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7亿人过年在西安,确实夸张了!
今天到东大街南大街走了一趟,估测最多也就6.99亿游客来了西安!
无论走到哪里,街头,饭店,景观,地铁⋯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恍然之间,一键更盛三年前!
手机匆匆拍了几张景,结果不合时宜地没电了……#浓情中国年# #西安头条# #天南地北大拜年#
正黄旗在清朝的西安城很牛吗?
正黄旗属于清代的八旗之一,由皇帝亲自统领,是上三旗之一。明末李自成逃离西安,清军进入西安城,以北大街、东大街为界,在西安城的东北侧修建了满城。满城占据了城内三分之一的面积,主要供八旗驻防,他们驻扎在满城中心的两侧,比如正黄旗就大概在今天大差市的西北侧。
清朝还改明秦王府为八旗教场,而我们今天熟悉的西华门、端履门,当年就是满城的西北门和南门,不过辛亥革命后靠北大街和东大街的满城城墙早已拆除了,大清辉煌的历史早已是过眼云烟。
西安东大街到钟楼有事故,拥堵严重!#陕西头条#
这不是工地这是有名的西安东大街
西安大雨下的东门,为四大城门之一。由东向西进东门便是东大街。
沿着城门的外侧向南向北是环城东路。西安的这场雨,使温度下降了13度。
东门也叫长乐门,开辟于明代,是西安城墙的正东门。内接东大街外街东关正街。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城内外的交通便利。还曾经把城楼两侧的部分城墙拆掉。使城墙成为缺口。
在1980年代政府对城门和城楼大范围进行修复修建,成为现在的样子。
雨中东门,相映护城河。还有百姓在雨中车水马龙,急忙奔波的身影。让东门显得格外烟火气。喜欢的朋友可以来领略一下西安的生活风情。
#西安头条#
#夏日大作战# #西安本地# #家乡浪漫地标打卡# 西安又一网红打卡地:西安东大街办北大村。农业生态养种植观光园区已初具规模,原设计为千亩水稻种植地,现已种植450亩。在中心立体种养植区,稻田四周种植了东大非常出名的莲菜。现在正是莲花盛开期,非常唯美。而在稻田水中还养殖了鸭子,鱼和鳖,整个中心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由于东大街办地处秦岭沣河西岸,南距秦岭五六公里,景色很美,地下水质非常好,都是秦岭山的山泉渗入地下,所以东大的大米和莲菜在西安非常出名。在七八十年代西安城区里换大米的都是东大人,当时就是桂花球大米,入口香甜有嚼头。不用配菜,就只吃米饭都很美味。还有东大的九孔莲菜,洁白细腻无丝入口清甜无渣。谈起这些老西安人都知道,我国著名小品演员郭达,在中央春节晚会的小品《换大米》取材就是这里。
#西安生活# 当务之急,拆掉百盛,原址重建迎祥观,提振老城区人气。
西安老城区越来越没有人气了,东大街一片荒凉,西大街日渐衰败,究其原因,城建失去了吸引力,导致资本外流,流向二环以外。
尽快把西大街百盛拆掉,原址重建迎祥观,搞的宏伟一些,金碧辉煌,用三年时间聚集香火,提升人气。
再加上西侧紧邻的城隍庙,两处香火互相扶持提携,逢初一、十五举办庙会,开辟集市,与西仓档子遥相呼应,大事定成。
到时候,城里人气旺盛,几条地铁穿城而过,六号线堪称“观庙黄金线路”,南来北往游人不断,大长安重回开元盛景指日可待!
曾经的王者〈西安东大街〉
1927年,陕西,西安。东大街。
初二回娘家,路过的南门,书院门,钟楼,永兴坊,每个景点的人都挺多,骡马市看着也很热闹,但是过了端履门的东大街还是一如既往的荒凉[捂脸]这人来人往的,都来西安过大年了吗[偷笑]大西安看着阳光明媚,今天风很大,冷风吹的嗖嗖的,冷的汰,我还是老老实实蹲家吧[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