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请保障房资格将实现零证明,全部取消纸质证明,受理时限压缩到1个工作日,弄虚作假5年内不得申请申请各类保障性住房资格。
关于提振经济、是否买房、生孩子,专家建议太奇葩很可笑
近期,房地产低迷。“专家”的孟晓苏给出建议,“中国居民存款又增加了15万亿元,如果有1/3拿出来恢复对房屋、装修等购买,中国经济不就能顺利恢复了吗?”“劝百姓拿1/3存款买房”的观点在网上引发热议,上了热搜。在疫情绵绵不绝、生存困难的当下引发骂声一片!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表示:“建议农民进城买房,早买房就是孝敬父母”,“让农民进城买房,开车回农村种地,让农民感受到城市文明”!他“建议以后能延长退休,能延长还房贷期限”。建议“预售制度不能取消,只能完善”。某大学的梁姓教授曾建议:对于当代年轻人,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对口工作,考编无望的话,可以换一种思路重新上路,比如先结婚生子。此言论一出,也是惹来骂声一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参加了某节目,建议“低收入群体可以出租闲置房或者用私家车拉活来增加收入”。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建议: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应共同努力,鼓励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缓解制造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没有思考为什么年轻人不愿进厂的深层原因。面对现在男多女少的情况,复旦大学经济学特聘讲座教授黄有光建议:应该考虑允许一妻多夫,一妻多夫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和适用范围,所以建议一妻多夫,低收入的男人合娶一个老婆,以此来解决目前几千万光棍难娶老婆的难题。厦门大学赵燕菁教授建议:年轻人不生孩子,要进行适当处罚。如:不可以购买保障房,增加养老金缴纳数额,退休后少发养老金。
看着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专家建议,感觉“砖家”们为了华夏经济发展,好像呕心沥血,穷尽思维,却让人想到刘备儿子刘禅的那句话“何不食肉糜”!难道这些“砖家”不食人间烟火?这些所谓的“砖家”、“叫兽”,让人很可气,很可笑,也很可悲!细数这些专家们的“建议”,真的是群魔乱舞!您觉得该如何看待这些越来越不靠谱的“砖家”?
章哥你好,家在房山,孩子目前在市里读大学,想给孩子准备婚房,考虑海淀,东城,西城。首付能300万左右,地点不限,次新房,不喜欢老破小,最好60平以上,有推荐吗?有没有必要等孩子工作稳定后,排限价房之类的福利房?目前买房不急,什么时机买房合适?
回答:
1. 首付300万,什么贷款资格啊?就算是首房首贷吧,一般来说也就是买到600万的,二套资格就只能是400多万了。
这预算考虑东西海的次新房60平以上,肯定没可能,老破小都不好买到。东西海的次新房基本都是商品房豪宅,面积大,又都是学区房,7/800万的小户型都是便宜的,还动不动就要全款。不好买到,没有推荐的,还是去咨询中介吧。
当然,如果愿意多贷款,也有可能买到700万的,但这贷款成本可比较高,算算账看是否能接受吧。
2. 等工作稳定再买保障房,这看自己决定。北京各种保障房一茬接一茬,谁知道过些年又推出什么新花样儿啊。这就看自己吧,有需求就买,没需求就等着,谁也说不好时机。
这半年多东西海的房价都涨了不少,去年600万还或许还能买到,今年就基本800万了,肯定是没去年的时机合适了。以后我也不敢说什么样儿,房住不炒,不急就等着也合适,确定自己的收入能超过房价涨幅就行。
3. 总之我没有建议,这要求太高了,和现实行情差距较大,不好买到。行情现在不让聊,只能自己决定。提醒一下,这种时期最好别只看网上房源,很不准确,无效的居多,容易被误导,让人觉得北京房价还不算贵。而实际上很多中介都不把能交易的挂外网了,现场才是真实行情。仅供参考。
如有问题,请点击头像,加关注后点“私信”即可。
专家说,专家说,最近在网上总是看到很多奇怪的专家说。
1、“专家劝百姓拿出1/3存款买房”一事引发热议。1月11日,知名学者孟晓苏回应称,需要鼓励有支付能力的居民出钱购房。孟晓苏表示,他从来不认为逼低收入家庭去购买商品房是正确的,多年来他反复强调,要给低收入家庭、新市民与青年人家庭提供保障房。
2、某电视台专访:“低收入群体如何增加收入?”某专家说道:有很多低收入群体都不会灵活利用自身的条件去创造财富。比如说,你有私家车,可以出去拉活,或者是把自己闲置的房子租出去,这也是提高收入的一种方法。
3、北京大学教授梁建章曾公开自己的看法,对于当代年轻人,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对口工作,考编无望的话,可以换一种思路重新上路,比如先结婚生子。
看了这么多的专家说,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触?是否有一种生活在不同国度的感受。
同时也有一种感受,普通人和专家们的贫富差距真是太大。
普通人失业找不到工作,为了三餐饭而愁时,专家告诉你:可以先结婚生子。
普通低收入人群,生活艰难时,专家告诉你可以将多余的房、车利用起来去赚钱。
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原来,普通人想结婚就能结婚、想生子就能生子、想有多余的房子/车子就能有多余的房子和车子......
#情感##我要上微头条##生活日记#
1、我国政府上到总理,下到住建部及地方政府,近期提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暖风频吹,政策底已经出现;
2、北京、上海的一、二手房成交量逐渐上行,量为价先,预示着房地产市场底到来为期不远;
3、从货币政策上看,2022年M2增加了28万多亿元,显著提速。增加了一线房产增值的预期;
4、股市往往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房地产指数从2022年11月的最低点3472.46开始反弹,截止到2023年1月18日收盘于4113.21,区间涨幅达18.45%。从股市表现上也表明,房地产正从底部,缓慢上行;
5、2022年我国人口减少85万人,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鲸吸”会更严重;
6、随着深圳市城市房改的“新加坡化”,商品房与保障房泾渭分明,且保障房“谋利”功能全无,流动性差,会推动原拟购买保障房的群体涌入商品房;
7、新年伊始,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由于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楼市、股市将价格上升。
综上所述,一线城市的房产或平稳过渡,或缓慢爬升,期望房价大跌找不到支撑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