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处暑节气谚语大全100句】,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处暑节气谚语大全100句:天气预报:处暑这天下雨好还是天晴好?5句谚语能预兆
- 2、处暑节气谚语大全100句,8月7号立秋农村俗语
1、处暑节气谚语大全100句:天气预报:处暑这天下雨好还是天晴好?5句谚语能预兆
“天地始萧,禾乃登”,处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有终止的意思,因此处暑即为“出暑”,标志着暑气渐消,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加大。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精准地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规律,它与农耕生产和天文气象息息相关,在古代农耕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处暑时节经常听到老人说“处暑若还天下雨,纵然结子难保米”,难道处暑下雨不好吗?听听农村老话怎么说。
处暑下雨好不好?5句农谚可知晓
一、处暑若天还下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说的就是如果立秋这天还下雨,那么稻谷的收成就不好。那么有没有道理呢?
处暑时节,稻谷、玉米等正处于灌浆乳熟后期,谷物渐黄、即将成熟,农村有农谚“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处暑高粱遍地红”、“处暑三日割黄豆”、“处暑十日忙割谷”、“处暑收黍,白露收谷”、“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处暑拔麻摘老瓜”,这充分说明处暑后很多农作物即将成熟。
此时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低,如果在此阶段还下雨,那么农作物就就容易“贪青晚熟”,会严重影响干物质的积累,从而使农作物的产量降低。
此外,处暑时节下雨就会导致气温偏低、光照不足,这必然会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植物的光合作用下降,就会使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受到影响,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那么粮食作物籽粒就会不饱满,秕谷会比较多,粮食减产也就在所难免。
如果只是仅仅“处暑”这一天下雨,那当然不用担心,但是处暑下雨意味着雨水会持续多天。农村有句农谚叫“处暑落一沟,连绵细雨滴到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处暑下雨,雨水淹没了小沟,那么接下来就会出现“连绵细雨”的现象,预示着整个秋天雨水就会比较多,因此处暑下雨可不是好事。
农村还有句农谚叫“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说的就是如果处暑打雷,那么接下来的阴雨天气就会比较多。这进一步印证了,处暑下雨,那么处暑后也会多阴雨天气。
农村有句农谚叫“处暑下雨万人愁”,这充分说明处暑下雨预兆接下是多雨的天气,处暑后雨水多不利于庄稼成熟,也不利于人们下地从事农业生产,农民就会感到比较忧愁。
二、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到白露底
“处暑有雨十八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处暑下雨,那么雨水就会比较大,而且持续的时间也会比较长,那么江河都会涨水。这句话和“处暑落一沟,连绵细雨滴到秋”联系性很强,这进一步说明处暑下雨可不是好事。
再来看后半句“处暑无雨白露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处暑不下雨,那么接下来一段时间就会是持续的晴朗天气,土壤会相对干燥,这种现象差不多要持续到“白露”才会结束。农村还有句农谚叫“处暑无雨干断江”,这句话说的就是处暑没雨,那么接下来就会干旱,江水都干了,虽然有点夸张,但这也间接说明“处暑不下雨,接下来会是长时间的晴朗天气”,有利于农业生产。
三、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说的就是立秋后每下一场雨,都会导致气温进一步下降,当下了十多场秋雨后,天气就会变得很寒冷了,需要穿上棉衣才能抵御寒冷。
通过上面的俗语分析,处暑下雨意味着接下来的雨水比较多,那么也说明秋天的气温会比较低。秋天正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只有炎热的气候才有利于籽粒饱满,秋天冷不利于粮食丰产。
四、处暑长薯
处暑过后,红薯的块根正处于快速的膨大期。红薯是一种耐旱性比较强的作物,在红薯块根膨大期最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60~70%,如果水分过多或者雨天较多,就会影响红薯块根的形成、膨大,会严重降低产量。
由此可见,处暑过后晴朗少雨的天气非常有利于红薯高产。如果处暑后下雨,我们一定要加强排水管理。
补充:农村有句老话叫:“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红薯不耐冻,到霜降时红薯将会停止生长,此时收获红薯产量最高。
五、热熟谷,粒实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谷物在天热的时候成熟的比较快,而且籽粒也会更加饱满,有利于提高千粒重。这也说明,处暑后天晴是好的现象,有利于“五谷丰登”。
处暑过后是农作物生长的最关键时期,此时阳光充足、天气热,非常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粮食的产量会比较高。
处暑后,太阳的直射点在继续南移,暑气虽然呈退减趋势,但是仍然会有高温余威,昼夜的温差会逐渐加大。老话“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处暑天不暑,好似秋老虎”,这说明处暑后如果天晴,那么白天依然会很炎热,这段时间也是秋老虎的高发期。秋老虎会带来炎热,人可能会感到不舒服,但是对庄稼而言,这种炎热的天气有利于庄稼丰产。
总结,处暑后谷物渐黄,这天下雨预兆着接下来雨水会比较多,不利于粮食作物淀粉的积累,也不利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农谚是老祖宗在从事农业生产中的经验总结,虽然对天气的预测不是完全可靠,但是农谚提醒我们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合理的安排农业生产。
2、处暑节气谚语大全100句,8月7号立秋农村俗语
8月7号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进入秋天以后的第一个节气,谷物成熟,农民迎来丰收的季节。所以在漫长的岁月中,民间对这一节气有很多的讲究和习惯。下面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立秋节气,农村俗语“一贴二啃三喝”,分别指的是啥呢?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一定要知道。
“一贴”
“一贴”指的“贴秋膘”的意思。
因为盛夏又闷又热,容易胃口差,营养吸收较少,人的体重会明显减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苦夏“。而到了立秋之后,食欲会慢慢增强,需要进食一些肉食来补一补,把夏天损失掉的营养给补回来,用以抵挡秋风对人体的侵袭,所以叫“贴秋膘”。立秋这一天,可以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的鸡、牛、 羊肉等,烹饪方式选择煮、蒸、炖等,保证营养流失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过度的吃肉和油腻的食品,以免导致身体发福肥胖,特别是消化能力较弱的老人与儿童,在进补前应吃点消食、健脾的食物。
“二啃”
立秋要“啃”秋, 啃是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咬的意思,啃秋就是咬秋,这天需要啃西瓜和秋桃。
1、啃西瓜
民间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古文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认为西瓜可消除暑日积结的淤气,而到了天气转凉之际就要少吃甚至不吃了,容易闹肚子。所以立秋啃食西瓜,既是与西瓜的告别仪式,也是为了啃去余夏暑气,迎接凉爽的秋季,还是符合养生之道的。
2、啃秋桃
俗语称:“桃养人,杏伤人。”桃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个时节吃桃子除了补充秋燥失去的水分,还可以补养身体。民间还有立秋这天食秋桃的习俗,桃子吃完后把核保留起来,等到除夕再烧了,是一种避瘟疫的传统习惯和说法。
“三喝”
立秋后天气由热转凉,空气中的水分开始减少,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多喝水。
1、喝盐水
一般来说我们早上起床后可以空腹喝淡盐水,因为立秋还处在三伏天里,天气炎热会大量出汗,在这个容易失水、干燥的季节,人们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我们可以适量喝点淡盐水,既能润燥,又可以补回人体因出汗失去的盐分。
2、喝蜂蜜水
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立秋后,秋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用蜂蜜水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可以润燥,也可以滋养皮肤,保持机体健康。喝蜂蜜的时间最好在睡觉前,蜂蜜水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破坏当中的营养,并减少它的香气。
3、喝豆浆
豆浆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植物蛋白和维生素,尤其是钙的含量高,立秋常喝豆浆不仅起到滋阴润燥的补益作用,同时有养颜美容的功效,是一种老幼皆宜、价廉质优的液态营养品。
本文关键词:处暑节气谚语大全100句图片,处暑节气谚语大全100句诗,处暑节气顺口溜,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谚语,处暑节的谚语。这就是关于《处暑节气谚语大全100句,处暑这天下雨好还是天晴好》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