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三星u608拆机(三星u3300拆解)

1976年9月9日下午三时,全中国各地广播电台在一片哀乐声中共同宣告:伟大人民领袖毛主席因病情恶化,已于今夜凌晨0时10分去世……

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全体中华儿女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当中。

现如今,距离毛主席去世已经四十多年,那么毛主席的遗体为何一直保存的栩栩如生呢?

当毛主席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中央政治局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了将主席遗体永久保存的决定。

只不过,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尚没有遗体保存的经验。

想要对主席的遗体进行保存,应该从何入手呢?

中央卫生部接到命令后,先后找到了中国医科大学形态学教研室副主任徐静、陈克铨、参加过马王堆女尸发掘工作的高材生张炳常。

三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好手,只是谁也没有过遗体永久保存的经验,国内外少数几个先例也都因为个中原因无法借鉴。

在政治局会议上,三人面对中共中央领导小组的提问,也只能实话实说。

徐静表示:“我们之前从未做过遗体保存,只能尽力尝试。”

一时间,会议室里陷入了沉寂,空气像是凝固了一般。

最后,华国锋主席拍板:“就按你们的方法来!请务必要尽最大的努力!”

就这样,毛主席遗体保存工作正式启动。

遗体想要永久保存,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对其进行防腐处理。

三人将主席遗体清理后,开始向遗体中注入大量防腐液。

随着防腐液的注入,主席遗体肉眼可见的肿胀起来,这让徐静和陈克铨有些担心,毕竟主席的遗体吊唁和瞻仰工作马上就要展开。

但张炳常表示:“遗体24小时之内一定可以消肿。”

果不其然,在吊唁开始之前主席的遗体便恢复了常态。

在几人的打理下,主席的遗容仍然呈现出了栩栩如生的状态,第一步遗体保存工作取得了成功。

接下来,遗体要面对的便是温度问题。

吊唁活动开始后,主席的遗体被转移到了人民大会堂北大厅。

大厅的制冷设备在第一时间便全部打开,厅内温度降到了十几度,但这对于遗体保存来说仍然不够。

人群散发的温度,照明设备发出的热量,无时无刻不在加速着主席遗体的腐化。

“这样下去不行!”守在主席遗体旁边的三人非常着急。

中共中央得知主席遗体面临的问题后,果断指示北京计委部门,想办法寻来一个可以阻隔温度的玻璃棺材。

彼时北京只有一家可以生产有机玻璃的小工厂,接到消息后,工作人员一边眼含热泪一边连夜加工玻璃棺材。

在众人的努力下,一副能够隔温、隔气的玻璃棺材被送到了人民大会堂。

同时,来自北京氧气厂和化工系统的工作人员,为棺内充上惰性气体,将棺内氧含量降到了要求以下。

主席遗体第一阶段的保存工作,终于取得了胜利。

只不过,临时制作的玻璃棺不能最大程度上对遗体进行保护,中共中央也早早的就得知了这一点,所以在徐静三人展开遗体保存工作的同时,北京608玻璃厂为主席打造水晶棺的任务也提上了日程。

水晶棺结构虽然简单,但工艺却非常复杂。

首先就是棺材的选材问题,石英玻璃是公认的最优选择。

但是,当时世界上能够大规模生产石英玻璃的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我国能够生产的最大石英玻璃直径也不过半米。

工人们研究决定,采用分块焊接的办法。

在1700度的高温下,工人师傅将一块块20公分见方的石英玻璃,焊接成了两米多长的玻璃板。

第二个难题是玻璃的镀膜问题,玻璃不镀膜的话,会形成倒影。

可当时我国国内只有一台进口的真空镀膜机,且远远无法达到为两三米长玻璃镀膜的要求。

为完成任务,北京仪器厂、上海齿轮厂等单位,夜以继日的展开了镀膜机的研制工作,最后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便建造出了中国第一台直径四米的镀膜机。

最后一个环节便是棺材的组装。

为了不出差错,北京玻璃研究所实现按照同尺寸大小组装了两幅棺材,就是为了圆满完成水晶棺的制作。

1977年8月初,一副融合了全国30万人心血的水晶棺终于问世。

当月中旬,毛主席的遗体被正式安放进去。

毛主席的遗体之所以直到现在还能栩栩如生,早期的防腐、隔温、隔热,后来的水晶棺制作,缺一不可。

虽然过程非常复杂,但好在主席的遗容永远地保存了下来,这便是最大的成功。#大有学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70788/
1
上一篇微型投影机(微型投影机怎么用手机控制)
下一篇 小米手机1999(小米手机1999优惠券)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