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处寒露寒霜降】,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秋处寒露寒霜降:秋处露秋寒霜降中第二个秋是何意?带你详细了解二十四节气歌
- 2、秋处寒露寒霜降,寒露露凝而霜菊有黄华
1、秋处寒露寒霜降:秋处露秋寒霜降中第二个秋是何意?带你详细了解二十四节气歌
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了二十四节气歌,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不但不会背诵二十四节气歌,更没有弄懂二十四节气歌中每个字所代表的节气意思,因此有人就问节气歌中“秋处露秋寒霜降”中第二个秋是何意?
“秋处露秋寒霜降”是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第三句,其中第一个“秋”字是指立秋这一节气,第二个“秋”字则是指秋分这一节气。立秋和秋分是两个不同的节气,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秋季的开始。秋分则是秋季第四个节气,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可以理解为秋天过去了一半。
其实不只是这一句有人不懂,其他几句也有人没有完全理解其意思,下面就针对二十四节气歌来做一下具体说明。二十四节气歌内容如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其中重点内容是前面四句,它涵盖了二十四个节气。要理解这四句所指的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每句第一个字和第四个字虽然相同,但是代表的节气不同。
“春雨惊春”、“夏满芒夏”、“秋处露秋”、“冬雪雪冬”这四句中第一个字都是代表这一季节的开始,第一个春代表“立春”,是春天的开始,第二个春代表“春分”,表示春天过去了一半;同理,后面依次是“立夏”,代表夏天的开始,“夏至”,夏天过去一半;以此类推,一个是“立秋”,一个是“秋分”,一个是“立冬”,一个是“冬至”。
其次,每句最后三个字的含义要理解透彻。
第一句中“清谷天”,有实际含义的是“清谷”二字,一个代表“清明”,一个代表“谷雨”;
第二句中“暑相连”所指的是小暑和大暑这两个节气,因为这两个节气是一前一后,所以才有“暑相连”的说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按二十四节气顺序排列,是先有小暑,后有大暑,千万不能记错了。
第三句中“寒霜降”里的“寒”代表“寒露”节气,“霜降”则就是“霜降”这一节气。
第四局中“小大寒”分别是指“小寒”和“大寒”节气。有时第四句也写作“冬雪雪冬寒又寒”,“寒又寒”也是指“小寒”和“大寒”,只要记住先有小寒,后有大寒就不会记错了。
另外切记,句中其他容易记错、混淆的字的含义要区分清楚。
第一句中的“雨”和“谷”分别代表“雨水”和“谷雨”,由于两个节气中都有“雨”字,所以有的人容易将“雨”记错成谷雨,这是容易记错的一点。
第三句中的“露”和“寒”分别代表“白露”和“寒露”两个节气,也是因为两个节气中都有一个“露”字,导致有人容易混淆,“白露”和“寒露”是不一样的,白露时节,暑气结束,天气转凉,夜生秋露,秋属金,金色白,故称“白露”。而“寒露”则比“白露”更添一层寒意,秋露快要凝结成霜,节气快要进入冬季的征兆。
再有就是上面提到的,“小暑”和“大暑”、“小寒”和“大寒”,只要记住它们的先后顺序,就不会混淆记错了。
以上就是关于二十四节气歌的详细介绍,希望通过这次介绍,让你对二十四节气有更细致的了解。
2、秋处寒露寒霜降,寒露露凝而霜菊有黄华
秋处寒露寒霜降?“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唐代诗人戴察的《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描绘了深秋月夜寒露凝结之景寒露,于每年10月7-9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其名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之后气温持续下降,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所以称为寒露民间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之说,意在提醒人们注意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秋处寒露寒霜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秋处寒露寒霜降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唐代诗人戴察的《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描绘了深秋月夜寒露凝结之景。寒露,于每年10月7-9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其名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之后气温持续下降,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所以称为寒露。民间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之说,意在提醒人们注意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
在草木日渐萧索之时,菊花却开得分外热闹。“菊有黄华”是寒露三候之一。秋风飒飒,鸿雁南飞,此时菊花凌霜而来,从容绽放,做了一季的韶华之主。菊花,又叫黄花、九花,素有“花中隐士”“花中君子”之称,深得文人墨客喜爱。屈原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赞菊之高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菊为伴,安贫乐道;杜甫用“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描写其不与群芳争艳的傲然。寒露时节,民间多有菊展,观者众多,呈一派欢乐景象。宋代菊花品种培育繁多。南宋范成大《范村菊谱》记述了30多种菊花品种,黄色就有胜金黄、麝香黄、太真黄等16种。明清以来,观菊成为市民的一大休闲娱乐活动。清代《清嘉录》记载,每年菊花初绽时,江苏苏州虎丘一带的花农挑着担子进城叫卖。市民购花后,插于瓶洗中以供观赏,有的还以柔软的铁丝缠绕花梗,将花枝拗成各种形状。更有人于“广庭大厦”之中,将千百盆菊花堆叠成山,形色绚烂、姿态万千,称为“菊花山”。
菊花有“延寿客”之称,可观也可食,不少地方有酿制菊花酒、套菊花枕的习俗。江苏无锡一带以菊花、糯米、枸杞与酒曲同酿,味清凉而甘甜,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疏肺的功效。菊花香气浓郁,套枕置于头下,可提神醒脑、舒缓精神。
对喜爱垂钓的人来说,寒露之后、霜降之前的一段时间是钓鱼的好时节。此时天气凉爽,鱼儿又开始活跃起来,四处游弋,觅食过冬,正可供垂钓客大展身手。俗话说“春钓浅滩,秋钓近边”,寒露之后,气温下降得快,阳光无力晒透深水区,向阳的浅水区较为温暖,浮游生物比较丰富,鱼儿们喜欢聚集在这样的水域觅食。老钓客往往选择向阳的岸边,临水垂钓,称为“钓秋边”。
寒露时节,自然界阳气进一步收敛,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原则。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各类芝麻制品颇受欢迎,如寒露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芝麻味甘性平,细细品嚼,麻香四溢。此外,蜂蜜、银耳、百合、山药、核桃等也是滋补佳品。
此时不能遗漏的一样美食还有螃蟹。俗语说“西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中秋蟹嫩,寒露后菊黄蟹肥,江南各地多有持螯赏菊之风。北宋《清异录》记载“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为第一”,“含黄伯”指的就是金秋螃蟹。蟹的种类很多,有湖蟹、江蟹、河蟹、海蟹等,古人以湖蟹为上品,当代亦如此,尤以阳澄湖大闸蟹名气最大。螃蟹性寒,要有黄酒相伴,苏州人讲究“落山黄”,酒温而不烫口,浙江一带则以绍兴黄酒为佳。醋是螃蟹宴上不可缺少的调料,此外还会加入姜丝、蒜蓉等,以去腥、驱寒。绍兴一带则用酱油做调料,别具风味。
(作者袁 瑾 为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文关键词:秋处露秋寒霜降的寒,秋处寒露寒霜降 处的读音,秋处露秋寒霜降节气,秋处秋露寒霜降,秋处寒露寒霜降指什么节气。这就是关于《秋处寒露寒霜降,秋处露秋寒霜降中第二个秋是何意》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