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惠普ceo(惠普ce655a打印机墨盒)

惠普现任CEO Enrique Lores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刚刚入职公司实习生的照片。

如何看待华为高管出轨小三,威胁小三堕胎,孩子生下后不管不顾?

道德败坏的人渣,华为方面行动迅速,说明华为方面绝不姑息道德败坏的人站在管理岗,毕竟华为是中国科技企业的标杆,一切都要站稳在道德高地上。

事实上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都高度重视道德建设,注重高管的个人品德,微软老板比尔盖茨因此而不得不道歉,惠普前CEO赫德因为类似的问题而被迫离职。

华为这次在事情发生后迅速对该高管做出处理,证明了它不仅在科技创新方面高度重视,对于自家高管的道德要求也是很严格的,正是由于华为对自己企业文化的建设,才有如今强大的华为。

对此,中国的企业都应该学习华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促使高管都对自己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互联网时代结束?中美大厂都很困难!持续创新才有出路

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都相当的疲软。而我们今天要来谈的是其中的一个行业,那就是互联网行业,应该说从大的范畴来看,全球在过去几十年里,对我们各行各业甚至咱们老百姓生活,造成翻天覆地影响的行业,互联网绝对算的上一个。

我刚毕业那会,还没有现在的各种聊天软件,也没有移动支付,也才十几年的时间,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互联网行业推出的各种创新产品,造福人类的同时,也造富了一大批的创业者,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凡事都会物极必反,没有任何行业任何事情,是可以一直快速增长,而不进行调整创新的。

于是我们看到了中美两国全球最具互联网创新活力的市场,各大互联网巨头们的日子,都不如从前那般的快活了,不仅仅业绩下滑股价下跌,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创新造富神话,也随着全球监管的如期而至,面临重大调整,甚至有人断言,互联网的时代结束了,当然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创新不足是当前的主要问题,只有保持持续的创新,才能够在未来走出一条新的发展增长之路。

随着推特、Meta等科技企业近期宣布大规模裁员计划,美国科技行业似乎陷入了“寒冬”。不仅如此,金融等其他多个领域的裁员潮正在袭来。11月份以来,美国主要科技企业相继宣布大规模裁员。

社交媒体平台脸书的母公司Meta公司不久前宣布,为应对收益下滑及行业困境,将裁员13%,即超过1.1万名员工。推特裁员步伐更为激进,宣布了裁员近半的计划。电商巨头亚马逊也被曝裁员约1万名,其CEO安迪·贾西表示,裁员将持续到明年。惠普也声明将在今后3年裁员数千人。

其实出现互联网行业寒冬的,不止美国市场,在中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也面临的类似的行业调整。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家杂志近期的一片文章,就谈到了阿里财报之中,所隐藏着的一份互联网公司过冬指南。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许多企业都曾盲目跟风走过一条路——通过烧钱补贴来吸引用户。但在寒冬之下,用财务补贴创造的价值,几乎都是虚晃一枪,严重的还会伤害到企业根基。通过效率提升创造出来的价值,才是良性价值。当前各大互联网巨头们,都面临着关键的转型期。

以阿里为例,进入增长乏力期后,阿里一直在面临一个考题:如何在电商基本盘外找到新增长引擎。今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发布股东信,进一步明确阿里未来三大战略: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目前,国际环境处于整体需求旺盛阶段,阿里国际商业在当中取得增长,与国际通胀大环境也是一致的。

中美两个互联网创新大国,在行业的起起伏伏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重置,也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共同特性,也就是所谓的行业周期,我想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其他行业,只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客户的水平,未来就能够有机会渡过寒冬,迎来春天。

#未来五年联想研发总投入将超1000亿# 刚刚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未来五年要在研发投入上花费超过1000亿人民币(北美Lenovo Kickoff 2022大会)。看了一下,近几年联想研发投入保持在12亿美元到15亿美元之间,2016年是近几年研发投入巅峰14.9亿美元,到2018年这几年一直下降,最近三年逐年上涨,但依然没有超过2016年。但最近几年收入一直增长。联想宣布的1000亿分到一年约30亿美元,看似涨幅很大。但去年惠普拆分后两家企业一年研发投入都在20亿美元左右,合并约40亿。考虑到联想集团做对比,属实不值得骄傲。而去年一年华为研发投入1400亿人民币,阿里单季度研发投入超过20亿美元。哎,怎么说呢,之前科创板上市闯关显示它的研发费率不足3%,科创板倒数第五,真的是[抠鼻]

1997年,华为创立十周年,年销售额41亿,然而任正非发现内部出了大问题,仅仅5000人的公司派系林立、拉帮结派,内耗非常严重。任正非苦思无果,花20亿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当时,任正非发现几千人的公司内部各自为战,更糟糕的是前方辛辛苦苦拿到的销售订单,内部却无法按时生产,在规定时间内的交付率仅仅50%。

而同行业的外企却能够做到94%,这个数据让任正非意识到问题到底有多严重。任正非决定去国外为华为找一条出路,否则任凭内部这样下去,华为走不远了。

圣诞节前一星期,任正非拜访了休斯电子、朗讯技术、惠普、IBM,当时IBM的CEO郭士纳放弃了圣诞的假期,向任正非介绍了IBM的管理体系,他刚刚通过壮士断腕的方式,将僵化的IBM解救了回来,这样的经验是任正非迫切想要的。

听完对方的介绍,任正非明白自己找对人了,然而对方开出了天价,承诺派遣50位顾问入驻华为服务5年,可是每个人的时薪要300-700美元,而华为当年的销售额才40亿,也就是说要拿出一大半的销售额来支付这些顾问的服务费。

用20亿买一套管理系统,即使放到现在也是一笔天价,没想到任正非决定,不管花多少钱都要让华为学会这套东西。这是能够从“质”上改变华为的。

IBM顾问来到华为后,任正非抽调了300名管理层来对接、配合他们的工作,骨干们非常不满、引起很多反弹,任正非铁了心要改变内部“土匪式”的管理局面,于是下令谁反对、不配合、使绊子的谁就离开华为。

在任正非和一众骨干的同心协力之下,华为一步步展开自救,几年后,顾问们离开华为时发现,华为早已经脱胎换骨,华为的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了一半,订单的交付效率提高了一倍。

这时候再看华为,发现它的产品研发体系是IBM设计的、组织架构是美世咨询公司(Mercer)设计的、财务体系是普华永道的,供应链是从IBM学习的。

被美国举国针对的中国民营企业、这家饱受不公正对待的中国公司竟然是一步一步从外国公司学习、优化得来的。

华为的成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让所有美国专家、外国企业家想不通的是,华为明明是使用了IBM设计的管理系统,却保留了极具特色的中国行事风格。

华为的行事风格非常像军队,华为的高管们能够用最流畅的外语在世界各地介绍产品、也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攻占山头、前线后方、农村包围城市”这类革命词汇。

华为看似由外国顶尖公司帮忙设计,流程、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等都是他们设计好的体系,然而华为身上流淌着最具中国特色的血液,因此才成就了华为。别说西方人看不懂、看懂了也学不会,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密码传承。

2003年,任正非挺过至暗时刻,那一年他59岁,在华为完成所有体系的改革之后,卸任CEO职位,他将权利全部下放给华为的8位高管,由他们共同来决策,因为任正非知道,一套能够帮华为成长为全球化集团的企业制度已经搭建完毕,是时候让它展现威力了。

后来,任正非有时候也开玩笑说,华为我说了不算啊,他们也不听我的。任正非将自己手中的权利交给更适合的人,这也让华为成长为如今的巨头。

1842年,魏源第一次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1911年,一位伟人立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87年,一位老人低沉告诫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987年,任正非在深圳成立科技公司,要取什么名字呢?他看到了那句标语,“心系中华,有所作为”,他将公司取名华为,中华有为!

近些年来华为5G技术领先世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针对华为,处处打压、无端制裁,华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磨难,美国启动芯片制裁,华为迅速推出鸿蒙,即使有所影响,华为仍独立向前,迎难而上。

时至今日,华为仍旧是世界上拥有5G专利最多的企业,很多人都好奇华为如何挺过来的,不妨看看这本《华为生存密码》。

《华为生存密码》记载了华为多年来遭遇的磨难,比如说上面所说的任正非改变体系结构等故事都记载在其中,这本书以一个在华为生存8年的职工角度,去看华为的“生存之道”。

书中记载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事儿,任正非在内部说“华为永远保持开放的态度,20万华为员工没有一个喊反美的口号,我们要正视美国的强大、看到差距,保持学习,更不要让反美的情绪影响到华为自身。”

正是因为这样,在华为遭遇美国的芯片封锁,华为的员工在做的是研究替代的芯片、应对的方法,而不是去网上骂战。这是18万员工的危机感,让华为依旧保持5G领域的世界第一,以民营企业一己之力扛下美国的针锋相对。

不管你是刚出校门还是创业者,都应该看看这本《华为生存密码》,其中将华为内部的竞争、管理、沟通、组织以及各个事件华为的应对方式都写出来了,可以说最硬核的宝典。

不管是自己看还是送人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原价88,现在只要59,正版《华为生存密码》↓↓↓↓↓↓↓↓

美国大厂的很多CEO都是印度后裔,给人的印象是印度在IT行业力压中国一头,事实如此吗?

在如今的国际互联网产业中,印度码农一向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尤其是那些毕业于著名“神校”印度理工学院的学子,为硅谷大厂撑起了一片天。

印度第三大城市班加罗尔,几乎包括了国际上所有热门高新科技公司的分部:微软、谷歌、惠普、通用电气......

除此之外,班加罗尔是印度的高等教育中心,拥有印度历史最悠久的理工学院,同时也是印度的汽车枢纽、航空垄断之都、电子制造中心,无数印度理工科学子在班加罗尔圆梦。

2022年,班加罗尔市区的人均月收入超过了54万卢比(折合人民币4.5万元),而2022年印度的人均月收入约为15万卢比(折合人民币1.3万元)。班加罗尔所在的卡纳塔克邦,也沾了班加罗尔高新科技产业们的光,成为了印度GDP增长速度最快的邦之一。

美国大厂的很多CEO都是印度后裔,给人的印象是印度在IT行业力压中国一头,事实如此吗?

真相就是印度IT不差,但也没那么好。

那么,为什么世人一提到印度的IT行业如此知名呢?其实,并不是印度的IT行业发达,而是欧美国家为了省事就直接把一些IT项目直接丢给了印度,而这些项目的难度一点都不大,但是胜在数量多,于是因为欧美海量的IT项目,无数印度IT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林立了出来。

同时要记住一点的是,印度的IT行业出彩,并不是指他们的技术出彩,而是他们因为IT行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出彩,换句话说,印度IT工程师其实能力一般,但是他们因为价格低廉所以才受到欧美国家的青睐,因此,印度的IT行业是靠量取胜,靠低成本取胜,而非靠质量取胜。

这是中国以前走过的路,目前中国已经在腾笼换鸟阶段逼近美国了。只不过印度这条路走的也不差而已。

许多印度的IT人员,都是仅仅接受过一些基本初级的技术培训,只要他们能够满足IT外包订单,那么这些技术就足够了,这才有印度的IT神话。如果非要对IT技术的高端进行比较的话,印度是占不到任何名次的,印度的IT行业就是靠着大量的外包工程而堆积起的行业繁荣。

不过虽然大多数印度IT人员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并不深,但是世界也不乏有许多印度籍的IT技术型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往往都是在美国上班,很少有回国的例子。并不是这些人不爱国,而是他们留在国内是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因为印度国内的IT行业只要你掌握一些基本的就可以胜任,而国外的IT行业,你必须技术高超才有可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这就是印度和世界的差别。

这与中国现阶段也不一样,在美国读个一般的学校,拿个CS学位,不仅在美国,在中国也不是那么好混了。

有一点,许多IT行业的巨头公司之所以愿意把公司的业务交给印度来代工,原因是印度IT服务体系十分的完善,准确率也十分的高,更关键的是服务非常的到位。

比如,GT开发的手机系统,已经完成了所有框架内容,剩下的就只有复制和代工,于是,GT就把这项业务直接交给印度的外包公司,GT只需要低廉的价格就可以得到满足需求的手机系统成型份数,这就是欧美IT技术公司喜欢找印度的原因。

两位程序员创立的养车平台启动香港上市,计划在港IPO融资7亿美元。途虎养车创始人陈敏创业前是做软件开发的,现在将成为上市公司的CEO。

途虎养车成立之初主要是提供线上预约,线下安装的养车方式服务平台,现在已经是汽车后市场服务、养车类B2C+O2O的电商平台,属于独角兽企业。

创始人分别是陈敏和胡晓东,公司CEO陈敏持有途虎11.76%的股份,为公司最大个人股东。在创立了途虎养车网以前,陈敏曾在惠普、中国车盟等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很多年,可以说此前大部分职业生涯是程序员。

公司另一位创始人胡晓东持有途虎3.22%的股份,先后在微软上海分公司的工程师,思爱普软件担任高级程序员,后又在车盟担任研发总监。在成立途虎公司以后,主要工作还是负责公司的项目研发工作,可以说一直在跟技术打交道。

有很多人经常说,程序员不适合创业,这种人大概率不是程序员,或者说没有开过公司创业过。其实,很多时候创业能不能成功,跟以前的职业关系不太大,绝大部分创业者都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朝着目标走一步算一步。现在我们熟知的互联网大厂创始人,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未来自己的公司会做到这么大,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最初的目标非常小,只是为了解决某个行业的某个痛点,随着业务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随之而来的是,公司员工越来越多,盘子越来越大。

关注@北漂程序员创业,了解互联网创业。

夜读《杰克·韦尔奇自传》

​杰克韦尔奇2001年9月从通用电气CEO的位置上退休,2001年10月这本书以多种语言在全球同时推出。此书预付稿酬700万美元,首印120万册。这才叫“畅销书”?据说在中国就卖出了100多万册。

​杰克·韦尔奇在任20年期间使GE公司的市值从120亿美元上升到4,100亿美元,营收从250亿美元上升到1,400亿美元,利润从15亿美元上升到127亿美元。

又​二十年后,在我的研究图谱上,GE公司市值1124亿美元,营收758亿美元,利润27.4亿美元。在工业集团公司的产业内排名第三,第一名是西门子,第二名是霍尼韦尔。

​但是这本书仍然值得读。值得我20年前读,也值得我20年后的今天再读。杰克·韦尔奇于2020年3月去世,享年84岁。

​1989年,我在克劳顿村的通用电气管理学院教室里,听过韦尔奇的演讲,并与他对话,至少问了一个问题。那时他已经被封神了。我是中国第三批赴通用电气管理学院进修的企业管理者。那时我在国有企业工作,被国家经贸委经过考试选拔,去通用电气管理学院度过了三个月的美好时光,其中一个月在克劳顿村学习,两个月被分配到通用电器的工程塑料事业部,那是杰克·韦尔奇起家的地方,进行了两个月的调研考察。可谓大开眼界,收获颇丰。

美国企业家传记值得一读的,还有斯隆的《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帕卡德的《惠普之道》,艾科卡的《艾科卡自传》,乔布斯没有写自传,但有一部授权的《乔布斯传》。后面还会有《比尔·盖茨自传》、《贝佐夫自传》、《马斯克自传》、《巴菲特自传》,等等?

中国的呢?韦尔奇在自传的跋中写到,“那些坐在会议室里轻松的划分市场份额的人不要忘记了,这个蛋糕中将有一半是要留给中国的。在今天的中国有一些你可能闻所未闻的公司发展迅猛,会在未来10年以巨无霸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威胁我们的基本生存。所以中国并不仅仅是个巨大的市场,它的民族工业正在成为强大的竞争对手。”

我的“金句”:国家的支柱是经济,经济的基础是产业,产业的根本是企业。

企业家是什么?再看二十年?

华为崛起了和中兴醒悟了,而小米和联想却仍然是执迷不悟了!

不得不说了!不吐不快,没有比较就是没有伤害,太得不偿失了!自从2019年中兴被限制后,迫于手机芯片被卡脖子,最终不得不缴纳10亿美金罚款和4亿美元保证金才解除危机。试想14亿美金用于研发的话,也不至于被人掐着脖子。但是,小编认为这14亿花得值!中兴与小米和联想相比之下,最关键的是中兴幡然醒悟了!中兴知耻而后乎勇,经过几年的奋发前行和技术沉淀,现在的中兴已经旧貌换新颜。无论是软件操作系统,还是5G芯片和5G解决方案等诸多方面都相继取得成功。中兴自研的新支点操作系统出货量超2亿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复兴号高铁用的就是采用的中兴操作系统;中兴微电子也是继华为之后第二家拥有7nm芯片的企业;在《5G专利竞赛的领跑者》报告中,华为以15.39%的专利申请量占据全球第一;而中兴也以9.81%的专利申请量,拿下世界前三。在5G领域,它还是全球仅有的能够提供完整5G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两大厂商(华为和中兴)之一!

而现在的小米和联想不像华为和中兴静心研制核心技术,而是研究如何无厘头怒对友商,没有心把思放在自主研发芯片上,而是挂靠高通老爹徒有虚名地联合开发高通骁龙外挂基带芯片,这不得不让国人嘘唏不已。

至于联想,既高兴又窝心,高兴的是,2021年联想PC销量仍然超越惠普重回全球第一,窝心的是芯片和操作系统都是美国的!作为全球第一大PC制造商的联想也是如此!联想CEO杨元庆曾经还表示,“一家公司无需做所有的事情,联想并不打算研发芯片和操作系统”。然而不掌握核心科技,产品就很难形成特色,很难具有竞争力,在同质化如此严重PC领域更是如此,所以,导致联想的利润率只有大约只有1.1%!这样的利润率对于一家所谓的科技企业可以说相当之低!

这一正一反,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因此,绝大多数国人从内心还是支持华为和中兴!那是因为她们俩真心去研发核心科技,毕竟她们俩是冲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科技垄断的标杆企业!期待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且多多益善!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巴菲特和芒格:在中国,能淘到更低价更优质股】作者:沃伦·巴菲特

来源:中国基金报(ID:chinafundnews)

转自:正商阅读

大家五一好。

昨天是投资者的春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其创始人沃伦·巴菲特的家乡——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举办年度股东大会。此次股东大会是自2019年疫情爆发以来首次回归线下举办。

此次盛会大概从昨夜10点半持续到凌晨4点半,一共差不多有6个多小时。我们梳理了Q&A问答环节中36个要点。

以下,请欣赏。

根据现场网友发布的截图,女王中心 (CHI Health Center)现场也已经人气爆棚。

根据现场画面和社交媒体图片,巴菲特多年好友比尔·盖茨、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以及苹果CEO蒂姆·库克都出现在现场。

以下是实录过程。

巴菲特表示,时隔三年真真切切地看到股东们,真的太好了。

1、 巴菲特解读一季度大幅加仓股票

巴菲特在股东会上表示,一季度公司总共买入了518亿美元的股票,同时卖出了103亿美元。

其中二月底至三月中旬期间,一口气买了410亿美元的股票。虽然现金水平大幅下降,巴菲特依然表示公司将保留足够安全的现金,公司四月以来还未展开过股票回购。

2、 巴菲特:进入2022年,我们拥有很多很多公司,这里面包括36万员工

巴菲特表示,今天已经进入2022年,在此我可以告诉大家,伯克希尔现在的收益是70亿。

我们还有很多很多公司,这中间包括了36万的员工,他们还保有他们原有的工作,而且他们将你们的金钱都用在你们值得获取利益的一些层面上。

这中间当然还有风险,但是结果到底如何,我感觉还是非常良好的。

3、 巴菲特:伯克希尔手头总是有大量现金

巴菲特在公司股东大会的开场评论中表示:“不会改变的一件事是,我们手头总是有大量现金。”

他说,虽然该公司在投资活动方面看起来开始缓慢,但在从2月21日开始的三周内,该公司花费了超过400亿美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1439亿美元的现金和美国国债,到2022年3月31日降至1027亿美元。

他谈到了他和该公司副主席查理-芒格对股东资金的谨慎态度,“永久损失他人(信任我们的人)资金的想法是我不想拥有的未来。”

伯克希尔在一季度的活动包括:增持西方石油和雪佛龙,以42亿美元收购惠普公司11.4%的股份。

4、 巴菲特:过去两年股市难以捉摸 就像赌场一样

……

所以,华尔街赚钱的方式就是投机。

……

7、 巴菲特警告股东警惕“新形式的货币” 强调现金的重要性

……

10、 巴菲特畅谈收购Alleghany保险:很偶然的一件事

……

但是我其实对Alleghany这家公司在60年跟踪的过程中了解不少,当时John在字条上提到,这是我作为CEO以来的第一个年报,我就想把这个信息发给你们。

……

31、 巴菲特评价比特币:没有价值

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再次抨击加密货币称,和农场、公寓不同,比特币并不会产出价值,它的价格只会取决于下一个购买它的人愿意出多少钱。加密货币现在或许因为炒作而仿佛拥有了魔法般的吸引力,但它本身没有生产能力。

芒格表示,在他的生活中会尽量避免愚蠢、邪恶,以及让他与其他人相比看起来很糟糕的事情,而比特币兼具这三点。

32.、芒格:比特币愚蠢、邪恶 最后价值可能变到0

芒格(Charlie Munger)称加密货币“很愚蠢,因为它可能会跌至零”,而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则表示,他更喜欢“生产性资产”。

芒格针对加密货币置评称,“它是愚蠢的,因为它可能会降至零;它是邪恶的,因为它破坏了美联储体系。”

芒格表示,比特币为什么邪恶呢?它真的降低了我们国家货币和美联储系统的能力,这是我们完全需要的,这是需要我们保持政府可信度的一个关键。

……

全文:网页链接

【思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转发的目的为传递信息,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并已明确注明作者和文章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转发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70646/
1
上一篇苹果官翻(苹果官翻机和原装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 pptv电视机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