黑科技”傍身,是普通果园“仰视”的对象。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这个神秘的果业示范园,为大家揭秘那些不为人知的高科技背后的故事。
走进京瓦果业示范园核心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果树“头顶”上那一张张铺天盖地的白色大网,远远望去,像是给果园架起了一顶白色的蚊帐。这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京瓦果业示范园园长曹玉君告诉北青报记者,这叫防雹网。不过,它的作用可不止防雹,而是能对雹灾、低温冻害天气、鸟虫害等全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有效降低冰雹等自然灾害对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因其对提高果实产量和促进果园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也被形象地称之为果农保收的“丰收网”。他还特别提到,这里使用的防雹网是出口以色列级别的专业防雹网,相比普通的网在孔径密度、材质上有一定优势,还能抗老化,使用年限上会更长久。
防雹网的外面,竖立着两根瘦瘦高高的栏杆,红色的杆身上面连接着白色的杆头。看似普通的栏杆,从头到脚都安装着精密仪器,可以监测园区风力、风速、气温、湿度、病虫害、降水、土壤成分等数值,并将实时测得的数据传回后方,供科研人员研究比对后及时对果园的各种设施进行调整,保证果树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绕过防雹网,进入里面的果树区后,北青报记者不禁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一棵棵果树看上去瘦瘦小小,树枝被分别朝两个方向固定在两根长长的钢丝上,钢丝下方并列着一根长长的黑色管道。再往下看,地面每棵树树根的位置都分别露出几个钢钉头一样的银色金属帽。曹玉君介绍,这些都是保证这里的果树一年栽种、两年见果、三年有产量的“秘密武器”。地面上像钢钉一样的设备名叫“自根砧”,其作用是控制果树的树根不会过于发达,从而达到矮化、细化果树的效果,“普通果园里一亩地可以种五六十棵果树,但是在我们这里,一亩地可以种植190多棵果树,产量要比普通果园高出一倍左右。”不仅如此,这种技术还可以保证挂果后六成的果子都长在距离地面1米3以下的位置,保证摘果的时候更加快速、便捷。
果树树根不够发达的话,果树的营养该如何保证呢?这就是那根黑色管道要做的事情。园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黑色管道是自动施肥滴灌系统,里面有配置好的水肥溶液,可以根据果树需要自动施肥浇水。“我们这个系统特别省水,以往灌溉一亩地需要四五十方水,现在有个十方、八方就够了。”曹玉君说,黑色管道上面的钢丝主要是为了给挂果之后的树枝提供一个支撑,保证树枝不会被果实压断。
果树栽植由稀变密、树冠由大变小、树身由高变矮……京瓦果业示范园里正在上演着一场栽培模式的“革命”,这些看似与以往栽培常识“相悖”的技术,推动果树产业朝着低碳、智慧和高效的方向发展。据了解,目前园区的农事活动如喷药、割草、疏花疏果、修剪、灌水等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省工省力,有效降低了果园投入。整个果园只需要两名工人即可完成日常维护。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北京青年报)
本文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规划,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简介内容,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情况介绍,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简介。这就是关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简介,太仓市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成功获批》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