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北京胡同之四十九:珠市口西大街(纪晓岚故居)
(拍摄日期:2022.10.27.)
珠市口西大街位于西城区 ,前门大街西侧,东西走向,全长约500米。2022年入选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这条大街有三个关注点:一个是珠市口教堂;另一个是83号丰泽园饭庄;第三个就是珠市口西大街241号,为纪晓岚故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晓岚(1724-1805),河北省沧州人,清代文学家、官员,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至协办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故居内纪府书房、纪晓岚纪念馆对外开放。院门口的一架紫藤和院中一株海棠,据说是纪晓岚亲手栽种。
上世纪二十年代,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刘少白曾在这里居住。刘少白是进步人士,中共秘密党员,曾为地下党转送文件及经费,受到过毛主席的称赞。因此,纪晓岚故居大门口还立有“中共地下党秘密联络站遗址”的石牌。
老北京的八大胡同到底在哪?
今天早上,车行北京珠市口西大街,老北京的哥说起北京城市真正发展是1997年年以后,1990年亚运会后真正开始变宽了!
这位满清后裔说起大清也是一种荣耀。
大街以北的八大胡同就有一段津津乐道的顺口溜!
八大胡同自古名
陕西百顺石头城
韩家潭畔弦歌杂
王广斜街灯火明
万佛寺前车辐辏
二条营外路纵横
貂裘豪客知多少
簇簇胭脂坡上行
那么,老北京著名的烟花之地—八大胡同,
到底在哪里?
北京旅游网就有一文现场探访
截图看看!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遗留下的一个地理名词,泛指今前门外大栅栏铁树斜街以南,南新华街以东,珠市口西大街以北,煤市街以西的许多胡同。八大胡同又名“八埠”,一般指:石头胡同、陕西巷、王广福斜街、韩家潭、胭脂胡同、百顺胡同、皮条营、纱帽胡同。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唯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尤其是在清朝的时候,更是有很多官员常来此地。
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北京头条#
粮食店街
在北京前门大街的西侧,有一条充满老北京风情的商业街——粮食店街。
粮食店街与前门大街平行,南北走向,北起大栅栏街东口,南至珠市口西大街。全长509米,宽约3·7~12·1米。
《燕都丛考》称:“由(前门)东口而南曰珠宝市再曰粮食店。”《光绪顺天府志》载:“粮食店,有火德真君庙。”今已无存。
乾隆时,名“粮食夹道”,因街内有粮食市场而得名。1911年后称“粮食店”,1965年改为“粮食店街”沿用至今。
街内主要有:
建于乾隆年间的“中和戏园”(图6),有创立于明正统年间的“六必居”酱园(图5),还有二锅头发祥地“源昇号”的后门(图4)等等。
这是一条具有老北京风情的商业街。
(老董手机库存图片)
#头条创作挑战赛# #金粉社区# #暖冬生活记#
#石景山人转宣武#
煤市街成了美食街
过了和平门往南是琉璃厂,琉璃厂我们后面再说。东南角一座大楼牌匾写着“全聚德”。一家餐厅占一栋楼也是气派,国家开的,不计成本。记得再给外国游客介绍北京烤鸭的时候,我们会说“北京烤鸭四大家,大栅栏老店、广场东侧前烤、和平门新烤和王府井北京医院病烤”。
我们继续沿着前三门大街向东,过了老舍茶馆,嘿还真忘了八十年代初那个北京人开的一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没了,现在这地儿是老舍先生都喝不起的“老舍茶馆”。
再往东,和前门大街并行的有一条老街叫煤市街。煤市街北起廊房头条,南到珠市口西大街。这条街的煤市在明代就以已经形成,当时称煤市口。京西古道过来的骆驼队,从京西门头沟煤窑往北京城里运煤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就堆在这里销售。这条街是当时北京有名的大煤市。煤栈多,煤商在此交易。清朝乾隆年间,这条街分成两条街,大栅栏街以北称“北煤市街”,以南称“南煤市街”。清朝光绪年间,北煤市街又改称“煤市桥”。因为当时在前门外还真有座沟通金水河与护城河的水道,水道上架有石桥叫煤市桥,而今早已不见桥的踪影,只留下一个地名,南煤市街则一直称作“煤市街”。民国年间,在煤市桥北段出现多家纸铺,因此这一段地方也被称为“纸巷子”。1965年北京市整顿地名时,把纸巷子、煤市桥、煤市街合并统称“煤市街”。
煤市街自清朝中期开始逐渐发展成为美食一条街,从这条街上还多多少少能够找到当年的遗存。煤市街144号就是聚顺和栈南货老店旧址。这座建筑至少也有百年历史了。据说1909年这个店由一个山西人在此开设,主要是加工生产果脯、蜜饯。北京果脯,做工精细,风味独特,具有浓厚的京味儿特色。当时,这家老板被称为“果脯大王”,有相当的知名度。这处临街的铺面房,门头上雕刻着“聚顺和栈南货老店”的招牌。
另外一家值得提一提的是这里的穆柯寨炒疙瘩。说是民国初年,在北京宣武区虎坊桥东北的臧家桥,有一家母女俩开了家面馆,靠手拉面做生意,买卖不温不火,反正够娘俩生活的。
一天几位常客对母女俩说:“面条都吃腻了,能否改一个吃法?”母女俩按顾客要求,将面揪成疙瘩煮熟后捞出,拌虾酱吃,觉得不够味儿,后又炒着吃,味道果然不同。炒疙瘩由此初步形成。此后,母女俩反复尝试,并在配料上加以改进,终于使炒疙瘩名声大振。广福馆地处臧家桥南端,是堂子街、韩家谭、五道庙、杨梅竹斜街的五道路的路口,俨如一座寨子,店主姓穆又无男性,于是一些文人雅士戏称广福馆为“穆家寨”。广福馆逐渐被人们遗忘了。1953年,女店主去世,广福馆因无人继承而停业。
由于穆家寨的炒疙瘩生意兴隆,不少饭馆纷纷效仿,以前门外李纱帽胡同(现大力胡同)的“恩元居”最为著称。恩元居的创办人是河北河间县的马东海兄弟俩,1929年到京学习炒疙瘩的制作方法,并加以创新,也很快闻名京都。炒疙瘩,以它独特的风格为中国面食增添了新的花样。
#北京交警提示# 6月30日21时至7月1日庆祝大会结束,由府右街北口经府右街、长安街、西单路口(不含)、宣武门内大街(不含)、宣武门路口(不含)、宣武门东大街、前门西大街、煤市街、珠市口西大街(不含)、珠市口东大街(不含)、前门东路、前门东大街、崇文门西大街、崇文门路口(不含)、崇文门内大街、东单路口(不含)、东单北大街、金鱼胡同、东安门大街、北河沿大街、五四大街、景山前街、景山东街、景山后街、景山西街、景山前街、文津街至府右街北口以内区域、西单横二条、祈年大街、东打磨厂街、南新华街、香炉营头条、草厂三条、前门肯德基停车场,除持有庆祝大会专用证件的车辆和人员外,禁止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社会车辆和公交车经宣武门内大街、平安大街、两广路绕行。#庆贺建党百年#
今儿中午东来顺涮羊肉。一个10几人的大圆桌上了3个铜锅子。由于玻璃转盘上放铜锅子,视线根本看不见铜锅子里面,肉片儿都老了。我瞬间想起我中学时代见过和吃过的老北京共和锅。也许我们60后是最后记得这种锅子的人了。那是在珠市口西大街陕西巷南口德寿堂药房西边的烤肉刘。那个大铜锅子比8人的圆桌就小一圈儿、中间是烧红煤球儿的。铜锅子里面用带孔眼儿的隔断分出8个不相通的8个格子,对应的桌面供8人同时食用。一句话,这么大的铜锅里汤是公用的,但8个人的食材是因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换句话说是钱多的主儿多买点儿羊肉片儿“肥”了锅底;钱少的主儿少买点儿羊肉片儿,多买豆腐、白菜和粉丝。但小酒一端,羊肉一涮,周围再碰上几个半熟脸,互相上聊天儿、下侃地、中间哨空气。吃饱了、喝美了,不管贫富,都是神仙一般的一顿涮肉。(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共和锅喽。)
#美食# 在北京推荐一家老字号饭庄,菜系是山西菜
位置:坐落在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纪晓岚故居旁)
交通:距地铁七号线虎坊桥站C口步行650米——晋阳饭庄
周边有停车场但有点贵(我们大概停了两小时花了25元)
菜品:环境好,菜品有特色,今天吃的这几种菜给大家推荐一下
推荐菜一:招牌香酥鸭——香酥脱骨外焦里嫩,加上黄瓜条和葱丝…倍儿棒——198元/只
推荐菜二:晋阳炒杂烩——用料丰富,虾仁、肉丸子、鱿鱼、海参、蹄筋、肉片…88元/份
推荐菜三老醋焖炉鱼——入嘴前就能闻到久违的陈醋香味,陈醋勾着芡配着鱼肉的鲜嫩吃着非常的过瘾…118元/斤(我们这条鱼是200.6元)
推荐菜四:桃仁芥蓝——桃仁多且酥脆,芥蓝嫩而清口…58/份
乌鱼蛋汤——酸咸可口…48元/份(小份)
素烧茄子——非常适合拌饭…58/份
晋阳酱肚丝(凉菜)——下酒必备、软烂好吃…48/份
总结一下:菜品都不错,跟以前相比好像部分菜品有稍稍改良越做越好,还会再来品品它家的其他菜
#北京头条#
百顺胡同
——京剧发祥地、八大胡同之一
——·——
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并活跃在北京剧坛。这四大徽班是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其中,春台就落户百顺胡同。而四大徽班进京,可以誉为京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因此,百顺胡同可以说是京剧文化的发祥地。
走进百顺胡同,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京剧特色。历史上,在此居住的京剧演员有近四十位。
“青衣泰斗”陈德霖,病逝于百顺胡同55号(图7)。
“武生鼻祖”俞菊笙、俞振庭曾居住百顺胡同40号(图9)。
京剧大师梅兰芳也在此胡同居住过。
百顺胡同还是京城八大胡同之一。胡同曾有几座妓院,49号茶室就是其中一处建筑遗存(图4、5、6)。这座中西合璧的小洋楼,外观雕饰精美细致,走进去一看,这是个“回”字形的二层小楼。这里就是当年的“鑫凤院”。
百顺胡同位于珠市口西大街北侧,东起陕西巷,西至小百顺胡同。全长265米,宽4·3米~6·5米。传说,明代此胡同有柏树,故叫柏树胡同,百顺是由柏树谐音而来沿用至今的。
#2022生机大会# #头条创作挑战赛# #宝藏兴趣收藏图鉴# #小组博物馆#
#原创# 佳人有约-绝代风情
久居北京,常在前门地区扫拍老北京八大胡同,也溜拍过陕西巷(西城区前门珠市口西大街陕西巷22号,铁树 斜街与陕西巷交叉口南行约50米),但真正迈进清朝末年,曾红遍京城的一代名妓、侠女赛金花居住过的陕西巷22号(上林仙踪)还是头一遭,那里曾经是赛金花组建“金花班”和开设“金花书寓”的院子,时名《怡香院》。算是老北京八大胡同里最有名的地方,在驰名海内外的“八大胡同”中,成为当时名躁一时的最为显赫的一家以接待达官贵显为对象的高档次休闲娱乐场所。今天的上林宾馆被重新包装成为“阿来客栈”,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是慕名而来的外国人,客栈的布置除了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格,还增添了很多文化味道.今儿奉献一组由麻豆琪琪在这里出镜的旗袍组照,扮相与环境相得益彰。
北京老药店居然这么好看!
特意走到珠市口大街看到了这座集西洋与中式建筑于一体的建筑,谁都没想到这是一座老药店!
琉璃玻璃颜色耀眼,而石制建筑百年屹立不倒,希望更多人来看看胡同中的瑰宝建筑。
始建于一九三四年的老字号——德寿堂药店(南号)坐落在珠市口西大街175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自创鸡鹤为注册商标的“康氏牛黄解毒丸”而享誉京城。#北京头条# #域见北京# @北京范儿 @头条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