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4月23日,新四军第8旅第24团第24团第1营、第2连83名官兵抵达江苏省淮安市零陵大湖庄。旅行。
带队的营副营长宫殿坤想了想,决定在大湖庄西北的小城过夜,以防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我马上派人去了。
但是,他们的行踪仍然暴露无遗,而且代价非常高昂。
第 1 营第 2 连已着手完成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1941年3月下旬,第3师向第8旅下达命令,第8旅赶赴淮安县铃嘴区集结,与周边部队合作,日日伪军组成蓝军队。它已在 Mizo 地区和 Toyoya 村落户。
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第8旅将任务分配给第24团,要求他们先到淮北镇调查敌情,然后大部队出动。
第 24 团被安置在更下方,由第 1 营和第 2 连负责这项侦察任务。副营长孔殿村任营长。
第一营第二连有着辉煌的历史。连排干部跟随第3师师长黄克诚,南征北战。
然而,由于普遍缺乏武器和弹药,第 1 营和第 2 连的装备不是很好。全队三个排只有两挺机枪,每个士兵只能装备一挺旧机枪。 - 时尚袖子,2 个 A 型刺刀和 4 个手榴弹,仅此而已。
尽管如此,勇士们仍然勇敢无畏,与入侵者战斗到底。
在大湖庄,一营二连战士休息了三天。 4月25日一大早,他们就开始收拾行李和武器,准备离开塔胡庄,执行师部分配给他们的任务。
然而就在这时,负责警戒的士兵突然朝空中开枪,让所有士兵都戒备起来。不久之后,听到枪声和炮火声,士兵们意识到他们被敌人袭击了。
25日午夜,驻涟水日军和日伪军获悉,第一营、第二连已抵达大古庄,调集全市兵力,共派出600余人。包围一个营和两个连。
除了派遣大量人员外,日军日伪军也装备了两名步兵和四门重机枪,他们想利用他们的人手优势攻击一个营和两个连。
但他们并没有盲目地冲进来,而是制定了一个相当详细的作战计划,将600人分成两组,从小虚子西侧向南进攻,试图形成一个营。攻城网一个接一个地被削弱和击败。
战斗一开始,日军和日伪军就形成了协同的火力网络,拼命扫荡太鼓村,无论是无辜平民还是新四军士兵。
我出生在红军,每一个场景都见过。二连连长金芷云反应淡定,立即指示第一、二纵队利用大湖院、猪圈和房屋的围墙。通过窗户、缝隙等,以村庄为屏障。敌人会反击。
敌人的第一波冲锋终于被击退。
敌人被击溃后,立即组织步兵火炮和轻重机枪向前后排方向进攻并开火。机关枪子弹像飞蛾一样飞来飞去。
如此强大的火力,铜墙都受不了。大湖村的通道被封锁,一二线士兵的屏障被炸毁,房屋被毁,大湖村被淹没在一片火海中。
在二连的防线逐渐崩溃后,敌人开始使用毒气烧毁房屋,企图毒杀被围困的士兵。
然而,即使在这一点上,二连的士兵仍然顽强抵抗,没有人投降。
中午时分,二连的弹药终于用光了,敌军实力差距很大。这时,副营长龚殿村、连长金子云和士兵拿着刀或棍子,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不幸的是,连长金芷云腹部中弹,血流不止。左手捂着从肚子里凸出来的肠子,跳出掩体,掏出手榴弹,扑向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
副营长今胜则身受重伤,用最后的弹片杀死了一名日本军官,并被大火吞没……
战后,一营二连83名官兵共损失82人。
盱城惨案
残忍屠城 尸横遍地
1938年1月8日至14日,日军在盱眙县城对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进行大屠杀,在残暴地杀害2000余人后还纵火烧房,大火整整烧了10多天才熄灭,城内8000余间房屋被烧成灰烬。这就是日本侵略者在淮安制造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屠杀——盱城惨案。
1938年1月,日军占领盱眙县城后对盱城百姓展开了疯狂屠杀。他们端着枪,到处搜索无辜百姓。有一个班的日军窜到上山道院,将躲在那里的240多个村民集体射杀。躲在明伦堂里的外地难民(包括南京大屠杀的部分幸存者)300多人也遭到日军屠杀,全部遇难。躲在城里的饭店、客栈里的人们也未能幸免,一群路过盱城的外地客商80多人被日军用刺刀活活戳死;躲在第一山地母庵的100多名群众也惨遭日军机枪扫射身亡。屠杀开始后,从观音庵到洒金桥一条长百米、宽两米多的大沟里填满了死难者的尸体……
屠杀整整持续6天,全城2000余人被杀害,100多户被杀绝,17条街巷被烧毁,8000余间房屋化为灰烬。劫后的盱城笼罩着一股沉重的气氛,到处都是触目惊心的惨象:侥幸逃生的人们,噙着泪水在死人堆里寻找亲人的尸骸;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持拐杖,步履蹒跚,一路哭喊着儿女的名字;幼小的孩子拼命哭着找妈妈……
我是@老徐说历史故事,每天给大家分享凄凉悲壮的历史故事,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
——摘自抗日战争纪念网
看了这段记实,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悟。抗日战争我们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远不是如神剧般的轻松。
对于当年日军的残暴行径,本人的态度是不回避历史、不夸大史实、不鼓动大家仇视日本,但作为曾经受难的华夏儿女,我们必须了解这段历史!!!
作为华夏子孙,都该好好了解真实的抗日战争状况,正视那段屈辱的历史,并以此来警醒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