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购IBM被惠及两百多个亿而想到当时的天人合一,细思极恐,不行了,我的腿有点儿哆嗦……
张捷财经观察教育、历史学者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张捷评联想之六十五】挖翟山鹰爆料联想的大瓜
10:21张捷炮轰翟山鹰上的是二本、智商不咋地,但是他却把张山鹰讲的八卦当猛料,当成联想的大瓜,简直是侮辱网友们的智商。
翟山鹰说,在联想收购了IBM的PC业务之后,国家划拨了30多个研究所给联想,还拨款200多亿作为科研经费。
这种说法,实属荒诞。
联想集团上市是1994年,收购IBM的PC业务上2004年。如果翟山鹰所说属实,联想集团是要向香港联交所提交公告如实披露的。到底有没有,一查便知。
当然,有些网友可能会说,也许是没给联想集团,而是给了柳传志实际控制的联想控股。
事实是,联想控股也在2015年上市了。
在联想控股IPO申请书里,有30多个研究所和200亿科研经费扶持的蛛丝马迹吗?
要找到这些蛛丝马迹非常简单。划拨30多个研究所,员工人数至少会增加3000人;就算200亿科研经费是逐年分批划拨的,也会体现在财报上。
张捷自诩是晚清“京东首富”的唐山张家的后人,取得过奥赛优胜成绩,以优异成绩考入的当年收分最高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见,他是非常聪明的。
张捷自诩创立了熵经济学理论,创办过多家企业,还是律所的合伙人。可见,他是具备一定的财经、法律知识和技能的。
但是,张捷却选择了搬运翟山鹰讲课时的随堂八卦,而不是使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找证据、做调查!这就非常可疑了!
翟山鹰讲课时是小范围装X,不用拿证据说话,大家听到看到也会一笑了之。
张捷如此聪明,又是全网传播,不拿证据说话,而是传播翟山鹰的言论,就非常不合适了。
翟山鹰是全网共知的骗子。他说出什么奇谈怪论,都不足为奇。
张捷以知识精英的身份做自媒体,如此草率地引用翟山鹰的说法,就有辱自己的西装了。
在很多网友的认知里,“一门三院士”、“中科院子弟”是张捷的两个标签。
我劝张捷,要谨言慎行,不要辱没了自家的门风。
当初看好的人并不多,主要还是联想收购IBM后的经营没有多大起色。
这些是2009年当年的报道,有兴趣的话,自己好好看看吧,
今天IBM宣布其制造出世界第一颗基于GAA工艺的2nm芯片。
IBM表示,其2nm芯片可以将500亿个晶体管塞进“指甲大小的芯片”——这一数字比2017年宣布5nm突破的300亿个又增加了200亿个。这颗芯片性能比当前7nm芯片提升45%,而能耗减少75%。
IBM表示,这颗2nm测试芯片是在位于美国Albany它的研究实验室制造的。这表明IBM也具有高端芯片的制造能力,其实除了台积电,IBM一直走在半导体晶圆制造的最前沿,IBM与三星合作帮助三星实现了3nm GAA工艺(Nanosheet纳米片技术)。GAA是继FinFET工艺之后的更先进的晶圆制造工艺,主要用于5nm以下的芯片制造。
翟山鹰说,当初,只要联想肯收购IBM的PC业务,国家就支持联想200个亿。
最近,张捷认为,这是联想国有资产流失的铁证。
我不是大V,不太明白这里面的逻辑。
这里面,国家和联想都是说到做到,他为什么会认为这是国有资产流失呢?
有没有懂的可以说说?
传来3个事关中国利益的消息,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希望加强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韩媒称朝鲜半岛陷入空前紧张局势,难寻解决问题途径,美国总统拜登:美国必须在芯片方面领先世界
在近段时间,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令人感到担忧的消息,国际原子能机构再次派人前往扎波罗热核电站观察情况,“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多次不明袭击,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欧洲民众举行大规模示威活动。而在亚洲,局势同样令人感到十分担忧,美国和日韩两国近日在日本海东部区域举行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而这一行动直接导致了朝鲜半岛稳定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眼下,传来3个与中国有关的消息,关系到我国利益,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第一件事,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日的报道称,俄外长拉夫罗夫在近日的一次会议上公开向媒体表示称,俄方希望能够继续加大与中国的能源合作项目,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气、太阳能以及核能在内的各领域合作。拉夫罗夫认为,中俄两国之间有着非常广泛的合作基础与合作空间,而且双方都秉持着互相尊重的形势去与对方合作,这是双方达成合作协议的最主要原因。
没错,拉夫罗夫外长的讲话非常正确,中国和俄罗斯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之间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合作历史前景。在前不久,俄媒就曾报道,俄罗斯90%以上的跨境物流都来自中国,这也表明了中俄两国在经贸往来上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而能源方面,中俄天然气输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号目前也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双方之间更是达成了本币结算天然气的协议。俄罗斯目前正承受着来自美西方国家的全面制裁,在寻找进出口替代国的道路上,中国自然是其不二选择。
第二件事,据环球时报8日的报道称,韩国媒体近期多次抱怨朝鲜半岛呈现出的紧张局面令人担忧,《韩民族日报》在报道最近的半岛局势时强调,根据目前呈现出来的国际局势来看,已经很难找到解决半岛问题的突破口了。而韩联社和韩国《中央日报》也公开表示,半岛局势目前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
我们都知道,朝鲜半岛目前呈现的紧张局势完全是由美日韩三国军演所导致的,我驻联合国副代表此前就多次在安理会会议上就报道局势发出过警告称,美方必须重视朝鲜方面的正当关切。然而我们可以看出,美日韩三国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在半岛附近大搞联合军演,渲染紧张局势,这是导致半岛问题出现重大危险的直接原因。而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继续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我们同时也敦促美国立刻停止相关挑衅行动,否则局势还将继续恶化下去。
第三件事,据美联社近日的报道称,美国总统拜登在日前的一场会议上公开声称,IBM在半导体领域的高达200亿美元的投资将确保美国在该领域“领先中国”。拜登还强调称,美国必须在芯片方面“领先全世界”,因为这符合美国的利益。
我们可以发现,为了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美方现在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了,此前就通过了“芯片与科学法案”并准备构建所谓“芯片四方联盟”来妄图遏制中国的发展,而现在竟然又公开扬言要“保持领先地位”。要知道,中国的发展从来没有“威胁”到任何人或任何国家,我们的发展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要让我国人民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而美国动辄在国际上渲染所谓“威胁论”,这样的行为令人不齿,我们敦促美方立刻停止相关错误行动,否则必遭国际社会坚决猛烈回击。#美国##国际##韩媒:朝鲜半岛局势陷入硬碰硬僵局#
#历史真相# 王安于1920年2月7日出生于上海,1940年被公派到美国学习。他在哈佛大学得硕士学位,接着去当时的著名的科技企业IBM公司应聘。但是面试官对华人抱有偏见,不但不录取,他还嘲笑他说,让他去修理厂试一试。
在IBM公司遭到了羞辱,激起了王安的好胜心,并且让他一生都把IBM公司当成敌人。他知道自己的学历还不够,因此重新回到哈佛学校,用了三年时间,拿到了应用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接着,他被霍华德·艾肯招入哈佛计算机实验室。
最终,王安凭借自己天才的能力,发明了磁芯存储器。这个磁芯存储器使得计算机无论在体积还是重量上,都大大缩减。这也使得IBM公司的打孔卡片,迅速就过时了。王安凭借自己的能力,首次打败IBM公司。
艾肯给王安加薪,希望王安能留下来,继续进行计算机研发。但是王安有更大的理想,他不仅仅要搞发明,他还要自己创建实业,甚至于打败IBM这样的电脑巨头
1951年,王安租了一个车库,用手中仅有的600美元创建了王安实验室。这也是王安的电脑公司。
王安的磁芯存储器发明出来以后,IBM公司准备高薪聘请王安去担任公司的技术顾问。但是王安不去。王安的目的是要打败IBM,他怎么会去呢?于是IBM决定买王安的专利。王安本来是不准备卖的,但是由于他自己实在是缺乏资金,因此不得不向钱妥协。
IBM本来开价是200万美元,但是后来知道王安缺资金以后,就开始压价到50万美元。王安打官司却输了,最终不得不以50万美元,把技术卖给了IBM。但是这再一次增加了王安内心的仇恨。
王安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科技发明。正是因为他在科技发明上能够不断的推陈出新,能够接二连三的发明各种新产品,因此,王安的公司才能够一步步做大。1964年的时候,王安推出了一款用电晶体制造的桌面台式计算机,这款计算机,已经和现在的电脑差不多大,售价只有3000美元。当时,IBM公司的计算机有冰箱那么大,售价达到一万美元。所以王安的产品,迅速就占领了市场。
因为王安朝气蓬勃的发明创造,以及公司不断拓展的业绩,使得大众对王安的公司非常看好。因此,虽然当时王安的股票以每股12.5美元的价格上市,但是,当天收盘的时候,股价却高达40.5美元。一天之间,王安的财富就达到了5000万美元,成为了美国的超级富豪。
1972年的时候,王安的公司又研制出了半导体文字处理机。1974年,王安又推出了第二代桌上电脑。这使得王安的产品,成为美国办公室中的必备设备。王安因此抢了不少IBM的办公市场。当时各大银行、报社、证券、保险行业,都是王安的客户。
到1986年前后,王安的公司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年收入达到了30亿美元,在世界各地拥有3.15万员工。同时,在1986年,他获得了极大的荣誉。一方面,王安被选为美国最杰出的12位移民之一,接受了里根总统颁发的“总统自由奖章”,另一方面,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王安,对他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邓小平说,你在世界上非常有名,家大业大,你是华人的骄傲。
但是王安不知道的是,当他在走向顶峰的同时,也走向了衰落。
王安的衰落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他患上了食道癌,自己再也没有更多的能力打理公司的业务,只得把业务交给自己的儿子王烈。另一方面,由于他自己在科技发明方面的停滞不前,而代表个人电脑风向的微软和苹果则迅速崛起,而这两家和IBM公司的联系极为紧密,因此,王安公司的各方面技术,都有些落后了。
更严峻的是,王安的儿子王烈缺乏领导的气质。他的科技研发速度非常缓慢,并且也没有什么成就。同时,公司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王烈费了很大的心思,不但没有让公司盈利,反而连年亏损。光是1988年,王安电脑公司就亏损了4亿美元。许多科技人才也大量出走,王安公司有一种人去楼空的感觉。
最终,王安不得不把自己的儿子拉下马,任命米勒担任公司董事长兼CEO。米勒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职业经理人,米勒进行了大量的裁员,又进行了各种重组,力求资金回笼。但是,因为米勒并没有在新技术开发方面,有什么突出的成绩。所以依然没有挽救公司,公司的亏损反而越来越大。
1990年,王安最终因为食道癌去世,享年70岁。
一代传奇陨落的同时,他的帝国大厦也轰然倒塌。
为什么欧美的人不喜欢加班?我的香港同事说,他们在香港工作的时候,美国的同事下午四点就下班出去运动去了,或者找人约会去了,就跟小学生放学似的,下午两节课完了就跑了。
现在看,其实欧美的创业成本已经太高了,传统行业完全成熟,工业化100年前就已经完成,除了高科技和互联网这种技术含量高、能拿到风投的行业,基本上普通人创业的机会也就开个小餐馆。所有的行业都已经太细分了,给宠物吃的狗粮都能分品种,人工成本太高了,普通人根本雇不起人压榨,所以每个屌丝都是纯粹的打工心态,完全没想过创业的事。
很多事情就是心态问题,当你确定完全没有创业的机会以后,你就纯粹就是打工心态,打工就是多拿钱多休假少干活的心态,反正如果自己以后不创业,打工确实只是拿个工资养活自己而已,越轻松性价比越高。
过去三四十年,中国的屌丝们刚完成城市化,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小地方来到一线城市,自己也没钱,必须拼搏,再一个整个社会大环境都是上升期,国家红利,层次高的人身边都是各种下海创业暴富的故事,张近东1990年花10万块在南京开了个小店卖空调,那是物资紧缺的年代,只要你能拿到货,绝对不会卖不出去,那时候1台空调1万块,普通人工资只有一两百,利润高到不像话,那时候联想给IBM做中国代理,一台笔记本电脑零售价4万,还得抢,因为货源太少了。
但是这种故事,已经彻底结束了,所有的大众消费品,除了细分行业的细分需求还有市场比如喜茶这种奇迹,基本上大赛道的机会已经彻底没了,高科技和屌丝没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更现实了,中国年轻人的心态也从创业发财的心态,慢慢的变成了只要打工拿工资,轻松点就好的心态了,只不过现在人才供应还是太大,不敢掉以轻心,因为太多人可以替代你,你还是得忍气吞声996。
慢慢的这种情况就会改变的,一个是国家要调整,要维护打工者的利益,收获民心,二是普通人的心态也会慢慢变化,现在已经越来越多人宁愿少拿点钱也不愿意一周上6天班了,越来越多人宁愿离家近点也不愿意为了多拿点钱跑到华为去上班了,越来越多人宁愿晚上不加班有自己的生活能去健身能陪伴孩子,也不愿意为了和老板搞好关系天天加班了。
以后创业实在是太难了,成本太高了,赛道越来越窄,打工者的心态也变了,没人再愿意为了你的梦想牺牲自己的现在的生活了,因为确实成功率太低了。
主要是授信额度和外汇指标,那时候的联想几乎没有出口的产品,而与IBM的交易以美元计价,就算如此联想也没能全部以现金完成交易,用了一部分联想集团的股份抵资,也间接证明国家没有给200亿资金。//@seibu:220亿,估计是“授信额度”吧。
忽然感觉这个蓝岸智库的张捷有点儿蠢,或者说缺乏斗争经验,真的不如司马南大师。本来我都没注意看过他的东西,这两天有了推送才看的。首先就是他翟山鹰怼,这不是找死吗?人家是混不吝的骗子,你个有打造人设的网红,能打的赢吗?这得跟司马大师学,坚决缩头不回击,因为只要和骗子缠斗上了,就怎么都是输。张捷可能是也反应过来了,于是向翟山鹰示好,从他的历史言辞中摘出一段儿来攻击联想。意思很明白,大哥,我认怂服了,咱们有共同的敌人好不好,有钱大家一块儿讹。
联想本属于中科院名下,
用联想自己话说是一家跨国高科技公司,是不是高科技暂时不讨论。#联想#
看下联想财务报表,
2021年整个财务账面流动现金200多亿,
隐形资产300多亿。#司马南谈联想#
但是联想欠了国内供货商1800多亿,国外不敢欠还要提前预付货款比如英特尔和AMD!
问题来了,作为一家能收购IBM国际大品牌的企业,账面居然只有200多亿?十多年前账面都比现在好。
钱去哪里了?
看下柳传志杨元庆以及联想高层收入就知道了,
2021年年中分红27个高管分了十多亿,年终分红还要多!杨元庆一人的股份就比整个中科院还高,算上股票杨元庆绝对百亿富翁
一旦资不抵债,联想高层拍屁股走人,坑了供货商,中科院背锅擦屁股,
钱都被他们分了。
【美国科技创新真正强大的秘诀】摘要:美国斯坦福大学公布的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这一榜单从六个维度出发,对22个学科领域、176个子学科领域的1000万名科学家的产出量和学术影响力进行了综合评定,其中“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今年入选195,605人,“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入选200,409人,美国仍以40%的占比遥遥领先……
作者:维舟
来源:赛格大道
转自:碳9资本
基础科学是娘,市场经济是奶
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最终又离不开基础科学研究。因而,在20大报告中,“科技”一词的词频明显高于以往。
毫无疑问,至少就国内来看,高等院校在这一块仍占有统治地位,但科技企业也已拥有不可忽视的科技能力,是不可否认的科技创新主体之一。事实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正是二十大报告内容,这意味着国家已经越来越多地看到企业在基础科研中所扮演的角色。
这不仅仅是为科研院校起到一点补充辅助作用,还意味着在市场体系之下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苏联当初之所以在科技竞赛中输给美国,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它缺乏市场化的高科技企业来推动科学研究。
在战后的岁月里,苏联以举国体制推动基础研究,在某些领域相当领先,但却没能催生出自己的硅谷。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早在1958年就发明了移动电话,计算机科学家维克多·格卢什科夫也在1979年研发出了虚拟网络国度(Cybertonia),但这些超前的研究最终却都无疾而终,俄罗斯如今在手机、计算机、互联网等领域都大大落后于美国,在网上都有俄罗斯人感叹:“70年前,苏联发明了半导体计算机,为什么我们没有自己的IBM?”
1962年,格卢什科夫提出全境自动化系统(OGAS),意在基于已有和即将新建的电话网线,建立实时和远程的国家计算机网络
对比一下美国,就能看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像信息技术这样的高科技前沿研究,在美国是由市场生态中涌现的无数企业推动的。当一个技术创新出现时,往往即便是发明家本人也无从料见其未来发展,因而它在本质上都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风险项目,是在前途未卜的海洋里航行。
此时,只有一个灵活调适的市场机制才能提供必要的风险融资,并不断为它提供前行的动力——通俗地说,技术创新这个“孩子”要长大,市场得不断给它“喂奶”。
很多技术创新在起初都无法设想未来的广泛应用,像电话刚被发明出来时,似乎除了让人聊天闲扯之外,根本没什么用,谁能想到它后来对现代通信技术乃至社会、军事等诸多领域产生如此深远的冲击?
英特尔算是硅谷最具传奇色彩的品牌之一,作为一家初创企业,起初即便是行家也无法评估其市场前景,但它仍在创立不到三年的1971年便上市了,在二三十年内就彻底改变了芯片行业。
科技创新过程是一部试错的历史
现代信息技术的历程证明:在一轮新旧斗争中取得胜利的技术,往往在下一轮变革中失败,随着产业的飞速发展,大部分管理和科研人员都面临着“无止境变革”的命运。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首创“有限理性”的概念,强调人们没有能力同时考虑所面临的所有选择,不可能总是在决策中实现效率最大化,只能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行动。正因此,新的变革没办法实现规划好,只能由那些对前沿动向最敏感的创新主体通过不断试错来推动。
美国科技创新真正强大的地方就在这里:它可以容纳各种不走寻常路的奇才、怪人,市场体系也能为风险极高的初创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这并不仅限于提供研发资金,更重要的是在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之下的反馈机制。
有人测算过,仅仅一代人的时间,1979年推出的IBM 4341,相比起1953年流行的IBM 650,其速度相对价格的性能提升了114.3万倍!
再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包揽所有产业
当然,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并不意味着国家就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在战后的半个世纪里,美国研发费用中所有用于研究的那部分,将近85%都来自美国国库,这一科技投资的规模是史无前例的。
……
不过,再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包揽所有产业,技术进步还需要融入一个国际分工协作体系:钱你也许不缺,但要取得进展还需要大量基础科学研究、数以万计的熟练工程师,最好能在若干环节占据重要的节点。
企业家比科学家更敏锐……我们没有更好的道路可走。
……
全文:网页链接
【思进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交流之目的。文章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