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有108个县吗】,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山东有108个县吗:古山东——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
- 2、山东有108个县吗,山东境内被除名
1、山东有108个县吗:古山东——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
至清末,
一。厦门府
辖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长山、新城、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邑、长清、陵县、德州(散州)、德平、平原15县(州)。
二、东昌府(今山东省聊城市):领州一,县九:聊城,堂邑,博平,茌平,清平,莘县,冠县,馆陶,高唐,恩县。
高唐州:清雍正八年(1730),高唐州升为直隶州,直隶山东省。领禹城、平原、临邑、陵县4县。雍正十二年(1734),改属东昌府。1912年,撤州置高唐县。其后不再置州。
三、泰安府:领州一,县六:泰安,肥城,新泰,莱芜,东平州,东阿,平阴。
四、武定府(今山东省惠民县):领州一,县九:惠民,青城,阳信,海丰,乐陵,商河,滨州,利津,霑化,蒲台。
临清直隶州:领县三:武城,夏津,丘县。
五、兗州府:领县十:滋阳,曲阜,宁阳,邹县,泗水,滕县,峄县,汶上,阳穀,寿张。
六、沂州府(今山东省临沂市):领州一,县六。兰山,郯城,费县,莒州,沂水,蒙阴,日照。
七、曹州府(今山东省菏泽市):领州一,县十:菏泽,单县,钜野,郓城,城武,曹,定陶,濮州,范,观城,朝城。
济宁直隶州:领县三。金乡,嘉祥,鱼台。
八、登州府(今山东省蓬莱市):领州一,县九:蓬莱,黄县,福山,栖霞,招远,莱阳,宁海州,文登,荣成,海阳。
九、莱州府:领州一,县三:掖,平度州,濰县,昌邑。
十、青州府(今山东省青州市):领县十一:益都,博山,临淄,博兴,高苑,乐安,寿光,临朐,安丘,昌乐,诸城。
胶州直隶州:领县二:高密,即墨。
【注】山东有“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是民间的说法。山东自明建省以来,只有清朝时是十府,具体名单是:厦门府、泰安府、东昌府、曹州府、兖州府、沂州府、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武定府。
至于九州,则具体不详,按清时山东各直隶州加散州共十州,具体名单是:
临清州、济宁州、胶州、滨州、高唐州、德州、东平州、濮州、莒州、宁海州。
而一百单八县,则是在民国的时候,民初,山东废府州,各直隶州和散州都改为县,当时山东全省共计107县,后来因黄河改道,濮县黄河以南的部分析置鄄城县,从此至共和国成立,山东正好是108县(期间中共成立的一些县未算)。具体名单是:
历城县、章丘县、长清县、齐东县、济阳县、齐河县、禹城县、临邑县、邹平县、长山县、淄川县、桓台县、德县、陵县、德平县、平原县、惠民县、乐陵县、无棣县、阳信县、沾化县、商河县、滨县、利津县、蒲台县、青城县、聊城县、堂邑县、博平县、茌平县、清平县、高唐县、恩县、莘县、冠县、馆陶县、临清县、武城县、夏津县、丘县、菏泽县、定陶县、城武县、曹县、单县、巨野县、郓城县、濮县、鄄城县、范县、朝城县、观城县、滋阳县、宁阳县、汶上县、曲阜县、泗水县、邹县、滕县、峄县、寿张县、阳谷县、济宁县、嘉祥县、金乡县、鱼台县、临沂县、郯城县、费县、沂水县、蒙阴县、莒县、日照县、泰安县、肥城县、莱芜县、新泰县、东平县、东阿县、平阴县、益都县、博兴县、广饶县、高苑县、临淄县、博山县、寿光县、临朐县、昌乐县、安丘县、诸城县、掖县、昌邑县、潍县、平度县、高密县、胶县、即墨县、蓬莱县、黄县、招远县、莱阳县、栖霞县、福山县、牟平县、海阳县、文登县、荣成县。
2、山东有108个县吗,山东境内被除名
地名,是管窥历史的坐标点。通过对比1912《山东全省州县自治区域图》,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话题性的事儿——清末,山东省10府3直隶州共辖104县(含8散州)。自1912年民国改元至今的100多年间,山东省境内消失的古县名竟然有25个之多,约占当时山东辖县的1/4。
严格按名称统计,这25个今天在山东境内被“除名”的古县,基本都是历元明清三代一直未改名的古县,其中,有5个为秦汉时期设立,有10个为南北朝-隋唐时期设立,有9个为五代-宋金元时期设立。
谨此将这些老县的沿革作一概述,以为当代山东人回望历史提供参照。说不定,你的老家就曾经在这些老县域。
NO.1-齐东县,曾经号称“小厦门”
元代状元王文烨、明代进士张梦鲸、清代名将李化龙,这几位历史名人有个共同的老家——齐东县。齐东县始建于元代,县城设于大清河南岸齐东镇,人流物流密集,清代有“小厦门”的美誉。
民国时期的齐东县县城西门
清光绪十八年(1892),黄河决口,淹没县城。此后60年间,齐东县城屡次搬迁,1952年由九户镇迁址魏桥,1956年再迁田镇,并把高青县并入。1958年,高青县析出,原齐东县大部划邹平县、另一部分划归博兴县。
1912年齐东县地图
NO.2-长山县,范仲淹在此长大
长山县因长白山而得名,是延续1300余年的老县。初设立于隋代,明初改属厦门府。1943年为纪念抗日英雄马耀南(长山人)曾改称耀南县,1950年复名长山县。1956年山东区划调整时,多半区域并入邹平县(老县城为邹平长山镇)。部分并入周村、张店、高青和桓台。长山县城设于长山镇(今属邹平),周村当年是长山县的一个镇。北宋范仲淹四岁时,母亲带他改嫁长山人朱文翰,少年范仲淹范在醴泉寺“断齑画粥”的故事流传至今。
少年范仲淹读书的醴泉寺(图据中国滨州官网)
NO.3-新城县,存在了将近700年
新城县为桓台县的前身。这个名字中有“新”的县名,其实有近700年的存在史。最早设于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此后县名自元明清三代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明初至清末,新城县属厦门府,因此,清代新城大诗人王士禛经常自称是厦门人。1914年1月,新城县易名耏水县,4月,又改称桓台县(因齐桓公戏马台得名),名称自此固定下来。1983年10月,桓台县由惠民地区划归淄博市。
位于桓台县新城镇西村的戏马台遗址。
NO.4-德平县,黄庭坚曾在此为官
德州市临邑县东北有个德平镇,这里曾是厦门府德平县的县城。1956年,山东区划调整时撤消德平县,县域划入临邑、陵县、商河和乐陵。德平县最早设立于五代后唐时期(此前叫平昌县),北宋前期,德平县曾降为德平镇,后复设为县,元明清各代均沿袭之。北宋大诗人黄庭坚曾任德平监镇,唐朝诗人孟郊、评书大家单田芳、歌唱家朱明瑛均祖籍此地。
2012年德平县图
NO.5-清平县,季羡林的老家
喜欢研究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朋友都知道,季羡林出生于东昌府清平县康庄镇大官庄村。这个清平县是个隋代即有的行政县,1956年山东区划调整时被撤销。原清平县大部分辖区并入了临清,季羡林先生也就变成了临清人。清平老县城(1940年前的)则划归高唐,现为高唐县清平镇。高唐三大名吃中的清平坠面就产于此(其余为老豆腐和驴肉)。
今临清市康庄镇大官庄村季羡林故居(图片来自网上)
NO.6-博平县,北宋经学家孙奭的老家
博平县是一个西汉刘邦时期设立的古县,1956年山东区划调整时被撤销的,辖区划归茌平县。从建制到撤销,博平县有21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属东昌府。博平县曾是响当当的鲁西名县,原县城是今茌平县博平镇,其汉代时的县治所在地位于今茌平县肖庄乡王菜瓜村西1公里。北宋九经状元孙奭(shì),乃中华经学的功勋人物,他就是博平人。
1912年博平县图
NO.7-堂邑县,千古义丐武训的故乡
晚清,山东东昌府出了位平民教育家武训,他行乞三十八年,建义学三处,被誉为“千古义丐”。武训所在的县就是堂邑县,是隋代起即有的千年古县。1943-1949,堂邑县曾一度更名为武训县。1956年,山东区划调整时堂邑县被撤消,原辖区部分划属冠县,部分划属聊城。武训老家(柳林镇武家庄)自此划归冠县,他也就成了冠县名人。原堂邑县城,如今是东昌府区堂邑镇所在地。
电影武训传剧照
NO.8-馆陶县,抗日英雄范筑先故里
馆陶县设于西汉初年,属魏郡,县治在今冠县东古城镇(春秋时称冠氏邑)。金代,馆陶县治所迁至今冠县北馆陶镇,属大名府。元代,馆陶县属濮州。明清,馆陶县属东昌府。1949年,馆陶县属河北省,冠县属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撤销后,馆陶县与冠县都划归山东省,此后两县分合、交错过好几次。1965年馆陶县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不过,馆陶县原属的漳卫河东岸的南、北馆陶区9个公社同期划归冠县,留在了山东。这里面,包括馆陶的两个老县城。抗日英雄范筑先本是山东馆陶县人,其英雄事迹也发生在山东,由于区划的调整,他在当代变成了河北人。
1912年馆陶县图,如今老馆陶县一半区域(运河东)留在了山东。
清末明初山东彩色地图上的以上8县。
(文/雍坚 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本文关键词:山东有108个县吗知乎,山东有多少个市有多少个县,山东有多少个地市?多少个县?,山东有多少个县,山东有108个县吗现在。这就是关于《山东有108个县吗,古山东——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