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郑茂#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概述】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前身为1958年设立的原郑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1963土木建筑工程系由原郑州大学整体调整到郑州工学院(1996年6月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1998年6月更名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01年1月由原郑州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和原郑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合并组建成现在的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学院秉承“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探索传承先进文化”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基层学术组织和团队建设为抓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办学思路,努力服务于国家和河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
学院现有教职工121人,其中教授(教授级高工)24人,副教授(高工)5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工73人,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69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近年来,学院教师共有70多人次获得国家、省、市、校等各级荣誉称号,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7人、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2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住建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工程监理大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3人。
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并于2016年起开始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与交流,实行全英文授课。重视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工作,土木工程专业已连续四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并于2010年被教育部选为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入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和“校级名牌专业”。学院现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河南省精品课程1门,郑州大学精品课程6门。2000年以来土木工程专业共有12名毕业生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近四年来共有300多人次在全国英语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结构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结构设计大赛和“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学金”等项目中获奖;学院团委被评为“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本科生第一党支部被评为“河南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毕业学生受到社会普遍赞誉。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涵盖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学科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年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达2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到款达1500万元。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共2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2项。教师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共计499篇,其中被SCI、EI收录116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主编各种规划教材19部,其中3部教材获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主编国家标准和规范7部。
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和地下建筑工程系;拥有纤维复合建筑材料与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纤维复合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地下工程安全与质量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绿色复合建筑材料与结构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等5个部省级重点科研机构,拥有工程防灾与结构工程研究所、新型复合建筑材料研究所、交通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所、城乡建设研究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和桥梁工程研究所等7个校级科研机构。学院拥有1个实验实践中心,下设结构工程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交通工程实验室和地下工程实验室,实验设施设备充分满足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科学研究及对外检测技术服务的需要。
经过近6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各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的土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郑州航空港区这所超级学院开工建设!
据了解,日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航空港新校区学生宿舍楼建设工程开工仪式成功举行。学校位于吴州路以东、青州大道以西、洞庭湖路两侧区域;本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538亩,其中:南区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208亩,北区建设用地面积约为330亩,总投资额约35亿,总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设计规模在校生为25000人。预计3年内完成该项目建设。#郑南头条##郑州头条##珂尔谈规划#
【郑州彩虹桥首联箱梁浇筑完成】
近日,在郑州市城乡建设局彩虹桥工程指挥部周密部署和精心组织下,郑州彩虹桥及接线拆解与新建工程全线首联现浇箱梁,在郑州一建标段电厂西路拼宽段如期完成浇筑,标志着郑州彩虹桥建设掀开新篇章。郑州彩虹桥首联箱梁浇筑完成
郑州航空港区将新建一所公办本科高校。7月13日,郑州发改委正式批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初步设计,总投资高达35亿元。该高校位于航空港综合实验区,有南北两个校区。按在校生2.5万人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有61万平方米。
朋友们,你了解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吗?这群公办本科高校怎么样呢?期待能早日建成投入使用,河南太缺乏优质公办高校了。#郑州头条#
谢谢关注@浪迹中原 带你一起浪。
根据中铁建的官方消息,近期,中铁建中标了河南郑州南站枢纽产业园区项目,项目合同额超300亿,据悉,这是中铁建2022年以来在中原区域中标的最大投资规模项目!
不知道有哪些分包,能跟着中铁建分一杯羹?近几年的建筑行业太难干了,行业内经历了好几拨大洗牌,拥有特级资质的大规模建筑企业,都免不了破产倒闭,希望接下来的2023年,工程人都能一帆风顺[谢谢][谢谢][谢谢]
#工程##工程人##建筑工程#
朋友的孩子今年大三,就读于郑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打算明年考研,想考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又担心陪跑,考本校的研究生虽稳妥但心不甘。后来我给他建议可以考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它虽不是双一流高校,但有建筑老八校的名号,实力也不容小觑。在业界口碑还是不错的。
大家觉得怎么样?
#风华郑茂# 【郑州大学国际学院概况】
郑州大学国际学院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和“部省合作共建高校”——郑州大学的直属院系,是郑州大学内设的专门负责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研究与管理的综合性学院,是郑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和学校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身是2007年成立的郑州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学院。
截至2019年6月,学院开设8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和10个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共有在校生6300余人。
郑州大学国际学院的前身郑州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学院,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批准设立,由郑州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共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郑州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学院成立于2007年7月,是郑州大学的综合学院,位于郑州大学南校区(原郑州大学)。
机构设置——工学部(国际工程师学院)、空港经济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河南省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研究中心、郑州大学跨境教育研究中心、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中心、俄语国家水平考试(ТРКИ)中心、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中心、郑州大学出国留学培训中心。
我说滨河产业园咋那么多中建七局的广告语呢!原来滨河是中建七局规划开发的项目部!
百度一下才知道中建七局挺厉害的,是中国建筑集团的骨干成员!
中建七局在郑州更了不起了,营收第一。难怪很多工程都挂中建七局的招牌呢!了不起了中国基建,把郑州建设的更美好[加油][赞]
#中国产业名片##
#风华郑茂#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
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19年9月,与信息工程学院合署。根据郑州大学一流建设需要,2021年10月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独立设置,设立中共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委员会,同时软件学院并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党组织关系划转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管理。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的创立是郑州大学积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河南发展急需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各级领导关心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凝结了几代郑大计算机人求是担当、负重前行、团结努力、接续奋斗的汗水和心血。
学院的相关学科专业始于1956年8月原郑州大学建校初始设立的三个系之一的数学系相关学科方向和1985年原郑州工业大学电机系成立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持续建设发展至今。在前期基础上,原郑州大学1972年挂靠数学系正式成立计算技术专业,是河南省最早建设的计算机类专业。此后,1984年原郑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从数学系分出成立计算机科学系,1991年原黄河大学计算机相关学科专业并入,1993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1996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1999年原郑州大学计算中心并入,2001年1月原郑州工业大学计算机及自动化系计算机专业并入,2002年6月北校区计算中心、东校区计算中心并入,2002年9月成立郑州大学示范性软件学院,2003年获批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9月成立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2005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将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调整为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建设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20年获批成为河南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021年获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交叉学科博士点,自1993年以来一直是河南省重点学科。
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学科建设和办学发展,滋兰树蕙、桃李芬芳,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深受社会广泛好评的优秀人才,数万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信息赋能中坚力量,涌现出一批杰出校友,形成独具特色的“CSAI豫军”郑大品牌。
学院与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合署一体化建设、师资人才相互双聘共享。学院师资力量强大、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现有教职工302人,包括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6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193人,形成了多个能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实现“院士运筹帷幄+国家人才具体指挥+青年骨干冲锋陷阵”的有组织科研大团队。近年来,学院取得了一批重要标志性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国防效益,形成了纵向、横向、军工科研三足鼎立的良好发展态势。
学院学科力量雄厚,拥有多个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及省部级平台,作为重要学科力量积极支撑多个省实验室建设,并与中科曙光等行业头部企业共建一批服务产业的高水平校企联合实验室(研究院)。
学院依托雄厚的学科力量与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高端平台为依托、以特色优势学科方向为“横梁”、以专业(系)为“纵轴”的“π”型科教融合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支撑了知识体系、组织体系、平台体系“三位一体”的有组织科教融合。培养信息学科堪当中原崛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始终是学院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使命。学院目前在校学生2627人,其中本科生1826人、硕士生704人、博士生97人。学院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培养,依托优势特色学科方向和高水平科研平台与团队支撑,建有多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学生每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近300余项,在国内外科技创新竞赛中屡屡摘金夺银、多次获国际和国家级大奖,连续多年被评为郑州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连年被评为郑州大学就业先进单位。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加强与海外、港澳台高校的合作交流,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共建中俄超算研究院,建有全校唯一的国际交流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门机构—中德学院,在中外合作办学及国际化教育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重点推动“学科+超算中心”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流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科和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高水平软件工程学科,着力打造与平台、企业、政府共建共赢和引领河南创新生态的信息学科“人才特区”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朝着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元宇宙化而加速演进,在此过程中计算机、人工智能、软件等学科专业已经并将继续是全球范围顶尖人才最聚集、创新创业最活跃、科技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更为巨大和颠覆性影响。这是大势所趋,更是计算机学科群不同于传统学科而持续快速发展的最强大驱动力,学院必将大有所为!
河南将新增两所高校!
随着高招录取工作的展开,河南高校也陆续传来了建设新校区的消息,新增两所高校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新校区项目被批复、郑州商学院新校区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