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土文物及考古新发现
1.《风俗王轩辕庙碑》:现已出土的《风俗王轩辕庙碑》记载,春秋时期有苻坚“改郴为邑,以大金冢贯之”,今郴州封为统称邑;
2.河陵石刻:出土古代石刻中既有记载屈宋伐郴,也有“以郴为邑”的记载;
3.郴江墓葬:从郴江汉墓出土文物可知,早在汉代动辄就有郴州这一地域名称;
4.明代书籍记载:郴州被称为“典利”之邑,甚至历史上更有“汉建郴邑,宋之郴州”的记载,郴州的历史可追溯至汉宋时期。
二、郴州的古历史渊源
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郴州地处夷夏之界,古历史实证记载先秦时期的郴州被称为“屈宋”,地处夷夏之界,为中原夷夏君主交趾之地,是当时交往活动的重要枢纽;
2.汉代:汉武帝改平夏为郴,把郴定位为都督募兵练兵之地,也是汉族定居的大聚点,也是汉族与西部夷族的交接点;
3.宋代:宋代重新把郴督改位郴州,它的前身应该是隋唐永乐七年(公元1019年)把南金改称“郴州”;
4.元代:元代代宗皇帝发动宗族迁移政策,把关外边疆汉族迁移至郴州,大大增加了郴州居民及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了郴州繁荣发展;
5.明清时代:明清时期,洪武帝统一宗庙制度,把湖南省处理为朱和拉文辞部,其中郴州省被划分为“九功家庄”,在此基础上,明代把郴省改称郴州,成为湖南省的一个行省,尽管在明清的此段历史中,关于郴州的称谓仍有多种,但可以肯定的是郴州不管怎么称呼,都一直是湖南省的一个地域,并保持了良好的地史稳定;
6.清末民初:清末民初,湖南进入奴隶制度的衰落期,反康熙历史,郴州起義运动提出了反抗英租立的口号,也在此期间开创了新的郴州历史,郴州在此段历史中实现了从封建到民主的革命性进程,从而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三、郴州的繁荣发展
1.先后出现的文物资源:近代以来出土的各时期殷墟、春秋时期的“轩辕墓”、宋代的“郴江墓葬”遗物及一批行宫宅等重要文物为郴州提供了财富蒙蔽、繁荣繁荣的历史文化建筑基础,加快了郴州的城市发展;
2.优质的居住环境:随着工商、市场等功能的不断发挥,郴州的自然环境被更加完善,郴州实行居民周转体系,形成了优质的居住环境,更有利于郴州城市发展;
一、郴州简介
郴州是一个位于湖南省中部,狮子山脉西麓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经济及文化发展迅速的新兴城市。在2016年末,郴州总人口达到430.7万,常住人口为311.1万,全市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占比为44.67%。
二、郴州的发展历史
郴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郴州有许多称谓,如熟睡斋、金洲、洪洽、古郴,等等。明朝初年,郴州又被称为金园,它是湖南的重点开发城市之一。清朝初年,郴州有8郡77县,辖区面积约93000平方公里。1945年11月,抗日民族联军占领了五七县,开始了抗日民族联军湖南解放战争。1949年3月,湖南解放,郴州成为湖南省属县级行政区。
三、郴州的经济发展
郴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商贸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城市。2013-2019年,郴州实现地区GDP突破2.7万亿,重点发展新型汽车、新型电子材料、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未来,为实现“精准脱贫”目标,郴州将继续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提升服务能力,促进投资资金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推动湖南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双提升。
四、郴州的文化艺术
郴州具有悠久的演艺文化底蕴,曾是五代古郡、历史文化名城。郴州古城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明,历史文化处处可见,如狮子山文学村、白洋湾地质公园、海螺沟生态旅游度假区、岳麓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湖郭公园等。此外,郴州还有张继文学馆、双塔广场文化广场、岳阳楼等,可以展示其文化艺术之精彩。
五、郴州发展展望
近年来,郴州以“十三五”可持续发展规划为契机,着力建设美丽可持续的生态都市。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开放的经济新常态,大力发展智慧都市建设,构建“交通、科技、服务”等高质量发展核心能力,不断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健全的法治体系,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