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大乐?比亚迪的电动车销量在3月份翻了两番。福布斯2022年4月3日Russell Flannery报道。由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支持的总部设在深圳的汽车和电池制造商比亚迪今天表示,3月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四倍多,达到104878辆,而去年同期为24218辆。
该公司在一份公告中说,2022年第一季度,它销售了286,329辆新能源汽车,与2021年前三个月的54,751辆相比,增长了423%。
本月早些时候,比亚迪的国内竞争对手新普京--由阿里巴巴支持,蔚来--由腾讯支持,以及李想汽车都报告了3月份和第一季度在中国的交付量大增,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第二大经济体。
比亚迪的整体业务比其竞争对手更加多样化,因为,它还生产手机部件和光伏产品。客户包括戴尔、苹果、小米和华为。
比亚迪上周表示,2021年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至30亿元人民币,或4.78亿美元,原因是产品结构的转变。总体而言,销售额增长了37.7%,达到2113亿元。汽车收入攀升了33.8%,达到1096亿元,而手机部件、组装服务和其他产品增长了44.1%,达到855亿元。2021年,总收入的约30%来自国际市场,低于2020年的38%。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2.25亿股,即7.7%的比亚迪股份。
在今天的福布斯实时亿万富豪榜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身价为199亿美元。
中国给发达国家带来的恐怖主要是3点:
➤ 一是中国产业的全面性,导致中国在和所有发达国家竞争。
就拿美国来说,液晶面板产业、高铁产业、锂电池产业之类美国就没有,造船工业美国只剩下军用造船,民用造船基本退出了世界市场竞争,游轮买欧洲的,商船买亚洲的,也因为这样导致美国军舰造价奇高无比,造船厂没有民用订单,都靠军队养,美国军费为啥这么高,相当一部分就是这样被浪费掉了。
再比如德国,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芯片制造和封装、液晶面板、航空发动机、互联网这些产业基本都没有,德国也没有独立的航天工业。

再比如日本,卫星导航、民航客机、航空发动机、智能手机芯片设计、通讯设备、无人机、互联网这些产业基本没有或者非常弱小,航天工业没有全球航天测绘网,载人航天和空间站。
再比如军事工业,美国一家独大,航空母舰、四代机、超高音速飞行器、无人机、洲际导弹、相控阵雷达驱逐舰,核潜艇这些主战武器德国日本都没有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
而中国呢,上面列举的十几个产业全部都有,而且都不差。
例如大家印象中很高端的芯片设计,下图是IC insight发布的2015年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公司,美国当然遥遥领先,前十名美国六家,中国2家,台湾和新加坡各一家,日本德国均未上榜,且海思和展讯营收增速排在前三位。
➤ 第二是中国工业不仅是个全面的全能型选手,而且在几乎所有产业都能进入世界前五,很多是世界前三和世界第一。

比如互联网和卫星导航,成规模的基本就只有中国和美国在玩,中国世界第二,领先欧洲和日本。
再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国凭借着阿里、华为、腾讯、讯飞、百度等同样紧追美国。以云计算为例,德意志银行2016年5月公布的报告,世界三强是美国亚马逊、微软和中国阿里巴巴。中国除了阿里云,还有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等等,同样领先欧洲和日本。
比如液晶面板,全球就是中日韩台三家,技术水平中国的台湾位列世界第三落后韩日;但论产值和利润中国仅次于韩国世界第二,普通人印象中牛的不得了的日本液晶产业,现在只有JDI一家,份额不到全球10%,2016年还在裁员。
比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国、美国和韩国三家垄断了世界市场,中国至少排在世界第三。2017年中国手机品牌世界份额预计合计超过50%再比如造船业,世界三强是中国日本韩国,中国份额排在第一。

再比如军事工业,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世界前五无悬念,实际上中国是唯一一个从军费到主战武器都可以全面和美国竞争的国家。
再比如家用电器,中国、韩国、欧洲占据了世界主要份额。再比如通讯设备产业,华为中兴在技术水平,产值和利润都是世界第一。民用无人机,大疆在技术和产值利润上都是世界第一。
再比如服务器,2016年Q3全球出货前五惠普、戴尔、联想、华为、浪潮,都是中美企业,日本和德国都没有。
再比如海洋工程装备,也就是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舶,全球市场是被中国、韩国、新加坡三强把持,中国占全球份额35%,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全球钻井平台超过80%是中国制造。海工装备美国、欧洲、日本基本都没有什么份额,中国主要就是和韩国新加坡竞争。

集成电路产业是我国最落后的大产业,前面有美国日本韩国还有德国荷兰,中国排在世界第七
➤ 第三点是全产业链和发达国家竞争的情况下,中国工业还在高速增长,而发达国家早已停滞。
就总产值而言,中国2015年工业产值已经是美国+日本之和了,而2016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在6%左右,未来将继续保持6%左右的增速。我在中国未来国运如何的文章写过,只要中国保持这个速度,2025年中国工业产值将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之和,中国人均工业产值将达到西方平均水平。
2015年中国人均工业产值已经是日本的40%,保持6%的增速,2025年中国人均工业产值可以追平日本或者略少。
我们查看中国每年进口商品的结构就会发现,以前中国没有进入的高利润大飞机和航空发动机产业,2025年以前都可以被中国商飞和中国航空发动机公司顺利解决并且产业化,这个产业缺口会被解决掉。
液晶面板排在中国进口主要工业品的第三位,而到现在包括液晶面板的核心材料和生产设备在内,例如玻璃基板、偏光片等,已经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液晶面板技术的下一代OLED显示技术,中国目前进度仅次于韩国。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进口排在中国进口工业产品的第二位,国产汽车自主品牌势头已经起来了,国内各大车企对汽车的投资也是天量,这个产业也在逐渐向上攀爬。
目前和西方差距最大是集成电路及其生产设备产业,这也是我国目前进口超过1500亿美元,是我国进口的第一大商品,相比之下作为第二大进口商品的石油,由于油价大跌,每年进口也不到1000亿美元。其他任何一种工业产品进口都没有超过1000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