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美国数十名伐木工,用了8天时间,砍倒了一棵100米高的千年红杉树,而砍伐它的原因,只是为了向全世界证明树木可以长到这么大。
美国于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建国,为了拓宽领土、获取更多的资源,在18世纪末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长达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美国的领土从原来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狭长地带逐步扩张到太平洋的东海岸,这一广袤地域的自然资源为美国所占据。
由于西进运动时间长,跨地域广,所以“西部”的这个概念是不断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
最开始的西部的概念,是针对美国建国十三州即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狭长地带而言,是指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到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地域,此为“旧西部”;
后来从大平原一直到落基山脉再到太平洋东海岸,又出现了“新西部”与“远西部”之说。
为了经济发展与增加财富,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这场西进运动也渐渐成为了群众性的运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以期获得优厚的资源。
在这资源中,负有极大作用的大量的原始森林被破坏与砍伐。
最开始,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在未曾到达北美洲时,北美洲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
那时美洲本土的印第安人因为生产方式较为落后,也没有更高层次的生产工具,人口又不是很多,这里的森林资源没有遭到太多的破坏,而且质量相当优良。
像杉木、樟木、橡木、松木等各种树种非常之多。
在欧洲的殖民者,以及后来的美国人发现这一丰厚资源时,出于资本的掠夺本性,认为这可以卖到当时正缺少树木的欧洲地区,卖上个好价钱。
在他们眼里这些树木都成为了大大的摇钱树,都是大把大把的钞票。
此外,随着美国领土的不断拓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建房屋、修铁路、做燃料、开垦土地发展农业、发展工业等等大量需求也接踵而至。
受着利益的驱动,于是大批的伐木工人也开进了森林地区。
如同在西进运动中惨遭美国人屠杀的土著印第安人一样,大量的原生树木也都纷纷倒在了伐木工人的刀斧之下。
在这场伐木运动中,也留下了伐木工正在伐木的照片。
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树木的横截面积几乎等于一张床的大小,可供一到两人上去躺卧,好几个人伸臂围抱才能将树木围住。
这样高大的树木,长成这个样子,可能需要几百几千年的时间。然而,伐木工人将其砍倒,只需几天的时间。
而且索求是远远大于供给的,供给的速度极为缓慢,索求的速度却飞速增长,如此不能平衡的状态,就注定原本丰厚的北美洲森林资源愈发枯竭。
这样的不思长远,只图眼前,那么必然是坐吃山空的局面。
很遗憾的是,在当时的美国并没有形成一种更高级的思想观念,反而荒唐地认为伐木此举可以向世界证明,树木可以长到多大。
美国东部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之后,开始把矛头指向了美国西部的原始森林地带。
随着成千上万的树木倒下,森林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这种恶劣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当时还没有形成物种分析与保护的概念,不管是什么树木只要能用的到的均遭到无情的砍伐,而在这其中难免就会有一些非常名贵罕见的树木在这个过程中灭绝;
而专门以某种树木作为栖息生活之用的生物,也因为失去了家园而不再出现在生物界中;
高高的树木必然有强大的根基所支撑,这就起到了涵养水源与保持水土的作用,如果树木遭到破坏,那么水土流失、洪水、泥石流等就是必然的结果;
巨大而密集的树冠有遮光防风和防尘之用,可以使局部地区的气候趋于稳定,可是树木的损失会使气候开始变得不稳定起来,多次发生自然灾害。
比如以沙尘暴为例,根据数据统计,西进运动基本结束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常发生沙尘暴灾害。
1933年竟然在这一年发生了将近四十场沙尘暴,致使农田被埋没、牲畜死亡、人类呼吸疾病高发等等诸多次生危害……
残酷的现实一再告诉我们,要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才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们改造自然,建设家园,不可以破坏原有生态平衡,大量消耗生态资源为代价。
参考文献:
[1]夏玲莉.19世纪以前美国东部森林砍伐的缘起及生态影响[J].巢湖学院学报,2020,第22卷(4):82-88.
[2]张准,周密,宗建亮.美国西进运动对环境的破坏及其对我国西部开发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8,第22期.
作者:清晨淅雨
#头条创作挑战赛#
#浓情中国年#