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云南大理市荷花公租房,事件:2015年开始入住,管理者变更后,zF以前制定的面积,交了几年的租房面积现在却被告知,原始租房合同上的住房面积写少了,(住了几年也没感觉房子长大了呀)。意思是每户都得增加面积,几幢公租房他们得多要上百万。希望他们要点脸。
重庆一地集中隔离收费:300元/人/天,看了下具体内容,主要有这几点:
一、先说说费用,具体收费标准分为两种:
一种是一公租房隔离点300元/人/天,其中餐费60元/人/天。这餐费标准属实是有点高啊,隔离的伙食比较好?再一个就是除去餐费,每天240元/人/天的住宿费用,这是一个公租房,价格也是相当美丽啊!一个月7200元,这公租房怕是普通人都租不起!
另外一种是隔离酒店,餐费也是60元/人/天的标准,客房价格是按照政府和酒店协议价格,也就是说在酒店进行隔离收费的,有可能还不止300元/人/天。总之,收费的标准还是比较高。
二、再来看下收费时间
9月21日零时开始记收,这块有个疑问,是对所有进行隔离的需要收费人群都有效,还是9月21日零时后开始进行隔离的人员有效?采用预收,隔离结束统一结算的方式,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把拿出来那也是不少的费用,大多数人一天收入都没有300元。隔离天数怎么计算?隔离期间确诊,这天数又该如何计算?
三、收费减免对象
文中列出了6种情况可申请减免,大概的意思总结下就是,外地(在本地无社保、户口、居住证、非医生、非学生、无购房)来本区需要隔离人员,需要收费!而且符合条件的,也是可申请减免,这其中又有两种情况,申请能否审批通过?减免是减少多少,还是免费?可操作空间太大了!
四、最后还有个依法追究拒绝支付和骗取减免的责任,我想问问这部分依据的是什么法律?
今天说说我当时怎么申请公租房的感受。当初想申请一个公租房,好多同事都问我你在当地有人吗,也就是有没有关系的意思,我说我一个外地人,什么关系也没有。他们就觉得够呛能申请下来。不过我还是依要求准备好材料,提交了,一个多月后居然奇迹般地通过了。到了抓阄的时候了,我旁边坐着一个老太太,据说都申请好几年了,运气不好没抓到!听后我觉得,虽然是什么都讲求人脉的小县城,但还是有一定公平可言的!轮到我抓阄了,当时紧张极了,当场揭晓答案,竟然抓到了,我那个开心呀激动呀[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上次说到公租房里有太多的车子摆放着生灰不用,买来干嘛?留着这钱以后买房子不好吗?
有人说,你可以买车别人不能买?
呃,估计是我表达能力有问题。我的意思是说,真没必要买啊,我家的车也不是我要买的,是我家那位败家老爷们买的。因为这事儿,我俩差点儿各自飞了。被我发现的当天,我就让他拿去退了,他说退不了,手续办完了。
有人说,车子是一个家庭的必需品。买不起房子先买个车子也挺好的。
呃,我觉得必需品应该是常常要用到的东西,车子真不是必需品。在城里,出门就是公交地铁,出行很方便,坐地铁还不堵车。如果实在觉得难得去挤车,打个车也挺方便的。
太多人刚开始买车的时候觉得车子是个必需品,必须买,买来没多久就后悔了。我老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城里,私家车的用处并不大,但是它的花销却不少,停车费保险费加上油费,还有什么保养费,各种花销,出门打车也花不了这么多钱。
所以不少人的车子就买来放着,说是拿来卖了,又觉得不划算,毕竟二手车的价格贬得太低了。10万买来5万出,要是再要去买个新的,又得花10万。
有人说,车子是男人的第二个老婆。
呃,好吧,男人们都和这个老婆过去吧,这个老婆好,哑巴新娘,不唠叨也不骂街。不吃饭只吃油。你喊它往东它绝对不往西。妥妥的贤妻。
有人说,买车子是为了有面子。
有什么面子啊,买套房子不是有面子得多,房子都没得,买车子有什么面子。有套房子了,再买辆车子,不是更好。
我觉得就是跟风买,房子跟风买不起,就跟风买辆车子。
再说说我家那个败家老爷们,他上下班不开车,去挤公交,他还抱怨说公交车上太挤了,问他怎么不开车去,他说开啥子车额,费油,再说了还堵车,开过去了还得找地方停车,停车还得收费,费钱又麻烦。
我问他,“那你车子买来干嘛的,当初买车的时候头脑发热,背着我都要去买唉,现在知道没什么用了吧”
然后他就不搭理我了,还说我翻旧账。
这半年开车的次数屈指可数啊,那天去钓鱼,明明可以走过去的路程,他非得把车子开出去,说开出去动动,好久没动了。
开车倒还比较费事,堵车加找停车位,费时又费力还费钱。
如果要是农村生活,买个车子倒还是有必要,毕竟农村出行没那么方便,赶场走亲戚之类的,自己有个车方便不少。
在城里如果不是必须要用车,车子能不买就不买,买来也是个负担。
本来住公租房就是没钱买房,车子一买,花销更大了,就更难存钱买房了,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男人怎么就想不通呢?
#欢迎光临我的生活#
#深圳头条#
来了就是深圳人,但你有房子和车子吗?
我来深圳打工十几年了,除了去年入了深户之外,其他没有任何地方感觉到自己是深圳人。
在外漂泊,最绕不开的是房子和车子。
一.房子
我在去年同时申请了公租房和安居房,到现在刚好是一年的时间。我查了一下,这个公租房轮侯排位是297958,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是我的前面还有这么多人排队吗,这是宝安区的排位还是整个深圳市的排位?30万人,哈哈,有生之年能轮到我吗?
安居房轮侯排位是148385,这个就少一点,但是安居房就算轮到了也没用啊。听说,现在安居房的价位在20000-30000元一平方,光首付就要几十万,也不可能买得起的了。
回首在深圳这十几年来,搬家至少8次了,不知道下一次会是在什么时候?
二.车子
在深圳买车绕不过粤B牌照。我在2016年拿到了驾照,马上参加摇号,一直到2020年12月整整5年的时间里,都没有摇到号。一气之下,停了大半年了。我不甘心啊,有些人几个月就摇到了。于是,我今天又重新申请摇号,不管有没有钱买车,先摇到再说。只有有指标在手上,才有动力去买车,大家说是不是?
来了就是深圳人,是的,没错,但不知道是何年何月。#深圳头条#
刚从抖音上看了个视频,一个访谈节目。
标题是: 自建房拆迁配给公租房,业主认为应给产权房合理吗?然后让业主和一些专家探讨。
主持人马丁和这个所谓的专家老是强硬打断业主说话,反复强调: 你觉得你应得什么?
业主的意思简单直白,你们拆了我的房子,那就赔房子给我。你们配一套公租房给我,每月还要2000多的房租,我觉得不公平。
然后,几位嘉宾轮番上阵逼宫,你这自建房自四十多年前建房时就没有实施登记,就没有取得合法身份,另外,你要这自建房的产权的目的是什么?能从这里面获取一些补偿吗?
业主说,我要我应得的。
其实业主的意思很明白,你折了我的自建房,你就要赔偿我有产权的房子。有产权房子可以自由买卖。凭什么要配公租房给我,别说每月2000多的租金,你就2块钱租金也不应该。我家自建房建了40多年你们执法部门也没有人说要登记,也没人跟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拆迁了它就有问题了。这么多年你们干吗去了?我要有产权的房子,是我应得的,而不是你们口口声声的想要获得补偿。
大家说说业主的要求过分吗?还是政府在这件事情当中处理的不够妥当?
条友们?你们有什么高见咋们评论区见。
半路夫妻
人生在世,谁能预料到自己的将来,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每日的清晨或黄昏,总会有一对七十多岁的老人,准时出现在小区的大门口。一位老太太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的,是一位瘫痪的老头,神情有点呆滞。他们,成了这个小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是一对半路夫妻,住在这个小区的公租房里,老头叫老袁,老太太叫秀英。
路过岗亭时,老太太总会热情地向我们打着招呼,和我们显得特别亲近。叙起来的话,这对老夫妻曾经还是我们的同行呢。因为他们之前都在小区的物业里做过事,老袁做过保安,秀英做过保洁。
入住公租房前,他们的伴侣都已相继离世。在享受政府补贴的前提下,子女给他们申请到了公租房。
在公租房里的住户,一般家里的情况都不是太好,老袁和秀英就在物业里找了份事做,贴补一下家用。由于经常接触,一来二往,老袁和秀英,就走到了一起。
两个一把年纪的老人,既没有领证,也没有举行仪式,就这样搭伙过着日子。他们的子女知道了,也非常赞同老人的做法,他们相互之间有个照应,子女们也省了不少心。周末的时候,子女们会到老人这里来一次,在给老人们的精神上有个安慰的同时,月底,再各自给老人们打点生活费。
两位老人的性格有点差异,秀英性格外向,不拘小节。老袁呢,做事中规中矩,刻板了点。开始的时候,他们也像年轻夫妻一样,磕磕碰碰的,经过了一段磨合期。
既然是搭伙过着日子,他们双方有各自的经济来源,也就是他们的退休工资。秀英在花钱上不讲究,时常是自己的工资花完了,老袁还有好多钱未动。所以,老袁经常揶揄秀英,省着点花。秀英就感到很无辜了,钱明明是花在两个人身上的,却还被他数落着。
老袁还有个特性,每当他的子女来看望他们,给他们带来些好吃的食物时,他总喜欢藏着掖着。秀英也常常在角角落落里把这些食物翻出来。
人生无常,老袁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年身体那么好的他,却过早地瘫痪、坐在轮椅上了,伴随着他的,还有那间歇性的老年痴呆,时常清醒,时常糊涂。
秀英的性格虽然大大咧咧的,但照顾起老袁来,她还是尽心尽责,毫无怨言的。谁叫老袁摊上这事?谁让他们是半路夫妻呢?即使是半路夫妻,她也要把老袁照顾好。
他们住的地方,就在我们岗亭边的楼上,平时,老太太和我们走得比较近,远亲不如近邻嘛。倘若有什么事,老太太就站在楼上朝岗亭里喊一声,我们都会抽人去看一下,帮他们搭把手。老太太就非常感激,对待我们呢,就像对待自家孩子那般亲近。有事没事就来到岗亭里坐一坐,和我们絮叨絮叨。老太太回馈我们的,就是经常买些零食给我们吃,不要还不行,你若不要,她就生气了。老太太还喜欢送锦旗给物业,物业办公室挂的锦旗上,有好多是老太太表扬我们的呢。
老袁子女的一些做法,让秀英老太太羞于启齿,但她又是个心里藏不住事的人,絮絮叨叨中,就叨出了原委。
原来,老袁经常去医院做检查,来来回回的打车费,也是个不小的数目。老太太把钱垫了,又不好意思说出口,时间长了,老太太在经济上就出现了窟窿。老太太呢,也只有跟我们絮叨絮叨。
老太太说,我可以照顾他们的老爸,但在老头身上花的钱,他们做子女的,是要承担的。因为老袁去医院的打车费,是不能报销的,我偶尔垫上一两回钱,也是可以的。但时间长了,我就那么点退休工资,垫付不起啊。我总不能逮到他们就说,我为他们的老爸,垫了多少多少的钱。哪天若是被我的子女察觉到了,问我的钱花到哪里去了,我不是要受他们的抱怨吗?
听了老太太的絮叨,我笑着对她说,下次见到老袁的子女时,我可以帮你跟他们说道说道。
老太太说,那敢情好啊,毕竟我亲口跟他们说钱的事,怪难为情的。
老人们的子女经常过来,有时候不凑巧碰到老人不在屋里,就把带给老人的东西先放在岗亭里,由我们转交给老人。所以,二位老人的子女,我们算是认识的了,也能够说上几句话。
这天,老袁的儿子路过岗亭时,我把他叫住了。我跟他说,你们的父亲现在这个样子,也不能全指望老太太来服侍他,毕竟他们是半路夫妻。老太太在你父亲身上花的钱,你们该算还是要算给她的,不能既让她人吃亏,又让她钱吃亏,冷落了她的心。
老袁的儿子当即认错,承认是他们在这方面疏忽了。也难为老太太这个年纪了,还把老头子搬上搬下,陪他进进出出。就是原配夫妻,也不一定能做到她这个样子。今后,遇到老头要到医院去,老袁的儿子表示,尽量事先把网约车叫好,再也不能让老太太的钱吃亏了。
老太太从此以后,不再为打车的事犯愁了。老袁要到医院去之前,老太太先给老袁的儿子打个电话。老袁的儿子把网约车直接叫到楼下,司机上门将老袁接出来。
玩不转智能手机的老太太,把手机又恢复到打接的功能,不然每次出门之前,都要烦请他人打开微信、支付宝。至于微信、支付宝上到底有什么功能,别人在上面怎么操作,老太太也只是睁眼瞎一个。
望着风烛残年之中的老袁和秀英,我在想,若干年之后,我们,是否也会像他们那样?
【台海说法:婆婆向儿子儿媳转账190万元,能要求返还吗?】
王先生与郭女士为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婆婆李女士分别向儿子儿媳账户内各转账170万元、20万元,后李女士主张该两笔款项为借款,要求两人返还,因协商未果诉至法院。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王先生与郭女士返还李女士借款本金170万元。
李女士诉称,其为王先生的母亲,王先生与郭女士于2016年登记结婚,2018年时郭女士因计划摇号买车向李女士借款20万元,李女士将钱转到郭女士名下账户内。2021年,王先生与郭女士又因购房向李女士借款170万元,李女士将该笔款项转到王先生名下账户内,备注“购房款”,并提交王先生出具的借条佐证。李女士认为,该两笔款项都是王先生与郭女士夫妻共同借款,故请求王先生与郭女士返还借款共计190万元。
王先生辩称,认可李女士的诉讼请求。
郭女士辩称,郭女士与王先生的儿子2018年出生,李女士转给郭女士20万元是对其生孩子的奖励,是李女士自愿赠与给郭女士的,而买车发生在2020年。170万元的“购房款”也是李女士赠与给郭女士与王先生的,一是郭女士与王先生均无购房意愿,但李女士在没有和儿子儿媳商量的情况下付了购房意向金,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同意李女士支付首付款170万元,余款由郭女士和王先生共同贷款,170万元是李女士自愿出的,并提交电话录音相佐证。二是郭女士无购房能力,郭女士与王先生家庭年收入不足10万元,且住着公租房,无力买房,并提交租房合同相佐证。三是借条是伪造的,郭女士已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借条是在离婚诉讼后形成的,而不是借条上的落款时间。
法院审理
法院审理后认为,李女士向郭女士转账20万元,李女士仅有转账凭证,李女士解释的借款理由为购车,但是郭女士时隔两年才购入车辆,李女士应就双方是否达成借贷关系合意承担举证证明责任,而李女士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双方形成借贷关系,故法院对李女士的该笔款项系夫妻共同借款的主张,不予支持。关于李女士2021年向王先生支付170万元款项,李女士已经提交王先生出具的欠条及相关转账支付凭证证明其与王先生、郭女士存在民间借贷关系,完成了初步的举证责任,在李女士否认赠与的意思表示的情况下,郭女士对借贷关系不予认可,认为借条上没有签字、借条形成于王先生和郭女士离婚诉讼之后,不构成夫妻共同债务。郭女士辩称李女士在买房时的出资是赠与,应由郭女士承担李女士的出资系赠与的举证责任,本案中郭女士并未提供证据证明李女士的出资系赠与。故该170万元属于王先生、郭女士的借款。法院最终判决王先生、郭女士向李女士返还170万元。
宣判后,郭女士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现该判决已生效。
法官说法
民法典一千零六十四条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子女购房时由父母出资给予资助,除明确表示赠与外,应当视为以帮助为目的的临时性资金出借,子女具有偿还的义务。故本案170万元的款项属于借款,应当向李女士偿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者其他债务的,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责任”。本案中,李女士无法证明20万元的款项系借款,且结合转账的时间为孩子出生后的一个月内这一事实,该笔款项未认定为借款。
在此法官提醒,父母对于子女的资助在我国的家庭关系中非常普遍,当纠纷发生在该种紧密的家庭关系中时,能否要求返还取决于资金是赠与还是借贷。为避免纠纷的发生,在父母与子女的金钱往来时,尽量做到明确是借贷还是赠与;对于向父母借款的行为,子女承担起偿还的义务,有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鹭港。
编辑 | 李立宇 来源 | 人民法院报、山东高法
我有个学姐,是典型的“扶弟魔”。
人不咋漂亮,但工作能力很强,早已是单位的小领导了,年薪几十万。
人过四十,已婚无子,无房无车,目前还住在一套三四十平的公租房里。
前两天非常不好意思地问我借5000块钱应急,我二话没说就借给她了。因为学姐对我们几个学弟学妹极好,她先工作几年,常常带我们吃好吃的,我们遇到困难也会主动借钱给我们,学业工作也没少跟着费心,我们都特别喜欢并尊敬她。
就是有些心疼她了。这么多年她收入也不少,自己也节俭,但是愣是没有存下什么钱,也没给自己买套房。
她的钱都给了家里。给学历工资都不高的弟弟买房买车娶媳妇,还给弟弟还房贷,连弟妹生两个孩子的钱都是她出的,这两年又在倒腾着给侄女侄子换学区房,还有年迈无保障父母的养老看病都是她……
但她付出这么多,他弟结婚时家里不让她回去,因为她是姐姐但是当时还未婚……
及至后来终于结了婚,但姐夫又是跟她一样的人,心地特别善良,而且也有弟弟妹妹,于是学姐的花销更大了,小姑子上大学的钱,小叔子结婚买房的钱……
但他们两个人应该都是付出型人格,并没有樊胜美“被迫营业”的愁苦抱怨,而是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地为家里付出着,说起弟弟妹妹侄子侄女来就乐得屁颠屁颠的,目前还在源源不断地供着。
想想学姐对我们几个不是亲生的学弟学妹们都这么好,更何况是亲生的弟妹了,倒也能理解她,但是我遇到她一次就劝一次:赶紧生个自己的娃吧,赶紧给自己买套房吧……
因为我打心里觉得什么都不如亲生的子女和房子保险踏实[泪奔][泪奔]希望善良有爱的学姐一生平安顺遂[心][心]
昨天,有两条重磅消息悄无声息地登上了热搜。
第一条,财政部发文,支持深圳在全国税制改革中先行先试。深圳向来就是示范区,很多新的改革都是在那边先测试完成才全国推广,最有名的莫过于当年的改革开放。
税制改革,是什么?
通告中没有说明,但结合第二个新闻来看,一切就有点苗头了。
同样是财政部发文,说要加大中央预算内资对深圳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的补助,推动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什么时候深圳都需要中央给钱了,要知道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深圳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已经超过了1000亿,成为众多城市中的佼佼者。
给深圳钱,这整啥呢?
但是,你联系起来看就有点意思了。
一边是给钱深圳搞住房问题,一边是鼓励深圳试行税务改革,联系起来,莫不是那个传说了很久却一直没搞定的「房地产税」?
目前,官方对此并没有支声,但外界的传闻也没有遏止,不像此前会立刻辟谣,这其中应该隐藏了一些信号。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税一定会来到的。
为什么这样联想呢?
其实很好分析的,深圳的炒房问题,全国典型,只要遏止了深圳炒房,全国其他城市根本不是问题。
深圳集合了房子能被炒的所有属性。
一线城市、经济体量大、城市居住用地少、金融行业发达,最重要的还有人口数量够多。
每一个单独拎出来都可以让一个城市的房子被炒作一通,而深圳,集结了所有标签在身上。
房价不被炒才奇怪。
如何解决呢?
核心只有一个,打掉房子的金融属性,回归居住属性,只要没有那么强的金融属性,自然炒不起来。
如何打掉呢?
两条路走。
第一条,增加持有成本。
让房子的收益不再像以前那样可以一夜暴富,而税收就是调节的最好方式。
除了房地产税,是否还有其他税种,西方国家这套已经很成熟了。
在美国房子越多负担越重,因为一旦不居住政府就会收很大的税,这一点我们目前还没。
第二条路,让更多人拥有可居住的房子。
参考,香港的公租房。
一个月几百块,可以住一辈子,这个福利让面积那么小人口却那么多的香港也能做到很多人有屋可住。而内地啥也没,就土地面积大。
只要政府也有「公租房」,保证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改变了大众的观念,房子的金融属性就会进一步下降。
两条路同时走,才能更好看出效果,而深圳这一系列操作,像不像呢?
当然,这些是需要个前提的:那就是地方政府够配合。
上面是决心要做到房住不炒,也决心要让老百姓人人有所居,但不得不面对一些实际情况。
地方靠卖土地赚钱,你让他们说断就断,财政收入从哪里来?
显然,上面也明白这个道理。
那为什么是深圳先来测试呢?
我分析下来,有几个原因。
第一,深圳经济够强。
目前除了广州,全国各地都发布了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深圳在两个重要指标中静悄悄排到了第一。
GDP增速,力压其余四大城市,达到3.3%;
GDP增量,更是唯一超过1000亿的城市,达到1134亿元。
今年有多难老徐就不用多说了,但深圳依旧交出这样的答卷,可想而知他到底多强大。
可能很多人对深圳的印象还停留在腾讯华为,实际上他们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更为迅速。
比如,比亚迪。
不久前特斯拉宣布了今年内第二次降价,但前三季度他们的全球交付量只有90万辆多点。
而比亚迪同期销量将近120万辆,且手里还有几十万订单,目前最大的烦恼是如何扩大产能。
除了新能源车,产业链上诸如电池、充电桩等的深圳企业也是各种爆发式增长。
深圳的布局,高瞻远瞩。
更重要一点,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制造业增速已经远远超过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房地产的钱,深圳真看不上。
第二,深圳不但「听话」,执行力也一绝。
此前,深圳一度出现了「深房理」这样的专业炒房团,直接震惊到北京乃至全国。
深圳被点名。
这时候深圳做什么呢?
直接开干,雷厉风行就把深圳房价打下来,还开创了「二手房指导价」这种绝招。
效果也是非常惊人。
就连最高卖到三四十万单价的名校学区房,现在接近指导线了却还是无人问津。根据深圳当地中介介绍,拥有最顶级学区资源的小区,今年以来是0成交。
不仅如此,调控甚至波及了豪宅。
深圳正儿八经的豪宅华润城润府,去年最高时单价超过20万,但就在几天前完成的交易,同户型成交单价暴跌600多万。
你以为这就是终点了吗?不,深圳没打算停下。
房子下跌持有成本高,房东租金涨价怎么办?
没关系,深圳直接来了个「房租租赁指导价」,范围更是一绝,直接覆盖全市九成以上范围。
要让大家来了深圳能留住,房价得合适,租金也是。
于是,深圳这次直接来真的!
靠房子实现人生阶级跃升,越来越难。
更重要的是,这不只是深圳人民的事情。
深圳这次的结果,也将会影响全国接下来的操作,但无论怎样,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这绝对是好事!
大家,可以稍微期待下。#深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