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个成都规划的冷饭。
成都二圈层比较任性,可以直接换板块换核心,不像主城区尾大不掉。双流可以从东升换到怡心湖,新都可以从老城换到大丰西甚至于后来的大丰东。
双流2021-2035年的国土空间规划近日出炉,很明显的一个变化是——
其核心区由原先的“杨柳湖主中心+空港副中心+怡心湖副中心”,改为了“东升老城城市中心+怡心湖城市中心+永安湖城市中心”。
这意味着什么?
杨柳湖进入了实质性的LW阶段,从城市发展格局,从综合配套引入,再从市场舆论接受度,杨柳湖都是过去时了。
区域中心≠地理中心。
拨乱反正,把重心倾向于紧贴高新天府的华府-怡心湖-永安湖轴线上,明显要务实得多。一方面可以顺势而为,另一方面也能避免板块价值被天高虹吸。
这一点,想必很多双流有识之士早就认识到了,所以怡心湖规划了新的行政用地,所以我此前对杨柳湖一直表示无感,比如某人才公寓,顺了又顺,很能说明一些道理。

杨柳湖的未来,只有看后续地铁规划,但其高度,永远不可能达到新轴线水准了。
双流最稳的,还是华府+怡心湖。
而东升+航空港,沦为了纯自住板块,生物城永安湖依然还是起步阶段,目前建议三四慎重,至于其他的双流非核心板块,直接进入放弃名单。
成都的楼市变迁十年;
2012年,0.6万一平。
2015年,1.0万一平。
2018年,1.5万一平。
2021年,1.6万一平。
2022年,1.6万一平。
……
作为四川的省会,成都的房价一直稳定向上,从6千到1.6万一平,上涨了一万。但拐点很快到来,在疫情之后,成都的房价开始不涨。
那么,未来的楼市走向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成都2021年GDP数据为19916.98亿,还是差了那么一丢丢进2万亿行列,保持了中西部第二名的成绩】

每到年底,大家最关注的就是各地GDP数据,截止今日,根据成都统计部门的公布,2021年成都市的GDP数据为19916.98亿元,增长速度为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全川目前已经公布出数据的市州也达到了19个,快来看看各自的城市成绩如何呢?
不得不说,宜宾这几年真的是“开挂了”啊,一跃冲上了全川第三的位置,并且把曾经的老三【德阳】给拉开了一大截,照着这个趋势下去,感觉宜宾超过绵阳成为第二也要不到几年了……#成都头条#
1月29日,《成都市新津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将打造成南门户枢纽城市,构建“四铁五轨”轨道交通网,四条铁路:成贵高铁、成昆铁路、川藏铁路引入成都枢纽天府至朝阳湖站(新津段)(规划)、成灌铁路延伸线(规划);五条轨道交通:地铁10号线(现状)、市域铁路S6、S7、S8、S18(规划)。构建“四高”高速公路网,四条高速: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天邛高速、成雅高速、成乐高速复线。构建“五快六主”干线网,五条快速路:成新蒲快速、天新邛快速、天温都快速、天新大快速、西新大道(籍黄快速);六条主干道:大件路、三新路+新蒲路、新邛路+西创大道、西新大道、新科大道+南环线、迎宾大道+五河路。探索全域TOD精明管城模式,轨道交通TOD8处:七站一场,重点推进新津站、五津站、刘家碾站、新津南TOD;高速公路TOD1处:梨花溪超级服务区;公交场站TOD4处:老码头公交场站TOD、农博园公交场站TOD、骑龙湖公交场站TOD、新津站公交场站TOD;高铁枢纽TOD1处:成贵高铁新津南站综合枢纽。#成都头条# #新津#

成都2021年gdp接近2万亿了,比苏州少了2000多亿,看看成都各区gdp,真实让人很惊讶!成都真是大的惊人,拥有22个区县,其中区有14个,县级市有5个,县有3个,成都虽然不是直辖市,但规模胜似直辖市。
要知道一个江苏省也才13个地级市,gdp2.2万亿的苏州才5区,4县级市,gdp1.4万亿的无锡,才5区,2县级市。 和成都22个区县比起来真是少之又少。
在成都各个区县里面,区占据主导,区的经济也远远好于县和县级市的经济,成都各个区基本都突破了千亿gdp,而县市一个也没有,最好的彭州市才600亿。
成都22个区县,要是平均每个区县都能达到1000亿的话,成都gdp就有2.2万亿了。这个规模优势是苏州,无锡比不了的。
--山原小思,2022.1.22
【成都的意义就是为四川留下了1000万人口和1万亿GDP,否则四川GDP不如湖南!】成都的各种总量虽然大,质量并不高。成都本科以上学历人口虽然比武汉多几十万,占比却低得多。GDP总量比武汉大,人均却比武汉低了一大截。个税总额比武汉高,人均个税低于武汉。电影票房总额比武汉高,人均票房低于武汉。尤其人均GDP,到现在都没有突破10万大关,而湖北早在2021年就有4个地区破10万。由此可见,让成都人沾沾自喜的一切都来自于2100万的常住人口,而非成都真的有多厉害。

其实,发达与否和总量没有太大关系,而跟人均有关系。瑞士GDP不如我国一个省,但人均GDP远非我国所能仰视。
当然,总量大有总量大的好处,这就是话语权。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中国,同样的,任何一个城市也不能忽视成都。成都的意义就在于,以一己之力为四川多留下了1000万人口,并因此带来了至少1万亿的GDP。若非如此,四川GDP总量可能还不如湖南。
这就是成都的成功之处,值得中西部地区各省借鉴。中西部地区起步晚,资源有限,必须优先发展省会,守住本省的资源,然后才能辐射周边。湖北就是这么干的,先将武汉发展起来,再发展襄阳和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再以武汉为中心,带领周边城市一起打造武汉都市圈。四川基本上也是这个套路,但目前依然停留在做大成都的阶段,比湖北低了一个段位。
江西、河南等中部省份,省会城市普遍不强,必须下大力气推行强省会战略。#成都头条##武汉头条#

【成都经济增速减缓,没有华东地区在背后支撑,成都也不过如此!】
成都去年GDP达到208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没有超过21000亿元,在预料之中。
去年上半年上海进入静默时,我就发文说过,成都经济恐怕要受影响了。果不其然,从一季度到三季度,成都的表现都不太理想。
前三季度,成都GDP为14930亿元,按照当时的情况,能不能跨过2万亿都是未知数。好在四季度增加了5887亿元,还算比较给力。若只有5000亿,肯定没法破2万亿。
成都迈上2万亿平台,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2021年,成都GDP达到19917亿元,只差一点点就迈上了2万亿平台。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成都一定可以一步到位,没想到最后还是功亏一篑,慢了一年。#成都头条#
【武汉人口总量确实不大,但人口质量远高于成都。】严格来说,武汉202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都没有意义,因为当时很多人还没有返回武汉。2021年末,武汉常住人口达到了1356万,一年猛增120万,创下了新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纪录。但是,这个纪录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只能说明武汉2020年受损失太严重!

即便如此,在武汉1332.65万常住人口中,大学以上学历人口依然达到了417.46万,占比33.87%,与上海齐平。本科以上学历人口237.13万,占比19.23%,远高于成都、广州和深圳。本科以上学历在大学以上学历人口中占比56.8%,比成都高了5个百分点。
2021年,武汉增加120万常住人口,按同比例计算,本科以上学历人口达23万,合计260万,超过深圳和广州。即便只有20万,也比广州高一些。
不过,跟六普比起来,成都本科以上学历人口增长了114.74%,仅次于深圳的209.86%,增幅非常大。此外,杭州增长了133.32%,重庆增加了117.13%,而武汉只增加了79.88%,高于北京,低于上海。即便按260万计算,也只增加了97.22%,依然远低于深圳、成都、杭州、重庆等城市。#武汉头条##成都头条#
成都2021年的GDP据说有望突破2万亿,不过也有人说,最多能到1.98万亿。在这里,我们还是以最低值1.98万亿进行计算。成都GDP占全国总量的1.73%,比武汉高0.2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占全国总量的1.48%,比武汉高0.61个百分点。两者之差为0.25个百分点,比重庆的0.16个百分点高一些,比武汉的0.66个百分点少很多,比上海的1.74个百分点低太多了。

由此可见,成渝地区虽然经济总量非常可观,劳动生产率水平仍显不足,经济质量比较一般。成都作为一个副省级城市,经济质量应该是西部地区最好的,比直辖市重庆强很多。不过,如果重庆只计算扩容之前的中心城区,数据应该比现在好看得多,有可能超过成都。#重庆头条##数见成渝##成都头条#
成都的房价还是比较稳,这几年来看基本没有什么大的起伏。
其实成都的房价控制的挺好的,从土拍可以看,这三年来基本上成交楼面价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特别是2021年还有很多双限地,把今年的房价稳稳压住。
其实正是因为这些限价限土地的政策,房价控制比较稳;没有像某些城市一样因为前期的大幅度上涨,到这两年受经济、疫情影响造成大的跌幅。
所以房地产的浮动对于成都来说,整体盘面影响并不大,甚至新房二手房成交的热度,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是走出独一份的行情;
当然,还是那句话,现在整个市场已经不是普涨的时代了;
所以这个成交也是两极分化的,差的始终卖不出去,在跌价;好的地段,好的产品始终还是热销,甚至供不应求,就像麓湖,次次都会熔断。
总体来说,成都房价还是很友好的;如果纯粹从居住角度来看,既有3、4万的麓湖、金茂府这样的高端改善盘,也有近郊1万多出头的入门级次新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合适生存空间。
正是因为这样的包容,持续性的发展潜力,才能源源不断的吸引到大量人才的落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