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8月房企销售排行榜,业绩腰斩】销售排行榜深刻说明房企的日子惨惨惨,所有房企销售金额同比去年均腰斩。排名第一恒大地产已经没了,排名第二碧桂园2417亿,同比2021年4000亿降幅四成,排名第三万科2161亿,同比2021年2892亿降幅近三成。
#房产# #房地产# #买房#
融创在青岛太厉害了,稳居第一!本土品牌海信位居第二。
2021年第一季度青岛房企销售额排名,融创、海信、和达位列三甲!万科、龙湖、青特、海尔、绿地也进入前十。在全国很厉害的恒大,在青岛份额反而小了很多。
彰泰虽然被收购
2021全国房地产品牌力TOP100强同样上榜
广西唯一上榜企业
5月10日2021年中国房地产品牌TOP100强公布名单,万科,碧桂园,恒大入围前3强,说好不做房地产的万达集团,排名第15位,广西房企一哥彰泰集团位列90位,也是广西唯一入围企业。
虽然这两年,彰泰面临巨大挑战,磕磕绊绊,但是其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口碑,买彰泰的楼盘还是比较放心的?,
这十大房地产公司的负债最高
中国恒大以1.95万亿元位列第一,整个成都的GDP才勉强弥补,保利发展第5,招商蛇口垫底。
中国恒大的负债是真的高呀,达到1.95万亿元,位列第一。在2021年成都的GDP为19916.98亿元,才勉强比恒大的负债略高。
保利发展的负债为9847亿元,接近万亿。其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广州,是IPO重启后首批企业中的第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
招商蛇口垫底。其也有4338亿元的负债。
对此在,你怎么看呢?
1月1日,今天跟大家总结一下2021年在大盘上涨的情况下而下跌5只比较经典的个股,它们分别是“恒瑞医药”、“中国平安”、“格力电器”、“三一重工”和“万科A”,我分别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它们。
“恒瑞医药”2021年整体跌幅达到45.31%,股价可以说接近腰斩了,下跌原因是受药品集采的影响。下跌的开始时间是2021年1月8日到8月31日之后股价有止跌迹象,看今年会不会有所反弹吧,不过从筹码分布来看,上方的套牢盘可不少。
“中国平安”2021年整体的跌幅达到40.48%,跌幅跟恒瑞医药也差不多了,下跌原因是保险改革加上踩雷华夏幸福,下跌时间是从2020年11月30日开始到2021年9月22日算是止跌了,现在处于横盘阶段,上方的套牢盘也非常多,想要上涨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格力电器”2021年整体跌幅达到37.17%,下跌原因是格力没有出现新的增长点加上各种作死,下跌时间2020年12月3日到2021年11月10日,目前也是处于横盘震荡状态。
“三一重工”2021年整体跌幅达到33.68%,下跌原因是周期行情结束,下跌时间是2021年2月18日到2021年11月19日,现在行情非常弱,不确定还会不会再创新低。
“万科A”2021你整体跌幅达到28.01%,下跌原因是房地产行业受到打压,下跌原因2021年3月2日到2021年11月2日,目前看样子股价有反弹的迹象,但是还不明确。
我拿这五个票来说的原因是它们的股东人数恒(71.92万)中(130.8万)格(88.8万)三(115万)万(53.88万)加起来达到460.4万户,他们在今年大盘上涨的情况下吃面了,对这五只票大家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在头条看世界#
2020,2021,2022三年1-6月房企销售top200。
第一一直是碧桂园,但是三年金额分别为3536亿,4264亿,2469亿,22年对比前两年下降了1000亿以上。
第二前两年都是恒大,前两年分别为3453亿,3559亿,22年骤减到233亿,排名44。
第三万科,三年分别为3138亿,3468亿,2096亿。
第四保利,三年分别为1967亿,2850亿,2102亿,22年飙升至第二。
第五融创,三年分别为1849亿,3208亿,1127亿,22年排名第七。
三年大家都有所下降,只是恒大和融创下降多一些,与自身资金问题也有关。
我们再看看入门门槛。
三年最后一名分别为24.8亿,32.8亿,12.5亿。最后一名也说明了22年是最近三年最差的一年,21年相对20年有所上涨,22年又比20年还差。
看完这些大家还着急买房吗
地产江湖,一年河东,一年河西。2022年上市房地产企业排行出炉,恒大和融创无缘前十。
而在2021的排行榜上,恒大和融创风光无限,中国恒大第三,融创中国第四。从两家房企的证券简称都带有“中国”字样,可以想象一下,当年许老板和孙老板的雄心壮志。
老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现如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
去年50强房企净利润率:仅5家房企净利润率实现正增长,房地产行业或长期处于低利润时代!
2021年房企净利润率的表现可谓是“跌”声一片。在已经披露财报的44家龙头房企中,仅滨江集团、华发股份、大唐地产、建发国际、禹洲集团5家实现了净利润率正增长,另外39家房企同比均有所下跌,下跌的房企超过八成。
【2022: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导读:我们提出了业内广为采用的标准分析框架:“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基于该框架在2015年房价大涨前夜成功预测了“房价翻一倍”,被评为年度十大经典预测。当前中国城镇化正步入城市群都市圈时代,房地产市场已进入总量平衡、区域分化的新发展阶段,加上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快构建、“一城一策”推行,城市发展潜力差异巨大,城市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作者:任泽平团队
来源:泽平宏观
转自:正商阅读
核心观点
研究背景和分析框架:1)研究背景:我国进入都市圈城市群时代,区域分化。房地产发展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从高速增长期到平稳或下降期、从数量扩张期到质量提升期、从总量扩张期到“总量放缓、结构分化”期。总体看,中国20-50岁人口于2013年见顶、需求峰值已过,存量住房套户比近1.1和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快构建,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告别高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周期。分区域看,中国进入城市群都市圈时代,区域分化突出,城市发展潜力差异较大,城市研究价值更加凸显。预计未来中国约80%的新增城镇人口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其中约60%将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七大城市群,随着人口继续分化,房地产投资潜力差异也将持续显现。2)分析框架: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研判城市发展潜力的关键在于研判人口趋势,逻辑链条是:一,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人口决定需求;二,产业决定城市兴衰,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聚则人口聚;三,产业布局取决于区位,区位取决于规模经济和交通成本。基于上述逻辑,我们从“需求+供给”两个层面建立基本面分析框架,研究中国300余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港澳台)发展潜力,具体选取了21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
2022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
1)榜单概览:北上深广居榜首,区域中心城市及长三角珠三角城市表现突出。从榜单结果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重庆位居前10名。分地区看,TOP50城中南方城市占据36城,力压北方;东部地区城市占据31席,领先于其他三大地区;而东北地区仅3城位于TOP50,75%城市为200名之后,经济不景气制约其房地产市场发展;分线看,一二线城市排名遥遥领先,核心城市群内部三四线城市排名靠前;分城市群看,TOP50中五大城市群内部城市共30个,占据六成席位;
2)人口现状:人口和人才仍向大城市集聚,各地“抢人”大战不断升级。从人口现状指数排名看,广州因其高校人才规模较大、居榜首,深圳、成都、杭州、上海、武汉、西安、东莞、苏州、南京位列2-10名。当前中国人口流动呈现回流川渝鄂和粤浙人口集聚并存的特点。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近年人才不断向东部城市集聚,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人才集聚能力逐渐增加。2017-2021年东部地区人才净流入占比从6.2%增至12.9%,长三角、珠三角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从4.6%、2.0%增至7.4%、4.1%。2017年初以来,各地人才政策不断优化,逐渐从“抢人”向“抢人才”转变;
3)人口潜力:人随产业走,一二线城市坐拥优质产业和资源,人口潜力突出。从人口潜力指数排名看,一线城市北上深广居前四,杭州、南京、苏州、成都、重庆、武汉位列5-10名。一二线城市以30.3%的人口创造了46.7%的GDP,人口集聚潜力大。在产业创新方面,一二线城市A+H股上市公司数和专利授权量合计占比分别为74.1%、61.5%,头部效应明显。在公共资源上,一二线城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密集,城市轨道交通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4)购买能力:一二线城市绝对购买能力较高,相对购买能力较低。一线城市北上广购买能力居前三,苏州、杭州、佛山、绍兴、无锡、宁波、珠海位列4-10名,深圳由于较高的房价收入比而未进入前十。从绝对水平看,2020年一线、二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2、5.1万元,远高于三四线城市。从相对水平看,2020年一线、二、三、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2.8、11.9、9.0、5.9,城市间分化显著,但一线城市因供给不足,房价并非由中位数收入人群决定,而是由高收入人群决定。5)住房供给:一二线城市住房供给偏紧,中部和东北地区相对过剩。当前一二线住房供给偏紧,套户比分别为0.97、1.08,中部和东北地区相对过剩,套户比分别为1.10、1.13。
……
全文:网页链接
【思进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交流之目的。文章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侵删。
2022年上半年房企销售百强出炉!
相比2021年上半年:
TOP10门槛由1640亿降至858亿!
TOP50门槛由430亿降至216亿!
TOP100门槛由177亿降至70亿!
销售额达到千亿,由19家减少到9家!
TOP3:碧桂园、万科、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